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十三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十三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十三回

说家道杜母教元朗 立军威韩通杀老兵

中原战争频繁,历经朝代更迭。后汉在一片废墟上建国,民生凋敝,内忧外患。比起疆域辽阔,兵强马壮的辽国,实是不可相提并论。没有一员猛将镇守河北,一旦辽军入侵,长驱直入,轻则动摇国本,重则国破家亡。刘承祐和苏逢吉商议多次,国家无人可用,唯有派遣郭威出镇邺都。权衡得失利弊,只得答允史弘肇和杨邠所请,郭威在朝廷的官职一个不少,兼领天雄军节度使、邺都留守,节制河北诸州军马。

这日刘承祐下诏,太监宣读完诏书,郭威当下道:“陛下不以臣简陋,委以臣镇守河北之重任,臣必当鞠躬尽瘁,报效国家。”史弘肇和杨邠这一次与苏逢吉较量,又大获全胜。不但保住了郭威在朝廷里的官职,还白白得了魏博这么个大军镇,自是趾高气扬,眉飞色舞。天雄军节度使在唐朝称为魏博节度使,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前,倒也无足轻重。可是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后,河北州县与辽国接壤,顿时成了守护北方的屏障,兵力大增,变得举足轻重。

史弘肇道:“郭侍中出镇邺都,可保河北平安,朝廷这次没有用错人。”说着瞥了苏逢吉一眼。苏逢吉原本想褫夺郭威的军权,逐出朝廷,以此打压军党。这本是一石二鸟的好计,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到头来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没有扳倒郭威,反而使其实力大增。如今又有军马又有地盘,还兼任枢密副使,一跃成为汉朝第一人。苏逢吉道:“陛下万分信任侍中,因此委以重任,将河北军政大权托付与你。望你恪尽职守,不要辜负了陛下厚恩。”表面上虽然不动声色,然则心中翻江倒海,悔恨交加,格外不是滋味。

郭威躬身道:“臣受先帝知遇之恩,拔擢于卒伍之中,更得陛下信任有加,敢不鞠躬尽瘁。”苏逢吉道:“邺王回到京师有些时日了,天雄军暂时无人主持大局。辽军蠢蠢欲动,只怕会日久生变,侍中须早日赴任。”郭威道:“再过些时日就是陛下的寿诞,臣想为陛下祝寿之后即刻赴任。”

刘承祐也想解除郭威的军权,只是担心解除了军权之后,郭威不愿去邺都赴任,无可奈何才保留了他的枢密副使之职。巴不得他早点从眼前消失,走的越快越好,当下道:“朕与侍中君臣一体,要不是辽军虎视眈眈,朕怎么舍得把侍中调往邺都?河北乃是我大汉朝北方屏障,最是要紧,不可一日没有节度使,侍中还是早点赴任罢。”笑了一笑,又道:“至于朕的寿诞嘉庆节,过不过也无关紧要。只要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朕天天都在过嘉庆节。”

郭威听到这里,不禁心往下沉,心想:“陛下,我究竟做错了甚么,让你这么心生厌恶,竟然急于赶我离开京师?”念及于此,心中又是自卑又是难过。史弘肇和杨邠对望一眼,虽然愤愤不平,但是刘承祐所言冠冕堂皇,无法辩驳。众人各怀心思,大殿中一时静的出奇。

苏逢吉笑道:“再过几天,郭侍中就要动身去邺都赴任了,本相在家里设下酒宴,为侍中践行。”杨邠怎能让他做这个顺水人情,当下道:“去我家。”苏逢吉笑道:“还是去我家罢。”杨邠道:“就这么说定了,相公不要和我争了。”苏逢吉笑道:“既然杨枢相执意做东,本相恭敬不如从命了。”

当天傍晚,杨家灯火通明,史弘肇、苏逢吉、李业、郭允明等人为郭威和王峻践行。刘承祐诏令郭威即刻前往邺都赴任,离开大殿之后,他第一个告知了王峻。王峻乃是郭威的左膀右臂,须臾不能分离,想都没想,请求一同赴任。刘承祐当下准允,任其为天雄军兵马都监。

