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六十五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六十五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六十五回

第六十五回

柴宗训禅位去帝号

赵匡胤御极建新朝

韩通带领士卒杀到殿前司,但见四周设置了无数拒马。他一边大骂石守信狡猾,一边下令搬开拒马,誓要夺取殿前司。石守信打定主意‘以和为贵’,不与韩通短兵相接,只是下令射箭。一拨拨弓手轮流射箭,羽箭铺天盖地,势如雨下,一刻也曾不停顿。韩通寸步难行,始终无法靠近殿前司,犹是怒不可遏,大骂道:“姓石的,有本事出来较量,躲在殿前司当缩头乌龟算甚么本事?”石守信却不上当,笑道:“韩太尉,下官准备了不计其数的弓箭,你别白费力气了。请你站远一些,要是给箭误伤,可怨不得下官。”正在这时,韩徽带领军马赶到。韩通见他两手空空,问道:“抓住赵家人没有?”韩徽摇头道:“没有。”顿了一顿,又道:“明明有人看到赵家人进了定力院,可是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韩通咬牙切齿道:“赵匡胤好生可恶。”

正在这时,赵匡胤带领军马行来。韩通豁出去了,咬牙道:“跟赵匡胤拼了。”他虽然效忠周室,要与赵匡胤决一死战,可是士卒们却不想白白送了性命,当下扔下刀枪逃之夭夭。韩通气的肺为之炸,怒道:“不许逃跑,都给我站住。”他不怒吼咆哮还好,这么一喊,士卒竟然逃的更快了。身边没有一个士卒,韩通既绝望又愤怒,望着渐渐逼进的赵匡胤,握紧长剑,怒吼着冲了过去。韩徽一把将他抱住,道:“阿爹,没有用的,咱们快逃。”拽住韩通,逃离殿前司。

赵匡胤转头对王彦升使了个眼色,道:“追上去。”他眼神中杀机毕露无疑,王彦升心领神会,当即带领一队军马追杀韩通父子。效忠赵匡胤的军马遍布开封城每个道路要口,韩通父子无路可去,只得仓皇逃回府邸。王彦升追到韩府外,但见大门紧闭,当下下令撞开大门。士卒们足踹刀砍拳捶枪搠,过了一阵,撞开大门。韩通见王彦升赶尽杀绝,大声道:“王彦升,我跟你拼了。”挥剑斩出。王彦升狞笑一声,挺剑而刺。就在他们杀得难解难分之际,两名士卒夹攻韩徽。持枪士卒绕到韩徽身后,挺枪刺中他的背脊。韩徽转身劈死了士卒,却被另一士卒砍死。他临死之前大叫一声‘阿爹’,韩通心神大乱之际,被王彦升的长剑刺中。韩通倒在血泊之中,指着王彦升道:“你们这帮乱臣贼子...”话犹未了,已然身亡。回师之前,赵匡胤曾经与三军约法三章,不得屠杀大臣。但是王彦升不但杀了韩通,还满门抄斩,只放过了韩通最小的儿子和四个女儿。其实大局已定,京师里唯一能阻碍赵匡胤夺取皇位的人只有韩通了。只有杀了他,才能扫清障碍,高枕无忧。赵匡胤表面上约法三章,实则暗中面授机宜,密令王彦升杀人灭口。否则他胆子再大,也不敢擅自杀害大臣。

罗彦环迅速占领了皇宫,四处搜索符太后和柴宗训。在赵匡胤领军进城之时,符太后已经知道大势已去,军心归附赵匡胤,就算世宗皇帝死而复生,也无法力挽狂澜了。于是抱着柴宗训躲进了天清寺。天清寺是柴荣记名的功德禅院,符太后躲进这里,其意不言而喻,那是告诉赵匡胤:你赢了,咱们孤儿寡母投降,求你高抬贵手,放过一条生路。罗彦环当即派遣军马包围了清音寺,还美其名曰:保护太后和少主。符太后和柴宗训成了瓮中捉鳖,插翅难飞。罗彦环接着带领一队军马径往中书省,大声道:“三位宰相,赵太尉在殿前司等着你们,跟我走罢。”如果前往殿前司,就是承认了赵匡胤是天子。范质正襟端坐,看也不看罗彦环一眼,冷冷道:“你再说一遍。”罗彦环又道:“赵太尉在殿前司等着三位宰相,请跟我走罢。”范质看了王溥和魏仁溥一眼,冷冷道:“你也说了,我们是宰相,赵匡胤是武将,要见面也是他来中书省,而不是咱们去殿前司。”他挑出罗彦环话中的毛病,罗彦环顿时哑口无言,心想这个时候还端甚么宰相的架子?恶声恶气道:“不管宰相还是武将,总之你们现在就去殿前司。”范质道:“我不去呢?”罗彦环狞笑道:“你们是文臣,我是武夫,论说咬文嚼字,舞文弄墨,我甘拜下风。可是论说动武,你们三人还不够我三拳两脚。”话犹未了,已然拔出长剑,又道:“是三位宰相自己走呢?还是要我请。”范质面无惧色,腰身坐得更直,道:“你等叛逆作乱,其心可诛!我看你们谁敢动粗?”罗彦环见他鄙夷之情,形于辞色,自是恼羞成怒,大声道:“来人,请三位宰相去殿前司。”话声甫落,一群五大三粗的士卒冲了进来,二三个招呼一个人,口里骂骂咧咧,连拖带拽,架起他们就走。范质自觉颜面尽失,不愿这样去见赵匡胤,当下道:“你们松手,我们自己会走。”罗彦环见他服软,好不得意洋洋,吩咐士卒松手,心想就算你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是在拳头面前,还是得低头认输。

