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十六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十六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十六回

妄猜疑皇帝杀大臣 报私仇国舅兴风浪

这夜刘承祐做了个噩梦,惊醒过来的时候,犹是冷汗涔然,不但脸上额头上满是汗珠,衣服也被浸湿透了。他掀开被子,回想刚才做的噩梦,犹是心有余悸。桌上的一盏灯笼里,蜡烛火焰跳跃,灯光昏暗。外面月色溶溶,云朵游移,更显得寝宫里静谧无声。

刘承祐定了定神,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大声道:“来人,来人。”其他的太监宫女们都早已经睡下了,只有一个叫孙延希的太监合衣躺在夹道的长凳上。虽说侍寝的太监比起那些刷马桶洗地板的杂役太监,看起来光鲜干净,可是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不但要随传随到,而且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生怕出一点芝麻绿豆的小错,因此并不轻松。

孙延希揉着惺忪睡眼,一路小步碎跑,来到塌边,道:“陛下怎么醒了?口渴了还是饿了?”刘承祐道:“朕出了身汗,给朕换身衣服。”孙延希服侍着换了身睡袍,刘承祐问道:“现在是甚么时辰?”孙延希看了看沙漏,道:“回陛下,现在是丑寅交牌时辰。”刘承祐点了点头,回到塌上躺下。刚刚闭上眼睛,就听到叮叮当当铁器击打的声音,连绵不绝,响成一片。声音似乎从四面八方传来,虽然不大,但是清晰可闻。夜深人静的时候传入耳中,直刺心弦。心弦随着铁器击打的声音崩紧跳动,脑袋一阵阵莫名刺痛。仿佛闷进了密不透风的大布袋子里,似乎要窒息了。

刘承祐用尽全力站起,大声道:“来人,来人。”孙延希给刘承祐唤醒,肚子饿了,正在夹道里偷吃糕点,又听到刘承祐叫声,把手里的半块点心塞进嘴里,还是小步跑出夹道,问道:“陛下,你怎么还不睡?”刘承祐道:“外面是甚么声音?”孙延希没有听到与众不同的动静,摇头道:“没有甚么声音呀。”刘承祐怫然大怒,吼道:“你聋了吗?再仔细听听,是不是有铁器击打的声音?”

孙延希竖起耳朵仔细聆听一阵,回道:“陛下,这是兵器坊打造兵器的声音。”中原战乱不绝,动荡不安,民间苦不堪言,便是历代帝王也不富裕。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因此在皇宫设立兵器坊打造兵器,挣的钱自是流进了皇帝的口袋。刘承祐皱眉道:“不是白天打造兵器吗?怎么深夜还在赶工?”孙延希虽然只是个侍寝太监,地位卑微,但是八面玲珑,消息十分灵通,道:“最近兵器坊接了很多活,因此连夜打造兵器,夜以继日,没有休息。”兵器坊挣的钱流进了刘承祐的口袋,自是无话可说,只得道:“朕知道了。”

刘承祐躺回塌上,打造兵器的声音越来越刺耳,越想越觉得可疑,这些兵器是谁的?打造这许多兵器,难道有人造反?他一登基即位,李守贞、王景崇等就迫不及待兴兵造反,再加上生性原本多疑,猜疑之心犹重,难免疑心有人造反。在塌上有如油锅上的胡饼,翻来覆去,倍受煎熬。

次日李业求见,刘承祐皱眉道:“你在太后那里说不通,又向朕求官来了?”李业道:“臣今天觐见陛下不是为求官来的,而是担心。”刘承祐昨夜辗转难眠,不但眼珠血丝密布,眼眶暗黑,而且呵欠连天。刘承祐见他少有的一本正经,心中大奇,问道:“担心甚么?”李业亢声道:“朝廷里有乱臣贼子,臣担心大汉江山,更担心陛下和太后的安危。”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刘承祐原本歪歪斜斜坐在椅子上,闻得这句危言耸听的话,又联想到兵器坊日夜赶工打造兵器,当即坐直,沉声道:“谁是乱臣贼子?有人想谋朝篡位还是要加害朕和太后?”