花厅里烛火摇曳,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杨邠见酒菜上齐,当下招呼众人落坐。他是主人,自是坐于主位。婢女为众人斟满了酒后,杨邠端起玉杯,笑道:“今日齐聚一堂,为的是给郭侍中践行,大家先同饮此杯。”郭威和王峻一同站起身来,郭威笑道:“诸位百忙之中抽出空来为咱们二人践行,这里谢过了。”史弘肇皱了皱眉头,道:“咱们都不是外人,坐下说话。”郭威道:“大家同饮此杯。”众人一饮而尽之后,郭威和王峻方才坐下。

苏逢吉道:“郭侍中,辽军眈眈而视,如同伺机而动的恶狼,河北的局势端的凶险,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郭威道:“如何防御辽军突袭,还请相公指教。”苏逢吉连连摆手,笑道:“指教谈不上,不过有点自己的想法罢了。辽国兵强马壮,不要轻易招惹。若是辽军侵袭,赶走就是了,千万不可深入辽国境内。再则天雄军固然强悍,但是无论兵将都桀骜不驯,身为主帅,一定要驯服那些骄兵悍将。朝廷要你兼任枢密副使,正是这个意思。”郭威道:“相公考虑周详,金玉良缘,下官受教了。”苏逢吉微笑着摆手道:“我也是书生谈兵,坐而论道。也许是我多虑了,侍中精通兵法,河中之战打的四平八稳,必然有更好的办法。”

郭威道:“我这一走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还望诸位多多保重。”史弘肇道:“朝廷里的事有我和杨枢相主持大局,你大可放心。要是再有人放冷箭拍黑砖,做陷害忠良的事,我和杨枢相决绝饶不了他。”苏逢吉知他话中带刺,明里暗里指的就是自己,假装没有听见,神情自若,自顾吃着酒菜。

杨邠道:“是啊,朝廷里的事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咱们做你的后盾,到了河北,不必有甚么顾虑,尽管放开手脚,大胆去做。但凡有官吏兵将不服从号令,该打就打,该贬就贬。”郭威站起身来,一揖为礼,道:“诸位鼎力相助,郭某感激不尽,今天借杨枢相府上美酒,敬大家一杯。”众人举杯,再次一饮而尽。

次日柴荣告知众亲兵,不日就要跟随郭威前往邺都,并要众亲兵做好准备,随时开拔。赵匡胤回到家中,赵匡义读书去了,小妹出去玩耍去了,家里只有母亲和妻子贺贞。杜氏问道:“你刚刚出门,怎么就回来了?今天没有公事?”赵匡胤道:“适才柴衙内说道,郭侍中要去邺都赴任,要我们亲兵做好准备,随时护卫郭侍中。”贺贞正在堂屋缝衣服,听闻此言,放在手里的针线活,微微皱眉,道:“你才回来几天,又要出远门吗?”赵匡胤点了点头,道:“我是郭侍中帐下的亲兵,他去哪里,我就要跟去哪里。我不在家的时候,娘子要好生替我侍奉阿爹阿娘。”杜氏正色道:“她贤惠勤快,不要你说,会好生侍奉咱们的。”

赵匡胤见母亲为妻子说公道话,微微一笑,道:“孩儿这次又要出远门,不能在阿爹阿娘膝下尽孝,因此嘱咐两句。”杜氏道:“是啊,你又要出远门了,若说为娘不担心是假话。你说你没有成家之前,吃酒赌钱,打架胡闹,没有一点正形。为娘和你爹生怕你误入了歧途,真是又恨又气,伤透了脑筋。如今成了亲,又从军了,总算有了着落,也该改改从前的毛病了。”赵匡胤扶着母亲坐下,陪笑道:“母亲教训的是,孩儿早就痛改前非了,不赌钱也不与人争强斗狠了。”

杜氏听到这里,生了三分欣慰,点了点头,道:“你若是真的痛改前非了,为娘和你阿爹就放心了。”赵匡胤道:“上次出远门,孩儿吃了点苦受了些磨难,于是痛定思痛,决计改掉坏脾气和毛病。”杜氏道:“你这次出远门,为娘的不免还要唠叨几句。”顿了一顿,又谆谆教诲道:“这为人处事,不能做绝,一定要记住,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赵匡胤道:“阿娘说的是,孩儿一定牢记于心。”