范质一步三退,磨磨蹭蹭,好不容易才来到殿前司。赵匡胤坐在上首,已然脱下了黄袍。眼见三位宰相进来,当即走了过去,对罗彦环道:“你有没有对三位宰相无礼?”罗彦环尚未回答,范质却抢先道:“他有礼的很,就差用绳子把咱们绑来了。”赵匡胤怒道:“我一再交代,不得怠慢三位宰相,你还是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这笔账以后再跟你算,退下。”罗彦环不以为然,冲着范质‘哼’了一声,退了下去。他们二人一唱一和,范质尽收眼底,厉声道:“赵匡胤,世宗皇帝身前待你如同儿子一样,可是殡天刚刚半年,你就急着谋朝篡位,你对得起世宗皇帝吗?”赵匡胤神色戚伤,道:“世宗皇帝待我恩重如山,我不是忘恩负义之人,绝没有一丝异心,可是三军将士咄咄相逼,我也是迫不得已。”说道最后,已是声泪俱下。三位宰相对望一眼,均想:“还有这等好事,怎么没有人逼迫咱们做天子?”

范质当然知道赵匡胤这是假哭,用以迷惑世人,也不点破,道:“你既已知道错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立刻撤走皇宫内外的军马,向少主认个错,咱们再替你从中斡旋,这件就算过去了。”如果真照他说的去做,岂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就算赵匡胤本人肯答应,那些指望着升官发财的将士也不会同意。罗彦环并未走远,而是躲在了后面,当即跳了出来,高擎宝剑,吼道:“诸军无主,我等愿策太尉为天子,你等休要废话。”正在这时,王彦升走了进来。他浑身是血,瞥了三位宰相一眼,道:“禀告殿帅,末将已经把韩通家满门抄斩了。”三位宰相相顾大惊失色,范质道:“你杀了韩通?”罗彦环扬起手中长剑,嘿嘿冷笑,道:“是啊,我剑上的血还没有干,你没有看到吗?”范质指着赵匡胤道:“赵匡胤,你好生狠毒。”赵匡胤可不愿背上滥杀无辜的罪名,人是罗彦环杀的,一切罪责自是由他承担了,当下怒道:“我一再重申不得杀戮,你无视军规,功过相抵,终身不得授以节钺。”其实罗彦环本事不大,战功不多,何德何能,能够胜任节度使?之所以这般说法,无非是为了推脱自己的罪责罢了。

王彦升满脸杀气,瞪眼道:“我杀了韩通一家人,也不在乎多杀你们三个,我们已经策立太尉为天子了,你们到底拜是不拜?”王溥其实早已阴效诚款,赵匡胤能够获取兵权,他暗中出了不少力,当即拜倒在地,道:“见过天子!”范质见他没有骨气,率先下拜,想要喝斥,却是不知从何说起。木已成舟,自己这个首相也回天无力。叹息一声,也只得行君臣之礼。三位宰相这么一拜,已然确立了君臣的名分。赵匡胤心中喜之不胜,一一扶起道:“三位宰相放心,这是禅位,是少主把江山托付给我,绝非阴谋诡计,谋权篡位。不论朝中的大臣,还是各地节度使,还是和从前一样,各司其职,不会有变化。”顿了一顿,又语重心长道:“尤其三位宰相上佐天子下安百姓,劳苦功高,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少不得加官进爵。”为了稳住朝局,及尽笼络人心之能事。虽然他是行伍出身,但是论及谋略心计,三位宰相任何一位都是对手。不然比他更有资历威望的大将比比皆是,何以只有他夺取了天下?

