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十五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十五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十五回

遇刺杀侍中释人犯 求官职国舅受训斥

正在这时,只听得外面有人道:“两位状元郎在里面聊些甚么?”王溥听出是郭威的声音,连走带跑出了厢房。走的急了,踢到了门槛,脚下一个踉跄。郭威离的不远,正好伸手扶住,笑道:“齐物小心脚下。”王溥讪讪一笑,道:“下官失礼了。”郭威笑道:“无妨,无妨。”王溥道:“侍中请进。”大家都住在后院里,时常彼此串门,熟门熟路。郭威抬腿进了厢房,王溥道:“文伯兄,这位便是郭侍中。”又对郭威道:“他便是状元王朴。”

王朴起身行礼,道:“见过郭侍中。”郭威笑道:“状元郎不必多礼,坐下说话。”三人坐下,郭威凝目而视,仔细打量王朴。王朴正大光明,正襟端坐,眼光丝毫不躲躲闪闪,也同样谛视着郭威。郭威啧啧称奇,道:“状元郎果然气宇轩昂,不同凡响。”王朴欠了欠身,道:“侍中过奖,晚生愧不敢当。”郭威心思缜密,听出了他的自称,问道:“状元郎如何自称晚生?”王朴据实回道:“晚生先做了秘书郎,不过已经辞官了,如今一介白身。”郭威闻得此言,和王溥一样大觉匪夷所思,问道:“为甚么要辞官?”

王朴与郭威初次见面,是否能实话实说,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王溥道:“文伯兄觉得朝廷里君臣不睦,乃是大乱之先兆,为了避祸,因此决意辞官,回归故里。”朝廷里的事,郭威比他们都清楚。刘承祐昏庸无能,史弘肇和杨邠朋比为奸,苏逢吉德不配位。宵小横行,乌烟瘴气,乱得如同一锅热粥。他不止一次庆幸能独善其身,远离朝廷。转念一想,王朴的眼光比之自己更加犀利,看得更加深远透彻,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念及于此,惜才之心,油然而生,笑道:“我出镇邺都,求贤若渴,状元郎能否留下来辅佐于我?”

王朴原本想好,辞官之后回到家乡著书立说。郭威盛情想邀,大出意料之外。王溥道:“郭侍中来到邺都之后,裁汰老弱病残,修筑营寨,天雄军士气大振,气象为之一新。如今用人之际,你还犹豫甚么?”王朴心想:“正所谓学以致用,我读书所为何来?还不是为了济世安邦,大展抱负才能。”念及于此,当下起身道:“晚生愿意。”郭威微微一笑,道:“你们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状元,原该在朝廷里为官。可是现在却在天雄军做个属官,真是屈才了。”王朴正色道:“下官不是好高骛远之人,但求有地方能够施展才学,何必拘囿朝廷节镇?”王溥笑道:“能在侍中麾下做事,就是缘分。”郭威哈哈一笑,道:“安心就好。”

柴荣不动声色,一直暗地里查探赵匡胤等义社十兄弟的一举一动。他们时常聚会,只是喝酒吃肉,比武闲谈,没有抓住密谋叛乱的证据。这天柴荣又得知十兄弟在城外聚会,于是只身前往。远远看到十兄弟一边烤肉一边喝酒,大声道:“你们吃肉喝酒,好不逍遥快活,怎么不叫上我?”他陡然出现,大出十兄弟意料之外。十人连忙站起行礼,道:“见过衙内。”柴荣摆手道:“这里不是军营,也不官署,不必拘礼。”言罢坐到火堆旁边,撕下一块野猪肉,细嚼慢咽起来。但见十人肃然挺立,格外拘束,笑道:“坐下来一同吃肉喝酒。”

十人可不敢和他同坐,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一付不知所措的样子。柴荣心下好生不解,问道:“怎么,都吃饱喝足了吗?”赵匡胤道:“下官们不敢与衙内同坐。”柴荣恍然大悟,微微一笑,道:“我说过了,这里不是军营,也不是官署,大家不要拘礼。”十人不再推辞,又围着火堆坐下。坐是坐下来了,可是一个个魂不守舍,既不吃肉也不喝酒。柴荣治军严厉,素来不苟言笑。赵匡胤是他的部属,深有体会,因此如坐针毡,浑身上下都不自在。

