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瓷器?陶器?长不大的我 > 第22章 君有奇才我不贫(四)

第22章 君有奇才我不贫(四)

“我要让爸爸成为——大学生他爹,我要做最好的大学生,进全国最好的大学!”这是陶子期的“豪言壮语”。

有一次,姑妈带着我表妹来家玩,表妹跟陶子期同年出生,姑妈就拉过他开玩笑:“等你长大了,把妹妹嫁给你好不好?”只见他眯着眼睛,倚着门框,悠悠开口:“那得看她能不能考上大学!”

用陶子期的话说:“从来不怀疑自己会成为大学生,只是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我们入学两年后,暑假,得知村里出了大学生,应邀去参加谢师宴。

白汉营有个特殊的风俗,但凡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要邀请十里八乡的人前来。在那个电话不普及的年代,有些特别远的,就请人转告;稍微近一点的,光请客都要提前两天,一般是安排脚程很快的本家侄子或外甥,让他们挨家挨户地上门“请”。

那个“请”,其实就是口头转述,说一些诸如“某天某家把小辈给‘安排’一下,你们全家都来玩两天,咱们安心‘吃’几顿,你们家近几天都不必生火”,这个“安排”是对“结婚”的表达,是红事。

也有老人去世,大家奔走相告,“某家某某不在了,咱们得去帮忙!”,白事一般要客人先去“问丧”,主人家除了给死者的近亲“报丧”外,都要“守灵”,请客的事情,大多是拜托邻居或远亲。

请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同村五六个组的所有人家,隔壁村熟悉的人家,再远一些沾亲带故的朋友……基本都是两百户以上,除了有“过节”,“老死不相往来”的以外,都是去凑热闹的。

在谢师宴上,有人聊起了当天“主角”的专业,说学的是“地质勘探”,将来能挣大钱,真真的有出息。有人趁机“鞭策”我们在场的学生“你们看看,羡慕不?一定要好好读书!改变一下我们天天风里雨里,干不动也要干的苦命!”

陶子期回答说“那有什么羡慕的?我也能上大学,而且不是为了挣大钱!”

有人嘲讽:“呦!啧啧啧,你才多大呀,就“能”上?不挣大钱你还能干什么?”

“我想当官,当一个好官!”陶子期斩钉截铁地回答。

也有人鼓励“孩子有远见啊,那就好好努力呗!”

当天回家,与同学周思蜀同行。周思蜀的爷爷是当年四川过来支边的知青,在当地成了家,养了十个孩子,只有老九是儿子,大家都叫他“小九”,那是周思蜀的爸爸!

因为宠溺,家风宽厚,导致他们都有些口无遮拦。那天偶遇一对男女,我们经常见那个阿姨来给一个叫“海良”的同学送饭,活泼嘴快的周思蜀就大声打招呼“海良爹,海良妈,你们也来赶客呢?”

只见海良妈妈脸色一沉,压低声音恶狠狠地说:“你个小九的儿子,也就是公鸡仔的样子!再乱说话,当心撕烂你的嘴!”

我不知道“海良妈”为什么发这通无名邪火,只能忍气吐声地看了周思蜀一眼。

周思蜀被吓懵了,半天,眼泪才在眼眶里转动。

陶子期挺身而出:“阿姨,周思蜀不认识海良爸爸,他说错话也不至于让您这么激动吧?”

当年陶子期也就是个六岁的孩子,可谓看红尘的眼睛极其干净!他只是单纯地为同学鸣不平而已。

可海良妈妈做贼心虚,恼羞成怒,扬起手掌就朝陶子期打,我连忙把他拉到身后。“阿姨,对不起,我弟弟不懂事,他不该顶撞您的!”我定定的看着她,她的巴掌终究没有落下。

“什么弟弟?他算你哪门子的弟弟?有娘养没娘教的东西!”海良妈妈一脸的尖酸刻薄,声音又尖又细。

“您自己随便骂人,可真有教养!娘教得真好啊!”陶子期冷静地回应,拉起我就走。

我们没有再理会,三个人默默地低头疾走了很久,连头顶肩头都落了泡桐花也无暇顾及。“姐姐,我就说你别跟她道歉嘛!你看她什么素质!”陶子期忍不住小声对我说。

“我爷爷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里有些人真的很烂!”周思蜀把“烂”字咬得很重。

“我爸爸也说‘谁人不说俺家乡好’,少数人不能代表全部,你爷爷那是想着他老家,肯定有偏见。你的脐带可是掉在这里的,可不能骂自己的故乡故土,得多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陶子期搬来陶叔的话,显然把平时大人的谈话都记在心上了!

“嗯,我还是当个老师吧!那也是我爸爸的理想!”周思蜀很快就谈起了“理想”。

“非池,你长大要做什么?”显然他已经忘了刚才的不愉快,又开始恢复活泼开朗了。

“我想当一名中医。”我有问必答。

“为什么啊?你不觉得那些中药味很难闻?”

“没有啦,我觉得自己比较会闻,区分起来很简单,而且现在也认识一些草药”我只想干“看起来简单”的事情。

“姐姐还喜欢静静地磨药,她可以一个人慢慢地磨一整天!”陶子期难得有“小孩样”,抢着开口暴露我的“秘密”。

щщщ● ttā n● ¢o

我们的理想,都稳稳当当的,在那片贫瘠的红土地上生根发芽,尽管后来都有阴差阳错的无奈。

暑假是捡菌子的好时节,陶叔会在雨过天晴,某个午后,带我们进山拾菌子。

我和陶子期很小就认识了牛肝菌、松毛菌、虎掌菌、珊瑚菌、老人头……各种能食用的菌子,有些会拿到集市上去卖,大多数都是回来晒干,留着炖腊肉。

他们都最怕遇上雷阵雨,因为每每那时,我会四肢无力,眼前总是出现那棵烧焦了半边的垂柳,还有倒在泥水中的白马,连周围的气息,都有了血腥味……呕吐,晕厥。

陶叔有一次带我去当地“大”医院检查,说是终身都很难恢复正常了,因此,我的“非正常成长史”上又多添了一笔!

有一天,看了《驿路梨花》,陶子期提出,我们也可以在山里弄个茅草屋,临时热饭或休息。

陶叔便找了一个有活水流经的小山坳,盖了个“马头棚”,陶叔用一根竹子引水到棚子的左侧,可供饮用。那里就成了我和陶子期的儿时的又一乐园。

每当天阴沉下来,我们快速回屋,掩上柴扉,跳上简易的木板床,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捂住耳朵。

那里简易到只用四块相对平整的大石头支撑着三块木板,在暴雨时能看见积水从“床”下流过,而我们风雨不动!

“狂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来势汹汹的,往往去得也快,几分钟以后,陶子期就掏出一盒午饭,埋了豆腐乳或者酸菜,我拿过饭盒盖子,分而食之。

那种“对抗”或“征服”自然产生的快乐,很纯粹。回放马场,在摇曳的煤油灯灯光下,陶叔会问起白天的情况。

“我姐毫发无损!我们安然无恙!”陶子期总会用这些刚学会词,我从来没有质疑过他的造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