李业道:“不是别人,就是史弘肇和杨邠二人。”刘承祐嘿嘿一笑,道:“太后替你求官,给他们驳回了,因此你怀恨在心,在朕面前诬告他们。”李业道:“做不做宣徽北院使,臣并没有放在心上,犯不上诬告他们。可是当天他们对着太后大呼小叫,没有一点做臣子的样子,臣不能忍。”刘承祐冷笑一声,道:“太后都忍了,你竟忍不了?”

李业道:“敢问陛下,大汉江山姓刘还是姓史或者姓杨?”刘承祐艴然色变,大声道:“自是姓刘了。”走到李业面前,指着他的鼻子,疾言厉色道:“敢这样跟朕说话吗?朕看你才是乱臣贼子。”李业见他大发雷霆之怒,扑通一声跪下,道:“论公咱们是君臣,论私是舅舅外甥,臣之忠心,日月可鉴,天日可表,再也没有比臣更忠心的人了。史弘肇、杨邠、王章,还要算上郭威,他们结党擅权,陛下比臣更清楚,陛下知道外面怎么说吗?”刘承祐问道:“怎么说?”

李业道:“外面议论纷纷,说道他们一伙说一不二,陛下只是他们提在手里的木头人,是个摆设而已。”刘承祐怒吼道:“岂有此理。”抬腿将李业踹翻在地。李业爬了起来,依旧跪着,道:“陛下,再不出手就晚了。”史弘肇等人把政权军权财权紧紧攥在手里,刘承祐一样都摸不到,早有收回皇权之意,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一直耿耿于怀。他心中一动,问道:“怎么出手?”李业一字一顿道:“他们死有余辜,就应该格杀勿论。”

刘承祐虽然早已忍无可忍,恨不得杀了史弘肇等人,可是真要动手,却又犹豫不决起来。李业见他来回踱步,沉吟不决,心里急的猫抓似的,道:“陛下,为大汉江山永固之计,请速做决断。”刘承祐两只手不停揉捏,道:“这件事太大了,容朕想想。”李业催道:“不能再等了,迟则生变。陛下想想李守贞,他事先招兵买马,准备好了才自立为王。他们一伙久蓄不臣之心,怕不是第二个李守贞?事不宜迟,必须尽早出手,不给他们反抗的机会。”

提起李守贞,刘承祐于是当机立断,咬牙道:“除死他们。”可是说说容易,真要铲除史弘肇等人,又不伤筋动骨,更不被反噬,却是极难。如何下手,刘承祐又一筹莫展。李业见他愁眉不展,会错了意,道:“铲除奸党乃是大快人心之事,陛下千万不要心慈手软。须知妇人之仁,贻祸无穷。”刘承祐摇头道:“朕是担心他们的党羽遍布朝野,一旦有甚么风吹草动,势必会引起他们的警觉,逼他们先下手。”李业嘿嘿奸笑,道:“明的不行,可以来暗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是要杀他们一个防不胜防。”

刘承祐见他一付胸有成竹的样子,似乎早有预谋,问道:“你有甚么办法?”李业道:“请陛下把这件事交给臣做,臣一定做的滴水不漏,不过臣要一道除死他们的诏书。”刘承祐颔首道:“这好办,朕现在就写。”提起毛笔的时候,却又犯了难,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杀人也要讲究名正言顺。否则闹得沸沸扬扬,岂非留下了天大的话柄?处死史弘肇等人,总得有个罪名。总不能说看你不顺眼,除死你全家。他想谋逆是最大的罪名,于是写了一道史弘肇等人谋逆,诛灭九族的诏书。

他写一挥而就,写完诏书之后,想起了郭威,道:“郭威远在邺都大名府,怎么除掉他?”李业顿时傻了眼了,站起身来,一阵抓耳挠腮,道:“是啊,臣怎么把郭威忘了?”刘承祐惊的下巴都要掉了,道:“这么大的事,你怎么漏了郭威?万一杀了史弘肇等人,郭威领兵杀回京师,咱们岂不是完蛋了?”李业问道:“陛下,这该如何是好?”刘承祐瞪大眼睛,道:“你问朕,朕问谁去?你出的主意,怎么善后,快想办法。”