三位宰相闻得此言,心中顿安。赵匡胤又道:“或许还有别的大臣以为我是谋逆,是不忠于周室,还请三位宰相帮忙澄清。”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三位宰相还能再有甚么非议?王溥躬身道:“请天子移驾皇宫。”正在这时,赵匡义来到殿前司,道:“二哥。”赵匡胤道:“阿娘好吗?”赵匡义颔首道:“阿娘平安。”赵匡胤心中顿安,道:“我现在就进宫,让阿娘稍等片刻,会有人接她进宫。”赵匡义答应一声,返回定力院。

众将簇拥着赵匡胤来到崇元殿,赵普道:“去请太后和少主来。”赵匡胤嘱咐道:“我曾侍奉太后和少主,一定要谦卑有礼,一言一行都不得逾越规矩。”罗彦环领命而去。大臣们陆陆续续被请到崇元殿,虽然暮霭苍茫,天色向晚,但是还没有到齐。赵匡胤虽然心急火燎,可是除了耐心等待,实在没有别的办法。这时李处耘押了两名怀抱男童的宫女走来,道:“禀告太尉,这两个是世宗皇帝的孩子,我问清楚了,他们一个叫柴熙让一个叫柴熙诲。”赵匡胤转头问道:“如何处置他们?”赵普一字一顿道:“斩草要除根。”言下之意,为了永绝后患,必须除掉他们,否则贻害无穷。潘美道:“太尉...”赵匡胤见他神情痛苦,知道他有话说,问道:“你要说甚么?”潘美道:“我与太尉都曾侍奉世宗皇帝,如果我劝太尉杀了他们,愧对世宗皇帝。如果我劝太尉放过他们,太尉必要疑我。”赵匡胤正自举棋不定之际,荣禄大夫卢琰走来,微笑道:“太尉受禅而得大位,不宜多生杀戮。再说孩子还小,即便杀了,也显示不出太尉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可否让我领养熙诲?”言下之意,屠杀两个孩子,不是英雄行径,反倒叫世人唾弃不齿。赵匡胤默然不语,卢琰却当他默认了,于是抱起柴熙诲。赵匡胤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度仁慈,也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微微一笑,道:“既然卢大夫领养了熙诲,你就领养熙让罢。”此言说中潘美的心思,他当即抱起柴熙让。二人生怕赵匡胤变卦,抱着孩子,匆忙出宫。

符太后和柴宗训跪在佛像前,已经换上了白衣。罗彦环走了进来,道:“太后、少主,太尉请你们去崇元殿禅位。”只要禅位,天下就改名更姓了。符太后虽然心如刀剜,可是除了照办,还能怎样?叹息一声,牵着柴宗训的小手走出天清寺。罗彦环道:“请太后少主上御辇。”符太后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乘坐御辇了,触景伤情,泪水涔然,簌簌而落。两名宫女服侍符太后和柴宗训坐定,罗彦环咧嘴一笑,道:“太后,大喜的日子,干嘛哭哭啼啼?”符太后闭上眼睛,心想:“于你们而言,确是大喜。于周室而言,却是大悲的日子。”

符太后和柴宗训在罗彦环护卫之下来到崇元殿,大臣们也到齐了,接下来就是禅位了。其时已是申酉交牌时辰,大殿各处点燃了蜡烛。按说新皇即位,无一例外都要选一个黄道吉日,图个吉利。再怎么匆忙,也应该是在白昼。绝没有到了夜晚,黑灯瞎火,登基即位的道理。可是赵匡胤唯恐夜长梦多,到明天也不知会横生甚么枝节,等也要等到现在禅位。虽说不太吉利,只要大位已定,群臣就没有甚么非议了。

宣徽使昝居润见时辰不早了,当下道:“请禅位诏书。”此言一出,赵匡胤和赵普面面相觑。既是禅位就该有禅位诏书,否则就是谋朝篡位,名不正言不顺。民间卖个针线都要立字为据,何况偌大一个国家?然则赵匡胤是第一次造反,赵普也是第一帮忙造反,难免百密一疏。赵匡胤忘了这最重要的一节,纵然随机应变,也不禁脑袋发懵,顿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赵普背脊冷汗只冒,心念电转,忖思如何弥补。正在这时,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面带微笑,从容不迫的从袖中抽出一张黄纸,道:“少主自知年幼德浅,虽身居九重,然战战兢兢。而太尉神武英姿,天命所归,顺乎天意民心,早有禅让之意,早就写好了禅位诏书交给我,只待今日。”赵匡胤是不折不扣的谋朝篡位,柴宗训禅位之说,实是天大的谎言假话。但是于赵匡胤而言,陶谷却有翊戴之功,心想:“素日与他虽然没有甚么交情,想不到他竟然是有心之人。”赵普见陶谷拿出禅位诏书,心中石头终于落地,不由自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陶谷当下念道:“禅位诏: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以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前都点检赵匡胤,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在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讴谣狱讼,附於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得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诋畏天命。”赵匡胤率领三军进城,他审时度势,写下这道禅位诏书。只是时间匆忙,文笔略显仓促。