柴荣道:“大家不要光坐着,吃肉喝酒,这野猪的味道不错,不吃干净,岂不是暴殄天物?”十人都是大大咧咧的赳赳武夫,适才还吆五喝六,无拘无束,大口吃肉喝酒。这时话也不说,酒也不喝了,只是小口吃肉。一瞬之间,仿佛变了人也似,比之未出阁的小娘子还要斯文端庄。大家愁眉苦脸,吃着鲜美无比的夜猪肉如同嚼蜡,难以下咽。

柴荣心中暗笑,问道:“你们时常这般聚会?”赵匡胤讪讪一笑,道:“下官们都喜欢吃肉,可是又没有多少钱,下了值之后就射杀猎物,打打牙祭。咱们虽然吃肉喝酒,可是从来没有耽误公事。”柴荣正色道:“你们记着公事就好,并不禁止下值之后聚会,不过要记住,不要喝的烂醉如泥。”十人连声说是,柴荣拍了拍手,道:“我吃饱了,也该走了。”言罢站起身来。十人目送他走远,如蒙大赦,终于松了口气。刘政忠一身是汗,出了口大气,抹了抹额头的汗水。

李继勋道:“柴衙内走了,咱们接着吃肉喝酒。”众人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大呼小叫,兴高采烈,狼吞虎咽,猪肉与酒水共咽,唾沫和油脂齐飞。李继勋笑道:“刘政忠,刚才是不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刘政忠脸上一窘,道:“我是给热得,却不是吓得。”李继勋哈哈大笑,道:“瞧你那付熊样,一个柴衙内就把你吓得冷汗直冒,好生没有出息。”众人当下七嘴八舌的起哄,刘政忠给数落的脸上挂不住了,大声道:“你们有出息,还不是一样的手足无措。”众人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随即破口大笑。

石守信吃了一口肉,随口道:“柴衙内怎么知道咱们在此地聚会,你们说奇怪不奇怪?”刘庆义不以为然,道:“或许他正巧路过,机缘巧合遇上了。”赵匡胤心思缜密深邃,越想越觉得事有蹊跷,沉思良久,道:“咱们以后不能这般隔三差五的聚会了。”众人大惑不解,韩重赟问道:“为甚么不能再聚会了?”赵匡胤道:“我想柴衙内不会无缘无故遇上咱们,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或许咱们早就给人盯上了。”

李继勋问道:“咱们又没有胡作非为,为甚么要盯咱们?”刘光义感同身受,道:“是啊 咱们只不过聚会说话,又没有闹事,为甚么要盯住咱们?”赵匡胤摇头道:“我不知道。”心中无数念头电光火石般转过,又道:“古有桃园三结义,今有义社十兄弟。这句话不胫而走,在邺都传得妇孺皆知。又加上平日咱们我行我素,太过张扬,只怕早已传到郭侍中耳朵里去了,不然柴衙内怎么会无缘无故出现?我想柴衙内不是为了和咱们吃肉喝酒这么简单,一定大有深意。”众人闻得此言,顿时如同霜打的茄子 一个个垂头丧气,半天说不出话来。

石守信道:“元朗所言不无道理,适才柴衙内看上去笑容可掬,说不定是在敲打咱们,暗示咱们见好就收,看来咱们以后要收敛一点了。”赵匡胤叹道:“柴衙内极其精明强干,治军严谨,赏罚分明,眼里容不下沙子。幸亏咱们平素规规矩矩,要是暗中有所图谋不轨,只怕早就给军法从事了。”众人已然没有了心情,于是草草收场离去。

这天郭威在军营里走动巡视,所到之处,嘘寒问暖,勉励军士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这只是寻常走动,身边只有张永德、柴荣、李重进,以及赵匡胤等四名亲兵。正行之间,一名军卒压低皮笠,悄无声息,快步而来。及至近处,陡然拔出腰刀,劈向郭威,口中还大叫道:“郭威,我要杀了你。”这一举动突如其来,当真猝不及防。可是赵匡胤耳聪目明,看得真切,不假思索,出腿将那军卒踢倒在地,随即拔出腰刀,挡在郭威前面。众人也都拔出兵刃,将那军卒团团围住。