要说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的小聪明小手段,李业花样百出,可是论说决胜千里的大智慧,却是一筹莫展,自言自语道:“郭威和他们是一伙的,当然不能留着,否则是后患无穷。”刘承祐怒道:“这还用你说,快想办法。”李业灵光一现,道:“李洪义驻守澶州,可以要他动手。”刘承祐沉吟片刻,觉得这个办法可行,道:“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务必除恶务尽,不留后患。”说到最后,眼中露出了狰狞的凶光。李业信誓旦旦道:“臣明白,诛灭九族,鸡犬不留。”

告退之后,李业叫上郭允明,径直来到苏逢吉府上。李业一见面就道:“出事了,出大事了。”苏逢吉见他郑重其事的模样,不禁心中好笑,道:“甚么大事?是你与别人争风吃醋还是又给太后训斥了?”李业一本正经道:“真的出大事了,咱们去书房说话。”苏逢吉见他从所未有的严肃,当下道:“跟我来。”走进密室,栓上门闩,道:“究竟出了甚么大事?”

李业道:“史弘肇一伙结党擅权,陛下忍无可忍,决意动手了。”苏逢吉皱眉道:“这种话不可乱说。”李业道:“我刚出皇宫,陛下说的话言犹在耳,怎么会是假的,你再瞧瞧,这是甚么?”说着拿出了诏书。苏逢吉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放声大笑起来。李业和郭允明大惑不解,郭允明问道:“相公为何大笑?”苏逢吉道:“史弘肇、杨邠,你们也有今天,这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们自己作孽,这可真是报应啊。”顿了一顿,又道:“陛下即位也有三年了,这三年里大权旁落,一直忍隐不发。现在终于下定决心,想必是深思熟虑过的。”

李业翘着二郎腿,道:“谁说不是?陛下忍够了,因此下定了决心。”苏逢吉把诏书还给李业,道:“这是天大的机密,史弘肇他们党羽众多,遍布京师每个角落,一定要把诏书收到。”李业答应一声,小心翼翼收好诏书。苏逢吉道:“郭威远在邺都,你想过没有,如何才能一网打尽?”李业道:“陛下诏令李洪义准备兵马,随时杀向邺都。”苏逢吉毕竟是宰相,站的高看的远,反问道:“郭威在军中极有威望,平定河中叛乱之后,更是声名显赫,如日中天。要是他不肯引颈就戮,领兵反抗呢?”

李业跳了起来,大声道:“他敢。”苏逢吉冷笑道:“李守贞敢兴兵反叛,郭威怎么就不敢?”李业道:“李洪义不是吃素的。”苏逢吉道:“单靠李洪义一个人,不是万全之策。”李业问道:“你又有甚么办法?”苏逢吉抚着额头苦思冥想,道:“你在天雄军有没有相好的人?”李业道:“郭崇威是我的好哥们,他正在天雄军任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兼都巡检使,这中间还有我的人情。”苏逢吉道:“他的人品可靠吗?”李业胸膛拍的砰砰作响,道:“绝对靠的住。”

苏逢吉道:“你除掉史弘肇之后,即刻前往邺都,把诏书交给他,密令他杀了郭威,并告诉他,事成之后,他就是天雄军节度使了。”李业笑道:“这是诱之以利的手段,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砸中他的脑袋,他自是要全力以赴。”苏逢吉冷笑道:“如此里应外合,郭威插翅难飞了。”郭允明正色道:“杨邠他们手绾兵符,这件事情一旦泄露出去,他们断然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垂死挣扎,兴兵作乱,因此绝不能走露了一点点风声。”李业厉道:“天知地知咱们三人知,谁泄露了机密,就是欺君之罪,一样的诛灭九族。”商议完诸多细节之后,李业和郭允明方才离去。

次日李业在武德司挑选了数十名武士,命令他们枕戈待旦,随传随到。并许诺事成之后,必有重赏。这些武士虽然不知道有甚么大事,但是事后有大大的赏赐,自是摩拳擦掌。

连日来李业频繁出入皇宫,与刘承祐秘密商议铲除史弘肇等人事宜。刘承祐问道:“你准备好了没有?”李业信誓旦旦道:“臣已经准备妥当,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就能动手了。”刘承祐点了点头,道:“朕明天会召见大臣,在广政殿议事,你明天就在半路上宣读诏书,然后斩杀他们。出手务必要狠,杀了他们之后,再抄没他们的家产,诛灭九族,亲戚门客,一个不留。”李业道:“臣明白。”顿了一顿,又道:“甚么时候处斩郭威的家眷?”刘承祐道:“明天就动手。”

