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寻龙记 > 第二百八十九章 黄雀在后

三国寻龙记 第二百八十九章 黄雀在后

作者:东车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4:55:42

第二百八十九章 黄雀在后

第二百八十九章黄雀在后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明.佚名

话说幽州刘虞爱民如子,众人依附,随被公孙瓒赶到了僻远的辽西苦寒之地,仍然保留了部分实力。同时,鲜于辅、鲜于银等这样的力量,也有不少在幽州和冀州潜伏下来,等待机会。

如今公孙瓒与袁绍的大战,看来**不离十,鲜于辅自然认为反攻倒算的机会来了。化妆出渔阳城之后,鲜于辅晓行夜宿,终于在辽西重镇红山见到了盘踞多日的刘虞刘伯安。

红山,后世改做赤峰,位置在蒙冀辽接壤处,蒙东辽西冀北地区军事、经济心城市。赤峰是华化发源地之一,所谓红山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以的史前时期。历史,在辽西走廊得到开发之前,红山曾是原地区进入东北地区的唯一通道,自明清以来是关内商旅进出蒙古高原、松辽平原的必经之路,燕山以北地区的商贸重镇,自古便有“金朝阳,银赤峰,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之称。

刘虞本威震辽西,在红山也算如鱼得水。可是公孙瓒的仇一定要报,刘虞念念不忘找到公孙瓒的幽州兵力虚弱的机会,兴兵讨伐,夺回旧山河。刘虞兵力虽少,却练成了一支混杂着商族、东胡族、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库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力骑兵,有着三万余人,人称翁牛乌丹,意思是草原的乌云。

鲜于辅见到刘虞的时候,刘虞刚好生病,因此让世子刘和听取了鲜于辅的汇报。刘和年轻气盛,听到冀州和幽州间大战将起,着实兴奋了一把,摩拳擦掌向刘虞请示出兵袭公孙瓒后方之事,刘虞见事机重大,遂带病再次接见了鲜于辅。

鲜于辅施礼已毕,对刘虞道:“主公,公孙瓒重兵已集结到渔阳郊野,这一点千真万确。他为防着主公南下,特意安排邹丹领兵两万人驻守在武城,乃我军进攻幽州的必经之路,若是翁牛乌丹全力出击,三日内即可到武城城门之下。只要攻克武城,右北平、蓟县、渔阳都是兵力空虚,到时候可势如破竹矣。”

一旁的刘和眼露光,显然对父亲十分期待。刘虞老成持重,再次问道:“公孙瓒出征,除了邹丹镇守武城,还有哪些布防”

鲜于辅道:“具体布置,还有待查探,不过听说公孙瓒将儿子公孙续留守渔阳,从弟公孙范留守勃海,从弟公孙越出守北闰,其余外姓大将严纲、田楷、单经、关靖、田豫等系数集结在公孙瓒周边,想来必是南下主力军。”

刘虞点头,渐渐开始下决心趁此情势出兵。随即想起一个人,不由问道:“听说玄德与关张三将,也在公孙瓒处为幕僚,这回可随公孙瓒南下”

鲜于辅摇头道:“刘备、关张虽然身在渔阳,但似乎游离在公孙瓒的集团核心之外。公孙瓒曾任命他为平原令这样的小官,现在却是基本赋闲在家。这几日,我听说他与南面来的一个叫龙珠的身份不明之人打的火热,恐怕是有了去意。”

鲜于辅说完,想起什么补充道:“这个龙珠,自称是许靖和许劭的徒弟,我看未必是真。”

刘虞眉头一皱道:“龙珠从未听说过,估计是化名。不过,既然打着许靖的旗号,刘备和他交好也不怪,互相利用罢了。刘备、关羽、张飞都是虎将,若是忠心侍奉公孙瓒,倒是不好对付。如今怀有异心,说不定会成为搅局者。鲜于你回到渔阳之后,密切关注刘备与龙珠动向,与鲜于银暗集结部队,待我军袭武城,待机而动。”鲜于辅遵命而去,再次化妆潜回幽州渔阳不提。

刘虞病情未好,有些疲累,便取了虎符交给儿子,吩咐刘和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然后自己去了后堂养病。刘和初出茅庐,兴奋不已,立刻遣人招来父亲手下大将公孙纪、齐周,翁牛乌丹首领乌延,以及谋士阎柔、魏攸、田畴等人,商议出兵幽州的大事。

刘和的军事会议,整整开了一天,终于拟定了一个粗略的进攻计划,只待幽州公孙瓒正式进兵冀州,立即确定南下的确切日期,一切计划看起来都十分贴切,刘和心想,这下公孙瓒有难了,无论如何,也要至少打下半个幽州。会议直开到午夜十分,众将才告辞散去,心却是各有算盘。

刘虞的部下大将公孙纪,匆匆回到自己的宅院,已是深夜十分,自己的贴身护卫家将公孙止却仍静静立在堂等候。堂只有几支蜡烛,照着公孙止孤单身影,气氛颇为诡异。公孙纪匆匆而回,屏去其它护卫,堂里只剩下公孙纪和公孙止两人。

