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农场通大明 > 第38章 都是带英惹的祸!

我的农场通大明 第38章 都是带英惹的祸!

作者:二月新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9:30

第38章 都是带英惹的祸!

李远自创的这套汽车驾驶教学方法,士兵们学的就是快,不服不行。

不然按照段毅他们的教法,告诉你离合就是变速箱,变速箱里是齿轮组,踩离合挂挡就是换大小齿轮,那些当兵的古人能听的懂才怪......

北海这边的屯田兵,就靠着李远这套方法,以一种离奇的速度批量训练汽车驾驶员。

新手先在农场的大平地上学皮卡,等学会了基础操作,在皮卡上开上十几分钟,把五个前进档都挂一遍,分得清三个踏板,会开会停就算过关。

啥?你说倒车?学那玩意有毛用,这么大的空地还不够你转弯的吗?倒车以后再学......

等皮卡毕业之后,第二轮直接到农场门口,那里有一大排毛子的军用卡车,乌拉尔375型,66军用长头卡车,这玩意在毛子家简直遍地都是,除了军用运输外,还被改成了各种民用型。

什么翻斗自卸车,油罐车,消防车,木材运输车,装甲车,吊车,半挂拖车,甚至就连122毫米40联装的‘冰雹’火箭炮,都是用这个车的底盘改的,简直不要太多。

这个车的定位,大概就相当于国内的二代解放卡车,也是委员会这边准备仿制的一款车型,由长城汽车厂的技术总监和几个工程师负责。

学会开皮卡的士兵,来到农场门口就上了这些军车,三人一组,按照划定好的路线,能开着这个卡车进城里绕一圈,然后再开回农场,就算彻底毕业了。

什么侧方位停车,什么倒车入库,一概不会。

会直走会拐弯就行,从入门到毕业只需半天,有的都毕业了还不知道大灯怎么开关,只能利用晚上吃完饭的时间再去学习那些零碎的知识。

......

安加尔斯克,新来的北海布政使金纯,最近也学会了开车。

不学都不行,因为北海地广人稀,他想去各个工厂转一圈,都远的要死,冬天还那么冷,要是直接在户外骑马,能直接冻成冰棍,开车的话好歹有暖气。

这天又是大晴天,他正好在监督民工修建铁丝网围墙,趁着中午吃饭的空,跑到这里的机车制造厂视察工作。

机车制造厂,就是之前那座前苏联时期,已经被废弃的老厂,被郑德江带着一群古代工匠一顿清理翻修,居然又能重新开工了。

对于火车头这种钢铁制造的庞然大物,金纯是一窍不通,但他看了一阵,发现几个铁建的工程师正在扒拉一大堆图纸,讨论技术的可行性,甚至几个人还因此争辩了起来。

金纯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把郑德江悄悄的拉到一边,小声问道。

“郑尚书,我看你们这是在造新车?”

郑德江点点头,“对啊,北海这里现在没有能造机车的厂,以前倒是有,但早就废弃了,不过还有几个火车站里有修车厂,我们东挪西凑,总算是弄出来一个能造车头的厂子。”

金纯皱眉担忧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们好像在造自己新弄的火车形制?跟现在就有的这种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明明都已经有现成的了,你们直接按照一模一样的造新车不就好了,现在生产新的形制,如果弄不出来,或者出了差错,到时候耽误了修铁路可怎么办?”

郑德江闻言顿时表情一肃,原来金纯是担心重新研发新款的火车头,会耽误修铁路的工期,这必须给他好好科普一下。

“金纯同志,

看来我有必要给你详细介绍一下火车的发展史和由来了,你以为我们在这研发新车是在磨洋工,干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吗?

“你以为我们不知道直接照搬现有的火车头,能省很多时间吗?我告诉你,以这个机车厂的设备,直接仿制很容易就能做到,可我们为什么非要研发新款的呢?”

金纯一脸傻傻的看着他,“是啊,为什么啊?”

郑德江解释道。

“火车这个东西,在后世的历史上,最早是泰西之地的一个岛国率先造出来的,我们华夏这边从秦直道就开始用木轨马车,但秦朝之后就直接断代了。

“泰西岛国则不然,他们是更往后几百年,才弄出来的木轨马车,但他们一直在用,一直在改进,最开始是木轨木轮子的马车,后来换成铁轨,木轮子的马车,再后来就换成了钢轨,钢轮子的蒸汽火车。

“这整个变化流程,都是从最开始的木轨马车上演变出来的,所以这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形制问题,轨距,也就是两根钢轨之间的宽度。

“这个数直接决定了火车的宽度,也决定了火车的最大运量和货物的最大尺寸。

“而火车这个东西,一旦出现,泰西的其他诸国都跟着学,大家都直接照搬了那个岛国定的轨距,用的国家多了,最后这个轨距就成国际标准轨距,大家就都只能造这一种了。”

金纯没太理解,轨距他倒是懂了,就是铁路的宽度,铁路的宽度又限制了在上面跑的车的宽度,可这跟造新车有什么关系。

他再次问道。“现在的这种车,使用的轨距不行吗?”