正说之间,殿外的太监道:“启禀陛下,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领镇江军节度使王殷求见。”刘承祐道:“传他进殿。”那太监应声说是。过了一会,王殷走进大殿,躬身道:“臣王殷见驾。”声音洪亮,宛如虎啸一般。他五十来岁年纪,头带一顶交脚幞头,身穿一袭紫色公服。虎背熊腰,相貌极其威武。刘承祐点了点头,道:“赐坐。”王殷坐下之后,问道:“陛下传见臣,不知有何要事?”刘承祐正色道:“河北将有大事发生,你即刻率领三千精锐步军前往澶州驻守,到了澶州,一切听从李洪义调遣。”王殷以为是防御辽军之事,当下奉诏。

李业待王殷出殿之后,道:“陛下又命王殷统领三千步军前往澶州,这下算是万无一失了。”刘承祐道:“明天就要动手了,你下去好生准备。若是贻误了朕的大事,朕决计饶不了你。”李业正色道:“臣拿脑袋担保,绝不会误事。”

次日拂晓时分,李业带领数十名黑衣武士埋伏在通往广政殿的路边,静静等待史弘肇和杨邠自投罗网。卯辰交牌时分,大臣们陆陆续续走进皇宫,前往广政殿议事。史弘肇和杨邠结伴而行,他们不知道即将大祸临头,犹是谈笑风生。

李业看得真切,手捧诏书走到大路中间,那数十名黑衣武士手持利刃,将史弘肇和杨邠团团围住。他们二人神情大变,史弘肇戟指怒道:“李业,你干甚么?”杨邠吼道:“你在皇宫里动刀动枪,想造反吗?”李业嘿嘿冷笑,道:“史弘肇、杨邠,跪听诏书。”史弘肇厉声道:“甚么诏书,马上就要见到陛下了,本太尉不听诏书。”李业看着诏书念道:“史弘肇、杨邠结党营私,久蓄不臣之心,企图谋逆,罪大恶极,着即斩杀。”史弘肇怒道:“你胡说甚么?滚开。”杨邠道:“你矫诏,咱们要见陛下。”李业道:“陛下不想再见你们了。”一挥右手,大声道:“动手。”众武士不由分说,乱刀齐发,将史弘肇和杨邠剁成了肉酱。

附近的大臣、太监和宫女们眼见刀光霍霍,两个大活人转瞬之间就倒在了血泊之中,成了两具死尸。俱都心惊胆战,不寒而栗。有个胆小的大臣,竟然吓得尿了裤子。以谋逆之罪处决大臣,虽然屡见不鲜,然则在皇宫动手,却是新鲜事。

李业道:“收拾干净。”众武士当下将两具尸体装进事先准备好的麻袋,又用清水把地板冲洗干净。动作麻利,有条不紊,想必事先操练过的。

李业转过身去,径直走向广政殿。他在光天化日之、众目睽睽之下斩杀大臣,简直匪夷所思。一路而行,众大臣、太监和宫女仿佛遇见瘟神一般纷纷躲避。唯恐撞个正着,就像史弘肇和杨邠一样,给他一刀宰了。

李业走进大殿,道:“启禀陛下,臣已经斩杀史弘肇和杨邠两个贼逆。”刘承祐听说事成,顿时踌躇满志,道:“你即刻去将史弘肇、杨邠、郭威三家抄家灭门。”李业大声道:“臣奉诏。”言罢退出大殿,带领黑衣武士斩杀史弘肇、杨邠、郭威三家家眷。

按说大臣犯有谋逆之罪,应由法司收集罪证,审谳定罪。该凌迟的凌迟,该处决的处决。一切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可是刘承祐杀人心切,仅凭一纸诏书就斩杀了两名朝廷重臣,而且还是在皇宫里动手。众大臣这时才知道刘承祐不同寻常,更见识到了他的心狠手辣。一个个吓得缩着脑袋,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再也规规矩矩不过。生怕刘承祐递过来一纸诏书,要自己脑袋搬家。大殿里死气沉沉,静的一根钢针落下也清晰可闻。