李重进性情暴躁,郭威遇袭,更是怒火中烧,不假思索,提剑刺出。郭威道:“留下活口。”毕竟还是晚了,长剑已然把那军卒刺了个对穿。李重进仍不解气,连刺数剑。最后大吼一声,一腿将那军卒踢出一丈开外。那军卒一动不动,已然身亡了。郭威皱眉道:“重进,你太莽撞了,为甚么不留下活口?”李重进面目狰狞,咬牙道:“胆敢刺杀侍中,我把他剁成肉酱。”

陡生变故,军营里顿时鼓噪起来。众军士连走带跑,叫嚷着来到郭威面前。韩通道:“侍中,发生了甚么事?”郭威见人群叫嚣呼喊,甚嚣尘上,唯恐借机闹事,从而引发兵变,于是神情自若道:“没有甚么大事,一个士兵想刺杀我,不过被就地正法了。”韩通瞪大眼珠,怒道:“是谁这么大的胆子,究竟还有没有同谋?”持剑指着众兵,大声质问。

郭威道:“这件事没有同谋,你放下剑。”韩通虽然不再用剑指着众人,还是放心不下,紧紧握在手里,并不入鞘。郭威道:“现在没有事了,大家不要担心,回去操练罢。”众兵离去之后,郭威沉声道:“重进,你太鲁莽了。”李重进是郭威的亲外甥,自来眼高于顶,除了郭威,谁都不放在眼里,也只有他敢顶嘴郭威。觉得自己没有做错,硬声硬气道:“他要刺杀侍中,我当然要先杀他。”郭威道:“他是甚么人?还有没有同谋?这些都没有查的水落石出,你怎么能贸然出手?”李重进虽然错了,可是却犹是倔强,自以为是,不肯认错。

韩通查验一番,道:“侍中,下官认得此人。”郭威问道:“他究竟是甚么人?”韩通道:“当日王监军裁汰老弱病残的时候,我打死了一个老兵,此人正是那老兵的儿子。他行刺侍中,一定是为了替父报仇。”郭威险被刺杀,虽然震惊,可是却不愤怒。他历经无数大风大浪,今日之事有惊无险,算不上大事。知道越是紧要的时候,越要冷静,越要镇定如恒。那中年军士已经死了,事情也水落石出了,接下来就是善后了。沉吟片刻,道:“查查他有没有家人,如果有家人,带他们来官署,我有话要问。”韩通答应一声,又道:“这个人如何处置,请侍中示下。”郭威道:“把他埋了。”韩通当下叫来四名兵士,将那中年军士拖到乱岗埋了。

郭威回到官署,坐在大堂上首,闭目沉思。虽然中年军士已被就地正法,可是他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此人胆敢在军营明目张胆行刺,背后有没有人推波助澜?如果有人别有用心,要不要追究下去,连根拔起?又想自己一来就清查天雄军,裁汰老弱病残,不许军官吃空额。雷厉风行,大刀阔斧,断了许多人的财路。这些人不会心悦诚服,是不是怀恨在心 ,背地里戳自己的脊梁骨?自己虽然是节度使,可是这个位置坐的并不稳固。正自思索之间,韩通走进大堂,立于堂下,道:“侍中,人犯带来了。”

郭威睁开眼睛,道:“带进来。”韩通转过头去,用力一挥手,大声道:“带进来。”几名军吏押了一名老妇、一名中年妇人和一名十岁女童进来。那老妇是中年军士的母亲,中年妇人是他的妻子,女童是他们的女儿。三人身带枷锁,一路走进来,叮当作响。韩通厉声喝道:“跪下。”女童几时见过这般场面,受了惊吓,跪在地上大哭不止。中年妇人虽然想把孩子抱进怀里,可是都带了枷锁,无法搂之于怀。

韩通最见不得啼蹄哭哭,顿时脾气发作,拔出长剑,喝道:“再哭哭啼啼,老子宰了你。”女童吓得哭声更响了,直往母亲怀里钻。中年妇人央求道:“她还是个孩子,要杀就杀我罢。”说到最后,也哽咽起来。她这一哭,婆婆也跟着哭了起来。大堂下顿时一片哭啼之声,韩通头都大了,恨不得一剑一个,统统杀了,让他们一家老小团圆。