赵匡胤服冠冕,登龙墀,即皇帝位。奉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颁《即位赦天下制》,制曰:门下:五运推移,上帝于焉眷命。三灵改卜,王者所以膺图。朕起自侧微,备尝艰险。当周邦草昧,以二帝以徂征。洎虞舜陟方,翊嗣君而纂位。但罄一心而事上,敢期百姓之与能。属以北敌侵疆,边民罹苦。朕长驱禁旅,往殄烽尘。旗鼓才出于国门,将校共推于天命,迫回京阙。欣戴眇躬,幼主以历数有归,寻行禅让。兆庶不可以无主,万几不可以旷时。勉徇群心,已登大宝。昔汤武革命,发大号以顺人。汉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宜国号大宋,改周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乘时抚运,既协于讴谣。及物推恩,宜周于华夏。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革故鼎新。皇祚初膺于景命,变家为国。鸿恩宜被于寰区,更赖将相王公。同心协力,共裨寡昧,以致升平。凡百军民 深体朕意。此时此刻,赵匡胤才三十三岁。

旷云漠漠,深宫幽幽。赵匡胤回到后宫,凝望柴荣的画像,道:“世宗皇帝,我为三军所迫,禅位立国,你会不会恨我?”世宗皇帝自是不能从画像里面出来回答。赵匡胤又道:“主少国疑,人心难测,就算我不夺取天下,也有别人跳出来谋逆作乱。我保留了你的骨血,算得上仁至义尽。倘若换成李重进之流,郑王他们早就尸骨无存了。”其实他不杀符太后、柴宗训、柴熙诲、柴熙让,所有大周官员一概留任,一半是仁慈厚道,另一半则是为了安抚人心。即位之前,虽战功显赫,但是威望不足,资历尚浅,不足以服众。不说天下的节度使们,就是京师之中,又有几人真的臣服?为了稳住朝局,着实用心良苦。往事历历,如在目前。要不是柴荣英年早逝,要不是少主孱幼,要不是李重进和张永德被逐出了京师,哪里有机可乘?既是运气好的极处,也似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建隆元年正月初五,赵匡胤升殿理事,第一件事就是大开内库,赏赐功臣。慕容延钊升任殿前都点检,高怀德升任殿前副都点检,王审琦升任殿前都指挥使。韩令坤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张令铎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赵普升任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赵光义任殿前都虞候。赵匡胤登基即位,为了避其名讳,赵匡义已改名为赵光义了。如此一来,不论殿前军还是侍卫亲军,都是他的人了。韩通虽然死了,但是追赠中书令。远在扬州的李重进也跟着水涨船高,任中书令,只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虚职被褫夺了。朝中大臣和各地节度使都加官进爵,寻常士卒也都喜获赏钱,当真皆大欢喜。只是死了一个韩通,未免略有瑕疵,美中不足。

散朝之后,赵匡胤移驾别殿,赵普和赵光义随行。来到别殿,三人相对而坐。赵匡胤道:“如今你已出任殿前都虞候,虽说冲锋陷阵,斩将搴旗的事交给别人去做,但是在其位谋其事,要尽快熟悉军中事务,要多听多看,有事可以直接告诉我。”赵光义应声说是。赵匡胤对着赵普微微一笑,道:“你先安安心心做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不要着急。咱大宋朝的宰相迟早都是你做,等到天下大定,没有后顾之忧了,我就会扶你坐上相位的。”赵普躬身道:“臣的事不用着急,眼下最要紧的莫过于安抚朝中大臣和各路诸侯。”赵匡胤见他深明大义,点了点头,心中甚是赞许。赵普又道:“臣想过了,郑王毕竟在前朝做过几天天子,不宜久留京师,为永绝后患之计,必须想法除掉。”说着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赵匡胤见他要杀人灭口,默然不语。赵普见他顾虑重重,于是道:“这种事当然不必陛下亲自出面,臣来处置,管教神不知鬼不觉,绝不会有损陛下的英名。”