刘承祐清了清嗓子,道:“史弘肇、杨邠、郭威三人结党擅权,企图谋逆作乱,朕忍无可忍,决计除掉这三个奸臣,不知众臣是否觉得不妥?”史弘肇等人结党擅权或许是有,可是谋朝篡位,却纯属捕风捉影。苏逢吉当下站起身来,道:“他们三人先受先帝知遇之恩,又得陛下百般信任,但是不知恩图报,反而利欲熏心,丧心病狂,竟然犯下谋逆大罪,实是罪不容诛。陛下做的极为妥当,臣由衷拥戴陛下。”转过身去,扫视众大臣,沉声道:“有谁反对陛下,站起来说话。”

这个时候,谁敢说半个不字?众大臣纷纷站起,争先恐后的表达忠心,又历数史弘肇、杨邠、郭威三人的罪状。甚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搬了出来。即便是芝麻大点的小事,经他们绘声绘色、添油加醋的一说,竟然变得比簸箕还大。更有甚者,竟然胡说八道,编造子虚乌有的罪状。反正人都死了,多一条罪状也没有甚么大不了的。最后众大臣口若悬河,夸夸其谈,把刘承祐吹捧的比三皇五帝还高。掀翻秦始皇,气死汉武帝,比下唐太宗。简直成了古往今来,集英明神武、贤德果敢于一身,空前绝后之第一君王。大殿里媚语与谗言齐响,马屁与吹捧共鸣,君臣辑睦,相得益彰,一片祥和。刘承祐费尽心机,终于一举收回皇权,自是心满意足。此时此刻,方才体会到了做为君王,凌驾于芸芸众生的乐趣。

李太后听说刘承祐在皇宫里处决史弘肇和杨邠,大觉不可思议,急忙当面询问,道:“陛下,皇宫里传的沸沸扬扬,说道陛下就在皇宫里处斩了史太尉和杨枢相?此事是真是假?”刘承祐收回了皇权,震慑了群臣,心情顺畅的无以复加,笑道:“此事千真万确。”李太后听到传言,起初不信他会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情,当听到他亲口承认,惊的呆了。

只听得刘承祐又道:“不仅如此,郭威远在邺都,李业将他满门抄斩之后,携带朕的亲笔诏书去了澶州,就在这几天会砍下他的脑袋。”李太后连连摇头,道:“他们犯了甚么大罪,陛下要满门抄斩?”刘承祐冷笑道:“他们想要谋朝篡位,想要谋害朕。”李太后皱紧眉头问道:“他们想要谋朝篡位,陛下有证据吗?”刘承祐给问的理屈词穷,只得道:“朕觉得他们要谋朝篡位,因此先动手了。”

李太后一阵胸闷气短,两名随行宫女连忙捶背,过了良久,方才好转。李太后叹息一声,道:“陛下,你没有罪证就在皇宫里斩杀大臣,简直荒唐之极。陛下有没有想过,天下人会怎样看待陛下?”刘承祐重重‘哼’了一声,道:“他们结党擅权,朕已经忍无可忍了。”李太后道:“他们都是先帝留下来的老臣,陛下不问青红皂白,说杀就杀,何以向天下人交代?陛下就不怕史书记载,你是暴君吗?”刘承祐给说得恼羞成怒,脸皮涨的通红,吼道:“后宫不得干预政事,就算贵为太后也不能对朝政指手画脚。”李太后闻得此言,不禁哑口无言,叹息一声,悻悻而去。

李业杀气腾腾出了皇宫之后,将史弘肇、杨邠和郭威三家满门抄斩,不但三亲六戚、宾客故友,便是襁褓中的幼童也没有放过。只杀的哀嚎一片,血流成河。正如他自己所言,当真是鸡犬不留。心肠之强硬,手段之毒辣,世间罕见。李业把京师搅得腥风血雨,人们心惊胆战,惶恐不安。家家户户,天还没有黑就紧闭门户,大道上人迹罕至,便是狗都不敢叫一声。整座京师死气沉沉,恍若人间末日。

李业马不停蹄奔赴澶州,王殷早已率领三千精锐禁军先期抵达,等候李洪义的调遣。李业带领数十名武士,直奔节度使官署,见面就开门见山道:“三哥,你的兵马部署好了没有?”李洪义给他这句没有来由的话问的满头雾水,怔了一怔,反问道:“为甚么要部署兵马?要打仗了吗?和谁打仗?”转头又道:“陛下命你率领三千禁军驻守澶州,究竟所为何事?”王殷也是大惑不解,摇头道:“陛下命我率领三千禁军来澶州,说是河北将有大事发生。至于究竟是甚么大事,陛下没有说,我也没有问。”