郭威道:“她还是个孩子,你举着长剑,凶神恶煞一般,莫要惊吓了她,把长剑收起来。”韩通没有照镜子,自是不知道自己的面目有多么狰狞,心想:“我一脸杀气,只怕凶神恶煞见了我,也要退避三舍。”应声收了长剑。郭威又道:“要你把人带来,不是要你把人锁来,去了她们的枷锁。”韩通心想:“我把人犯押来了,虽然上了枷锁,大致不错。”当下吩咐军吏去了三人的枷锁。

郭威道:“你们都退下,我有话问她们。”众人唱诺,退出大堂。韩通放心不下,躲在大堂口,手握剑柄,不时探头探脑向里面张望,只要三名人犯稍有异动,便即仗剑刺杀。其实三人犯老的老小的小,又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进到森严肃穆的大堂,早就战战兢兢,吓得半死了。一个脚步都挪不动,哪敢当堂行凶。韩通这般如临大敌,固然小题大做,终究是忠心耿耿的举动。

郭威见女童在母亲怀里瑟瑟发抖,道:“你们不要害怕,起来说话。”三人早就吓软了,竟然站不起来。郭威又道:“今天的事,你们知道了?”老妇道:“节度使要杀就杀我罢,跟我家媳妇没有干系,孩子更是无辜的。”说着一边痛苦,一边磕头。额头碰在地板上,砰砰作响。

郭威道:“我不杀你们,只想问你们几句话。”顿了一顿,又道:“你儿子在军营里行刺我,已然就地正法了。”婆媳二人心中一阵锥心刺痛,中年妇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道:“这个傻子,叫他不要做傻事,就是一根筋,听不进去。现在好了,留下咱们孤儿寡母的怎么活啊?”郭威问道:“你们事先早就知道他要刺杀我了?”婆媳二人不敢回答,垂首不语。

韩通在堂外怒吼道:“快说,不然谁也别想活着出去。”婆媳二人吓了一跳,不敢有所隐瞒。老妇道:“老头儿死了之后,我儿一直魂不守舍。时常有军官来我家,嘀嘀咕咕。”郭威问道:“他们都说了些甚么?”老妇道:“他们...他们说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撺掇我儿为父报仇。我儿不知怎么就遭了魔怔,竟然听进去了。”郭威问道:“有多少军官去过你家?”老妇道:“有时二三个,有时四五个,到底有多少人,我也记不清了。”

郭威心中猜测,这件事绝不简单。要不是有人蛊惑挑唆,中年军士怎么敢在军营里动手行刺?既然已经知道了大概,不再追问下去,道:“当日比武之前老兵立下了生死状,事后本侍中已经以阵亡之例抚恤了。原本以为这件事就此过去,哪知你儿听信了别人的挑拨离间,做出了傻事。逝者已矣,本侍中不再追究。只是你家没有了男人,本侍中做主,免除你家的赋税。”

赵匡胤身手敏捷,踢倒那中年军士,解了郭威之围,柴荣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回到官署之后,柴荣道:“你手疾眼快,一举踢倒行凶的军士,做的很好。”赞许之情,形于辞色。赵匡胤丝毫没有居功自傲,躬身道:“护卫郭侍中,乃是下官职责。下官身负重责,从来不敢懈怠。”柴荣见他说话十分得体,颔首称善,道:“你很会说话。”赵匡胤信誓旦旦道:“下官说的是肺腑之言,绝不是为了取悦衙内才这么说的。”柴荣道:“这次的功劳,我记下了。侍中赏罚分明,日后一定会重重赏赐的。”赵匡胤大受鼓舞,道:“下官明白。”

柴荣连声说好,又道:“你们十兄弟甚么时候再聚会?要是再聚会的时候,就叫上我。”虽然似笑非笑,但是目光犀利,似乎要把赵匡胤看穿看透。赵匡胤十分沉得住气,不躲避柴荣如刀似剑的目光,道:“咱们十人近来勤于操练,已经很久没有聚会了。如果衙内不嫌弃,咱们再聚会的时候,一定邀请衙内。”他脸上不动声色,举止不亢不卑。柴荣甚么都没有试探出来,笑道:“你言重了,咱们不是早就一起吃过肉喝过酒了吗?”

