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257章 既然圣祖是我老师,那阿翁您岂不是

第257章 既然圣祖是我老师,那阿翁您岂不是得

就着这么个地狱笑话,这汉堡吃的也是够香。

老李吃得挺开心,吃完之后擦擦嘴,笑着问道:“此物名叫什么?”

“肉夹馍。”李象如是回答道,“也可以叫汉堡。”

是,新式的长安小吃,老潼关肉夹馍是吧。

“这明明是馍夹肉嘛。”李世民意犹未尽地咂咂嘴,又问李象:“汉堡作何解?”

李象:……

我能说这是hamburger的音译?

不过话说回来,他小时候一直以为汉堡就是汉族人的特色小吃呢,你看,都带个汉字……

“咱汉人的小吃。”李象只能这么解答。

“也挺好听,比肉夹馍好听。”李世民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钦定啊钦点之类的意思。

别看老李是大唐皇帝,但他实际上其实挺认自己是汉人的。

又坐在原地翻完《封神演义》,直到最后看到周文王夜梦飞熊去访贤达,老李这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稿。

“后面呢?”李世民震声问道。

“你看,又急。”李象十分淡定地倒反天罡:“阿翁,咱总要有一点创作的时间,润色需要时间,写字同样也需要时间啊!”

老李深吸一口气,为了后面的内容,还是摆摆手:“算了算了,你们小夫妻俩自己慢慢写就是。”

“对了阿翁,孙儿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李象笑着说道。

“你说。”李世民拿起桌子边上放着的扶芳饮,直接就闷了一口。

“要不……给孔子封个王?”李象笑嘻嘻地说道:“与此同时,为了表示文武并重,也给太公望封个王?”

“嗯?”老李一下就被提起了兴趣:“嗯!这个想法很不错,很不错啊!”

文武并重嘛,张弛有道。

“就封孔子为文宣王,并立文庙,供奉孔子,配享古今著名文臣十人,再选六十四名文臣从祀。”李象继续给老李说道:“再封太公望为武成王,并立武庙,供奉太公望,配享古今著名武将十人,再选六十四名武将从祀。”

“嗯……”李世民斟酌片刻,觉得很不错,可想了一下,又摇头道:“不行,按照朕的观念,像是辅机、玄龄等人定是要入文庙的,而药师和懋功等人也要入武庙,这……哪有人活着就去祭祀的道理?”

“您看您这话说的,不会空着吗?”李象用了一个十分拿衣服的眼神看向李世民。

老李手指轻叩桌面,笑了一下:“这倒是朕的失误了,的确是这个道理……等朕明日召开朝议,商量一下这件事。”

“嗯。”李象也给自己倒了一碗扶芳饮:“除了这件事儿,还有一个说起来大也不大,小也不小,小中带点大,大……”

“别废话!”李世民踢了李象一脚。

李象当即便说道:“孙儿在运动场所在的那片空地上,兴建了两处书院。”

“这是什么章程?”李世民挑着眉问道:“难道你要和国子监打擂台不成?”

“那倒不是,一座书院建在文庙边上,教授、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

李象还没说完,就被李世民给打断了。

“等等,你说的物理和化学是什么?”李世民有些糊涂。

“物理,就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李象尽量把自己的话说得高大上:“您可以理解为物理上可以研究天文,下可以研究……物质的基本构成。”

“竟然这么神奇?”李世民有点被唬住了。

“对呗,实际上就像是冰,成分和水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形态而已。”李象笑着摊手。

“那化学呢?”李世民再问。

“比如制盐,理论上就属于化学的范畴。”李象给李世民举了一个例子。

老李一听,凤躯一震。

你要说制盐,那可就不困了。

“化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造出特别带派的炸弹。”李象用手比量了一下:“嘭!这么一炸,就能把长安城的城墙炸毁。”

“这也是圣祖皇帝教的?”老李直接问道。

“啊?”李象还在装:“什么圣祖皇帝?”