李业嘿嘿而笑,道:“就是这件大事。”拿出了密诏,交给李洪义。李洪义凝目端详,还没看完已是神情大变。王殷问道:“诏书上说了些甚么?”李洪义又把诏书递了过去,王殷看完,虽然神情如常,但是却默不作声。李业收好诏书,道:“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罢?”李洪义和王殷面面相觑,半晌说不出话来。

李业奇道:“你们怎么不说话?”李洪义问道:“陛下查实他们三人谋朝篡位没有?”李业道:“他们三人一个鼻子孔出气,穿一条裤子都嫌大了...”李洪义怒道:“不要东扯西拉,诏书上说他们三人谋朝篡位,究竟有没有真凭实据?”李业道:“或许有罢。”李洪义拍案而起,大声道:“甚么是或许有罢?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李业素来惧怕这个兄长,吓得一缩脑袋,道:“陛下说有就是有。”

李洪义目光瞵视,沉声道:“那就是没有了?”李业心中发虚,目光躲躲闪闪,不敢与之对视,道:“他们结党擅权,虽然现在没有谋朝篡位,可是难保日后不会谋逆。陛下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因此先下手为强,将他们三人的同党连根拔起。史弘肇和杨邠已经处决了,现在就剩下郭威了。”李洪义道:“没有真凭实据就杀人,天下人会怎么看待陛下?”围着李业转了几圈,忽然道:“这中间有没有你兴风作浪?”李业摇头道:“没有,没有,他们仗着当初的功劳,向来作威作福,一直不把陛下放在眼里。陛下心怀不满,不是一天两天。再说陛下不想杀人,我总不能把刀递给他罢。”

李洪义重重‘哼’了一声,道:“强词夺理。”李业不以为然,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只剩下一个郭威了,陛下怎么说,做臣子的照做就是了。”于公,李洪义和郭威是同僚。于私,又是相交多年的朋友。真要动手,心中实在没有底。李洪义来回踱步,心乱如麻,不知何去何从。李业催道:“三哥,陛下的诏书就在我身上,你还犹豫甚么?若不动手,就是欺君罔上。”李洪义指着他的鼻子,道:“你...”长叹一声,不知该如何责备这个最小的弟弟。

李业道:“三哥,你立即部署兵马,我去邺都找到郭崇威,要他里应外合。”话声未落,一名军吏在堂外道:“禀告藩帅,天雄军军校张永德求见。”李业吓了一跳,大惊失色道:“难道走露了风声,郭威提前动手,杀上门来了?”李洪义沉吟片刻,道:“你莫慌乱,来人是郭威的女婿。”又对堂外那军吏道:“他们一行有多少人?”那军吏回道:“他们一行只有七八人。”

李业这才放下心来,心想:“他们一行只有七八人,就算动手,也敌不过镇宁军的千军万马。”当下问道:“张永德说没说,来澶州做甚么?”那军吏回道:“他说要前往潞州,特地绕道澶州,拜见藩帅。”李业嘿嘿冷笑,道:“正要处决郭威,他的女婿来的正好,这可不是自投罗网吗?”吩咐那军吏,立刻杀了张永德。

李洪义道:“且慢。”李业看着兄长,神情不解,道:“三哥,你不能放虎归山呀。”李洪义道:“你们先回避一下。”待到王殷和李业回避之后,吩咐军吏,请张永德进来说话。

李洪义坐在大堂之上,定了定神。过了一会,张永德大步而入,见了李洪义,纳头便拜,道:“拜见藩帅。”李洪义笑道:“贤侄请起,坐下说话。”张永德告了一声谢,坐在下首。李洪义问道:“贤侄来此,可有甚么要事?”张永德欠身道:“马上就是昭义军节度使常思常藩帅的生辰了,侍中命侄儿前往贺寿,并吩咐我绕道澶州,问问藩帅是否安好。”