王峻听说郭威遇刺,心急火燎,马不停蹄,回到邺都,一见面就问道:“是谁刺杀你?人关在了甚么地方?”郭威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去书房详谈。”王峻见他如此郑重其事,猜测必定还有隐情。两人走近书房。郭威道:“是韩通打死的老兵之子刺杀我,李重进当场将他正法了。他之所以敢刺杀我,背后有人挑唆。”王峻怒道:“是甚么人这么大胆?”郭威道:“是天雄军的军官们,不许他们吃空额,故而心衔怨恨,蛊惑别人动手。”王峻咬牙切齿道:“这个傻子,被人当枪使了还不知道,真是死有余辜。”

郭威亦有同感,冷笑道:“天雄军表面上虽然平静,实则暗潮汹涌,只怕许多军官都不服我。”王峻重重‘哼’了一声,道:“那还不容易,把那些军官悉数抓起来,一个个严刑拷问,还怕他们不招?”郭威摇头道:“人都死了,死无对证,抓人也没有用。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先要稳住军心,一步步慢慢来。”王峻是使阴谋诡计的高手,有无数条计策对付那些表面上唯唯诺诺,私下离心离德的军官,于是点了点头,阴阴一笑,道:“我正要试试,到底是他们厉害,还是我手段高明。”

王峻辞去宣徽北院使之职,改任天雄军兵马都监,宣徽北院使一职空缺了出来。李业瞅准时机,向刘承祐讨要宣徽北院使之职,一脸谄媚的表情,笑道:“陛下,王峻走了,宣徽北院使一职是不是空缺出来了?”刘承祐瞥了一眼,道:“你为甚么问起这件事情?又在动甚么歪脑筋?”李业笑道:“臣能动甚么歪脑筋?咱们虽然是舅舅外甥,可是臣比陛下大不了几岁。咱们从小玩到大,情义比海深比山高。常言道:亲不过娘舅,臣是陛下的至亲,放眼天下,再也没有比臣更亲近的人,再也没有比臣更加值得信赖的人了。臣念念不忘的是,如何为陛下尽忠。”

刘承祐和他光屁股玩到大,深知他的脾性,见他东扯西拉,不禁大皱眉头,打断他说话,道:“好了,好了。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李业趋近几步,笑道:“臣不想做武德使了,想做宣徽北院使。”刘承祐道:“武德使不好吗?”李业道:“武德使虽好,但是终究不如宣徽使尊崇。”刘承祐干笑几声,道:“你去找太后罢,太后会帮你的。”

李业在刘承祐这里碰了软钉子,只得厚着脸皮来到福宁宫,道:“太后,王峻走了,宣徽北院使空缺了,臣想做这北院使,请太后想想办法。”李太后和刘承祐一般的想法,问道:“你做武德使好好的,怎么忽然又想做宣徽北院使了?”李业道:“武德使不如宣徽使尊崇,臣就要做宣徽使。”他被李太后宠得无法无天,虽然做了官,可还是恃宠而骄。

李太后白了一眼,道:“你今天觉着宣徽使尊崇,想做宣徽使。明天觉着枢密使威风,是不是还想做枢密使?”李业嬉皮笑脸道:“弟弟如今年纪尚轻,威望和资历都稍稍差了那么一点。”做了做手势,续道:“再过的几年,就不一样了,做枢密使理所当然,绰绰有余。”李太后道:“这句话你在我这里说说,我一笑而过。要是对别人说,别人一定先想到的是外戚擅权。你瞧瞧自己的模样,自小就顽皮捣蛋,没有一点正形。我原想年纪稍大一些,就会改变,想不到还是这般轻浮。”叹了口气,又道:“其实也怨我,你最小,我一向把你这个弟弟当儿子疼爱,把你娇纵的不成样子了。话说回来,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你瞧瞧上头的几个哥哥,有的稳重,又的机敏,洪义更是做到了镇宁军节度使。再看看你,除了游手好闲,到处惹是生非,还有甚么本事?”

