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79章 加强内卫,朱元璋于军事上的天分

第79章 加强内卫,朱元璋于军事上的天分

第79章 加强内卫,朱元璋于军事上的天分

章诚因此颇为无语,道:“挑个土而已,你们怎么也要比,量力而行不行吗?”

正往回走的朱元璋,也看见了这一幕,且因此沉下脸:“你们啊,真是帮倒忙!”

这几个人接下来只得告罪,然后灰头土脸地开始把摔在地上的土分批次的挑走。

李梦庚只是怪郭景祥太逞能,非要挑那么多土,使得他不得不加码。

而郭景祥则怪李梦庚非要在挑土这事上超过他,所以摔倒,进而害他因此在转身时没站稳。

张冕自然怪郭景祥扯倒了他。

而冯国用则瞪了张冕一眼。

李善长则两眼一直剜冯国用。

章诚这里则和朱元璋一起挑着土过浮桥来到了河对岸,背着斜阳,把土倒入规定的区域。

皆不过二十多岁年纪的章诚和朱元璋二人,倒也干得颇为起劲,没多久就挥汗如雨。

同时。

章诚也开始对朱元璋说:“上位,胡元如今正在加紧围剿张士诚,兵锋甚利,已有许多小股义军被剿灭的消息传来,**方向也传来有元兵大举出动的消息,我们可以安稳积聚实力的时间并不多,如今得抓紧发展壮大自己,将来才能避免被剿灭。”

“话虽如此。”

“但练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马军和弓箭手这些,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好,不练好,只怕也不能和真正兵精粮足的元兵对战。”

“就像你说的,我们这些义军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连咱都还在向缪大亨他们学习怎么排兵布阵。”

朱元璋提着倒完土的筐,叉腰说后,就看向了章诚。

章诚颔首,任由河风吹着额前发丝,说道:

“培养一名合格的马军和弓箭手,的确要花费很多时间,何况,不说培养马军和弓箭手,光是让战马与弓箭的数量增加,难度都很大。”

说着。

章诚就也看向朱元璋说:“所以,我想的是,可不可以试着多造火铳,多培养一些火铳手?”

“无论如何,造火铳需要的原料类型是比造弓箭需要的材料种类更少的,工序也少许多。”

“另外,造火铳的时间比弓箭要快。”

“再有,让人熟练掌握火铳,比熟练掌握弓箭要更容易些,而火铳也有远程打击的效果。”

章诚说道。

朱元璋道:“可火铳射不远,点火药很麻烦,铳管也容易炸着自己人。”

章诚道:“可以想办法提高铳管质量,另外可以对火铳手军纪要求再高一些嘛,要求他们必须在等敌人更近一些再发射,也可以给他们加一排盾手,帮他们抵挡敌军的远程攻击,进而更有胆气做到把敌人放进了打。”

“至于,点火药麻烦这事,也可以多设几排火铳手,至少三排!”

“一排打完时,第二排已经准备好,直接接替发射就是,而这时,第三排已经开始准备,在第二排已经发射完时,也可以接替着过来发射,实现交替连续发射的效果。”

朱元璋听章诚这么说后,颇为意动,但也没有立即赞成,而只认真思索起来。

过了一会儿。

朱元璋还是忍不住摇头道:“这样看来,训练要求也不低,一个能面对敌军大量弓箭手而能做到稳住心态,等到敌军靠近后,再一起发射,都不溃乱的火铳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训练出来的。”

“如果敌军除了弓箭手,还有强大的马军席卷而来,游弋散射,火铳手在面临这样的情况的时候,还能够临阵不乱,只怕更难!得需要操练与实战的更久的人才行,还得尽量是老实但逼急了也敢玩命的人才行。”

朱元璋继续说了起来,且看向了前方正在努力挖泥疏通河道的民工们,道:“真会有这样的火铳营存在吗?”

“我相信会有的。”

章诚很认真地回了一句。

同时。

章诚不禁暗叹,朱元璋在军事上的确很有天赋,此时对他提出的发展火器的建议都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看法。

因而,章诚也不得不再绞尽脑汁的思索着一些可以说服朱元璋同意大力发展火器的理由,而道:

“不过,上位说的也是,以现有的火铳水准,是得对火铳手有更高的要求,这就造成,培养一个优秀的火铳手的难度,并不比培养弓箭手和马军低。”

“但无论如何,造火铳的确比造弓箭的确更容易,也更容易被以南人为主的义军兄弟们掌握要领。”

“所以,不如这样,先只培养一批火铳手负责内卫如何?”

“对内镇压匪寇、拿奸缉盗时,遇不到成规模铁骑和弓箭手,最多是些抗税的民团和劫掠商旅的匪寇,所以,拱卫司和税政司以及城防的兵,完全可以先用火铳手,而不用把马军和弓箭手大量派来负责内卫。”

“这样就可以把马军和弓箭手尽量集中起来参与外战!”

