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32、刘秀的官吏制度

新视角读后汉书 32、刘秀的官吏制度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32、刘秀的官吏制度

刘秀的官吏制度

刘秀统一全国以后,汲取王莽篡汉的教训,着手改革官吏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加强皇权,削弱大臣权力,建立精干高效廉洁的官吏队伍。

《后汉书》记载,刘秀称帝以后,他的中央政府,仍然沿用三公九卿制,但其权力和作用,却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刘秀新设立了尚书台,由自己亲自掌管,尚书台成了决策权力机构和朝廷神经中枢。

三公九卿,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但不是很规范。秦朝和西汉时期比较固定,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列为三公,西汉未期,将其改名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刘秀建国后,仍然延续了这个名称,后来把大字去掉,叫做司徒、太尉、司空。

三公不仅去掉了大字,权力也大大缩水。司徒虽然相当于丞相,但不再管理百官,而是只管教化百姓。司空掌管工程建设,原先御史大夫的权力统统取消了。太尉虽说管军事,但军队还有另外一套管理体制。事实上,三公连上述这点权力也没有,因为有很多政务,都是由尚书台和九卿直接办理的,三公实际上成了虚职和名誉职务。三公虽然没有实权,但地位很高,担任三公的人,都是德高望众的大臣。

刘秀在削弱三公权力的同时,设立了尚书台,作为决策机构和处理政务的部门。尚书台直接听命于皇帝,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为朝廷决策提供意见,还负有监督百官的责任。尚书台虽然权力很大,但都是一些一千石以下的中低级官吏。

这样,名望高的三公没有实权,有实权的官吏缺乏名望,这就有效防止了擅权篡位的发生。所以,在刘秀时期,没有出现过权倾朝野、名声显赫的权臣重臣。刘秀为了巩固其统治,煞费了一番心血。

三公之下,还设立了九卿。一是奉常,也叫太常,负责礼仪祭祀;二是光禄勋,也叫郎中令,掌管宿卫宫殿门户;三是卫尉,负责管理宫门卫士;四是太仆,负责管理车马;五是廷尉,掌管司法;六是大鸿胪,负责民族事务和外交;七是宗正,负责皇族事宜;八是司农,管钱粮财物;九是少府,负责宫中日常生活。九卿都是办理具体事务的,也是级别很高,权力不大。

刘秀十分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任。在战争期间,刘秀采取的办法是,每收复一个地方,就立即恢复西汉的行政体系和法律制度,几乎所有愿意归顺的地方官吏,都保留了原职,只有在地方官吏空缺时,刘秀才派人去担任。这样做,有利于保持地方政权的连续性,减少不必要的混乱,迅速恢复地方秩序。

刘秀在统一天下以后,沿袭了汉武帝时期天下十三州的行政区划和建制,对郡一级机构基本上没有动,但对县一级的改革,力度却很大。全国撤消了四百多个县,裁减官吏十分之九。此举大大减轻了民众负担,形成了精干的地方政权。

县以下的行政单位是乡。乡里的官员俸禄百石,负责管理一方百姓,教化民众,征收税赋,维持治安。

乡以下设亭。亭是负责治安的基层行政机构,负责追捕盗贼,兼管一亭的司法、税收、民政等事务。亭以下还有里和什伍制度,百姓之间互相监督,善恶以告。

刘秀还大力改革军事制度。天下平定以后,刘秀下诏,命大批士兵复员,给他们优越的待遇,让他们回乡种田,同时取消了地方军队的编制,把军权全部收归中央。这样,既减少了大量军费,又为恢复经济提供了众多劳动力,还统一了军权,一举数得。

军权收归中央以后,刘秀开始对军队进行整编。由于大批武将功臣离开军队,刘秀乘机把左将军、右将军等军衔取消,还撤消了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关都尉、护漕都尉等许多高中级军衔。这样,除了驻守边境的军队外,朝廷军队主要集中在京师,刘秀把他们分成南北二军,由自己亲自统领。

刘秀费尽心机,大力改革官吏制度,为文治天下奠定了基础。那么,刘秀的这些文臣们,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