杜氏又道:“不论做人做事,都要像你阿爹那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务必戒骄戒躁。你看看你阿爹,也是从一个小兵熬到了今天的地位。虽然做了护圣军指挥使,却是用一只左眼换来的,着实不容易。因此出门在外,要处处小心。”赵匡胤连声说是。杜氏又道:“你如今地位低微,没有多少饷钱,出手又十分大方,甚么三朋四友,聚会吃酒,总是难免的。家里也不要你的钱,自己的钱自己用。不过话说回来,能省一点是一点。京师柴桂米珠,甚么都贵,咱们一大家子,过的也不宽裕,有多的钱拿回来贴补家用自是最好。”赵匡胤道:“孩儿以后绝不乱花钱。”杜氏道:“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但是该省的还是要省,一个铜钱都舍不得花,那不是成守财奴了?”

贺贞道:“听说北边并不太平,辽人时不时的到大汉烧杀抢掠,你一定要当心,打仗的时候不要不要命的冲在最前面。”赵匡胤笑道:“我是郭侍中的亲兵,不会像别的军士一样冲锋陷阵,娘子放心好了。”杜氏道:“你上次出远门,她整日都提心吊胆,记得时常写信回来,报个平安。”赵匡胤道:“孩儿知道。”

过了数日,刘承祐在别殿设宴,为郭威送行,并赐双旌双节,文武百官作陪。郭威身带一顶交脚幞头,身穿一袭紫色公服,腰间系着一条金带,脚上一双鹿皮乌靴,显得精神熠熠。反观刘承祐眼圈发黑,呵欠连天,精神萎靡不振。不知道的大臣以为他年纪轻轻,声色犬马,纵欲过度。实则乃是他疑心病重,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所致。诏书颁布不久,他又后悔了。郭威又是枢密副使,又是天雄军节度使,节制河北诸州军马,手握重兵。一旦心怀叵测,造起反来,岂不是顺手之极?可是诏书已然颁下,再也没有收回来的道理。越想越觉得过于草率,因此每晚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到了白天则是呵欠连天,提不起精神来的样子。

宴席过后,郭威匍匐在地,道:“陛下,臣告辞了。”刘承祐打了个哈欠,道:“河北的重任就托付给侍中了。”郭威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以国事为己任,不辜负陛下信任。”刘承祐笑了一笑,道:“昨夜朕做了个梦,梦里侍中化身成一条龙,驮着朕飞上了天空。”眼神中的凶光若隐若现,藏而不露,似笑非笑的望着郭威。

众大臣闻得此言,不禁面面相觑。郭威更是惊出一身冷汗,心想:“龙是帝王的象征,陛下说我化身成龙,那不是说我要造反吗?”他历经无数大风大浪,早已修炼的处惊不变、临危不乱,无数念头如同电光火石闪过,道:“陛下,此梦大吉。”刘承祐正等着他如何答话,问道:“如何大吉,你且说说。”郭威道:“陛下乃是天子,臣驼着陛下凌空翱翔,正是陛下威加天下,泽被四海之寓意。陛下英明神武,励精图治,在陛下治理之下,大汉朝一定蒸蒸日上。”刘承祐哈哈大笑,道:“郭侍中说的好,果然是大吉之梦。”郭威大声道:“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大臣当下跟着山呼万岁。

两名太监及众大臣送郭威出了宣德门,天雄军众属官亲兵及仪仗皆静静等候。在郭威举荐之下,王峻任天雄军兵马都监,李荣任先锋指挥使兼北面缘边巡检,韩通任马步军都校,王溥任掌书记,魏仁浦任节度推官,郭崇威任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兼天雄军都巡检使。李重进和张永德皆任军校,柴荣依旧掌管亲兵,只是官职变成了衙内都指挥使。

节度使的仪仗为两面旌节门旗,一面龙虎旗,一面旌节,两支麾枪,两束豹尾。旗以红缯九副,上设耀蓖、髹杠、绯纛。旌以涂金铜螭头,髹杠,绸以红缯,绣白虎图案,顶设髹木盘。节亦用髹杠,以鎏金涂铜叶,上设髹圆盘三层,以红绿装钉为旄。麾枪设髹木盘,绸以紫缯复囊,又加以碧油绢袋。豹尾制以赤黄布,画豹文。

