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18、以柔治国光武中兴

新视角读后汉书 18、以柔治国光武中兴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18、以柔治国光武中兴

以柔治国光武中兴

刘秀打天下是把好手,治天下也不简单。实现国家统一以后,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状况,刘秀继续凭借高超的智慧和谋略,使东汉王朝在废墟中得以恢复和发展,实现了“光武中兴”,被后世誉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刘秀治理天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柔治国。

《后汉书》记载,公元41年,刘秀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修缮祖庙,看望族亲,与乡亲们饮酒叙旧。乡亲们都很高兴,议论说:“刘秀从前性格十分柔和,没想到能够打下天下,当上皇帝”。刘秀笑着说:“柔和有什么不好?我治理天下,也想采取柔和的办法呢”。

柔和,是一种为人之道和处世哲学,含有道家思想。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意思是说,水虽然柔软,但滴水穿石,可以攻破坚硬的东西。刘秀采用柔和之道,实际上是实行宽厚仁义的治国政策。

刘秀的柔术,首先用在跟他共同打天下的功臣们身上。刘秀完成统一大业,靠的是一大批冲锋陷阵的武将们,如今得到天下,自然要论功行赏。于是,刘秀总共封了三百六十五名功臣,其中大功臣二十八人,史称“云台二十八将”。刘秀知道,这些武将们,在战场上英勇无敌,但处理朝政,却并不擅长,而且往往容易居功自傲,所以,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就要用文人了。

刘秀经常向将领们说,他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在马背上度过了十几年,已经十分厌倦,再也不想打仗了。将领们听了,心有所思。有一次,刘秀会见诸将时,儿子向他讨教兵法,刘秀乘机说:“如今天下已定,用不着兵法了,我现在一心想的,是如何文治天下”。

将领们并不傻,心里都明白了,刘秀要文治天下,那他们这些武将们,不就没用了吗?于是,邓禹、贾复、耿弇首先请求交出了兵权。邓、贾、耿三个人功劳最大,其他将领一见,也都乖乖地交出了兵权。云台二十八将,此时已经战死或病逝了十四个,除了吴汉、马成、王霸三人镇守边关外,其余十一人,全都卸甲归田了。

? ttā n? ¢o

人们都知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刘秀却连酒都没有破费,而是“片语释兵权”了。刘秀应该是赵匡胤的老师。

对大部分功臣,刘秀没有让他们入朝做官,而是给予他们爵位和封地,让他们去过逍遥自在的生活,朝中有大事,还常常与他们商议,与他们始终保持着密切友好的关系。在封建社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似乎成了一条规律,但在刘秀时期,却没有发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刘秀决心文治天下,采取了“退功臣,进文吏”的策略,他以儒家思想为标准,选拔任用了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同时进行官制改革,精简地方机构。刘秀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竟然裁减了百分之九十,既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又形成了精干高效的官吏队伍。人是决定的因素,有了好的官吏队伍,就不难形成天下大治了。

刘秀的柔术,更多的是用在了天下百姓身上。由于多年的灾荒和战乱,大批穷人沦为奴婢,处境悲惨。刘秀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他自称帝以来,就制定实施了废奴政策。

废奴,也是王莽的一大政策,可惜没有成功。刘秀借鉴王莽的教训,并不急功近利,而是先易后难,逐步实行。刘秀先后颁发了九次诏令,根据实际情况稳妥推进,一步一步地把大批奴婢解放出来。

刘秀知道,要想天下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于是,他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重新制定三十税一。他要求各级官吏,积极组织垦荒,把开荒的土地分给穷人,使他们能够安定下来。 刘秀还重视发展商业、畜牧业、家庭副业,组织妇女从事纺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刘秀时期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刘秀崇尚儒学,祭祀孔子,修建太学,鼓励民间办学,收集天下图书。刘秀用儒家思想教化百姓,力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

刘秀的柔术,自然也用在了对外关系上。刘秀提倡以德治边,对匈奴、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友善自治政策,只要他们不来侵犯,就与他们和平相处。公元51年,匈奴再次发生分裂,大臣们纷纷要求乘乱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刘秀却没有同意。刘秀还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他是历史上第一位接见日本使者的皇帝。

《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日本使者来访,请求赐名和赐封,刘秀赐名为“倭国”,封为“倭奴王”,并授予金印。日本得到国名和王位,举国欢庆。1784年,在日本福冈县出土了刘秀赐予的金印,证实了《后汉书》所载刘秀赐印之事。

刘秀的柔术,还用在了处理皇室关系上。在历朝历代,宫庭斗争都是激烈残酷的,尤其是皇后之争、太子之争,更是充满了腥风血雨。刘秀不知道用了什么高招,后宫竟然出现了相互谦让皇后、相互推让太子的局面,这无疑又是一个奇迹。

当然,刘秀并不是一昧地使用柔术,有时候也需要采取强硬手段。西汉末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贫富悬殊过大,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王莽采取均田的办法,将土地收归国有,结果失败,引起大乱。到刘秀时期,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刘秀本是豪强地主出身,但屁股决定脑袋,他坐上皇位之后,不得不为天下苍生考虑,便开始抑制豪强,着手解决土地问题。

公元39年,刘秀颁发了“度田令”。度田,就是丈量土地,核实人口,以占有土地的实际数量交纳税赋。刘秀的理想,是“八口之家,百亩之田”,而不希望豪强们占有过多的土地。通过度田,多出来的土地,或者分给无地的穷人,或者承担高额的税赋。

尽管度田比起均田来,要温和得多,但仍然遭到地主豪强的强烈反对。有的地方,官吏与豪强相互勾结,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刘秀早就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决心采取强硬措施。

公元40年,经过调查核实,刘秀下令,处死了十几个郡的太守,入狱或免官的多达数百人,甚至连朝廷重臣欧阳歙,也被下狱,死在狱中。刘秀素以宽厚仁义著称,这次态度之坚决、惩罚之严厉,前所未有,震惊了全国,官吏们再也不敢以身试法了。

地主豪强们仍不甘心,有的地方煽动农民造反。对此情况,刘秀并不惊慌和担心,因为他知道,这些造反的民众,不是因饥饿引发的,而是豪强们在背后鼓动支持的。刘秀采取了镇压与安抚两手,对有不法行为的豪强,坚决予以打击,为首的处死,家族迁往外地,土地分给穷人;对受蒙蔽的农民,以宽大降服为主,有的还分给他们土地。这样,刘秀很快平息了事端,保证了度田顺利完成。通过度田,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光武中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秀以柔治国,推行仁政,神运机智,形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家给人足,四夷宾服。

刘秀也有缺陷。公元45年,西域十六国遣使入朝,要求回归汉朝,刘秀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为由,并未接纳,致使西域一度脱离中国,直到汉明帝时期,西域才重归汉朝,纳入中央管理。

刘秀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谋略家、实干家,他为统一中华、实现“光武中兴”、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后人对他评价很高。司马光说:“风化之美,没有超过东汉的”。苏辙说:“东汉光武皇帝,才备文武,功劳优于刘邦”。朱元璋说:“唯有汉光武皇帝,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毛伟人说:“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刘秀打天下、治天下,决不是靠自己一个人,而是选拔和重用了一大批人才。那么,刘秀的文臣武将们,主要有哪些人呢?他们各自都有哪些功绩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