“当然不行!”郑德江坚定的说道。

“带英当年一拍脑袋,弄了个1435厘米的标准轨距,可这玩意有什么科学依据吗?1435这个宽度更符合科学原理吗?

“都不是,这特么就是直接把马车的宽度照搬过来的,而马车的宽度又是根据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定的。

“也就是说,国际标准轨距,就是两个马屁宽!

“这玩意直接坑了全世界,明知道1435不是最佳宽度,造出来的火车瘦高瘦高的,明显重心偏高,我们后世从山陕修铁路,走河西走廊,出星星峡去西域,火车刚出星星峡,都特么能被侧风吹翻。

“这就是重心太高,轨道太窄造成的,造不出抗侧风的宽体火车,因为你的轨距就已经把你的车宽限制住了,我们就不得不想其他办法。

“还有我们用来送宇航员上天的长征二火箭,我们几十年造的火箭,最大芯级直径都只有3.33米,很多番邦之人都在笑话我们,说我们造不出大火箭。

“然而事实呢?还是特么的1435那个轨距害的,这个1435的轨距,限宽就是3.33米,你的火箭哪怕再粗上一厘米,火车就运不了了。

“直到后来我们水师强了,走海运不担心番邦蛮夷窥伺的时候,才开始用船运走海路的,那火箭直径一下就到五米了,是我们造不出大火箭吗,还不是因为这个铁路轨距就这么窄!

“我们每一个铁路人都对这个轨距嫌弃的要死,大家都想改,但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只能忍了,可现在既然大家穿越了,那还有什么好顾虑的,这次说什么也得给它改过来!”

金纯大概听懂了,后世因为铁路和火车是别的国家先造出来的,所以这个轨距就被定死了,然后使用起来各种不方便。

这个轨距太窄,郑德江他们想换宽轨,换宽轨的话,现成的火车头就用不了,只能自己研发新的更宽的火车头,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可金纯还是不能理解。

“郑尚书,若这轨距按你说的那么不方便,为什么那么多国家还要守着原来的轨距呢,大家再换成更好,更合适的不就好了?”

郑德江一阵无语。

“你以为大家不想换吗?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小国家不会造,只能买火车,问题你换成宽轨了,他就买不到合适的零配件了。

“大国能自己造,但花钱太多,金纯同志,你想想,如果北海到京师的这条铁路修通了,百年之后,它明明还能用,但就是运一些东西的时候不方便。

“然后有人提议把这个轨距改成宽的,上面的火车全部换掉,你说朝廷里谁会同意?

“这要多花多少钱?这个改造工程款谁出?新火车谁造?路桥隧道的修建施工标准是不是也要跟着一起改?这里面的牵扯实在太大了。

“而且你改了一条路,那全国其他的路是不是也要跟着改,不改的话,那车就走不通了,你总不能让火车过一段路变一次轨距吧?”

金纯了解的点点头,他能想象出那种阻力。

如果只是运输某些特殊的东西不方便,平时并不影响运输,而且改造花费那么大,全国铁路全都翻新一遍,那确实不划算,就连他自己,可能也会投反对票......

“那现在这是?”

“现在不一样了啊,现在我们来到了明朝,这个世界上除了伊州这一小段,一条铁路都没有了,也没有所谓的国际标准轨距了,我们现在修的这条北海到京师的铁路,就是全世界第一条铁路。

“既然是我们自己制定标准,那当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轨距直接加宽到一米八,车体放宽到四米五,以后一排六个座位,中间还有个宽过道,再也不是梦想了!如果挤一挤,一排甚至能放下七个座位都没问题。”

郑德江一想到以后的火车能造的那么宽,就乐的见牙不见眼。

金纯总算是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了,不过看着里面争吵的情况,他还是有些担忧道。

“能从开始就纠正过来自然好,不过我看他们好像不太顺利的样子,真的不会影响铁路修建工期吧?”

郑德江闻言无语道。

“我说金纯同志,你就放一百个心吧,修铁路跟火车没多大关系,就算火车一两年内造不出来,你也可以先修着铁路嘛。

“而且你别看他们吵得厉害,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个转向架的问题,转向架直接放宽到一米八,也就是调整一下夹具,重新开个模具而已,根本就没超出材料极限上限,完全在合理的调整范围之内,他们争的就是到底用哪种结构的转向架,仅此而已。”

“原来如此,那我就放心了。”

听到就算短时间内没有火车也不影响修铁路,金纯总算是松了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