李业给姐姐数落惯了,早就修炼的脸皮比城墙还厚,不但不生气,反而挤眉弄眼道:“几个哥哥比我年长,眼下自然比我有出息。不过再过几年,我也一样的有出息,太后拭目以待罢。”李太后见他一付惫懒模样,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又苦口婆心道:“外戚要有个做外戚的样子,不要叫大臣们轻贱鄙夷了。纵然我给你要到了宣徽北院使,也不是自己的本事。”

李业知道李太后的软肋,央求道:“姐姐,你就再帮弟弟一次。”这一声‘姐姐’,把李太后叫的心软了。软磨硬泡之下,只得点了点头,道:“我再帮你这一次,不过后宫不得干政,我做不了主,还要问问苏相公他们。”李业道:“你是太后,他们是大臣,你的一句话就是懿旨,做大臣的敢不乖乖照办?”李太后正色道:“除授官职,乃是朝廷大事,又不是我一家之言,成与不成,还很难说,你不要高兴的太早了。”李业笑道:“臣等着太后的好消息,臣先告退了。”说着出了福宁宫。

李太后吩咐太监传见苏逢吉、杨邠、史弘肇三人,正当她忖思如何措辞的时候,门口的宫女道:“太后,苏相公、杨枢相、史太尉求见。”李太后道:“请他们进来罢。”苏逢吉三人鱼贯而入,杨邠和史弘肇两人虽然敢在刘承祐面前大呼小叫,可是毕竟不敢在李太后面前造次,因此放缓了脚步。

三人站成一排,恭恭敬敬道:“臣等见过太后。”李太后微微一笑,道:“三位不要拘礼。”宫女搬来锦墩,三人与李太后面对面座下。苏逢吉问道:“太后传见咱们三人,不知有甚么要事?”李太后笑道:“也没有甚么要紧的大事,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是陛下毕竟年轻,总是放心不下。”苏逢吉道:“陛下虽然年轻,可是有咱们尽心辅佐,不会出差错的。”史弘肇道:“是啊,朝廷里的大事有咱们决断,陛下只管安安心心,做个太平天子。”

李太后点了点头,道:“先帝走得匆忙,陛下又年轻,三位是国家重臣,国家大事,三位多费心了。”杨邠道:“不必太后吩咐,咱们自会把国事处置的妥妥当当。”李太后笑道:“三位都是社稷忠臣,倒是我多心了。”苏逢吉微笑道:“太后操心也是应当应份的,放在民间,父兄早亡,幼子担起继承祖业的重担,做娘的哪有不操心的。”

李太后笑道:“正是这么个理。”顿了一顿,又道:“郭侍中去邺都有些时日了,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杨邠道:“天雄军与枢密院时常公文往来,郭侍中一到天雄军就裁汰老弱病残,修筑营寨,把天雄军治理的有声有色。”李太后颔首道:“郭侍中是能干人,先帝活着的时候,就赞不绝口。王峻走了之后,宣徽北院使一职是不是空缺了出来?”苏逢吉颔首道:“空缺至今,还没有合适的官员履任。”

李太后微笑道:“我想向三位举荐李业,不知三位觉得李业是否合适?”史弘肇和杨邠脸色大变,史弘肇心想:“好啊,你七弯八绕,东扯西拉,竟是为了给李业索要宣徽北院使。”杨邠心想:“传见咱们三人,竟然是为了这种芝麻绿豆的小事。咱们每天忙得脚不着地,谁有功夫跟你扯这些闲篇?早知如此,就不该来了。”两人素来瞧不起李业,视他为窝囊废,一直与其不合。对望一眼,一个火冒三丈,一个艴然作色。

倒是苏逢吉为了抗衡史弘肇和杨邠,与李业眉来眼去,过从亲密,怎能放过这个做顺水人情的机会,正色道:“李业虽是外戚,但是人品稳重,深孚众望,其实臣早就想举荐他任宣徽北院使了,只是国事缠身,一直不得其便。现在太后提出来,真是再好不过了。”史弘肇和杨邠心中大骂苏逢吉睁着眼睛说瞎话,谄媚阿谀,恬不知耻,不折不扣的马屁精。李业明明不学无术,放浪轻浮,怎么就成了人品稳重?这不是颠倒黑白,又是甚么?