正在这时,王继恩来报,说是潘美、李处耘、楚昭辅和王仁瞻求见。赵匡胤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置柴宗训,道:“这件事以后再说。”转头对王继恩道:“传他们进来。”过了一会,潘美四人走了进来,赵匡胤道:“赐坐。”潘美道:“臣等官职低微,不敢与陛下对坐,站着回话就好了。”赵匡胤微微一笑,道:“除了光义,你们都是我从前的班底,如今更是左膀右臂,非比寻常。”赵普笑道:“这里没有外人,陛下赐坐,你们就不要推辞,难不成升了官才肯落座吗?”潘美忙说不敢,道:“天子有令,做臣子的岂敢抗命,臣坐下就是。”

赵匡胤看了潘美一眼,问道:“柴熙让那孩子还好罢?”潘美心中一紧,猜想赵匡胤不会无缘无故打听柴熙让的下落,当下道:“臣已经把他送人了。”赵匡胤察言观色,猜想潘美所言不实,问道:“送给谁了?”潘美想了一会,道:“送给一个远房亲戚了。”赵匡胤更加坚信自己的猜测,断定潘美言不由衷,是在说谎。赵普道:“陛下信任你,你不要欺瞒陛下。”赵匡胤见他神色峻厉,语气沉重,摆了摆手,道:“王琰辞官了,明里说身体有病,要回家休养。其实他的心思,我看得明明白白,是怕我惦记着柴熙悔,因此辞官躲着我。”顿了一顿,又道:“夺了世宗皇帝的天下,还要屠杀他的骨血,这种事我终究做不出来。让郑王去房州罢,远离京师也就眼不见为净了。至于柴熙让和柴熙悔,我也不再过问。这件事就此揭过,以后谁也不要再提。”潘美站起身来,躬身道:“陛下英名。”赵匡胤笑了一声,道:“英不英名,留待后世评论。”站起身来,踱到殿下,道:“比起杀戮功臣的汉高祖,比起杀兄弑骚的唐太宗,我还是仁慈太多。”赵普道:“正因为陛下仁慈,才有厚报。”

赵匡胤微微一笑,随即正色道:“现在言归正传,京师表面上算是稳定住了,可是四方节度使们未必心悦诚服。符彦卿是符太后的父亲,也是光义的泰山,就算心中有些不快,也不至于要与我为敌。所虑者惟袁彦、李筠、李重进、张永德诸藩镇,潘美...”潘美躬身道:“臣在。”赵匡胤道:“你曾做过保义军监军,与袁彦算是有些交情,你携带诏书去安抚他。”无论分派甚么难事,潘美都不会推辞,这次也是一样。赵匡胤看了看其他三人,道:“其余三位藩镇,你们自己挑。”李处耘道:“臣去扬州宣诏。”李重进乃是郭威的外甥,正牌的皇亲国戚,也是前朝唯一能与柴荣争夺皇位之人。他早早就从军了,战功不计其数,无论战绩还是威望,都高山仰止,没有一个藩镇能够比拟。他坐镇淮南,兵强马壮,是赵匡胤最忌惮之人。赵匡胤见李处耘毛遂自荐,心中大喜,道:“我代周立国,就算天下所有的藩镇都臣服了,唯独李重进不会低头。到了扬州,要随机应变。”顿了一顿,又道:“他帐下有个幕僚,叫崔守徇,本是张永德安插在他身边的密探,现在却为我所用了。崔守徇一直在李重进身边,李重进想甚么,想必他最清楚。到了扬州,不妨先见见崔守徇,听他怎么说。”李处耘应声说是。赵匡胤又道:“宣诏安抚藩镇们的使者已经先后走了几拨,你们最迟明天出发。”潘美四人应声说是。

王彦升因为翊戴有功,擢升恩州团练使、铁骑左厢都指挥使、京城巡检。京城巡检官职不大品秩不高,但是职责重要,说白了就是为天子看家护院,不是亲信心腹无法胜任。柴荣三次亲征南唐,都是韩通留守京师,巡检内外,足见其信任有加。