郭威转身行礼,道:“郭某去了,诸位请回罢。”言罢踩住马镫,跃上马背。仪仗在前,郭威居中,众属官及亲兵殿后。旌旗招展,一行人马往北而去。

这日郭威一行行至澶州,澶州又称开德府,乃是镇宁军的治所。分为南北两城,黄河支流穿城而过。东西一百三十余里,南北七十余里,形状南直北拱,形如卧虎,因此俗称卧虎城。

镇宁军节度使李洪义知道郭威的行程,早已带领了一些亲兵在城外两里的地方迎迓。他是李太后的亲弟弟,李太后共有七个弟弟,李业最小。李业从小被李太后和六个兄长娇纵惯了,虽是皇亲国戚,但是吊儿郎当,轻佻放浪,没有一点国舅爷的样子。李洪义性情沉稳,不苟言笑,平素言语不多,却与郭威称兄道弟,无话不说。得知他前往邺都赴任,因此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三十来岁年纪,中等身材,坐在道旁,一动不动,身姿端凝,气势威严。

这时一名亲兵小声道:“藩帅,郭侍中快要到了。”李洪义睁开眼睛,站起身来,举目眺望。只见远处旌旗招展,郭威一行数百人马阔步而来。郭威也早知道李洪义在城外迎接,早已驰马疾行,柴荣、张永德、李重进三人骑马跟在后面。

骏马行至近处,郭威翻身下马。李洪义早已大步上前,笑道:“郭兄一路风尘仆仆,辛苦了。”郭威笑道:“我不过路过澶州,国舅爷竟然亲自出城迎接,太客气了。”李洪义正色道:“你我一向情同手足,既是路过澶州,焉有不出城迎迓的道理,请进城说话。”两人当下携手并肩,走进澶州城。来到节度使官署,李洪义吩咐军吏,好生款待郭威的属官及亲兵,道:“郭兄,咱们书房说话。”

两人走进书房,并肩坐下。郭威四下打量,只见书房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笑道:“国舅爷日理万机之余,还要读书,真是难道。”李洪义谦逊道:“既是书房,理所当然要摆些书,不过装装样子,充充门面罢了。”郭威微微一笑,问道:“屈指一算,咱们怕有两年没有见过面了,你一向可好?”李洪义叹道:“郭兄好记性,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咱们的确很久没有见过面了,不如在此多住些时日。”

郭威摇头道:“恐怕不行,邺王回到京师之后,天雄军一直没有人主持大局,我要早点到任,最多在这里住一晚。再说邺都和澶州距离不远,咱们想要见面,随时都行。”李洪义道:“郭兄以国事为己任,小弟敬佩万分。”郭威笑道:“你的这些溢美之词,我可不敢领受,正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不是得过且过之人。朝廷既然信任我,要我出任天雄军节度使,我就要尽职尽责,不负陛下重托。”

李洪义似笑非笑道:“朝廷要郭兄出任天雄军节度使,实话实说,郭兄有没有愤愤不平?”郭威待人一向诚恳,对待好朋友更是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从不两面三刀,想了一阵,决计如实相告,道:“起初的确有些愤愤不平,可是后来想通了,也就释然了。”李洪义道:“愿闻其详。”

郭威道:“听说这个主意是苏相公出的,解除我的兵权,把我调往邺都,这是声东击西的法子,以此打压史太尉和杨枢相。他们双方明争暗斗,朝廷早就成了是非之地。与其留在朝廷,不如到地方上去。想通了此节,我反而心中畅快无比。”李洪义连连点头,道:“郭兄眼光独到,往往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地方,单单这一点,许多人都望尘莫及。”郭威逊道:“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不过多经历了一些事情罢了,想的多一些罢了。”两人在书房秉烛长谈,不知时光之过。

次日清晨,郭威辞别李洪义,率领部属前往邺都。过了澶州就是河北,邺都与澶州相距不过一百多里。邺都全称是邺都大名府,它的西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六朝古都邺城。邺都及天雄军的属官早已在城外十里的地方盖好了节楼,准备迎接郭威。

这日正午时分,郭威一行行至节楼附近,眼见众属官在道路左边等候,当即下马。众属官行礼道:“下官见过侍中。”郭威笑道:“劳诸位久候,辛苦了。”众属官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郭威进城,来到节度使官署前,只见六根高约三丈,手臂一般粗的旗杆一字排开,上面的六面大纛迎风招展。檐下两排健卒持枪而立,站得如同钉子一般,纹丝不动。郭威微微一笑,道:“素闻天雄军骁勇彪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言罢昂首阔步,走进官署,坐于大堂之上。迎接他的属官从新拜见,并自报了姓名及官职。郭威笑道:“郭某初来乍到,还不知道河北一带的民俗风情,还请诸位多多指教。”众属官忙说不敢。

