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2、刘秀兄弟乘乱起兵

新视角读后汉书 2、刘秀兄弟乘乱起兵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2、刘秀兄弟乘乱起兵

刘秀兄弟乘乱起兵

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世道越乱,英雄越有用武之地,刘秀就是这样。在天下大乱之时,刘秀乘机兴兵,靠着高超的谋略和智慧,平定天下,恢复了大汉王朝,史称东汉。

《后汉书》记载,刘秀是南阳郡蔡阳人,是刘邦的九世孙。刘秀祖上留下的土地很多,属于豪强地主。大哥刘縯性情豪放,不爱经营家产,而刘秀却善于理家,埋头经营田地。人们都认为,刘縯像刘邦一样有大志,而刘秀则像刘邦的二哥刘仲那样,碌碌无为。其实,刘縯只是表面上像刘邦,刘秀满腹计谋,才真正像实质上的刘邦。

王莽末期,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南方的绿林起义更是声势浩大。刘秀的家乡离绿林山不远,对绿林的情况肯定十分清楚。但刘秀没有贸然行事,他一面继续从事田业,一面密切关注天下大势。

后来,南阳一带也发生了数十年不遇的大灾荒,盗贼蜂起,打家劫舍。刘秀的大哥刘縯,早就不满王莽的统治,利用家中富余,广结豪杰,与盗贼暗中联系。刘秀的性格与刘縯截然不同,他处世谨慎,做事沉稳,胸有大志却深藏不露。于是,刘秀悄悄去了新野,躲到姐夫邓晨的家里,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刘秀到了新野,并不是安心在家闲居,他具有战略眼光,深谋远虑,便把目光投向了宛城。宛城,当时是南阳郡府所在地,是个大城市,交通便利,人口众多,是个创立基业的好地方。于是,刘秀经常到宛城贩卖谷物,借机结识名士豪杰。刘秀本来就是南阳大户和刘氏宗室,很快就与宛城的豪强名士建立了密切联系。

宛城有个名士,名字叫李通。李通的父亲叫李守,在王莽朝中做官。李守喜好天文历数和图谶之学,常对儿子说,图谶上有“刘秀为天子”和“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预言。李通记在了心里,注意与刘氏宗亲联系,很快与刘秀成了好朋友。

如今天下大乱,李通就和族弟李轶等人商议,想辅助刘氏,恢复汉朝,建功立业。于是,有一天,李通把刘秀请到家中。一见面,李通就直截了当地说:“家父懂谶语,谶语说‘刘秀为天子’,我们打算协助您,成就大业,恢复汉室。”

刘秀谦逊地说:“叫刘秀的人多了,怎么见得是我?”李通说:“我遍观南阳汉朝宗室,只有你们兄弟宽厚仁义,能成大事。如今王莽将灭,汉室当兴,您作为高祖后代,难道不想恢复祖业吗?”

刘秀见李通是真心诚意,于是一改小心谨慎的禀性,马上慷慨应允。两个人推心置腹,谈了整整一天,制定了起义的详细计划,并决定打出“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以号召众人。刘秀起兵,与其他起义军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从一开始,就提出了明确的政治主张。

起义计划制定好了,两个人踌躇满志,决心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李通倾其家产,资助起义。刘秀十分感动,担心地问道:“我们一起兵,您在朝中的父亲怎么办?”李通说:“我已经安排好了,派人送信给父亲,让他赶快离开京城。”刘秀这才放下心来。

不料,李通派去送信的人,半路上得病死了,李通的父亲李守没有逃脱,结果被杀。李通在南阳的宗族六十四人,也被朝廷杀害。李通悲愤万分,更加坚定了造反的决心。他娶了刘秀的小妹刘伯姬为妻子,忠心辅助汉室,深受刘秀恩宠,后来担任高官,被封为固始侯。

刘秀起义之初,并不顺利。本来计划是,趁着南阳郡检阅骑士的机会,劫持最高长官,号召民众造反,占据宛城,立下根基。不料,计划泄露,刘秀他们只好仓促起事。

宛城是南阳郡府所在地,朝廷力量较强,刘秀他们与官军作战失利,只得退出宛城,辗转南下,历经一个多月,回到老家蔡阳,与刘縯会合。虽然初战不利,但总算拉起了一支队伍。那一年,刘秀二十八岁。

