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八支队 > 十四

八支队 十四

作者:峰海青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4:17:17

十四

几天后的下午,麦子搀扶着如月走出了窑洞,坐在院子里的櫈子上,温暖的阳光照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

那天晚上的急行军,尽管是有车坐,她还是让那彻骨的风寒给击跨,一回到铁岭村人就病倒了,整整发了二天烧。有财叔给她灌了二大碗老姜汤,盖上二床棉被,今天总算缓过了劲。

“队长他们人了?”如月环视着这静静的院子。

“他们和有财叔都去看地道的事。说是这次鬼子吃了这么大的亏,要防着鬼子发疯。”

“麦子,这几天你一直在照看我,让你受累了。我真没用。你看咱们那晚上一样的经历,你们都没事,我这个学医给人看病的人却病倒了。”

“说什么哪,我照看你这还不是应该的吗。”麦子在边上坐下。“如月姐,你从小就读书上学,后来又在省城大医院上班,风吹不着雨打不到。不比我们这些人,那个不是迎着风就着雪长大的,加上那天晚上也特别风大,要是再走上五里,我怕也顶不住。不过,队长说了,你经过这一次锻练,在补一下身子,体质会有很大的变化。”

“是要锻炼啊,要不我就成了大家的累赘。”

“队长说,咱们打鬼子就是要腿能跑,眼要尖,耳要灵,手要快。对了,昨天晚上队长他们去了何家庄,把何老财的家给点了,真解气。”

“啊?”

“听大宝说,他们把三个燃 烧 瓶全都扔进了那何老财住的三进大院的第二个院子,他就住在那儿,也不知有没烧死那老东西。”

“烧不死也吓他个半死。何家以前仗着官家的势力,仗着土匪的势力,现在仗着鬼子和那个当汉奸的儿子的势力,横行霸道,欺负百姓,咱们这一烧,对这些人是个警告。”

这会从村头传来货郎的泼浪鼓声。

“这孙掌柜,昨天刚来今咋又来了?”麦子嘴里叨着,可眼神却向外飘。

“走,去看看。”

“如月姐,你这身子刚好,坡上风大,别在着凉了。”

“没那么娇贵。去看看有没有什么稀罕物。上回大宝那货郎担子里就没几样物件。”

“好呐。”麦子麻利的给如月披上了件外衣,一同走出了院门。

乡村的货郎担子,就是山里人眼中的花花世界。是乡村孩子们的糖球,是大姑娘小媳妇的发卡,是汉子们的烟丝。村民们也常会通过他们捎上几句话给十多里外的亲戚,有时也会让他们给自家捎上一把菜刀,一只瓦盆。他们除了售货也顺便收些山货。他们象大山里勤劳的蚂蚁,不管你住在多偏远,不管是战争还是灾害,都会把千里之外的工业文明和生存必需品送到你面前。更重要的是,村民们对村庄以外的了解,也多是通过货郎而知的。哪个地界上又打仗啦,哪个村庄闹鬼啦,哪家母猪下崽啦,没有他们不知道的。他们是城乡物资交流的使者,是各类信息的传播人,尤其是他们那顽强的商业精神,世间罕见。

他们肩上的货郎担子,大都是从上辈传承下来,重复着先人与同行们约定俗成的行走路径。虽然有时为了一分二分的针头线脑讨价还价,还会争上那么几句,最后无不在货郎那高超的谈判艺术中乐呵呵的成了交。他们虽然是走村串户者,但在乡村的地位却十分重要,重要到不可缺少的地步。同时,也受乡里人的十分尊敬,尊敬到有时家里遇上难事要请他来决断。

被叫做孙掌柜的货郎,其实也才四十多岁,只是他日复一日挑着担子,行走在这黄土高原,风吹雪打,日晒雨淋,那张呦黒的脸让人看的有五十多岁。

他头上代着一顶乡里人不常见的遇风雪可掩盖耳朵的棉帽,在棉帽下面那瘦长的脸上,长的一对细长的小眼。黒衣黒裤黒棉鞋,腰间一抺红布束腰,据他说是既可提神增力,也可用来驱赶野兽避闪邪物。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规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讲究。

“孙掌柜。”

“是如月姑娘啊。”孙掌柜看见她们走来,一边面上微笑,腰躬致意,一边把手中的拨浪鼓插入腰间,摆出一付招呼客人的架势。“哟,这位小姑娘眼生啊?”

“她是我家的个亲戚。大叔,有雪花膏吗?”