这夜王彦升带领士卒巡夜,路过王溥府邸门前的时候,觑眼斜睨,心想朝廷里的达官显贵们一个个趾高气扬,目中无人,拜见的时候,眼皮都不抬一下,当真无礼之极。念及于此,心中愤愤难平,一股无名邪火直冲脑门,转头对身后众士卒道:“兄弟们都饿了没有?”此刻已是子时,众士卒巡了半天夜,早就有些饿了,纷纷回答饿了。王彦升嘿嘿一笑,道:“大家既然饿了,咱们就进相府吃些东西。”众士卒面面相觑,一名士卒道:“只怕王相公不会让咱们进去的,我看算了罢。”王彦升道:“我有办法让王相公开门,你去叫门。”那士卒不敢,摇了摇头。王彦升怒道:“相府的门槛比皇宫还高吗?皇宫都进出自如,区区一个相府算得了甚么?”那士卒无奈,只得上前叫门。阍者给吵醒了,满脸的不耐烦,嚷道:“都甚么时辰了,是谁叫门?”那士卒道:“是京城巡检。”阍者打开大门,问道:“有甚么事吗?”王彦升一手提剑一手插腰,道:“我是铁骑左厢都指挥使、京城巡检王彦升,要进去瞧瞧。”阍者道:“相公已经睡下了,明天再来罢。”王彦升冷笑一声,道:“王相公睡下了,可以叫他起来嘛。最近京师里不太太平,常有盗贼出没,我进去看看有没有贼人。”阍者见他这般说法,只得道:“请跟我来。”把王彦升等人领进客厅之后,又道:“请诸位稍待片刻,我去请王相公。”王彦升大手一挥,道:“去罢。”众士卒还是第一有幸进入相府,东张西望,四下打量,看甚么都觉得新奇。

阍者走到厢房外,连唤几声,王溥方才醒来,问道:“甚么事?”阍者在房外道:“京城巡检王彦升将军求见。”王溥道:“现在甚么时辰了?跟他说有事明天去中书省找我。”阍者道:“王将军说怕有贼人进来行窃,非要进来。”如果是别的武弁夤夜入府,王溥必然不见。然则王彦升乃是非同寻常之人,杀了韩通,非但没有获罪,反而一路高升。甚至出任京城巡检,足见深得赵匡胤信任。他沉吟片刻,道:“好,我现在就去见他。”

阍者陪同王溥来到客厅,对王彦升道:“王将军,王相公到了。”说话之间,王溥迈步走了进来。王彦升当即站起行礼,道:“下官见过相公。”王溥微微一笑,道:“坐下说话。”两人分宾主落座,王溥问道:“将军寅夜到访,不知有甚么公干?”王彦升道:“最近京城里常有盗贼出没,下官怕这些不长眼的盗贼趁着月黑风高之际潜入相府,惊扰了相公,因此进来瞧瞧。要是运气好,顺便抓住几个胆大包天的贼人,为相公压惊为京城除害。”王溥微微一笑,道:“只要天黑,各院都上了锁,前后门也有人看守,盗贼是进不来的,不过还是要感谢王将军。”王彦升笑道:“下官任京城巡检,职责所在,倒是打扰相公睡觉了。”王溥道:“我在看书,还没有睡下。”按说话说到这里,王彦升就该告辞了,可是竟然没有离开的意思,看了看众士卒,笑道:“下官的这些士卒巡了半天夜,早就肚子饿了,还请相关赏些食物,让他们填填肚子。”王溥心中虽然不悦,可是不愿当面得罪这个混世魔王,当下道:“去拿些糕点瓜果来。”王彦升笑道:“要是再有些酒菜就更好了。”王溥见他得寸进尺,不知进退,仍然不动声色,道:“告诉厨房,准备酒菜。”阍者应声而去。

王彦升眼见王溥识趣,心中乐开了花,笑道:“相公体恤士卒,真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王溥道:“本相知道你们辛苦,三更半夜的还在巡夜,吃点东西也是应该的。”说话之间,阍者端来四盘糕点及几样瓜果。糕点精致之极,只看一眼就叫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而有的瓜果,王彦升等人见都没见过,自是说不出来名字。王彦升不禁心想:“宰相就是宰相,锦衣玉食,真会享福!”哈哈一笑,道:“王相公,咱们就不客气了。”王溥微笑道:“请。”众士卒也不客气,当下狼吞虎咽。这些做工精细的糕点原该细细品尝,方能品出其中滋味,但是他们鲸吞牛饮,吃像粗鲁,没有品出味道,只是觉得好吃而已,当真大煞风景。正在众人半饱之时,酒菜上桌,王溥亲自坐陪,算是给足了面子。

酒足饭饱,众士卒有的打嗝有的剔牙,俱都心满意足。王彦升似乎意犹未尽,仍然有一搭没一搭的与王溥说话。王溥看透了王彦升的心思,东扯西拉,迟迟不肯离去,分明是想敲诈钱财。他仍然满脸和气,只是王彦升问一句,才回答一句,绝不多说一个字。王彦升见他装傻充愣,自觉没趣,哈哈一笑,道:“多谢相公盛情款待,下官告辞。”王溥笑道:“将军客气了。”又对阍者道:“替我送送王将军。”目送王彦升等人离去,思忖一番,决定明天向赵匡胤告发。