“哼,你这小子偏生是惫懒,连圣祖皇帝都不认得。”李世民哼了一声:“伱那个在梦里见到的,耳朵很大的老师,就是我圣祖皇帝!”

“啊!”李象‘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圣祖皇帝当面啊……嘿嘿。”

随后他福至心灵,冲着老李怪笑了一下。

“你笑什么?”李世民瞪了他一眼。

“既然圣祖皇帝是我的老师,那我的辈分是不是……”

话还没说完,就被李世民按了住。

“入你……外姑的,”老李深吸一口气:“你小子倒反天罡,竟然倒反到朕的头上啦!”

“不是,开个玩笑阿翁,”李象蛄蛹了两下:“咋这么不识逗呢……”

话音落下,屁股上结结实实挨了两巴掌。

李明达用书稿掩住脸,吃吃地笑了起来。

“小逆孙!”李世民吹胡子瞪眼睛地骂道。

“后面还有呢,老……阿翁。”李象本来想说老李,看到李世民那眼神,当即便改了口。

“你接着说。”李世民松开了好大孙,拍拍自己的袖子,“讲讲你那个院。”

“还有啥说的,就是培养一些特定的人才。”李象在凳子上翘了个二郎腿,左右瞅瞅,清清嗓子:“所以这不是来向阿翁请个旨意嘛,关于科技类的人才,能不能给他们赐予个虚职。”

“嗯,这也不是不可以。”李世民作为几千年来少有的人尖子,当然知道科技的重要性。

再说了,文化教育上来了,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去做官,更需要一些其他的人才。

若不能给予这种人才以高待遇,又怎么会有人削减脑袋往这边奔呢。

“另一个,就是……”李象故意拖长了声音,卖了个关子:“这个学院设立在武庙的边上。”

“所以就是武学院?”李世民挑眉问道。

“对,就叫大唐皇家军事学院。”李象笑着说道:“由现任的皇帝担任学院的院长,这样一来,军事学院当中培育出来的人才,可就都是天子门生了。”

“嗯……”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这样做的政治寓意自然是不同:“这个想法很不错,我觉得可以。”

你要说有没有用,那自然还是有点用的。

但要说能不能保证将领的忠诚,那自然是很难,但总比没有要强上许多。

全看这皇帝怎么当。

你要都跟运输大队长似的,那培养出再多的人才也是白搭。

“既然要表示文武并重,那院也要改个名,就叫大唐皇家院。”李世民再度定下基调:“另外,朕觉得,对于专业钻研物理、化学的人,要给予优待。”

卧槽?

李象眼睛一亮,这阿翁行啊,无师自通吗?

看到李象的眼神,李世民满意地哼哼一声。

你小子,现在知道阿翁的厉害了?

“阿翁果然不愧是天可汗。”李象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又补充道:“不止是物理和化学,尤其是数学的人才,更要给予优待。”

“为何?”这下李世民就有点不明白了。

“数学可是理科的基础。”李象给他解释道:“像是物理学,就离不开数学……”

“行,没问题。”李世民摆摆手:“就按你的意思办,朕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皇家军事学院的院长,朕就暂时先担着,至于院,院长就你来做吧。”

“别啊阿翁。”李象连连摇头:“您是不是把我阿耶忘了?”

“你阿耶?”李世民哼了一声,又伸手揉揉李象的象头:“你这孩子,到底还是随朕,尤其是这孝顺……好吧,是朕的失误,院的院长就让你阿耶担着吧。”

“阿翁从善如流,真乃一等一的明君。”李象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美道。

李明达再次用书稿挡住脸,吃吃地笑起来。

“看到没阿翁,姑姑觉得我在说谎。”李象和老李告状道:“你看,她在嘲笑咱们爷孙俩,你能忍吗?”

谁曾想,李世民瞪了他一眼。

“你告什么小状?咱们继续往下说。”

李象:……

不是,阿翁?