“哟,那可是稀罕物,咱这乡下人一般用不起。姑娘如要,我下回进城给你带上?不过。要过些日子才能进城。”

“为啥?”

孙掌柜左右看了一下,压低声音说道:“前几天晚上,城里鬼子的军火仓库让人给炸了。那声音,那动静,啧啧啧,整整一晚上那火光把城里照着个通亮。听说那仓庫里有汽油,大炮,还有吃的穿的什么的,連院子里鬼子的汽车全给烧了。鬼子当场就炸死了十多个,伤了几十人。这事北京的报纸都登了,太原都派人来了。”

“有说是什么人炸的吗?”麦子认真的问道。

“唉,这炸仓库的人真是了不的,人家不但是炸了仓库,还给鬼子下了战书落了款。真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好汉坐事好汉当,这就是书上说的英雄,是关老爷再世啊。”

“大叔可改行去说书了,说了半天也没说出是谁?”麦子低下头去看那些花花绿绿的头绳。

孙掌柜左右扫一眼,手在腰前伸个姆指的食指。“是这个干的?”

“八路?”

“不是八路,但人家也姓八,叫八支队。”

“八支队?”

“没听说过吧,我也没听说过。人们都在说,八支队的人会遁地穿墙,鬼子在城里挨家挨户搜了二天,就是什么也没搜出来。这次鬼子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要报复。你说,这会有谁进城去找那不自在?还有啊,何家庄何老财家宅子也让人也点了,还说用的也是烧鬼子仓库一样的炸 弹,那炸 弹,一炸就起一大片火,可神了,从来没听说过。”

“何老财烧死了吗?”

“听说何老财在前些日子就让他儿子给接到城里住了,那晚只是把他那老宅子烧了一大半。”

“老天不长眼。”

“不过,还真别说,何家庄的一把火,让一些平时给日本人吹喇叭的,横行乡里的,骂**说八路的,都收敛了很多。这不,上午我到后弯村,刚一进村,那豆腐坊的就告诉我说,村里的关大户,平时仗着儿子在太原给鬼子做事,常常是吃豆腐不给钱,昨天他不但把钱给补齐了,还说了一堆好话。差点没把他们给吓着,好一阵子没回过神来。我想有这等好事,这关大户可是这方园十里八乡有名的抠门和赖皮,他叫我给他捎的五包纸烟都小半年了一直没给钱,几次碰面,他就是不提烟钱的事。听豆腐坊这么一说,我就摇着鼓朝他街门走去,不想还没到他家门口,他就迎了出来,不但把烟钱还给了我,说了一大堆好话,还硬塞了二个白面馍给我,可劲的打听何家庄的事。咱是一个走乡进村的货郎,家家户户都是我的衣食父母,谁都不敢得罪,也就把听来的给他多学了二句,他听的直哆嗦。”

“他哆嗦啥?”

“哆嗦啥?你说城里那鬼子的仓库又是炮楼又是机枪的,说炸就给炸了,那何老财家又是高墙又是家丁的,说烧就让人给烧了,这关大户儿子在城里给日本人做事,平时也没少欺负乡亲们,就他那几孔窑洞几排平房的,要让八支队相上了,那还不是打个喷嚏的事。”

“孙大叔,你有别的防冻膏什么的吗?”

“如月姑娘,你看大叔这嘴一说起就没个完了。大叔这有自家密制的七花膏,这可是当年一和尚传给我爷爷的方子,是用母野兔油配上七种药材熬上二五一十天而成,咱山里的风大,只有用它才能顶的住。你闻闻,香着哩。”

如月除了给麦子和自己一人买了一合七花膏,还给大麦买一条头巾。麦子好一阵推让,最后还是美滋滋的围在了头上。那个女孩不爱美,麦子长这么大还没围过头巾呢。

“如月姑娘,麻烦你这把烟叶交给有财兄弟,他今个可能不在家。这是他那天让我给他捎的,刚好人家送了我一些,就匀些给他,不要钱。还有近些日子可别乱跑,那太平镇上可调来了不少鬼子和警备团的人,可能鬼子闻到点什么。现在他们是想下手,可找不着主,正在滿世界打听八支队的下落。

“知道了。”

“对了,昨天镇上还通知,说后天下午在太平镇上的小学校召开各村维持会长和货郎的大会。维持会开会就维持会开会,还整出了个什么货郎大会,自古来都没听说货郎还开什么大会。真是日怪。走咧。”孙掌柜整理好货物,杀了杀红腰带,挑担起身,迎风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