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挽文山丞相(上)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挽文山丞相(上)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挽文山丞相(上)

文天祥是一定不会投降的,这个毋庸置疑,那么,他为什么不投降呢?北京师范大学康震老师有过一句甚是精彩的点评:“文天祥的生命里没有“投降”二字,文天祥的人生中没有“投降”这个人生选项。”

大宋王朝的最后几年,文天祥为大厦将倾的大宋王朝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挽歌,诸如《扬子江》、《过零丁洋》等不朽诗篇,这些诗,读者不妨都可以当作末世挽歌来读。现在,文天祥亦已经作古,又有谁为这个为国奔波的国朝状元郎、为这个誓死不当投降派的文山丞相写挽歌呢?答案是:确实有不少。

不过,写得最好,流传最广,最最出名的,是虞集写的《挽文山丞相》。

这篇文章,作为文天祥后记的后记,我们就围绕着这首诗来进行讨论。

先说说这首诗的作者:虞集。虞集这个人,的的确确,在历史上十分渺小,甚至可以说,默默无闻。学中文专业的,尤其是那些学得很认真的,比方说我,还会记着,虞集是元儒四家之一,同时是“元诗四家”之一。(文末有注释),除此之外,他好像并没有多少头衔,也没有一个可以引人注目足够吸睛的人设,因而,认识他的人不多,了解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是,这个人出身显赫,他是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虞允文,能够代表他的故事是书生退敌,这个我们以后还会在《两宋风云》这个大故事中还会浓墨重彩的写几笔。

有人说,虞集也是个投降派,他写这首《挽文山丞相》是某种意义上对自己的救赎,查阅相关资料,尤其是查阅了虞集的生卒年,我不这样认为。

虞集(1272~1348),这样的一个生卒年,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1276年,临安城破,大宋王朝在名义上灭亡,小皇帝宋恭帝和他的祖母太皇太后谢氏被俘虏北上,这一年,虞集只有4岁,1279年,崖山海战,大宋王朝十万军民投海,大宋王朝彻彻底底的灭亡了,这一年,虞集7岁。1283年,文天祥英勇就义,这一年,虞集11岁。

而虞集到了成年之后,元朝就进入到稳定发展的时期了,如果说,虞集进入成年后还有那么一二十年是在宋朝度过的,那说他是投降派也许是合情合理的。符合这种条件(成年后由宋入元)的有周密、蒋捷等人,这些人一般既不被完全称之为宋代人,也不被称之为元代人,一般称作“宋末元初人”,而虞集,就显然就与他们完全不同,虞集是妥妥的元朝人,这是不可置辩的清晰事实,因而,“投降派”的帽子,实实在在不应该往他的头上扣。因为,不管虞集他到底投降不投降,他都是元朝人,这个,他似乎真的没得选,没办法,他就生在那样一个时代。

一个彻彻底底的元朝人,去凭吊一个为了大宋王朝殉节的人,这就难能可贵了,这就令我感到莫名的感动。尽管虞集,因为自己祖上是大宋臣子的原因,与大宋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是,细心的读者读完我的大故事《最忠诚考生——文天祥》之后也许会发现,我曾经用了一千字的篇幅替文天祥给他的妻子欧阳氏写了一封情书,也提到过文天祥有个二第叫文璧,和文天祥是同年(文末有注释),那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写人物,只要写了他的名字,就说明这个人物重要,只要在前面有铺叙,后面大多数都有映照。欧阳氏和文天祥的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元朝人最终如何处置?文璧作为弟弟又和这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哥哥又有什么不同?还有,我们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为什么那么有必要敬重英雄,缅怀先烈?在下一章节的开头,我将会用很清晰的语言讲明白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