郭威笑道:“河北边患急迫,我要去各州县看看,诸位也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罢。”众属官告退之后,郭威闭目不语,不知道在想些甚么。王峻问道:“你在想甚么?”郭威微微一笑,道:“我在想这天雄军节度使不好当。”王峻皱了皱眉,道:“你已经坐在节度使官署正堂上了,怎么忽然生出了这个感慨?”心中好生不解。郭威道:“天雄军骁勇善战不假,然则也居功自傲,桀骜不驯。唐朝时的节度使只要稍不如牙兵的意,牙兵便能任意废立主帅,其中以魏博军最甚,因此有‘长安天子,魏博牙兵’之说。虽然罗绍威在后梁太祖朱温援助之下诛杀魏博牙兵,根除了二百多年的牙兵之患。但是积重难返,天雄军依旧难以驯服。做不到令行禁止,兵不好带,仗更不好打。”

王峻道:“早知如此,就不应该奉诏赴任了。”郭威摇头道:“朝廷决意要我来,推辞不了,除非辞官。”王峻道:“幸亏你没有辞官,否则不但中了苏逢吉的圈套,而且这许多年的辛劳都付之东流了。”顿了一顿,又道:“咱们披荆斩棘,历经千辛万苦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当真来之不易。”郭威道:“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辞官。离开了京师,眼不见为净,让苏逢吉和史弘肇、杨邠去斗罢。”王峻冷笑一声,道:“最好他们斗的两败俱伤,咱们来个渔翁得利。”郭威摇头道:“那也未必,说不定是陛下得利。”顿了一顿,又道:“既来之则安之,咱们两个人都不要闲着,兵分两路,我去各州县看看,你这位监军则要清点天雄军人数,查查有多少老弱病残,有多少空额。”

王峻知道郭威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整顿天雄军了,转头道:“道济,去把天雄军的花名册拿来,仔细清查。”‘道济’是魏仁浦的字,他当下拿花名册去了。只听得王峻续道:“只怕他一个人拿不了,你们都去帮忙。”他是监军,官职仅次于节度使,节度使不在,可以署理军中一切大小事务。李荣等属官应声答是,当下和魏仁浦一同出了大堂。

郭威见王峻支开众人,满心狐疑。王峻嘿嘿一笑,道:“你不要这样看着我,我是为了你好。”郭威更是不解,道:“你说说自己的想法。”王峻坐于堂下,慢条斯理道:“你新官上任三把火,整顿天雄军,无非两条,一是裁汰老弱病残,二是不许军官吃空额。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朝廷的禁军还是各地藩镇的军队,都有老弱病残,也都有吃空额的事。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军官们不吃空额,拿甚么养家糊口?到手的那点少的可怜的饷钱,还不够朝廷的大官们吃一顿饭。那些老弱病残,从前也是出过力的,现在说裁汰就裁汰,似乎不近人情。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郭威起身走到堂下,来回踱步,却一言不发。只听得王峻又道:“你十几岁就投军了,在军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军中的事情,你比我更清楚。”郭威道:“我正是深知军中积弊,因此才要整顿。”王峻嘿嘿而笑,道:“你不许军官们吃空额,断了他们的财路,就不怕他们拿着大刀片子和你拼命?惹毛不要命的大头兵,莫说是你,便是小皇帝的宝座都敢砸得稀烂。远的不说,李守贞不就个活生生的例子吗?”郭威道:“照你这样说,我甚么都不做了?”王峻摇头晃脑道:“该做的官样文章还是少不了的,你依旧去巡视各州县,我还是清查花名册,咱们各行其事,该说的狠话还是要说。否则军士们还以为咱们好欺负,越发蹬鼻子上脸,无法无天。”

