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最忠诚考生——文天祥后记(下)

最忠诚考生——文天祥后记(下)

这个真金太子见到文天祥,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孤闻尧舜有德,五帝禅宗,昔大宋时运不济,我大元承天命,继大统,乃众望所归也。”文天祥看着眼前的真金太子,愣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蒙古人,竟然,比中原的汉族人还像汉族人。

不得不说,元世祖忽必烈的这一招高,真的高,甚是厉害,你文天祥,你的梦想不就是忠君爱国吗?我可以帮助你实现。我先是让你看一看你那个投降的小皇帝,让你知道他只不过只是一个熊孩子罢了,你跟着他混真的没有什么前途。然后,我接下来再让你看一看我的儿子。我先粉碎你的梦想,然后再给你一个全新的梦想。而且,这个梦想,跟你之前的信仰并不冲突。忽必烈真的很想通过真金太子给文天祥说这样一句心里话:“我大元王朝也是中国,我蒙古民族也序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大元王朝,国号取自《周易》的“大哉乾元”,军队的五分之四以上都是汉族人,我忽必烈行的是孔孟之道,用的是儒家精神,用的是历朝历代中原王朝的礼法来治国理政,我大元兴的是科举,重的是文化(这个只能说是一段时间确实如此,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科举是停止的),我儿子真金太子的汉学修养,跟你们前朝的皇帝比一比,那也是丝毫的不逊色。而且我的儿子,文武双全,器宇轩昂。怎么样,你文天祥有没有心动?你文天祥想不想辅佐?你文天祥愿不愿意成为大元王朝汉制改革的急先锋与先行者?而且啊,现在,大宋王朝都已经灭亡了整整三年了,过去投降,也许有人会在背地里骂你是汉奸(那是因为当面不敢骂),可是现在,你要是投降,我可以保证绝对不会有人骂你是汉奸,所以,你完全没有必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你又何必为了这个已经破灭的大宋王朝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呢?”

文天祥又能否经得住考验呢?

此时此刻的文天祥,在内心也是有那么一点点松动,但是,他坚持原则,绝不投降。据《宋史》记载:文天祥说:“倘若得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我且把这句话翻译成人话,意思就是:“要我文天祥当元朝的大臣,这没门,而且,不当元朝的大臣,也是我的原则。但是你现在要是把我放了,让我回家当道士,我还是可以勉为其难的接受,过几年,我可以当你的私人顾问。”

对于文天祥来说,当官曾经是他的主业,当道士,则是他的副业。当年跟奸相贾似道开撕的时候,文天祥就自请辞职,到家乡当他的浮休道人,所以文天祥除了号文山之外,还有一个“浮休道人”的号。所以,读者朋友们,你们现在就可以理解文天祥为什么对于当道士有执念了。

忽必烈很高兴,不错不错,态度不像之前那么决绝了吗,看来,这个杀手锏就是杀手锏,我儿子就是了不起,忽必烈喝了点小酒,准备和伯颜庆祝一下。只不过,在这里,我想说,忽必烈,你还是高兴的太早。

“回去吧,文天祥,好好想想。如果你当道士,就能给我当私人顾问的话,我也是同意的”已经胜券在握的忽必烈感觉招降文天祥的工作已经胜利进入尾声。

很快就出了岔子。刚刚想放了文天祥,以留梦炎为首的一众降臣就不干了。留梦炎,说他是投降派,那还算是比较好听、比较委婉的称呼,实际上,他就是个大汉奸。汉奸不可怕,就怕汉奸掌握了文化。留梦炎找到了大leader,**oss,元世祖忽必烈,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大意如下:“凭什么我们哥几个当了汉奸,他文天祥在大元王朝就能独善其身并且呼风唤雨?如果老板你不能一碗水端平的话,我们这些人投降就没有任何意义。”忽必烈有些犹豫。对于文天祥的态度,他再一次陷入了思考。这时,留梦炎说了一句话:“我听说南方有不少人,打着文天祥的旗号造我们大元王朝的反,而且,文天祥这个名字是很有号召力的,那可是大宋王朝的状元宰相啊!如果老板你,还顾及我们这些人早早入股的忠心的话,不能让文天祥当道士,必须让他投降,他要是不投降,就一定要杀掉他,才能永绝后患!”

忽必烈一听,眉头紧锁,是啊,文天祥不投降,让那些早早就投降了的那些投降派怎么想?所以,文天祥也不能搞特殊。本着一视同仁的原则,文天祥必须投降。于是,忽必烈找到了文天祥,向他传达了必须立刻马上投降的最高指示。这样一来,前面所有的努力就付之东流,整个谈判,也由此回到了起点,文天祥要面对的,还是那样一句灵魂拷问:“你,投降吗?”

文天祥不依不饶,忽必烈也没有办法。他还是很和蔼地对文天祥说:“事已至此,先生夫复何求?”

文天祥毫不犹豫,回答得非常干脆:“但求一死!”

“好吧。”忽必烈一声长叹,他忍痛下了命令,将文天祥押解到元大都柴市刑场。

即将执行文天祥的死刑。文天祥没有皱一下眉头,显得大义凛然。此时此刻的他,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刽子手问文天祥:“先生要不要投降?如果,先生现在投降,可免一死,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文天祥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只是轻轻地向刽子手提了一个问题:“到底哪里,才是南方?”

这个问题,对于文天祥来说很难,多年来,他总是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早已经失去了方向感,可是,这个问题,对于刽子手来说,很简单,他把手一指,告诉了文天祥南方在哪里。

也许此时此刻,文天祥想起了自己曾经写过的《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我送你上路吧!”刽子手对文天祥说:“其实,能够送你这样的大英雄上路,也是我这个小老百姓的福气。”

文天祥说:“等一等。”

临行前,他向着南方行了三拜大礼。第一拜,拜的是江南的父老乡亲。第二拜,拜得是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三拜,拜的是心中遥远的梦想,那个曾经丰衣足食、锦绣繁华、国泰民安的大宋王朝,而现在,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三拜后,文天祥慷慨就义。

前去观刑的老百姓无不为之动容,忽必烈也对文天祥忠诚于大宋的行为感慨万千。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成语“舍生取义”的真正含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