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33、刘秀的文臣们

新视角读后汉书 33、刘秀的文臣们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33、刘秀的文臣们

刘秀的文臣们

刘秀靠武力打下了天下,却要文治天下,以柔治国,这应该是一个正确的抉择。刘秀通过各种渠道,选拔重用了一大批贤明的文人,这些文臣们崇尚儒学,推行仁政,为“光武中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汉书》专门写有《循吏列传》,记载了部分文臣的事迹。

《后汉书》记载,刘秀从登基开始,在尚未统一天下之前,就注意选用文吏。他选用文吏的首要标准,是品德要好,名声要好。

有一个品德名声好的文人,名字叫卓茂。卓茂是南阳郡宛县人,他的父亲和祖父,都做过郡太守,卓茂属于**。但卓茂从小就对人恭谦仁爱,人们都喜欢他。长大以后,卓茂去长安求学,钻研儒学,很有成就,被人们称为“通儒”。

有一次,卓茂骑马外出,有人拦住他,说卓茂骑的马,是他丢失的。卓茂问:“你的马丢了多久了?”那人说:“丢了有一个多月了。”卓茂的马跟着他已有好几年了,卓茂明知道那人认错了,但看他很着急的样子,便坦然地把马给了他。后来,那人的马找到了,就把卓茂的马送还回来,并叩头表示道歉。人们都称赞卓茂,说他是有德之人。

后来,卓茂担任了河南密县县令。卓茂以仁义治理密县,用善行教化百姓,嘴里从来不说难听的话,几年下来,密县风气大变,道不拾遗。有一年,河南二十多个县爆发蝗灾,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唯独不进密县境内。卓茂靠仁义治理密县的名气,传遍了天下。

刘秀早就听说过卓茂的名声,称帝以后,马上派人去请他。卓茂此时已有七十多岁了,闲居在家。刘秀诚心实意地把卓茂请来,授予官职。刘秀向天下颁发诏书说:“卓茂以德治理密县,名冠天下,理应受到重赏。现封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杖车马。”

其实,卓茂已是暮年,不能做事了,刘秀只是想借用卓茂的名声,向天下人宣布,他需要像卓茂这样品行优秀的官吏。卓茂被封三年后就死了,刘秀身穿丧服亲自给他送葬。

刘秀选用官吏,不仅重视品德,还重视才能。有个叫杜诗的人,年轻时候就因才能出众而闻名四方。刘秀称帝后,征召他为官吏,一年后升迁为侍御史。刘秀见他确有才干,破格提升他为南阳太守。

杜诗到任后,重视发展经济。他组织民众修治陂池,广开田地,大力发展农耕,使南阳很快富裕起来。杜诗还是东汉著名发明家,他发明创造了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通过皮制鼓风囊,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用力少而效果好。此项技术,比欧州早一千一百多年。

杜诗为官清廉,省爱民役,他任太守七年,南阳郡“政治清平,教化大行”,百姓们亲切地称他为“杜母”。杜诗病逝在太守任上,死后,家中一贫如洗,连丧事都办不起。刘秀下诏,由官府拿钱为他办理了丧事,并大力表彰了杜诗。

刘秀重视选用那些关心民生的官吏。渔阳太守张堪,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组织民众大力开荒种田,安置流民,使百姓富裕。人们编成歌谣赞颂他说:“桑无附枝,青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刘秀还重视选用那些坚持原则、认真负责的官吏。有一次,刘秀外出打猎,回来晚了,城门已关。刘秀车队到了东门,负责守门的官员叫郅恽,不给开门。不管刘秀的随从好说歹说,郅恽都坚持说有规定,夜里不能开城门。刘秀没办法,只好下车亲自到了城下,郅恽却说夜里看不清楚,仍然不开城门。刘秀无奈,只好绕到中门进了城。

刘秀窝了一肚子火,打算第二天责罚郅恽。不料,第二天一早,郅恽的奏书却先到了。郅恽劝谏刘秀,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沉湎于打猎。刘秀知道郅恽是对的,奖赏了他,同时把那个负责中门的官员降了职。后来,刘秀提升郅恽为长沙太守。郅恽在长沙果然干得很出色。

刘秀文治天下,以柔治国,实质上是以儒家思想治国。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讲诚信,刘秀的官吏们很注重这一点。

并州牧郭伋,在当地威望很高。有一次他巡察各县,走到美稷县的时候,有数百儿童在道旁迎拜,郭伋走时,这些儿童又簇拥着把他送到城外,并依依不舍地问道:“使君何日再来?”

郭伋大体算了一下行程,把回来的日期告诉了他们。可是,当郭伋巡察完毕,再回美稷的时候,却早到了一天。郭伋不想给儿童们留下不讲诚信的印象,就在野外露宿了一夜,第二天才进城。手下人说,对小孩不必这么认真。郭伋严肃地说,儿童心灵纯洁,更需要讲诚信。

刘秀除了把好官吏选任这个重要关口外,还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中央最高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台,州牧的监察官叫刺史 ,郡一级的监察官叫督邮,县级专司监察的官员叫廷椽。这样,从上到下建立了完备的监察体系,对各级官吏形成了有效监督。

刘秀对官吏的监督是严格的,有时对不法官吏,也进行严厉制裁。在推进“度田令”过程中,曾经处死了十几个郡的太守,入狱或免官的多达数百人,连三公之一的司徒欧阳歙也没有放过。

欧阳歙出身世代儒学之家,八世皆为博士,教授学生多年,桃李满天下。刘秀慕其名声,拜他为司徒。欧阳歙虽为大儒,学问渊博,但做官后却不自爱,在度田中贪污受贿千余万钱,被捕入狱。他的学生一千多人,到宫门外求情。刘秀不为所动,坚持以法处置,欧阳歙最终死在了狱中。

刘秀注意以身作则,为他的臣子们带个好头。刘秀生于民间,熟悉世情,了解百性疾苦,称帝后务求安静,关注民生,实行宽大之法。刘秀身穿粗陋衣服,耳不听靡靡之音,手不玩玉器珍宝,不宠爱美女。外国进献的名马宝剑,都赐给了将士们。

刘秀多次下诏,要求各级官吏访贫问苦,关心百姓生活。所以,朝廷内外谁都不敢懈怠,各级官吏都尽心尽责,经济社会得到迅速发展,实现了“光武中兴”。

刘秀在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方面,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谋略,他在处理后宫和家庭关系上,也是十分高明。后宫历来是是非之地,争斗十分残酷。可在刘秀时期,却出现了互让皇后、互让太子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么,刘秀究竟使用了什么高招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