郭威道:“你说的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王峻颔首道:“就是这么个意思。”顿了一顿,又道:“你若实在想整顿天雄军,拿几个平素最最贪赃枉法、胆大包天的军官处罚一下也就是了。天知道你能在这里呆多久,说不定明天朝廷一纸诏书,又把你调往了别处。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节度使,凡事不宜做的太绝。为了讨好朝廷,得罪了天雄军官兵,得不偿失。”眼见郭威神情凝重,犹是迟疑不决,压低声音又道:“陛下猜忌你,不是一天两天。苏逢吉又见缝插针的在陛下跟前扇阴风点鬼火,他们巴不得你在河北捅出篓子。一旦出了点事,你还不成了替罪羊?”郭威沉吟良久,终于点了点头。

次日郭威带领柴荣、张永德、李重进及二十名亲兵,前往各地巡视,留下王溥、魏仁浦、李荣、郭崇威等人协助王峻清查天雄军。郭威打算明察暗访,没有大肆铺张,因此轻车简从。除了节度使的仪仗之外,一概从简。

出了节度使官署,没走多远,只见一名黑衣男子快步奔来,后面十几个人举棍擎棒,呐喊叫骂,大步追赶。大道上的行人及小贩看到这般阵势,唯恐殃及无辜,躲避不迭,纷纷退到路边。郭威一行人走在大道的正中间,挡住了黑衣男子的去路。他只得停下脚步 转过身去,脱下外衣,重重扔在地上。眼中露出凶光,看着那十几人奔来。他三十三四岁年纪,身形魁梧,两只拳头攥得格格作响。纹丝不动,仿佛一座铁塔也似。

那十几人追近,也都停住脚步,为首那手持牛角尖刀的男子恶狠狠道:“姓李的,咱们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你今天敢找咱们的晦气,休怪咱们不客气了。”柴荣见他们要大肆殴斗,于是下马喝止。郭威摆了摆手,道:“且看看再说。”柴荣闻得此言,退了回来。一行人远远站定,冷眼旁观。

黑衣男子眼见那群人逼近,大吼一声,一拳打中那持刀男子的鼻梁。持刀男子的鼻梁给打碎了,又酸又痛。他虽然捂着鼻子,可是还是止不住鲜血直流,染湿了胸前衣服。一人虽然举棍横扫,但是黑衣男子身手十分敏捷。不但躲过,反而一腿将那人踢翻在地。他虽然身形健壮,孔武有力,可能终究势单力薄。渐渐地顾此失彼,落了下风。

这时郭威方道:“让他们住手。”柴荣得令,做了个手势。众亲兵会意,当下奔了出去。赵匡胤冲在最前头,大声喝道:“住手。”那群人见了军卒,心中害怕,于是发一声喊,扔下棍棒,转身便逃。赵匡胤手臂疾伸,抓住那黑衣男子后领。黑衣汉子练过武艺,当下转身挥拳,欲要打倒赵匡胤。赵匡胤抓住他的拳头,出腿将他踢倒在地。黑衣男子一跃而起,正要再出手的时候,赵匡胤早已拔出了腰刀,喝道:“跪下。”与此同时,那群持械斗殴众人都被亲兵截下。

郭威骑着骏马上前,柴荣喝道:“全都跪下。”那群人不敢反抗,齐刷刷跪了一地。他们适才殴斗之时,路上的行人及小贩躲得远远。这时才松了口气,探头探脑的张望。郭威问道:“你们为甚么打架斗殴?”那黑衣男子大声道:“他们是本地的地痞混混,一向欺负良善,横行无忌。今天又向小贩们勒索钱财,我气愤不过,因此和他们动上手了。”郭威当然不会听信他的一面之词,问那鼻子被打碎的男子,道:“他说的是否属实?”那男子言辞闪烁,道:“他...他说假话,他是在冤枉咱们。”

郭威道:“他如何冤枉你们了,你且说个详细。”那男子支支吾吾道:“咱们...咱们小打小闹是有的,但是绝没有向人勒索过钱财。”黑衣男子怒道:“敢做就要敢当,为甚么不敢承认?”那男子眼珠一转,道:“你打碎了我的鼻子,这怎么说?”又对郭威道:“他出手凶狠,打碎了我的鼻子,请你给我做主。”鼻梁碎了,无法通气,话声听上去阴阳怪气的。

