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215章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求月票)

第215章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求月票)

对于所谓的“高阳有后手”,老李也只是猜测罢了。

实际上他也不知道李漱到底有什么后手,但秉承着相信小棉袄的态度,他还是选择了让李漱自由发挥。

这,就是天可汗的厚重。

但是问题在于,光李世民相信李漱是不够的。

会议结束之后,李世民就去两仪殿和长孙无忌等人主持会议去了。

剩下李象和李承干三人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先出声。

“阿耶,二位叔叔。”李象率先开口:“要不……我先回去?”

“回甚么?”李承干还没说话,李泰先不乐意了:“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你还打算溜之大吉吗?”

“不然呢?”李象挠挠头,“这事儿咱们不是已经有对策了吗?侄儿还要去琢磨报纸的事情呢。”

“行行行,你赶紧走吧。”李承干摆摆手打发李象赶紧走。

“得嘞。”李象等的就是这个,在李承干赶他走后,当即便选择一个润。

李象溜溜球之后,便剩下了三兄弟。

“要不……踢会球?”李承干提出建议。

李治几乎是没有任何迟疑,便举手赞同:“好耶!”

见情况现在是二比一,李泰也不再反对,只好跟着二人前往东宫。

李象回到京兆府后,和权万纪吩咐了几句,便前往科技研究院,看一看之前发布的改良造纸术的任务到底完成的如何。

事情倒也没有出乎预料,改良造纸术并不是一两天的任务,所以李象在权衡过后,便打算在杂志上刊登几则笑话。

恰好即将步入二月,新一期的杂志期刊将要发布。

李象利用自己的特权,在前面加了几则小笑话。

苏联笑话嘛,可谓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是口耳相传的宝藏。

其中有苏联人自己编的,也有美国人给苏联编造的。

譬如“元帅也有儿子”,这个就属于尬黑。

实际上七十年代之后的元帅,譬如巴巴贾尼扬、彼得罗夫、库尔科特金、索科洛夫、阿赫罗梅耶夫、亚佐夫六位元帅都是农民或者工人的儿子。

就算你滴勋宗,实际上也是冶金工人的儿子,而地图头也是农民的儿子。

讲笑话归讲笑话,实事求是也要做到。

但这并不妨碍李象也学习阿美,在反击世家门阀的时候编纂一点小笑话。

毕竟前人……不是,后人的经验值得学习。

与此同时,李象还组织了一批水军,在长安的各大酒楼,讲述世家门阀的奢靡生活。

其中最让人惊讶的故事,莫过于一位书生叙述的故事。

大概意思就是说,当初他爷爷去清河崔氏做客,结果吃到一颗非常美味的鸡蛋。问这鸡蛋的做法,结果人家清河崔氏告诉他,下这鸡蛋的鸡,平时吃的可都是各种珍奇名贵的中药材,还有黑胡椒等珍贵的香料。

另外一则故事,莫过于用母乳喂养的小牛。

若是用牛乳喂养到还则罢了,但问题是,给牛喂奶的,是人……

这样一来,长安城的舆论节奏立刻转向。

原本还在关注高阳公主之事的百姓,纷纷转向了世家门阀的奢靡生活。

毕竟阶级矛盾可比花边新闻要吸引人的多。

“这世家门阀,生活忒也奢靡了……”不时也有人如此感慨。

“谁说不是呢?”又有人如是感慨:“这崔家的老太爷,熬个鱼汤竟然要三千条鲤鱼的鲤鱼须,剩下的鱼竟然就这样倒掉了,简直是浪费啊……俺们家一年都吃不上三十条鱼……”

也不是他夸张,这年头物产并不丰富,没有后世这种成规模的养殖,除了海鱼之外,很少能够捕捞到成规模的鱼群。

三千条鲤鱼,别说是对普通人了,就算是对整个长安或者万年县,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两县每天也未必能有三千条鲤鱼去售卖。

没人去关心这消息的合理性,似乎世家门阀天生就应该如此一样。

世家门阀政治毕竟在华夏盘踞了几百年,可谓是根深蒂固,百姓们暂时也只是羡慕,有什么不忿也只是敢私底下嘀咕两句。

wшw _TTKn _co

敢公开去说?真的是不怕死啊……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你家里总归是有人在人家治下生活的人吧?