杨邠愤然而起,道:“太后,不是臣驳你的面子,宣徽南北两院使虽是区区五品官,但是无比尊崇,不是甚么人都能够做的。”苏逢吉一直与军党争权夺势,水火不容。军党赞同的,他就反对。军党反对的,他就赞同。长此以往,一向如此。他抓住机会,质问道:“王峻能做的,李业为甚么做不得?”杨邠反驳道:“王峻能做宣徽北院使,凭的是河中之战的功劳,一刀一枪,自己挣的。李业何德何能,能做宣徽使?”史弘肇道:“李业举止轻薄,无法胜任宣徽北院使,请太后收回成命。”

李太后被顶撞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李业是甚么人品,她比谁都清楚,杨邠和史弘肇直言不讳,她真是无地自容,轻叹一声,道:“好罢,就当我没有说过。”杨邠道:“太后没有别的事,臣就告辞了。”李太后点了点头,杨邠和史弘肇并肩出了福宁宫。

苏逢吉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添油加醋道:“他们两个朋比为奸,嚣张跋扈,也就算了。竟然连太后也不放在眼里了,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今天敢顶撞太后,他日就敢谋逆。为防范于未然,请太后治罪。”李太后唉声叹气道:“他们说的没有错,是李业自己不争气。王峻是真刀真枪的功劳,做的宣徽北院使。李业却想走捷径,走我的门路。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为李业求官。”苏逢吉道:“太后不要生气。”李太后道:“我不气史太尉和杨枢相,我在气我自己,气李业不争气。”

苏逢吉出了福宁宫,快步追上史、杨二人,义正言辞道:“史太尉、杨枢相,你们今天咆哮福宁宫,怒对太后,简直不忠不孝,枉为人臣。”史弘肇嘿嘿冷笑,道:“你这奸臣,除了献谄献媚,昧着良心讨好陛下和太后,还会甚么?”杨邠大声道:“在陛下和太后眼里,你就是条摇头摆尾的狗。”苏逢吉气得浑身打颤,道:“你们...你们羞辱本相...”史弘肇沉声道:“羞辱你又怎么了?你表面上道貌岸然,一付正人君子的模样,私下里做过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苏逢吉昂然道:“本相做过甚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杨邠道:“你诬陷前朝宰相李崧,杀了他一家,霸占宅院,可有此事?”苏逢吉道:“李崧勾结契丹,证据确凿,至于宅院是先帝赐给我的。”杨邠重重‘哼’了一声,上前一步,道:“先帝赐给你的?咱们怎么不知道?”苏逢吉道:“你们想知道,可以去问先帝。”刘知远早已晏驾,要去询问这件事情,只有去地府相见了。史弘肇和杨邠怒不可遏,气的肺为之炸。史弘肇虽然官至太尉,可是武将的本色丝毫不减,当下就要拔剑。可是觐见太后,不能佩剑,自是拔了个空。他面露凶光,揎拳捋袖,厉声道:“你诅咒咱们去死?”

苏逢吉适才所言太过,不符合他宰相的身份,又见史弘肇杀气腾腾,心中惧怕,于是色厉内荏道:“你们顶撞太后,不像做臣子的样子,自己向太后请罪罢。”言罢扭头而去。杨邠两排牙齿挫的格格作响,怒吼道:“苏逢吉,你等着瞧,咱们不会放过你的。”

苏逢吉回到家,把自己关进书房,闭目沉思。杨邠的怒吼声仍在耳畔回响,震耳欲聋。他想:“史弘肇和杨邠磨刀霍霍,要对我下手了,该当如何应付?他们狼狈为奸,排斥异己,军权政权财权都抓在手里,真正是包揽大权。我空有宰相之名,甚么都做不了主,实是有名无实。”思来想去,自忖斗不过史弘肇和杨邠,于是萌生了退意,打起了退堂鼓,心想:“我斗不过你们,难道还躲不过吗?”