柴荣喝道:“这位是新到任的天雄军节度使、邺都留守、枢密副使,郭侍中,甚么你不你的。”那男子于是改口道:“请侍中为我做主。”郭威缓缓道:“谁是谁非,本侍中还没有审问清楚,如何替你做主?”路边的行人及小贩眼见郭威在大道上审问案情,于是大着胆子上前,纷纷指认众混混的罪行。

一人道:“他们不但混吃混喝,而且时常勒索钱财,谁敢不服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还威胁咱们不许报官。咱们受了他们多年欺凌,真是敢怒不敢言,请侍中明察秋毫。”一名老叟道:“老儿在街边摆了个饼摊,他们只吃饼,从来没有给过一个铜钱。有次老儿跟他们理论,却被打得半个月下不了地,请侍中为老儿做主。”

郭威一阵冷笑,众混混听在耳里,不觉心中发毛。郭威问道:“大家都在指认你等的罪行,还有甚么话说?”鼻梁被打碎的男子自知一旦认罪,纵然没有牢狱之灾,一顿棍棒总是少不了的,情急之下,站起身来,大声道:“他们冤枉我,侍中不要听他们胡说八道。”柴荣厉声道:“没有叫你起来,跪下。”那人吓了一跳,老老实实跪下。

郭威道:“一个人说你等横行不法,或许是冤枉你等。可是众人都指证你等的罪行,难道都在说假话吗?”证据确凿,那人无法反驳,只得低下头去。郭威又道:“把他们押去官署,交给王峻审问。”又对众人道:“你们有甚么冤情,可以去官署陈说,一经查实,官署会依律治他们的罪。”人群当下欢声雷动,一起前往官署。

郭威望着那黑衣男子,道:“你叫甚么,哪里人氏,起来说话。”那人站起身来,道:“我叫李继勋,乃是本地元城人。”郭威点了点头,道:“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倒也有几分燕赵侠义风范。”李继勋道:“我看不惯他们欺软怕硬,因此才出手的。”郭威道:“你做甚么营生?”李继勋回道:“也没有甚么正经营生,到处给人帮忙跑腿,混点小钱花花。”郭威道:“看你的样子,怕有三十多岁了罢?”李继勋道:“虚岁三十四了。”

郭威点了点头,道:“看你孔武有力,似乎练过武艺?”李继勋道:“不过胡乱练过一些,实在不入侍中的法眼,叫侍中笑话了。”郭威道:“本侍中刚来天雄军赴任,想整顿军营。你血气方刚,愿不愿意投军?”李继勋大喜过望,道:“愿意,一百个愿意。听说侍中平定河中叛乱,仗打得十分漂亮。侍中威名远扬,我做梦都想见你一面,想不到今天真的美梦成真了。”郭威微微一笑,逊道:“平定河中之战,上则仰仗陛下之赫赫天威,下则是三军将士浴血奋战,本侍中也没有那么大的功劳。”

李继勋道:“侍中英勇神武,民间传的绘声绘色,一定不会是假的。”顿了一顿,又道:“我向侍中打听一下,适才打倒我的那名军士是甚么人?”郭威道:“他叫赵匡胤,是亲兵中的一名军官。”李继勋道:“我也算身手不错的了,单打独斗,十里八乡难逢对手。他一出手就制服了我,武功之高,从所未见。”郭威微微一笑,道:“他是将门之后,家学渊源,武功确是非比寻常。你投军之后,便能时常与他切磋武艺了。”

柴荣带领亲兵把众混混押往官署,正巧王峻等人拿着花名册出来。王峻见一大群闲杂人等走来,皱眉道:“出了甚么大事?”柴荣抬手一指,道:“这些人是本的地痞混混,平日里没有少作奸犯科,侍中交代,交给监军审讯。”王峻指着后面的人群道:“他们又是甚么人?”柴荣回道:“他们都是指认人犯的人们。”王峻道:“我要去军营,没有时间审理这个案子。王朴,他们就交给你了。”指着那群混混,又道:“审讯清楚之后,该打的打,该收监的收监。”王朴领命说是。

王峻带领魏仁浦、韩通等人来到军营,召集将校军士,效验正身,逐一清查。不查不知道,一查果然大有名堂。不但有二三千老弱病残,更有三四千人的空额,简直触目惊心。军官们中饱私囊,那些空额的饷钱自然流进了他们的腰包。于是夜以继日,重新造册,旧的花名册就地焚毁。

