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寻龙记 > 第二百九十章 初生牛犊

三国寻龙记 第二百九十章 初生牛犊

作者:东车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4:55:42

第二百九十章 初生牛犊

第二百九十章初生牛犊

“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话说公孙止晓行夜宿,克服道路的泥泞和厚厚积雪,终于在冬天的末尾赶到了遥远的辽东郡治所襄平。

约公元前二八四到二七九年间,燕将秦开袭破东胡,东胡退却千里、深入不毛。秦开置襄平县,并为辽东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秦攻下辽东。次年,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襄平县依然归为辽东郡。

东北苦寒之地,却仍有耀眼历史、也颇多搅动风云之人物。正所谓天高皇帝远,襄平早没有了皇的威权,更多的是冷酷和血腥,公孙度家族是这里的主宰,没有人能够有实力对抗公孙家族或者代替。

唯一给公孙家族带来较大威胁的,是白山黑水另一边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东北和朝鲜半岛还存在的小国,还包括东濊、沃沮、扶余、伽倻、于山、耽罗等国。三国时代前,百济和新罗的始祖兼并了三韩等各部落群族,从而扩张领土最终建国。高句丽统一了扶余、沃沮、东濊和其他小国,占据了朝鲜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后来,三个小国家发展成熟,也形成了朝鲜半岛的三雄争霸的局面。离辽东最近的,威胁最大的,是汉人控制的高句丽,正是鼎盛时期,一直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强势的实力,控制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及辽东半岛一部分。

公孙止进入襄平,顺利见到了公孙度,旁边站着一个棕熊般壮硕的高大汉子,一脸黑色的横丝肉,大手仿佛小酒坛,带着一股强烈的野性,目光凶狠,令人望而生畏。公孙止不识,还是公孙度亲自介绍,原来是他的大儿子公孙康。

公孙康年纪虽轻,却仗着天生神力和一身武艺,威震东北和高句丽,人称辽东第一勇士。公孙度由玄菟郡小吏发迹,难免被辽东郡人瞧不起。最初,辽东属国人公孙昭代理襄平县令,便让公孙康任伍长。公孙度任辽东太守后,东征高句丽,西伐乌桓,威震海外。乘原大乱,自称辽东侯、平州牧,穿戴拟于天子。

正史,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将之前曹操封给公孙度的永宁乡侯印绶给了弟弟公孙恭。

公孙康承袭父位后,仍然是“恃远不服”。袁谭被曹操击破后,曹操派张辽安抚海滨一带,张辽击破了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公孙康失去了其父经营多年的东莱诸县。公孙康听到曹操远征的消息,对军师凉茂及众将说:“听说曹公远途出征,邺城没有防守的准备,现在我想用三万步兵、一万骑兵,直攻邺城,谁能抵御!”众将领都说:“对,甚好!”公孙康又看着凉茂说:“您认为这主意怎么样?”

凉茂回答说:“近来海内大乱,国家将要倾覆,将军您拥有十万人之多的兵力,安坐家,观看各方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君主的臣下,本来应是这样的吗?曹公忧虑国家的危机败亡,怜悯百姓的疾苦危害,率领正义之师为天下人诛杀凶残的民贼,功劳巨大,德行广被,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了。因为国内刚刚平定,百姓初步安顿下来,所以没有责罚将军的罪过罢了!而将军您却想要兴兵向西进攻,那么生存与灭亡的效验,不要一个早晨可以决定。将军您好自为之吧!”众将听到凉茂的话,都无震惊。过了许久,公孙康说:“凉茂说的话有道理啊。”于是放弃了进攻邺城的计划。

建安十二年,曹操亲征乌桓。八月,大破乌桓及袁尚军。辽东单于苏仆延与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孙康,跟随他们的还有数千名骑兵。有人劝曹操乘势追击,曹操说:“我将让公孙康送来袁尚、袁熙的人头,不必再劳师动众。”便从柳城班师。

袁尚逃到辽东后,便同袁熙商量说:“现在到辽东,公孙康必然见我,我一个人为兄长亲手杀了他,并且占领辽东,还可以用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公孙康心里也打算捉住袁尚来邀功,事先在马棚里安排了精强勇猛的士兵,然后出来邀请袁尚、袁熙。袁熙心起疑,不想进去,袁尚强迫他进去,袁熙只好同他一道进去。