天亮之后,王溥穿上官服,没去中书省,而是径直入宫觐见。赵匡胤笑道:“相公一大早就来见我,有甚么急事?”王溥早就想好了说辞,当下不紧不慢道:“陛下明鉴,新朝初立,难免有人心怀异端,为防宵小之辈蛊惑人心,为防盗贼之流趁机作恶,臣觉得应日夜加强巡视。”赵匡胤问道:“王相是不是听到了些甚么看到了些甚么?”王溥摇头道:“没有。”顿了一顿,又道:“只不过臣觉得京师乃天子脚下,一条街一道巷,都马虎不得,不但要加强巡视,而且所用之人也必要尽职尽责,忠心于陛下。好比京城巡检王彦升将军,就恪尽职守,请陛下重用之。”赵匡胤见称赞王彦升,心中大奇,笑着问道:“王相如何知道王彦升恪尽职守?该不会你们都姓王,三百年前是一家,现在攀上亲戚了罢?”他本是在开玩笑,王溥却正色道:“臣与王将军虽然都姓王,可是没有半点牵扯。《左传》有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臣公正无私,为国举荐人才,绝不是徇私情。”顿了一顿,又道:“臣说王将军恪尽职守,是有根有据的事。”赵匡胤道:“既是有根有据之势,王相何不说来听听。”

王溥道:“昨夜子时,王将军带领士卒巡视到臣家附近,唯恐有贼人于茫茫夜色之中潜入臣家偷东西,进去巡视了一遍。他们巡了半天夜,又渴又累,要不是王将军提醒,臣还不知道他们的辛苦,于是备办了些酒菜,聊表寸心。”他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赵匡胤听到最后,笑容已然凝结,心想王溥这是正话反说,明面上是在称赞王彦升,实则是在告状。堂堂当朝宰相家里,怎么也有几个仆人几个家丁,何劳王彦升巡视,何况还是三更半夜?当下问道:“王彦升昨夜闯进了相公家里?”王溥纠正道:“不是闯进臣家,而是进臣家里巡查了一遍。”赵匡胤又道:“他还向王相讨了酒菜?”王溥道:“臣略进地主之谊,备办了一桌酒菜,只是夤夜时分,十分仓促,好在王将军性情豪爽洒脱,并不在意这些细枝微节。”

赵匡胤气得拍案而起,怒道:“好个王彦升,私闯相府,当真无法无天。”王溥故作惊讶之情,道:“陛下何故发火?”赵匡胤道:“王相不必说了,我知道你是在向朕告状。”王溥摇头道:“臣绝无此意。”顿了一顿,又道:“如果陛下因为这点小事斥责王将军,臣以后何以面对他?”赵匡胤听出他言辞之中似有担忧之情,于是斩钉截铁道:“王相不必担心,你以后见不到他了。”王溥自知赵匡胤绝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处斩王彦升,这般说法,定然是将他调离京师,心中顿安。正自忖思之间,只听得赵匡胤对王继恩道:“传王彦升来见朕。”

王彦升得知赵匡胤召见,以为有甚么好事,兴冲冲来到别殿,笑道:“陛下召见,有甚么吩咐?”赵匡胤神色冷峻,沉声道:“你昨夜去过甚么地方?”王彦升道:“回陛下,臣昨夜一直在城中巡视,哪里都没有去。”赵匡胤重重‘哼’了一声,道:“去过相府没有?”王彦升猜到王溥已经告了御状,心中暗骂,口中却辩解道:“臣进过相府,因为近来常有盗贼出没,臣怕王相公受到惊扰,故而进去瞧瞧。”赵匡胤问道:“那你瞧到盗贼没有?”王彦升摇头道:“没有。”赵匡胤又道:“后来你们还赖着不走,非要吃饱喝足才肯走?”王彦升道:“陛下明鉴,兄弟巡了半天夜,早就饥肠辘辘了,再说王相公盛情难却,臣身为下僚不好意思拒绝...”他若老老实实认错,赵匡胤念在翊戴之功,说不定从轻发落,斥责几句就算过去了。但是犹是狡辩,还大言不惭,说甚么‘盛情难却’,赵匡胤忍无可忍,断喝道:“偌大一座相府,还用你三更半夜进去找贼人吗?是不是想借机勒索钱财?”王彦升忙道:“臣不敢。”赵匡胤冷笑道:“还有甚么是你不敢做的事?万一有哪天,你心血来潮,拿着长剑闯进皇宫,图谋不轨,哼哼,我想想都背脊发凉。”王彦升神情大变,照赵匡胤这么说法,可是谋逆大罪,当即跪下道:“臣不敢。”饶是他凶残成性,此时此刻也不禁瑟瑟发抖。赵匡胤道:“朕不敢留你在京师了,但朕是念旧之人,不会罢免你的官职,去唐州做防御使罢,好好思过。”