这个时候,刘縯也在蔡阳举事,招兵买马。有些刘氏宗族子弟害怕,说:“刘縯这是要害我们啊!”在这关键时刻,刘秀带领一支人马,来到蔡阳。刘秀身穿大红色的衣服,头戴大冠帽,站在哥哥身边,与刘縯一起,动员大家起来造反。

大伙一见,纷纷说道:“连刘秀这么谨慎厚道的人,都造反了,肯定是王莽政权快垮台了,我们还怕什么呢?”于是,刘秀兄弟很快聚集了七八千人,打出了“恢复汉室”的大旗,被称为舂陵军。刘縯做了舂陵军的首领,刘秀协助他。

刘秀的叔叔刘良,听说两个侄子造反,又惊又怒,说:“刘縯从小就不安分,喜欢闯祸,而刘秀一向沉稳,怎么也造反了?”但他阻止不住,为了自保,只好也跟着造反了。

刘秀兄弟起兵之后,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加入绿林军。当时,绿林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没有政治目标,没有打出反对王莽政权的旗帜,也不攻占城池,他们的目的,就是抢掠财物,填饱肚子。绿林军打败朝廷军队之后,只是获取物资,并不杀害当官的。绿林军将士们还幻想着,等到年景好了,再返回家园,当个安分守己的老百姓。

刘秀意识到,这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当年刘邦称帝,不也是借助了秦末农民起义吗?于是,刘秀派人去游说,不费力气,就与新市、平林的两支绿林军联合起来。刘秀又派李通,去联系王常的下江兵。

舂陵军与绿林军合兵一处,力量大增,特别是,他们不再单纯以抢掠财物为目的,而是要攻城略地,消灭王莽军队,便开始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军事行动。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攻击长聚。长聚城驻有王莽军队,消灭了这支队伍,对下一步攻打宛城十分有利。在战场上,刘秀完全不是文弱书生的模样,而是不惧生死的勇士。当时起义军人多马少,刘秀就把战马让给别人,自己骑着一头牛作战,夺得战马后,弃牛上马,继续冲锋陷阵。所以,后世有人称刘秀是“牛背上的皇帝”。

在刘秀的带动下,起义军军心大振,一举全歼了长聚之敌。然后,乘胜西进,攻克唐子乡,打下湖阳县,占领新野城,从此军威大振。

南阳郡守名叫甄阜,闻迅大怒,亲自率领数万大军前去镇压。双方在小长安一带相遇,展开激战。由于起义军属于乌合之众,缺乏训练,地形不熟,又恰遇大雾迷漫,纷纷溃散逃跑。

刘秀与部队跑散了,只剩下他一人一骑。途中遇到小妹刘伯姬,刘秀把她拉上马,一块逃命。没跑多远,又遇上了二姐刘元,刘秀跳下马来,让刘元上马。刘元不肯,姐弟俩推让争执。刘元大怒,厉声斥责:“我一个妇道人家,死不足惜,你身负大任,怎能如此不明大义?”

刘秀泪流满面,向姐姐磕了个头,返身上马,急驰而去。官兵赶到,刘元和她的三个儿女均被杀害。刘秀称帝之后,追封刘元为节义长公主,立庙祭祀。在这次战斗中,刘秀的二哥和几十名族人一同遇难,刘秀家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甄阜军队获胜,士气大振,留下辎重,轻骑急追,打算全歼义军。起义军则人心惶惶,准备继续南逃。刘秀极力劝说,稳定了军心。正巧,李通带领王常的下江兵赶到。王常的下江兵,是绿林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他们的到来,给起义军打了一针强心剂,群情又振奋起来。

刘秀兄弟趁此机会,调兵遣将,先是集中兵力,获取了甄阜军队的全部辎重。甄阜军队见辎重丢失,军心动摇。刘秀乘胜挥师南下,兵分四路,包围了敌军。甄阜军队兵无斗志,很快被全歼,甄阜也死在乱军之中。起义军大获全胜,兵锋直指南阳郡府所在地的宛城。

刘秀兄弟南阳大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王莽大惊,派出几十万部队前去镇压,这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昆阳大战。

昆阳大战,是对刘秀的一次严峻考验,刘秀该怎样应付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