烛光下,两人交头接耳,公孙止受命频频点头,最后悄然离去。转天一早,红山的城门已开,一骑劣马载着一个公差出城而去,手里有着军队颁发的关防,出城后折而向着东北狂奔而去。公差帽檐之下,正是身负公孙纪命令的公孙止。

原来,辽东刺史公孙度,早对刘虞占据的地盘垂涎三尺,有意吞并。因公孙纪与自己同姓同宗,一直以兄弟相待,百般笼络,暗通款曲,公孙纪早与公孙度有了默契。如今天假其便,公孙纪听刘和说重兵要集结起来讨伐幽州,红山周边自然无空虚,正为公孙度趁机消灭刘虞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又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到最后一刻,人人都以为自己才是那只黄雀。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人。很小的时候,公孙度随父亲公孙延,逃官到了玄菟郡,后来公孙度做了郡吏。当时玄菟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年方十八,但却不幸夭折了。公孙度少时也叫公孙豹,又与公孙琙的儿子年龄相仿,公孙琙一见到他,很喜爱他,出钱送他去习练武,并为他娶了妻。当时,朝廷下诏推举有道之士,公孙度与东郡谢弼、东海陈敦一起被举荐担任尚书郎,后来又升任为冀州刺史。但年纪太轻,因谣言被罢免。后来,公孙度的同乡徐荣做了董卓手下的郎将,他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

因公孙度是从玄菟郡的小官吏发迹的,所以辽东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在这之前,辽东属国的公孙昭为镇守襄平的县令,他让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担任伍长。公孙度一任,将公孙昭抓了起来,在襄平市将其鞭打而死。郡豪门望族如田韶等家,只因在平时的来往对公孙度没有什么恩惠,都被他找借口杀了,被他如此诛灭的豪族有一百多家,郡人个个惊恐万状。公孙度用暴力施威于内,很不得人心。

对外,他则雄张海东、威服外夷,夫馀国王尉仇台更是主动成为辽东的附属,而公孙度也因为夫馀在当时强盛的高句丽和鲜卑之间,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尉仇台。在公孙度扩张海东期间,高句丽王伯固畏惧公孙度的威名,在公孙度讨伐富山贼时亦派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相助。之后公孙度更是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威震海外。当时原大乱,原人士多避难于辽东,其亦有管宁、邴原、王烈、太史慈等知名人物。

初平元年,公孙度得知原一带正处于动乱之,便对他亲信部下柳毅、阳仪说:“汉皇室将要覆灭,我到了与各位商量图谋王位的时候了。”于是众属下都开始寻找自立的由头。

当时襄平县延里祀社神的地方长了一块大石头,长一丈多,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鼎足。有人对公孙度说:“这块石头的形状与汉宣帝的皇冠相似,它所在的延里,又与你父亲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为辅佐。”公孙度不由大喜。

原河内太守李敏,在郡知名度很高,公孙度想要强行征辟他,但他又不喜欢公孙度的所作所为,惟恐公孙度加害自己,于是带领全家迁居到了一处海岛。公孙度得知后,大为恼怒,掘开李敏父亲的坟,打开棺材焚烧尸体,又诛灭了李氏宗族。他分辽东郡为辽西和辽两郡,分设太守之职,渡海收取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孙延为建义侯。为汉朝的两位祖先立庙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设坛,在郊外祭祀天地,亲耕藉田,治理军队,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悬垂着九条玉串,以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后来,曹操征召公孙度做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公孙度说:“我在辽东称王,要永宁干什么啊!”视自己为辽东的土皇帝,根本不受分封。

名士管宁听说辽东太守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与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辽东。公孙度空出馆舍等候他们。管宁拜见公孙度,见他残暴不仁,只谈儒家经典而不语世事,之后,管宁随即居住在山谷。

名士邴原避居辽东,与同郡的刘政都具有勇略。公孙度忌惮刘政,于是收捕刘政家人,刘政逃跑。公孙度发布公告给各县说:“敢藏匿刘政的,与刘政同罪。”刘政走投无路,投靠邴原。邴原将刘政藏匿了一个多月,当时东莱人太史慈准备回家,邴原把刘政托付给他。然后去向公孙度说:“将军之前要杀刘政,是因为担心他会成为您的祸害,现在刘政已经逃跑了,您的祸害不不存在了吗?”

公孙度说:“你说的不错。”邴原又说:“您忌惮刘政,是因为他有智谋。现在刘政已经被免职了,他的智谋无用武之地,您何必再拘捕他呢?不如赦免他吧,以此来平息众怒。”公孙度听从了他的劝告,邴原这才出钱送刘政回到老家。而邴原本人也受到了公孙度的厚待,但是在原安宁,邴原想回原之时却也遭到了公孙度的禁足。

名士王烈避乱辽东,公孙度以兄弟之礼相待,向他咨询政事,后来更想让他担任长史,而王烈以自己是个商人为由拒绝了任命。

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生的身材高大,面如满月,武艺精熟,也是一员悍将。辽东公孙世家,只待公孙止来到,引出一串北方群雄绞杀逐鹿的好戏。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s/html/book/41/41923/l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