王彦升告退之后,赵匡胤道:“去请赵普来。”王继恩应声而去。赵匡胤在殿中踱步,他靠的是兵变夺取天下,最担心的也是别人又来造自己的反,尤其是手握兵权的武将们。王彦升这个小小的武弁就敢蔑视当朝宰相,那些手绾兵符、能征善战、深孚众望、呼风唤雨的大将们会不会也蔑视自己?眼见皇位来的这么容易,他们会不会心生觊觎,想入非非?也有样学样,来一场兵变,谋朝篡位?他越想越是害怕,越想也越焦躁不安。

这时赵普走进别殿,赵匡胤对王继恩道:“你们都退下。”王继恩知道他们君臣有极其机密的事要说,当即做了个手势,带领众太监退了出去。赵普知道赵匡胤有话要说,并不询问,而是等他开口。赵匡胤道:“昨夜王彦升闯进了王相家里,还美其名曰进去看看有没有贼人出没,闹了半个晚上,吃饱喝足才肯离去。他太胆大妄为了,我不敢留在京师,打发他去唐州做防御使了。”赵普道:“陛下做的对,虽然他有翊戴之功,但是功过相抵,打发去唐州,责罚还算是轻的。”赵匡胤道:“这件事是王相自己说的,不说王彦升擅闯相府,开口就称赞王彦升恪尽职守,还要我升王彦升的官。我不是晋惠帝司马衷那样的糊涂天子,听到最后才回过味来,王相这是在正话反说,表面上赞许王彦升,实则是在告御状。”赵普点了点头,道:“王相心机很深,这么正话反说,其实是在试探陛下的口气。”赵匡胤亦有同感,道:“他和翰林学士陶谷,其实一样的胸有城府。”顿了一顿,又道:“当日恭帝禅位,陶谷怎么会有禅位诏书?”恭帝是柴宗训禅位以后的谥号。赵普微微一笑,道:“恭帝早有禅位之意,早就写好了禅位诏书,交于陶谷保管。”其实赵匡胤是谋朝篡位,那有甚么禅位诏书?他好奇的是陶谷怎么就能事先准备好禅位诏书?正是因为有这道禅位诏书,建国大宋,才显得合情合理。

赵匡胤正色道:“虽然王相和陶谷都出过力,甚至功不可没,但是都不够光明正大,人品上有瑕疵,不能重用。”其实这是托词罢了,他们二人朝秦暮楚、翻云覆雨、见风使舵、卖主求荣,才是不能重用的原因。赵匡胤深知,他们能背叛出卖柴宗训,有一天同样也会背叛出卖自己。天子要的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如果见异思迁,三心二意,就算再有才华,也是有才无德,决计也不能委以重任。柴荣至始至终都十分欣赏刘仁瞻,千方百计要召至麾下,就是看中他的忠正之心。

赵匡胤又道:“文臣再坏,不过贪赃枉法,贪墨些钱财而已。武将就不一样了,他们有兵有卒有刀有枪,一旦作乱,就是泼天大祸,不得不防。”赵普知道他要防范武将了,当下问道:“陛下准拟如何防范武将作乱?”赵匡胤斩钉截铁道:“解除他们的兵权,没有了兵权,就好比老虎没有了牙齿,苍鹰没有了翅膀。武将们就算想作乱,也无能为力了。石守信、韩令坤他们,于公是翊戴功臣,于私是我挚友兄弟,我不会亏待他们,解除兵权之后,他们都去做节度使。再让那些威望资历稍逊的将军统领禁军,就易于掌控了。”赵普颔首称善,道:“历朝历代,为了江山稳固,宗室都与权臣联姻,休戚与共,共保富贵。”赵匡胤微微一笑,道:“你不说,我还差点忘了,小妹相中了高怀德。”赵普笑道:“那就打铁趁热,赶紧让他们成亲。”顿了一顿,又道:“安抚节度使们的使者多半还没有回来,等到节度使们入朝拜贺之后,陛下就可以放开手脚解除石守信诸将的兵权了。在此之前,不妨拿王彦升这件事作点文章,震慑警告武将们。”赵匡胤颔首道:“明天早朝,我就敲打敲打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