李洪义微微一笑,道:“劳贤侄回去转告侍中,本帅很好。”顿了一顿,又道:“听说郭侍中裁汰老弱病残,招募新兵,天雄军气象为之一新。”张永德道:“为了防范辽军,侍中日夜操练兵马,不能亲自来澶州,因此差侄儿拜见藩帅。”李洪义走到堂下,张永德随即起身。李洪义笑道:“难得郭侍中百忙之中还记得我。”

正说之间,李业带领众武士冲进大堂,大声道:“你是郭威的女婿?”张永德见他气势汹汹,隐隐觉得大事不妙,但是却不惊慌,道:“我正是郭侍中的女婿。”李业嘿嘿冷笑,道:“这可真是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你自投罗网,认命了罢。”吩咐武士把张永德推出去,乱刀砍死。两名武士,一边一个架住张永德,欲要讲他推出官署。张永德一边挣扎,一边问道:“藩帅,这是做甚么?”李洪义还没有下定决心,大声道:“不可鲁莽。”李业道:“三哥,都甚么时候了,你还怀有妇人之仁?”

李洪义道:“先把他押下去,严加看管。”李业咬牙道:“三哥,你这样会误事的。”李洪义正色道:“押下去。”李业无可奈何,只得摆了摆手。众武士得令,将张永德五花大绑,押到官署后院的空房子里。

李洪义举棋不定,于是询问王殷,道:“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做?”王殷知道事关重大,一旦应对不善,就是泼天大祸。一边是快刀斩乱麻,刚刚收回皇权的刘承祐。一边是手握重兵,德高望重的郭威。两边谁都得罪不起,也招惹不起,于是耍了个滑头,道:“离开京师之时,陛下吩咐我听从藩帅调遣。藩帅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李洪义问了也是白问,脑袋里乱的一团乱麻。千头万绪,想要理清,却是无从下手。

怂恿的话是李业说的,人也是他杀的。眼见兄长瞻前顾后,踌躇不决,急的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道:“三哥,开弓没有回头箭,你是明眼人,杀不杀郭威的女婿,不用我教。事不宜迟,我要去和郭崇威见面。”急匆匆只身赶往邺都。

澶州离邺都不远,半天就到。不过邺都是天雄军的治所,在郭威的眼皮底下,李业绝不敢大摇大摆,招摇过市。终究做贼心虚,唯恐给人认出,悄无声息潜入城池,着意换了一身便装。找到郭崇威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正午。郭崇威见是李业,又惊又喜,道:“怎么是国舅爷?国舅爷换上便装,我差点没有认出来。”

李业就怕他提‘国舅爷’三字,可是越怕,越来甚么。连忙在嘴唇边竖起食指,小声道:“噤声,噤声。”郭崇威见他神情诡异,大为不解。只听得李业压低声音道:“陛下交代了一件大事,要你去办,咱们出城说话。”郭崇威不敢怠慢,连忙跟随李业出了城门。

走到路边一株柳树下,李业东张西望,确定左近没有闲杂人等,方道:“陛下要你杀了郭威,事成之后,你做天雄军节度使。”郭崇威先是一怔,随即笑道:“多日不见,国舅爷居然开起了这么大的玩笑。”李业正色道:“你瞧我一本正经的样子,像是在开玩笑吗?”郭崇威脸上笑容凝结,嗫嗫道:“国舅爷没有开玩笑吗?”

李业拿出诏书,道:“这是陛下给你的亲笔诏书,你仔细看看。”郭崇威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看了一遍,越看越是惊心动魄,咽了口口水,问道:“这是真的?”李业点头道:“黄纸黑字,千真万确,再没有比这更真的了。”郭崇威摇头道:“下官不敢,国舅爷把诏书收回去罢。”李业艴然作色,怒道:“你敢欺君抗旨?信不信陛下先砍下你的脑袋?”郭崇威头顶热汗直冒,瞬间湿了黝黑的脸庞。

李业一句话就恫吓住了郭崇威,心中不禁好笑,道:“你我交情匪浅,我才在陛下面前替你美言,力荐你办这件大事。换成旁人,想巴结我,还巴结不上。你也是骁勇善战的武将,难道想一辈子屈居人下吗?节度使坐镇一方,手握重兵,开府建牙,起居八座,何等威风,何等气派。有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你可要抓住这个机会。”话声忽然变得冷峻,道:“你已经看到了诏书,如果不做,陛下第一个便饶不了你。你不是傻子,何去何从,不必我再说了。只要郭威一死,你就是节度使了。陛下金口玉言,不会骗你的,尽管放手去做。”这段话七分恐吓三分拉拢,及尽威之以胁、诱之以利之能事。