“而现在,滁州城对内防卫的压力也在增大,毕竟人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引人注目,也需要加强内卫力量。”

章诚这么说后,朱元璋就点头道:“这倒是个办法,可以让内卫的军士以火铳为主,把弓箭手和马军都集中起来,准备应对外敌。”

“但咱没有这么多空还去找工匠造火铳,训练火铳兵。”

“现在光是学着训练步弓与马军排兵布阵,就已很费咱的精力,就算是缪大亨他们也没有这么多精力,何况他们还得在兵学教花云、汤和他们带兵的事。”

朱元璋挑起空筐一边往回走一边对章诚继续说了起来。

章诚则并排着走在他身旁说:“那就由我来吧!”

“只是训练火铳手对内维持秩序而已,也不要求多么善战,更不用太多火铳手,现只要有个三五百的火铳手,能随时去剿匪与弹压不服者即可。”

“也行,知州也有知军事之责,又反正只是内卫,不需要太善战。”

“但眼下没有那么多火铳。”

朱元璋说道。

章诚道:“不够就建军械厂造!正好滁州城,也有不少工匠,可以让他们造火铳,另外,到时候也顺便让他们造些农具。”

“农具?”

朱元璋好奇地问了一句,并来到土堆边,往土筐里挖起了土。

“没错!”

章诚停在土堆边,也跟着挖起了土。

“眼下,李善长他们,已经在开始对李、郭、任等本地大地主所据有的荒田与无主荒田,进行分田编民的工作,但这些分得新田的百姓,眼下都缺农具。”

“有的只有镰刀没有锄头,有的只有锄头没有犁头,也该让他们成立农业互助社,这样,他们就可以互相借彼此没有的农具耕种。”

“另外,我们官府也可以根据各社综合后还缺少哪些农具,而给这些社分发农具,实现尽快恢复耕作的目的,确保明年第一个春耕能顺利进行。”

章诚这么说后,朱元璋很是赞同道:“章先生极是,这是要紧的事!”

“也难为伱想到设立互助社的办法,先让乡民互助成社,再根据各社的情况发他们各社还缺少农具,比直接发农具更好,这么说来,也的确该设厂炼铁造铳造农具还有各种刀枪箭矢,不能只是靠从元兵手里抢。”

“没错,将来还可以对外售卖一些我们造的器械,进而挣一些钱财。”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更多百姓可以靠进厂解决生计问题。”

“如今滁州城新增人口比现有土地多,到时候肯定不够分,尤其是这疏浚河道的工程结束后,又不能全部招进军队里,自然需要通过建厂来让一些百姓可以通过做活得以生存。”

章诚继续阐述着建工厂的意义。

朱元璋道:“你是知州,就由你去做这些吧。”

“好!”

朱元璋随后又问道:“你刚才说内卫的压力在增大,咱认为很对,光是眼下疏浚河道的流民都已近十万之数,让咱想起了胡元修黄河的旧事,是应该防止出现变故。”

“没错。”

“眼下这些民工只是由知州衙门派出去的椽吏招募起来的流民在做事,组织还比较松散,需要加强管理和防备,防止有歪门邪道的人在从中蛊惑民众高坏事。”

“当尽快组织我们招录的寒士为管民之官,去将他们编社设都。”

章诚回道。

朱元璋不禁感叹道:“这得要用多少人才官。”

章诚道:“是还需要更多人才,不仅仅是管民的人才,接下来设工厂后,还要有许多技艺上的人才。”

“人才!”

朱元璋喃喃自语了一句,就重新挑起土来。

“眼下,我们除了广布招贤告示外,也特派使去聘请附近名士。”

“而要说附近值得聘用的名士,就是在这一带暂居住汪广洋。”

章诚也挑起装了土的筐跟了过来,且说了两句话。

“汪广洋?”

朱元璋好奇地念了一句。

而此时。

汪广洋也正巧到了滁州城,且来到了滁州城的工地上看见了朱元璋和章诚等人挑土的身影。

“他们真是朱总管和那位州牧章先生?”

汪广洋也在一民工的指引下,认出了朱元璋和章诚,而因此还确认性地问了一句。

“自然是!”

“别的人谁会有那么多甲士护卫着?”

这民工回道。

“竟如此年轻!”

而汪广洋感叹了一句,然后就沉默地看着朱元璋和章诚挑土的场景。

俄然。

汪广洋又看见李善长、冯国用、张冕这些文士也在挑土。

汪广洋最终也就还是忍不住叹道:“这支义军的头目的确不一样,不但愿意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济民,还愿意亲自参与水利屯垦之事,真正是可令人可敬可佩,我应该加入才是!”

说着。

汪广洋就对自己仆人吩咐说:“进城找家客栈长期住下,不回太平那里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