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农场通大明 > 第39章 农垦师出现逃兵了!

我的农场通大明 第39章 农垦师出现逃兵了!

作者:二月新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9:30

第39章 农垦师出现逃兵了!

南京城,定国公府,刘斌正在一个徐家家仆的带领下参观这座府邸。

明初的建筑还是比较朴素的,定国公府虽然也有园林的味道,但还没有后来那么夸张,什么亭台楼阁水榭,讲究一步一景,那都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

了解过中式园林的人,大概都听说过拙政园的大名,拙政园就是典型的古代苏州园林,不过那是一五几几年,明中期才形成的,可谓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

刘斌逛了一圈,最后忍不住摇了摇头。

给刘斌带路的是个徐家的老家将,也是军伍出身,见刘斌摇头,就忍不住问道,“霄国公不喜这样的宅子?”

“啊?那倒不是,这有假山,有花园,有亭台有水榭,自然是好宅子,偶尔逛一逛心旷神怡,但要让我天天住在这种园子里,我却是不愿意的,生活起居,诸多不便。”刘斌笑着解释道。

那老家将点了点头,竟颇为认同。

“霄国公不愧是军伍出身,这样的宅子的确过于温软了些,读书人附庸风雅,对这样的园子颇为推崇,但却不适合我等军中之人,消磨意志。”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小公爷从小没入过军伍,更没打过仗,虽然聪颖又喜好读书,袭承了国公爵位,但没军功总是差了些,如今他能跟随霄国公重返军营,想来徐家先祖在天之灵定也是欣慰的。”

说完对着刘斌郑重作揖,“还请霄国公对俺家小公爷多多照顾。”

刘斌点点头,“这是自然,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空军和你想的那种骑马厮杀不太一样,基本上只要不从天上掉下来,就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你放心就是。”

刘斌算是看出来了,这老家将怕不是徐达那一辈的,跟着徐达打过仗的亲兵,不然怎么会对徐景昌那么关心。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徐景昌也已经在后宅剪了长发,不过他怕丢人,又在头上戴了顶大帽,跟妻子张氏交代了一番,让她看好孩子,便提着行李找到了刘斌。

“霄国公,我们现在去哪?”

刘斌打量他一眼,“先跟我去北海吧,以后我飞哪你就跟着飞哪,等再过半个月,北海到京师的陆路畅通了,到时候空运停下来,我再开始教你单独驾驶飞机。”

“如此,那就有劳了。”徐景昌拱手道。

于是两人就从禄口机场飞去了北海。

徐景昌这是第一次乘飞机,还坐的副驾驶,也是第一次去北海,看什么都新鲜,等到了北海降落,他又跟着刘斌坐车去了贝加尔军区。

他知道刘斌这段时间,主要是在北海和大明两京之间搞运输,却不知道这次要运什么,见刘斌带他来了一个巨大的仓库,就问道。

“我们这次要运些什么?”

刘斌指着仓库里一排落满灰尘的长管子,“铳炮,走,拉出去打几发试试。”

军区的靶场上,一门人操3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此时被放平了炮管,徐景昌按照指示往里面塞了一个弹夹,刘斌一踩扳机,伴随着一阵嗵嗵嗵嗵的炮响,远处的木头靶标顿时被打的四分五裂。

徐景昌倒抽一口凉气,之前只听说北海的铳炮犀利,此时亲眼见了才知道到底有多可怕。

“霄国公,这是什么炮?竟能射的如此快速,当真了得!”

刘斌随口答道,“高射炮,打天上的飞机用的。”

徐景昌,“......”

卧槽,陛下是让我来跟你学开飞机的,

不是来跟你学打飞机的啊喂!

他正想吐槽两句,就听刘斌叹了口气。

“哎,以后飞机就都是我们的了,也没有敌人的飞机可打了,但这些炮却还能用,既然这样,就拿去给海军放在战船上,用来打倭寇的安宅船吧......”

“原来如此。”徐景昌恍然大悟。

“我大明下西洋的精悍水师,如果有了这种快炮,那岂不是能隔着几里远就将倭寇的船只打烂?这样就不用接舷跳帮白刃战了啊!可以少死很多水师士卒。”

刘斌闻言点点头,“对,我就是这么想的,反正咱们的战船足够宽大,而且横向很稳定,足有二十多米宽,两侧船舷各架一门高射炮完全没有问题,既然如此,那还玩什么跳帮啊!

“直接高炮放平,就倭国的安宅船那种小舢板,一梭子炮弹就能直接给他打散架,跳帮?跳个屁!”