这天清晨,魏仁浦来到王峻的房间外,道:“王监军,被除名的老弱病残军士天没有亮就聚集到了官署外面,叫嚷要见侍中,讨个说法。”王峻推开房门,脸色铁青,冷冷道:“他们好大的胆子,竟然闹到官署来了。”跟随郭威一同赴任的属官们都住在官署的后院,魏仁浦就住在王峻的隔壁。

魏仁浦道:“下官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说不定背后有人蛊惑老弱病残闹事。”王峻捻着胡须,沉吟不语。过了半晌,方道:“你说那些吃空额的军官们在背后鼓动老弱病残闹事?”魏仁浦:“这只是下官的猜测,侍中不许吃空额了,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又不敢明目张胆的闹事,于是自己不出面,挑唆老弱病残闹事。”王峻冷笑一声,道:“我看就是这样,传令,军吏们拿着棍棒跟我出去,谁敢闹事,就棍棒伺候。”魏仁浦应声说是,传令去了。

过了一会,王峻带领众军吏走出官署。那些老弱病残早就串通一气,拂晓时候就陆续来到官署外聚集。有的唉声叹气,有的哭哭啼啼,有的抱怨叫屈。当官署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众人安静下来,霎时之间,偌大的空地上静的出奇。

众军吏手持棍棒,一字排开。王峻走上前去,神情冷峻,默默扫视一遍。众人给他冰凉的目光看得心中发憷,有的低下了脑袋。王峻冷笑一声,道:“刚才还在叽叽喳喳,沸反盈天,怎么见了本监军,就不说话了?”一名老兵大着胆子道:“监军要裁减咱们,咱们要见侍中,讨个说法。”王峻道:“侍中巡视各州县去了,侍中不在,一切大小事宜由本监军全权处置,有话就和本监军说。”

那老兵道:“咱们的年纪不算太大,还能打仗,监军不能说裁就裁了。”王峻走上前去,凝目而视,问道:“你年纪不大吗?究竟多少岁?”那老兵道:“五十还不到。”他身躯佝偻,须发花白,脸上满是皱纹,看上去六十岁都不止。因为说谎,显得底气不足。王峻嘿嘿冷笑,道:“五十岁不到?我瞧你六十岁都不止。”那老兵道:“我一向长得老成,看上去是老了些,可是没有六十岁。”

王峻道:“你说还能冲锋陷阵是吗?”那老兵连连点头,道:“我还有一身力气,上战场杀敌不在话下。”王峻道:“既是如此,我便给你一个机会。”随即大声喊了一声‘韩通’。韩通答应一声,走上前来。王峻又道:“你和他过十招,不要你打中他一拳一掌,只要不被他打倒,本监军就留下你。不仅如此,你以后的饷钱翻倍。就算老的动不了啦,军营也养着你。丑话说在前头,拳脚无眼,他若打死了你,则按阵亡抚恤。”韩通的身材不高,也不强壮,看上去似乎弱不禁风的样子。那老兵想了一会,决计豁出去了,道:“比就比。”

王峻冷笑一声,道:“既然你敢比武,就签个生死状,口说无凭,立字为据,免得日后麻烦。”开弓没有回头箭,那老兵咬牙道:“签就签。”魏仁浦当下写下生死状,那老兵按上手印。王峻拿起生死状,道:“大伙都看到了,他自愿比武。若是被打死,没有私人恩怨,按阵亡之例抚恤。”交给众老兵传阅,众老兵私下又议论纷纷。

王峻向韩通使了使眼色,韩通会意,咬了咬牙,道:“你年纪比我大,先出招罢。”那老兵也不客气,叫喊着出拳直击。他在军营里混了一辈子,多少练过武功。虽然现在老了,力气大不如前,可是式招还是有板有眼。韩通不声不响,跳到那老兵左侧,一拳打中他的太阳穴。那老兵中击,一阵头晕眼花,脚步踉跄,眼见就要倒地。

按说比武点到即止,可是出来之前,王峻下了军令,一旦动手,不必留情。韩通伸手抓住那老兵手臂,一腿踢中他的心窝。接着大吼一声,右掌劈中那老兵的咽喉。老兵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两眼翻白,已然气绝身亡。韩通本是杀人不眨眼的狠人,杀人的手段是从战场上得来的。出手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往往能一击致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