你真就女儿奴呗?

正愤愤不平呢,后背上挨了一巴掌。

回过头的时候,却看见李明达装作没事人一样,在悠然自得地看着面前的书稿。

李象撇撇嘴,决定不和这父女俩一般见识。

回到武德殿的时候,李象深吸一口气,在脸上使劲儿揉揉,做出一副十分委屈的表情。

推门而入的时候,却发现裴雪青正捧着一卷书在看。

见到李象委屈的样子,裴雪青放下手中书卷,温和地问道:“象儿,怎么了?”

“阿翁和姑姑合起伙欺负我。”李象委屈巴巴地走到裴雪青身边,一吸气,一头扎在她的怀里。

裴雪青失笑,伸手在李象的头上轻轻抚摸。

“象儿乖,不和他们一般见识。”

“嗯。”李象瓮声瓮气地嗯了一声,又问道:“你看什么书呢?”

“喔。”裴雪青拿起那卷书,微笑着说道:“是阿婆所著《女则》。”

“是这样。”李象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你接着看,我躺一会儿。”

“嗯。”裴雪青一手拿着书,另一只手放在李象的头上,轻轻抚摸着。

对于长孙皇后所著的《女则》,后世有着相当大的误解。

尤其是那些不知名生物的女拳群体,认为《女则》是‘束缚女性思想’的‘伥鬼’,书是一点不看,习是一点不学,张嘴就来一个顶俩。

不过想想也没什么毛病,若是智商真的和正常人一样,她还能去打拳?

实际上长孙皇后的《女则》,是采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并且总结出一套合理后宫干政的经验,教授女子们如何辅佐夫君的书籍。

真要说的话,凰后的《女则》实际上是教授那个时代的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强,这一点从她那首《春游曲》当中就能看出。

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评论谢道韫有林下之风,这也是长孙皇后所推崇的。

而谢道韫本人才华横溢,自命不凡,公然表示对丈夫的不满,反对丈夫不合适的工作方法,建议丈夫改变工作方式,甚至亲手使用武器杀敌。

这样的女子,也正是长孙皇后所尊崇的榜样。

“阿姐。”李象忽然出声道。

“嗯?”裴雪青用鼻音嗯了一声。

“我知道你平日素来喜欢音律,这段时间让匠人做了一件乐器,”李象伸手在裴雪青素裸玉白的小腿上捏捏:“等过几日便让人抬进武德殿,到时候我教你怎么用。”

“好啊。”裴雪青揉揉李象的脑袋。

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一直聊到困意上涌。

当然了,少年人戒之在色,李象也不想年纪轻轻就亏空,今天当然要挂免战牌,再想战斗也得挂一下。

……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把群臣召集到了一起。

关于武庙和文庙的提议,众臣非但没有表示反对,甚至都大加赞同。

想来也是,按照老李讲义气重情分的性格,肯定是要把亲近之臣都塞进去。

经过磋商之后,众臣终于拟定出一系列详细的名单,分别是武庙和文庙的。

当然其中也免不了争论,别看他们都是正一二三品的官员,可说喜欢,也有喜欢这个喜欢那个的。

要不是李世民在上面压着,可能就得上演全武行了。

文宣王庙主神为孔子,配享为亚圣孟子,配祀十人,分别为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子贡)、冉有、仲由(子路)、言偃、卜商(子夏),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名弟子。

从祀六十四人,都为孔子以后的人,至于伊尹、傅说、管仲等在孔子之前的人不在此列。

譬如萧何、曹参等著名文臣,都在从祀的范围之内。

老李是诸葛亮的铁粉,所以便动动小手给诸葛亮塞进了文庙。

朝臣们当然也没什么意见,诸葛亮无论是文武,都是得到正经史学家们认可的。

当然了,网络史学家们的观点图一乐就行,但凡正眼看他们一眼都算正经史学家们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