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109章 烧田契房契,起兵造反!开民智

第109章 烧田契房契,起兵造反!开民智

第109章 烧田契房契,起兵造反!开民智!

章诚这里通过朱元璋的来信,知道了,张天佑和李善长、冯国用已经决定离开滁州城,去外面发展的事。

章诚因此非常高兴地对汪广洋道:“好啊!我就说,不可能我都明白的道理,他们会不明白。”

说着。

章诚就对汪广洋说:“这下子,无疑对我们这部分在外面的发展壮大,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章先生说的是!”

“但很多时候,方略好不一定就一定取得好的效果,也得看人!”

“所以,我担心的是,他们那会不会一味纸上谈兵,而跟所谓流匪一样,将灵活机动理解成遇难而退,遇险惜命,也不知一边游击一边寻机建设与发展的道理,乃至还是看重大城要塞的据有,轻视庶民,使得他们最终还是外强中干。”

汪广洋附和章诚后就说起自己的担忧来。

章诚点了点头:“这个难说,且拭目以待吧。”

李善长和冯国用都是在历史上于军事方面颇有造诣的。

历史上,朱元璋总兵和州期间,因要去鸡笼山攻打元军,就只让李善长带着少量兵力留守和州。

结果,元兵却在这个时候来偷袭和州,李善长表现的非常沉稳,而设计伏击了元兵,进而保住了守兵很少的和州,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冯国用则在历史上亲自领兵为朱元璋攻克过重镇太平,后又在采石之战中,率军先攻破元廷中丞蛮子海牙所驻水寨,奠定了采石之战的胜利,更在后来接连攻取镇江、丹阳、宁国、泰兴、宜兴等重镇。

可以说。

李善长和冯国用在历史上皆不是只善于内政和谋略的文人。

两人在军事上也是颇有才干的,只是在朱元璋、朱文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些人的衬托下,才显得他们好像在军事上不怎么显著。

实际上。

章诚在翻开历史认真查阅后,才知道冯国用和李善长这些人,即便不是朱元璋当他老板,他们也是锥处囊中之人。

所以,章诚对这些人还是有信心的。

且说,李善长回家后,就将自己的族人乡民们召集了起来,且将家里租佃使用的田契与房契全部拿了出来,就对自己的族人乡民说:

“诸位亲友,自从你们之前同意我为了李家能成为显宦之家与天下重获安宁而投奔义军后,我们就把李家九族的性命押到了赌桌上,但现在这场赌出了波折,我们得继续加注,才能赢,不然很可能九族不保,或者只能隐姓埋名迁于他乡。”

“怎么会有波折呢?”

李善长一族兄李存富这时问了起来。

李善长道:“因为我投奔的那位朱将军和那位章先生,想让天下尽快安定,而不想内讧火并,而损整个义军实力。”

“这是好事啊,天下尽快安定才好啊!”

“善长,你是我们家族里最聪明的人,你说说怎么办吧。”

“是啊,善长伱就说我们该怎么办。”

李氏族人们都在这时说了起来。

李善长道:“我决定我们李家自己起兵造反!谁出青壮一丁,就给他十亩田一间房。”

说着,李善长就拿出一沓田契房契来。

这些李氏族人乡民皆议论起来,商量着要不要出丁换田换房。

这时,一叫李存仁的佃首站了出来,说:

“我这边,他们出三十丁。”

古时。

地主豪强名下的佃户往往也会有一个佃首,负责总包佃租的田,然后把总包的田再分租给自己招揽起来的佃户,而佃首往往也都是地主们的亲眷。

“好!”

李善长就找出李存仁名下租佃的良田和房屋,且拿出了三十亩的田契与房契,并直接丢进火盆里,让其化为了灰烬。

族人乡民们看见这一幕后,当场眼睛都亮了,纷纷问起自己名下的佃户有没有要出丁的。

“出,我们出!”

“我们出十六丁!”

“我们出二十丁!”

……

很快,李善长就募集到了六百余非亲即邻且几乎都一个姓的青壮。

冯国用这里也一样,也通过分田分房募集了五百多青壮,还表示谁接下来杀一元兵,谁向族里借贷的利息就直接免掉。

一时间,一些青壮都恨不得即刻就去杀元兵。

李善长和冯国用这种同宗同族同乡关系的军队,天然组织性就很高,虽然这种组织关系是农耕经济环境下以血缘与地缘形成的组织关系,但在初期,无论是训练还是作战方面都因此进步的特别快。

尤其是李善长和冯国用在参照了朱元璋给他们的书后,更是让自己的亲友兵团成长飞速。

“地形地理识别。”

“信号与暗号传递与识别。”

“侦察。”

“警戒。”

“行军。”

“宿营。”

李善长就在看《民兵训练手册》时,一边看着一边忍不住念了起来,且将对自己弟弟李存义说:“这章先生到底是大家子弟啊,这种通俗易懂的兵书都有,有这书,我李家纵然只是普通豪右,也足以能和元兵周旋了。”

李存义道:“真这么厉害吗?”