在长安城之内的崔寔等人也感觉到了难受,这舆论不知道从哪儿起来的,而且还是冲着他们的身上去烧,烤得他们几欲昏厥。

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辩驳,就算是辩驳的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事实证明,山东士族的冷处理方式也算管用。

然而就在舆论逐渐向平静的方向靠拢时,新一期的杂志也正式发售。

杂志上的笑话,将长安城的舆论再次点燃。

李景仁坐在酒楼当中,拿着最新一期的杂志,按照李象的指点,翻到了有关笑话的那一部分。

“各位,各位——”他拉长着声音说道。

听到李景仁的话语,大堂内的众人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李郎君,今日是何说法?”有人问道。

李景仁清清嗓子:“我手中的这个杂志,大家应该都知道吧?”

“当然知道,这可是恒山郡王创办的那个。”有人高声说道。

“什么恒山郡王,现在可是皇太孙殿下!”立刻有人纠正道。

听到这声纠正,那人当即便改口:“是是是,是我的错,应该叫皇太孙殿下!”

“只是,这杂志不是给读书人看的吗?”又有人问道。

“那倒不是,实际上杂志也算是雅俗共赏。”李景仁笑嘻嘻地说道:“你瞧,这里就有几段笑话,我就讲给大家乐一乐?”

“什么是笑话?”边上的人问道。

“笑话的意思,就是引人发笑的故事。”李景仁回答道:“你们噤声,我先给伱们讲一个——”

“好好好,讲一个,讲一个先!”众人纷纷起哄。

李景仁清清嗓子,开始讲述道:“崔家的老太爷和阿史那咄苾交谈,各自吹嘘,阿史那咄苾说:‘突厥医学发达,有道突厥医药方子,死人吃了可以复活。’”

“崔家老太爷说:‘山东士族世代簪缨,人才辈出,有人一刻钟便可以从清河跑到突厥王帐。’”

“阿史那咄苾要求兑现,崔家老太爷慌了手脚,召集家人们商量对策。”

“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崔氏之人说:‘这很好办,你先让阿史那咄苾把药方拿来,让尔朱荣吃了;尔朱荣如果真的复活,想要主持河阴潜泳大赛,那么你用不了一刻钟就可以从清河跑到突厥。’”

听到李景仁讲的笑话,众人先是沉寂片刻,随后爆发出一阵哄堂大孝。

尔朱荣的名字,就算是在一百年后的大唐,仍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无他,这小子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干的事儿也实在是太牛了。

所谓的“河阴潜泳大赛”,便是尔朱荣主导的“河阴之变”。

北魏武泰元年二月,胡灵太后擅权秉政,鸩杀了北魏孝明帝元诩,并诈称孝明皇帝当月所诞的元姑娘为皇子,欲拥立为帝,然而因为事情暴露而没有得逞,于是便改立元钊为帝。

同月,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以“匡扶帝室”为名进兵洛阳。四月十三日,尔朱荣谎称高阳王想要谋反,并以此为借口在河阴之陶渚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史称“河阴之变”。

山东士族也在这一次潜泳大赛当中获得一个不错的名次,仅次于北魏元姓宗室。

当然了,这一次的变故,也让北魏的防务空前空虚,直接导致陈庆之趁着机会突袭洛阳,达成“千军万马避白袍”的成就。

一时之间,酒楼当中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还有吗,李郎君?”又有人问道:“就光一个这个吗?”