什么高炮放平,军事法庭,反正已经到了大明,刘斌是无所谓了,只要一想到是用来对付鬼子的,那用什么武器都不算过分。

海战刘斌没打过,跳帮他更不懂,他只知道在导弹发明以前,海战都是以舰炮为主,别说北海这里没什么舰炮,就算有也装不到木船上。

正好毛子的仓库里,这种二战末期的手摇高射炮一大堆,虽然都是20毫米,25毫米,37,57毫米的小口径高射炮,但用来平射扫帆船那是绝对够用的。

刘斌也不管这玩意直接扫人有多残暴了,反正他带着徐景昌往南京那边拉了一大堆。

86条战船,每艘船的舯部两舷,各架一门双联装37高炮,船头架一门双联装25炮,船尾艉楼甲板上架一门双联装57毫米高炮,一条船四门炮。

再加上两挺德什卡重机枪,用来对付贴过来想要跳帮的鬼子,要是真跟倭寇的船碰上,能把他们打的吓出绿水来。

其他分配给三支舰队的大型运输船,也在船首架了一门双联装的20毫米机炮,再加上两挺重机枪,只用来自卫即可。

一条条战船、运输船,经过简单的改装,全部从扬子江的江面启航,前往长江口的近海进行训练,南京周围却安静的很,从来没听到过一声炮响。

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掩人耳目,瞒着谁呢?主要是朝鲜!

朝鲜人为什么会在大明南京呢,主要是他们太离谱了,特么的一年能朝贡六次!不让他们来还非要来,说爸爸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上一批朝贡的使者还没回去呢,下一批使者就又来了,所以南京城里是肯定有朝鲜使臣的。

琉球虽然离得比较远,但也一年往大明跑两次。

虽说这俩都跟倭国不对付,可那也不能让他们知道大明在船上装的都是武器。

如果被朝鲜使臣知道大明要对付倭国,他们虽然不会反对,但也会担心,会不会又像上次元朝东征日本一样,大明非要拉上他们出兵组成联军?如果还要朝鲜出兵,到时候非得让朝鲜出大血不可。

而且能不能打赢还不知道呢,朝鲜对打倭国一直没什么信心。

万一他们回去之后把这消息传开,那倭国提前知道了怎么办?

虽然临战之前肯定会派使者去倭国,但还是能晚一天是一天。

就这么来回跑了半个月的时间,到了一月份中旬,目前计划的执行进度也已经非常可观。

北海的大雾屏障已经彻底消失了,现在陆路终于打通,汽车也能自由进出了。

虽然整个北海随时都会面临瓦剌的威胁,但李远的四个农垦师也已经完全建立了起来。

十几天前,最后四百名士兵搭乘运输机抵达北海,北海的四个农垦师,共计四万人,算是齐装满员了,李远正在对后来的士兵抓紧训练。

二十一座城市的铁丝网围墙,目前只修好了最南边的六个,还有十几座城市的围墙没修好,不过有了士兵就不用担心了,可以让那些士兵一边巡逻一边修围墙。

随着陆路交通的打开,一个准备了两个月的庞大车队,也已经整装待发,北海终于能走陆路,往大明这边大规模运输物资了。

一箱箱新造出来的不锈钢硬币被装上了车,用纸包封装的一斤装食盐,还有给移民们准备的棉衣棉被,路上用的油料,食品,全都是各种硬通货。

然而就在车队准备出发的时候,大明京师这里却出了麻烦。

之前兵部负责组建的几个农垦师,都是从河南,山东,山西,应天府这里的屯田卫所调集的,这些卫所本来就员额不足,好几个卫所的兵力,才能合并成一个师。

本来嘛,这些卫所屯田兵就是种地的,听说皇帝要把屯田卫所改成什么农垦师,要调到京师那边去。

开始的时候,这些兵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在山西,在山东,河南,跟在京师其实没啥区别。

屯田卫所改农垦师也无所谓,这名字一听就还是种地的, 有啥区别,无非是换个叫法。

可当他们被带到京师,听说还要让他们去奴儿干开荒,这些兵立刻就不干了,甚至有人开小差当逃兵。

十几万人,一天跑几十个,并不多,但已经有了不好的苗头。

一些低级军官也嚷嚷着不去奴儿干,要种就在京师种。

实在是,一听说要去奴儿干开荒种地,这些人都怕的要死。

在古代开荒,是真的会死人的,又苦又累,第一年还没吃的,连种子农具耕牛都得借,刚开荒的田地收成也不行,开始两年只能广种薄收,要两三年之后精耕细作,粮食才能丰收。

但是等你好不容易把荒地开垦成熟地,地主就会跑来告诉你,你之前借的粮食,种子,农具,耕牛,这些利息该还了,什么?你没钱还?那就拿你开垦的荒地来还吧。

于是累死累活干了几年,好不容易开垦的田地,就这样被地主抢走了。

在中原,甚至在江南富庶之地,开垦荒地尚且不已,更何况还是去那杳无人烟的奴儿干深山老林,比苦寒之地还要苦寒。

朱元璋的时候往辽东移民,都没人愿意去,只能往辽东发配罪犯,强制迁徙。

辽东才到哪?搁后世也就大连而已,就这都没人愿意去,更别说让他们去黑河了......

刘斌收到消息,立刻飞往了京师。

开发北大荒可是五年计划的重要一环,怎么能被这种事情绊住脚呢!

......

(求推荐票,另外感谢各味大佬的打赏,小萌新拜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