“那是自然,重要的是通俗易懂。”

“而且即便我们没有火铳,但这里面早就把火铳怎么排队枪毙都写了出了来。”

李善长所拿到的手册是章诚改编过的,所以,他会在上面看到一些关于鸳鸯阵和各种火枪方阵的内容。

李存义道:“这么说,这个章先生还真是不藏私啊。”

“这说明这位章先生所谋者大,可能不只是为灭元,或者有更大的底气。”

李善长说后就道:“无论如何,我们李家既然有这机会得到此书,就该趁机博个显贵出身。”

李存义颔首:“兄长说的是。”

“粪坑、厕所等应距离水源十丈以上。”

“开沙滤井,井水要煮沸消毒。”

冯国用这里也在认真看了《赤脚大夫手册》后,而做出了一些指示,且对自己弟弟冯胜说:

“我们接下来要行军要务必按照这上面的要求来,如此或可避免因疫病而损兵折将。”

冯胜点头称是,且问道:“兄长,章先生的这些书真能帮到我们?”

“岂止是能帮到,简直是有大助!”

“这里面还教了我们怎么伪装骗过敌人。”

“我们第一仗就该用这里面的伪装方法,先去骗下寿春城来。”

冯国用说后就对冯胜说:“我们到时候假扮青衣军去寿春城,你去准备一些青衣与旗帜出来。”

“是!”

接下来。

冯国用真的用假扮青衣军的方式攻下了寿春城。

李善长则率领自己李家军也以民壮献粮为名骗开了怀远城。

两人由于皆属于地主武装,所以一攻下这两座城,就开始与当地地主媾和在了一起,虽然没有像在滁州一样,进行清丈,也没有开征奢侈税,更没有分田,但也重新厘定了赋税,革除了色目人创建的一系列苛捐杂税。

不过,两人也不是对章诚在滁州的新政也不是完全没有复制,两人还是跟章诚一样,联合一些投诚他们的地主合股设立了官办商行和军械制造厂。

另外,两人也采纳了章诚昔日在初见朱元璋时所提出的“九字箴言”战略,没有称王,只自称知州,在自家军队里任命了千户、百户等官。

“为兄是真没想到有一天是靠自己起兵当上了知州,真正是掌印又掌兵啊!”

李善长这一天就在怀远城楼上对自家弟弟李存义如此说了起来,且微微笑着。

李存义说道:“是啊,本来只是把我李家的富贵押在上位身上,谁知如今还是要靠自家打江山。”

“谁让上位现在还无大志呢。”

“不过,我们也不能说完全靠自己,如果不是章先生打下了基础,我们也不敢走到如今这一步。”

李善长说着就道:“而按照章先生的意思,我们得随时准备放弃怀远城,所以告诉亲友们,不要有在这里安家的想法,我们要随时准备撤离,防止下蔡的元兵来反扑。”

李存义拱手称是。

没多久,李善长就真的收到了下蔡的元兵大举来攻的消息,就果断带着李家军去了八公山,且在这里伏击了元兵,进而又假扮元兵骗开了下蔡城。

而冯国用则在占领寿春后,就招募渔民水匪,打造了一支水师直接攻占了安丰。

张天佑也是一样。

他在带兵出来也迅速占领了全椒,筹粮万石,募兵三千。

章诚这边依旧在瓦梁垒的周边乡村发展,还在贫民们分田,且还组织瓦梁垒城中的工匠给贫民们打造了许多农具。

许多贫民,在没有即便耕牛的情况下,也已经开始,以人代牛的方式,耕作起,因为战乱与豪强兼并后的高收租而荒废的田地来。

与此同时。

章诚还让工匠造了便于携带的手摇式铅字油墨印刷机,进而印发了大量,便于百姓明白,何为义军,为何自己这些人要造反的宣传读物和宣传语。

章诚还让舒安国等宣教,利用这种更便捷高效的印刷机办报,并在开设识字班的基础上开设读报班,基本上在读报班里考试合格的义军官兵就会被立即抽调到乡野里当社长和都头等官,负责基层的民运工作。

除此之外。

章诚也组织工匠用义军在瓦梁垒缴获的铁料打造刀枪等军械给当地百姓,让各地民壮乃至妇女、儿童都人人佩刀佩枪,甚至还组建起儿童队、妇女互助会。

总之,看上去章诚在瓦梁垒没建工厂,也没去攻打新的城池,但却在瓦梁垒附近的乡野疯狂扩张,不少天资聪颖的百姓,已经开始能自己写宣传语,自己组织起义军还没发展到乡民成立互助社,来找义军承认他的互助社社长名分,给他的社发武器农具以及谷种。

“应公!”

杨宪也在这期间来到了瓦梁垒,且直接寄宿在了应光祖家里。

应光祖因这些日子被义军逼着减租减息与分田于民而心情不怎么好,所以在见到杨宪后,只强颜欢笑说:“希武怎么突然来这妖贼荼毒之地啊?”

“实不相瞒,我是奉师命而来,来看看这里的妖贼到底是何来路。”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这里的妖贼更了解些,也能助朝廷早日平定这里。”

杨宪笑着回道。

应光祖则点了点头,道:“你不知道,这里有妖贼后,真是糟的很啊!”

“是吗?”

杨宪听后问了一句。

应光祖道:“你去看看就知道了,现在我们这些乡宦已经在这里说了不算了,接下来,朝廷要灭妖贼,非得尽屠这里的所有老幼才能尽扫妖腥之味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