郭崇威征战沙场多年,刀口舔血,提着脑袋玩命,不折不扣杀人不眨眼的狠人,不是被吓唬大的。从起初的不知所措,渐渐恢复冷静,定了定神,道:“郭侍中忠心报国,陛下或许误会了。”李业道:“史弘肇、杨邠、郭威三人结党擅权,一直在密谋谋朝篡位,不过他们再怎么狡猾,也逃不过陛下的一双眼睛。史弘肇和杨邠已经满门抄斩了,郭威的家眷也都处决了,他的女婿张永德也被李洪义扣押了,现在只剩下郭威了。你我里应外合,他插翅难逃。事成之后,你即刻派人去澶州报信,我会提领镇宁军兵马接应你。我在澶州等你的好消息,你尽早动手。”言罢上马而去。

郭崇威看着字字诛心的诏书,不寒而栗。这哪里是诏书,分明就是要命的符箓。刘承祐不找别人,偏偏把这个难题交给自己,实是难以抉择。他脑袋里乱糟糟的,如同一锅浆糊。转念一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刘承祐把诏书交给了自己,躲是躲不过的。是奉诏杀了郭威,还是背叛刘承祐,如何做到趋利避害,做到对自己最有利,须得好生谋划。无论是刘承祐死,还是郭威死,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原本想找人商量,可是谁人信的过?万一走露了风声,势必刀光剑影,血流成河,首先遭殃的正是自己。

他想到这些,知道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冷静下来。一旦头脑发热,选错了边,拥戴错了人,势必一失足成千古恨。当下脱下外衣,深深吸了几口气。又想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卷入其中。然则自己首当其冲,一念之间,足可左右全局。他想在刘承祐没有抓到史弘肇等人谋朝篡位的证据,就在皇宫里面斩杀大臣,足见其昏庸无道。这个鲁莽的举动虽然震慑了朝中大臣,但是也失去了人心。反观郭威能征善战,足智多谋,现在手握天雄军四万军马。就算自己奉诏,伺机斩杀郭威。可是他身边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只怕还没有动手,反被砍成了肉酱。一强一弱,一愚一明,对比鲜明,郭威的赢面更多。

他年轻之时,也是嗜赌如命。眼前这个生死抉择的当口,就如同押宝一样。既然认定了郭威,就不要三心二意。心念既决,当下大步进城。刘承祐头脑简单,把天下之时想得过于简单了,以为仅凭一纸诏书就能杀了郭威。正在皇宫静待佳音,殊不知所托非人,郭崇威已经背叛了他。

李业快马加鞭回到澶州,问道:“三哥,杀了郭威的女婿没有?”李洪义摇头不语,李业惊怒交集,咬牙道:“为甚么还不动手?”李洪义沉吟良久,方道:“让我再想想清楚。”李业怒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还想甚么?你不动手,我自己动手。”手持利刃直奔后院。

李洪义深知郭威的本事才能,还没有下定决心,不但迟迟没有动手斩杀张永德,还把武德司的武士替换下来,换成了自己的亲兵,严密看管张永德。李业眼见换成了李洪义的亲兵,略一迟疑,大步上前。哪知门前的四名亲兵拦住去路,李业怒气冲天道:“你们做甚么?不许我进去吗?”一名亲兵道:“武德使息怒,藩帅吩咐,除了他,谁也不许入内。”李业吼道:“你们不认识我吗?我是他的亲弟弟,瞎了你们的狗眼。”说着硬往里闯。四名亲兵不敢得罪李业,更不敢违令,于是站成一排。任凭李业如何冲撞,也不退后一步。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李洪义来到后院,沉声道:“休要胡闹。”李业转身道:“三哥,咱们是陛下的亲舅舅,你却胳膊肘往外拐,这是助纣为虐。”李洪义驳斥道:“你好生糊涂,我是在保全你我,保全李氏一族。你杀了郭威一家老小,你以为他会善罢甘休吗?”李业道:“正因为如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宰了里面的小子。”李洪义道:“你回京师去罢。”李业道:“我不走,我要等郭崇威的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