正自忖思保全之策的时候,外面有人叫道:“苏相公,你躲在里面做甚么?”苏逢吉听出是李业的声音,道:“门没关,进来罢。”李业推门而入,怒气冲冲走了进来,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嚷道:“气死我了,气死我了。”苏逢吉知道他为了宣徽北院使的事大动肝火,却故意假装毫不知情,问道:“国舅爷为了甚么这般大发雷霆?”李业一蹦三尺高,道:“我算个屁的国舅爷。”苏逢吉心中好笑,一本正经道:“你是太后的亲弟弟,陛下的亲舅舅,正儿八经的国舅爷。”

李业正色道:“你不要这样阴阳怪气的说话,今天的事情我都知道了。”苏逢吉点了点头,道:“史弘肇和杨邠从中作梗,国舅爷没有捞到宣徽北院使。”长叹一声,又道:“如今的天色不同以前了,权臣当道,肆无忌惮,连皇亲国戚也不放在眼里了。”这句话无疑火上浇油,李业道:“这还不算甚么,刚才太后传我进宫,劈头盖脸好生一顿训斥,说我不学无术,吊儿郎当,不像个皇亲国戚的样子。要我回去面壁思过,不许再惹是生非。”

苏逢吉看热闹不嫌事大,觉得这把火烧的还不够旺,理所当然,还要添一把柴,道:“你是不知道当时的情状,说出来你别不信。”李业道:“甚么样子,你快说。”苏逢吉道:“太后传召咱们三人进宫,商议你兼任宣徽北院使的事情。可是刚刚开口,他们二人就把太后的话挡了回去,还大放厥词,说后宫不得干政。女流之辈在后宫享清福就够了,不该指指点点,染指国家大事。措辞之严厉,情状之嚣张,简直触目惊心,没有半点做臣子的样子。”李业气得龇牙咧嘴,怒道:“这两个奸臣,好生胆大包天。”

苏逢吉道:“我素知你的脾气,平素虽然不拘小节,可是临大事四平八稳,乃是飞扬洒脱的性情中人。凭你的智慧才能,做宣徽使都屈才了。历练几年,假以时日,枢密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都名副其实。”听到这里,李业不禁心痒难搔。他不学无术也就罢了,偏偏又不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竟然觉得自己就是做枢密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料。

只听得苏逢吉续道:“你我是莫逆之交,你能做宣徽北院使,我是极力赞成的,于是和他们据理力争。”李业问道:“后来怎样?”苏逢吉叹了口气,摇头道:“他们嫉贤妒能,以你无德无能为借口,执意不许。为了给你主持公道,我已经与他们闹翻,反目成仇了。”顿了一顿,又道:“我思前想后,斗不过他们,与其在朝廷受他们的暗算,不如去做节度使。”李业问道:“你想好了?”苏逢吉叹道:“你以为我愿意吗?为了避祸,不得不出此下策。”无奈之情,形于辞色。

李业道:“你以为一走了之就万事大吉了吗?他们会就此放过你吗?”苏逢吉道:“我认输了,他们总不会落井下石罢?”李业冷笑一声,道:“那却未必,你仔细琢磨琢磨,他们拿你没有办法,因为你还是宰相。一旦离开朝廷,做了节度使,一纸便条就能取你性命。”苏逢吉惊出一身冷汗,来回踱步,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打算欠妥。幸亏李业提醒,不然明天辞官,后悔都来不及了。

李业见他面有惧色,道:“他们大权在握,一手遮天不假,可是只要咱们联手,还怕斗不过他们?”苏逢吉皱眉道:“军权政权财权都被他们攥得死死,如何与之争斗?莫要还没有扳倒他们,自己反倒弄得灰头土脸。”李业道:“瞧你还是堂堂宰相,眼光怎么这般狭隘?你往高处看,天底下谁最大?”苏逢吉真是往房顶看了一眼,顿时恍然大悟,道:“陛下,天底下陛下最大。”这句话脱口而出,说完之后,就明白了李业的心思,颔首道:“他们独揽大权,把陛下当成傀儡一样摆布,陛下早已不满。不过念在他们往日的功劳,一直忍让罢了。”李业嘿嘿阴笑,道:“你我二人联手,上面还有陛下,还怕斗不过他们?”苏逢吉连连点头。两人当下绞尽脑汁,密谋铲除史弘肇和杨邠二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