“还有,还有,你听下一个——”李景仁继续讲笑话:“某一日,崔氏老太爷对佃农们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沉寂片刻,台下传来一道声音。”

“那我们怎么办——!?”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笑话虽说是引起了大家快活的笑声,但是很快笑着笑着便笑不出来了。

有人痛骂一声:“他娘的,俺老姨的儿媳妇的娘家哥的大舅子就是在博陵崔氏做佃农,种出的粮,竟然要三七分账!”

“怎么才七成啊?”李景仁皱眉问道。

那人冷笑一声:“七成?七成那是人家的,就这,还得看他们的脸色,若是惹得主家不高兴了,动辄就是打骂!没奈何,谁让人家世代簪缨呢?人家就是高贵,打死咱们也是白打!了不起让哪个仆役去顶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权当无事发生!”

“入他娘的崔家!”周围的众人纷纷应和:“这也太过分了,种地竟然要交七成的租子,难道你那……什么亲戚不会跑吗?腿长在自己身上。”

“跑?你可是人家的佃农,跑了可是要吃挂落的!”那人骂了一句。

实际上在贞观初年,佃农依旧如同南北朝时期一般,庇荫于豪强地主,列入地主家籍。佃农想要获得自由,必须经过放免和自赎等手续才可以。

长安人民终究是无法想象佃农的苦日子,但人都是有同理心的。由于之前山东士族奢靡生活在长安传得沸沸扬扬,更兼同情弱者是人之常情,非但让长安百姓共情不了他们,反而还对这些佃农抱有无比的同情。

这一下,直接就让长安百姓们指着他们的脊梁骨痛骂。

“这些个世家豪强,真的是一群血吸虫!”有人愤愤不平地骂道。

多亏最近李世民颁布的诏书,大家终于知道,在江南地区纵横的魔鬼,名字叫做血吸虫,专门寄生在人的身体里,产生各种疾病,甚至会导致宿主死亡。

李景仁面色一僵,他感觉自己也受到了aoe。

“李郎君,你不算哈。”有人安慰他道:“咱长安城谁不知道,皇太孙心系百姓,带领百姓发家致富;李郎君可是太孙殿下的人,怎么可能和那些世家豪强是一路人呢?”

“咳咳。”李景仁咳嗽两声后,继续说道:“还有最后一个笑话,要不要听一听?”

“还有?必须听一听!”众人喜气洋洋地说道。

如果说之前是听一个热闹,听一个乐子的话,现在被勾起对世家豪强仇恨的百姓们,就是想看他们是怎么被编排的了。

“崔氏家主即将来到长安,为了表示对世代簪缨的博陵崔氏第二房家主的尊敬,崔家子弟请求画者为崔氏家主作画《崔家家主在长安》作为献礼。毕竟是一等一的士族,画者也不好不给面子,所以便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画作完成以后,崔氏子弟前来验收,结果画面却让他大吃一惊。”

“画面上是一男一女在小亭当中私会,窗外的风景是博陵。”

“‘这是什么?这女的是谁?!’崔氏子弟愤怒地质问。”

“‘崔氏的主母。’画者回答道。”

“男的呢?”

“是崔家主的弟弟。”

“可崔家家主在哪里?”

“崔家家主在长安。”

这笑话安排的不可谓不巧妙,第一个笑话,是先让大家松快松快气氛;第二个笑话,是勾起大家对于剥削百姓的世家豪强的仇恨;第三个笑话,则是对于山东士族泼李漱脏水的反击。

如果你被污蔑了,第一件事不应该是自证,应该是用魔法打败魔法,把脏水泼回去。

就像你在地铁上被人污蔑偷拍,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自证清白,应该质疑ta吸嗨了吸出幻觉。

酒楼当中爆发出了哄堂的大笑,讲完这个笑话的李景仁都绷不住了,捂着肚子哈哈大笑,坐在椅子上开始捶桌子。

可以预见的是,从今以后就要诞生出一个知名的名梗了——《崔家家主在长安》。

然而李景仁不知道的是,他讲的这个笑话,无形之中和李漱打出了完美的配合,甚至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