还没来得及坐下,公孙康喝让伏兵四下尽出,一举将二人擒获,让二人坐在结冰的地。袁尚对公孙康说:“没死的时候,忍受不了寒冷,能给我们坐席吗?”公孙康说:“你的头颅马要走万里路,要席子干什么用!”于是斩杀袁尚、袁熙,连同苏仆延的人头一起送给曹操。将领有人问曹操:“您已退军而公孙康杀死袁尚、袁熙,这是为什么?”曹操说:“公孙康一向畏惧袁尚、袁熙,我如果急攻,他们会合力抵抗;缓和时,他们会自相残杀;是形势使他们这样做的。”曹操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授任他为左将军。

高句丽从伯固在位时,不断侵扰辽东,又接纳了逃亡的胡人五百多家。建安十四年,公孙康出军进攻高句丽,攻破其都城,焚烧邑落,伯固的儿子拔埋怨国人,自己为长子却不能继承王位,便与涓奴加各率自己统领的部署三万余人向公孙康投降。

在东汉末年,韩濊强盛,郡县不能约束,百姓大多流入朝鲜半岛。后来,公孙康将屯有县以南的荒地划分为带方郡,派公孙模、张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讨伐韩濊,原先的居民才稍稍离开一些。

公孙康死后,其子公孙晃、公孙渊年纪还小,辽东官员便推立公孙恭任辽东太守。黄初二年,魏帝曹丕称帝后,派使者地授任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爵平郭侯,并追赠公孙康为大司马。

公孙渊后来在表魏明帝为自己陈情时说,公孙康曾斩杀过孙权的使者。公孙恭则因病渐渐变成了阉人,不能治理辽东。公孙渊逼夺叔父公孙恭之位。魏明帝不听刘晔劝告,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公孙渊在掌权不久后便开始与吴国往来,企图向吴称臣以为外应。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东吴自丞相顾雍、辅吴将军张昭以下等举朝劝谏,认为公孙渊必败,因此反对孙吴对公孙渊的支持,没有被孙权采纳。孙权便遣张弥、许晏等,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认为东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东吴送来的珍宝,于是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明帝。明帝于是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还让他继续持节任辽东太守,统领诸郡。

明帝遣使者傅容、聂夔封公孙渊乐浪公,之前公孙渊派去洛阳的计吏又对公孙渊说:“使团有位名叫左骏伯的人,力大无穷,不是普通人。”公孙渊大为恐惧,于是带领甲士,包围使者居住的学馆,然后才出来拜见使者,又数次对陪伴的国内宾客口出恶言,使者回洛阳后,便对明帝说明此事。

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发兵,在辽隧阻击毌丘俭,并与之展开激战。毌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退兵。

公孙渊于是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遣使持符节,授予鲜卑单于印绶,给边疆少数民族加封晋爵,并引诱鲜卑人去侵扰北方。又再次称臣于吴,希望得到外援。

明帝召回太尉司马懿,令其率兵四万讨伐公孙渊。六月,部队到达辽东。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祚等率步、骑共一万多人驻守辽隧,在周围挖壕沟二十多里。司马懿的军队到了辽隧,公孙渊命令卑衍挑战。司马懿派胡遵与之对阵,卑衍大败。司马懿命令军士们突破卑衍的围堑,引兵向东南进发,然后突然调头东北,直趋襄平。卑衍等惟恐襄平没有守军,连夜赶往襄平增援。行军至首阳山,公孙渊又下令与司马懿决战,这次,卑衍又大败。

司马懿于是领兵直奔辽隧城下,挖好了壕沟。正巧当时连日大雨,三十多日不停,辽水暴涨,司马懿的运输船可以从辽口直驶到辽隧城下。雨一停,司马懿立即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向城发射。公孙渊又怕又急,城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杨祚等人投降。

八月的一天晚,一颗长约十丈的大流星,从首山的东北面坠入襄平城的东南面。没多久,公孙渊全军溃败,他与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在流星坠地的地方,杀死了公孙渊父子。辽隧城被攻破,相国以下的数千名官吏被斩首,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了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

当初,公孙渊家几次出现异样:狗着官服、戴官帽了房;做饭时有小孩被蒸死在锅。襄平北市长出一块肉,周长数尺,有头有眼有口,没有手脚,但能移动。占卜的说:“有形但不完全成形,有头部的各器官但不能发声,这种怪事出现在哪国,哪国该灭亡了。”果然言重。

辽东公孙家族的脉络,大致是天高皇帝远,自立为王。但并不代表公孙度对幽州没有野心。等公孙止说完刘虞准备出征公孙瓒的话题,公孙康一跃而起,挥舞着巨掌说道:“父亲,干吧!”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s/html/book/41/41923/l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