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瓷器?陶器?长不大的我 > 第21章 寒侵病骨惟思睡(二)

第21章 寒侵病骨惟思睡(二)

我的沉默,追溯到最早,应该是陶子期刚丧母,陶叔心情最坏的时候。

我经常看着他拿着一本笔记本,坐在院子里一堆用剩的木料上,一页一页地翻看,又轻轻地抚摸着,很久,才拭去腮边的泪水。有只蝴蝶飞来,落在他的脸上,久久不肯离去。

陶叔哭得更伤心了,他站起来,眼泪直流,觉得是妻子在跟自己告别。他捧起蝴蝶,走到阳光下,对蝴蝶说“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子期”,蝴蝶扇起翅膀飞走了。

“子期是您的小孩吗?”我懵懂地问。

“是啊,他比你小两岁,是个弟弟。”

“他的妈妈已经变成蝴蝶飞走啦,那他多可怜啊!您把他带来,我们一起玩吧!”

“他也快要上学了,让他在‘里边’要方便得多,他有奶奶陪呢!”

六岁,见“弟弟”的要求就这样不了了之。

有一天,陶叔突然问我:“小池,你看见我的笔记本了吗?”我摇头。

他转身就往外面走,当时乌云密布,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我喊到:“您去哪儿?”

“梅花谷!”他大声回应,又说“我早上在那里剪枝,大抵是忘了拿回来,看这天色,很快就要下雨!”

果然,外面雷声隆隆,陶叔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就往山脚冲。

我听着雨点砸在瓦砾上“噼里啪啦”作响,接着雷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闪电也越来越低,有时感觉围墙上面都过了火,一团团火球在墙头翻滚……

“??……訇……”瓢泼大雨,雷声大作。

忽然,我透过门缝,看见水池边的柳树上,拴着一匹白色的马驹,那马驹才生下来五六天,之前还看它在圈里,躺在厚厚的松针上“养精神”。现在怎么可以淋雨?于是本能地冲进雨帘。

那缰绳十分粗大,是麻绳,淋雨以后与素日的松软截然不同,加之陶叔系了个特殊的结,我不熟悉,绞尽脑汁都解不开!

马驹在暴风雨中不停地转圈,我躲躲闪闪,最终眼看着那绳子被缠绕得越来越短,那匹白马用小小的身躯将同样很小的我围困在柳树干下面。

树干很粗大,不断有流水顺着它汩汩流淌;小马驹的头蹭在上面,我能看见它淋湿的白毛上,一片青苔和皮屑夹杂的污秽,它的鼻孔很脏,眼睛里……

眼睛里闪过一团银亮!接着是一声巨响,我听见头顶的树叶哗啦啦,噼里啪啦的声音,一阵浓重的血腥味钻进鼻孔,眼前的小马驹应声倒地,我本能地哭出声音,那哭声尖锐刺耳,仿佛不是我自己的。

最后一幕,天旋地转,在我当时的记忆里,只是觉得它摔倒了,倒在泥水里,有些脏……

后来到了梦境里,它总是血肉模糊,眼里全是痛楚。

“小池啊,其实动物是很坚强的,别说马驹了,就是那些羊仔,哪只不是生下来一会儿就能走来走去?六天,已经很大了!”陶叔后来这样解释。

可当时的情况却实在混乱,据说我一直胡言乱语,一会儿说看见围墙外面的香椿树上全是人影,一会儿又说听见许多敲锣打鼓的声音……

放马场离村庄较远,独家独院,可把陶叔吓坏了!他知道我是因为高烧,有些意识迷糊,但临时又束手无策。以往一下暴雨,那道路泥泞不堪,没有十天半月的,绝对出不了村!

“碧茹啊,你保佑保佑这孩子吧!她活下来可真不容易……”陶叔一个知识分子,居然只能这样对着妻子的遗物祷告,所谓“不经苦难,不信神佛”,可见那时陶叔有多无助。

一夜高烧过后,陶叔用一只大篮子将我背起,匆忙前往镇上就医。透过宽宽的竹篾条,我看着一路的野蔷薇怒放,白的粉的都有;路上行人问候,铃铛声声远去,陶叔微微喘气……再苦的日子,都会过去,只要不死,劫后余生反而能创造很多奇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后来很多人对我的评价。

一场高原上的雷阵雨,劈开了我的蒙昧,我居然对待学习“如饥似渴”,这里的“学习”,是除了看书,还关照身边的点滴。比起初见陶叔时,那个寡言少语,内心自我封闭的孩子,我竟正常了许多!

转眼到了开学季,“那个非池真漂亮啊!她的脸蛋为什么比我们都白?”同学问她家长。

“因为她妈妈也很白啊!”

“那她的眼睛怎么和‘还珠格格’一样大?”

“那就像她爸爸嘛!他爸的眼睛也很大,很灵动的!”

“她还是太瘦了些,骨架子小”

“听说她的眼睛看不清楚”

“她爷爷奶奶其实已经抛弃她了,当年就砸了个大热水壶”……

各种风言风语,陶叔叫我不必理会,“德钦太冷!他们不能带着你去那里受罪,但是你看,你的所有东西都是最好的!”他用事实证明我爸妈深爱着我,尽管他们的确很久没有出现了。

开学两个月,陶子期的奶奶因病去世,他在“里面”上学的计划就终止了,不得不跟着陶叔来放马场。伴随着无数孤独寂寞的脚步,山里的孩子和狗早就构成了生活的旋律。

每天放学,陶子期对着山腰唤狗,“嗷~嘹嘹~”三声以后,就立马蹲下身子,有时候我还没有反应,那条大黄狗就从背后窜出来,趴在肩头,“推”着人直立行走一段路,后又摇头摆尾地往前面“引路”去了。

一个周末,那条比我大两岁的大黄狗,或许是感觉到身体的衰弱,先是往我们每个人的怀里蹭了又蹭,又对着门口“长啸”几声,陶叔说那是它在“哭”。后来,它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离开家,再也没有回来。

“奇怪!一般是猫儿死在外头,狗是要老死家中的,主动离家出走的倒是不多见……”陶叔叨叨着,等在梅花谷附近找到“疑似”它的尸骨,是三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再后来,又来了“小黄”,它长了两年以后,总觉得与“大黄”没有太大差异,“不太像的!这只毛色没有那么‘正’,也没有驯好,会撵家养的鸡,鸣得也不真切,见我都乱吠,跟见陌生人似的!”陶叔耐心地谈论着关于“小黄”。

有人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在陶叔的世界里,连狗,都“不如故”!

最离谱的一次,别人介绍了一位阿姨给陶叔,那阿姨有位儿子读大专,专程来放马场跟陶叔见面。阿姨打扮时髦,穿着那时流行的“健美裤”,烫了个“大波浪”,还戴了一副墨镜。

“小黄”又开始狂吠不止,怎么都停不下来。阿姨把手里的遮阳伞一收,伞柄往地下一拄,开骂:“你个瞎不睁眼的东西!我是大学生他妈!”

然后,她的话就被村里打柴的樵夫听了去,到处说,陶叔要成为“大学生他爹”了。

陶子期后来说,就冲着这句调侃,他也要让陶叔成为真正的“大学生他爹”;而我,资质平平,只想平安地活到三十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