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挽文山丞相(中)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挽文山丞相(中)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挽文山丞相(中)

先说第一个问题,欧阳氏和文天祥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的结局。欧阳氏的相貌,我想应该不会差,至少不会太差,为什么呢?因为文天祥的的确确太帅了,颜值真的很高,惜墨如金的正史《宋史》竟然用了整整十七个字记载他的容貌,文天祥那么帅的一个人,多多少少不会跟太丑的妇女结婚。那么,既然文天祥和夫人欧阳氏都不丑,那么说文天祥的两个女儿如花似玉,就丝毫不容置疑。漂亮,有时候也是错。文天祥在大都的监狱里写《正气歌》的时候,欧阳氏和文天祥的两个女儿白天干舂米,浣衣(洗衣服)这一类苦工,晚上就受到蒙古贵族的凌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四年,直到文天祥在柴市刑场英勇就义。最后,元世祖忽必烈给了欧阳氏和他的女儿选择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文天祥一死,她们其实也就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了,不过忽必烈倾心汉学,倒是学会了一个以慈悲为怀,假惺惺地让欧阳氏和文天祥的女儿自己选择出路。当然,忽必烈出的这一道选择题,只有aB两个选项。a选项:去死。追随文天祥。到时候,在柴市刑场上,也就是多加上三个刽子手。这本是顺手牵羊的事情,就如同吃年夜饭来客人了,再多添几双筷子一样。B选项:可以活着,但是要继续受辱。

文天祥之妻欧阳氏和女儿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选a,陪文天祥一起上路。故而,在当天的柴市刑场上,不光是文天祥殉国,还有欧阳氏殉夫,两个女儿殉父。因而可以说,文天祥这个小家庭,在大宋王朝末年,完完全全的被卷入到这个历史洪流中,因为不投降,到了1283年,死亡率百分之百,无一存活。

那么,文天祥的整个家族呢?是否全部都为大宋王朝殉节了呢?答案是:并不是。现在说第二个问题:文天祥二第,文璧这个人的结局。文天祥当年在监狱里曾经见过前来探望他的弟弟文璧,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文家这个大家庭,我们文家的这三个兄弟,在宋末元初这样一场纷乱中,各自有各自的成就,总体上说,成全了忠、孝、义。我文天祥作为大哥誓死不降,成全了忠;二第文璧,为了保全城中百姓的生命,投降了元朝,而他又悉心照顾父母,成全了孝;而我们的三弟,在大宋王朝灭亡之后,选择归隐山林,不事元朝政府,这体现了义。”

文璧这个人,最终在元朝担任地方上的官职,没有卷入到后来的朝政的斗争之中,获得了善终,死后,还被元朝当局追封为侯爵。

说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专门拿出几个章节来写文天祥的后续文章呢?因为文天祥实实在在太重要,这是在说最最直观的一点,然后,我还想格外强调,我们要缅怀先烈,敬重英雄,而且值得我们去尊敬的,不仅仅是成功的英雄,还有失败了的英雄,悲情英雄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莫以成败论英雄,他们都是好样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确实没错。可是,如果没有失败者,胜利者怎样胜利?失败者也是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一群人,他们虽然失败了,他们虽然没有把乾坤力挽回,可是他们拼搏了,他们力挽狂澜,用生命书写了自己的名字。

而我们的文山丞相——文天祥就在宋末元初这一番风云际会中写下了血与心的故事。

血,是满腔热血;心,是耿耿忠心。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旗的杆子,不下跪。文天祥正是这样一个坚强的人,尽管在惶恐滩头,他也曾惶恐,在零丁洋里,他也曾孤苦伶仃。但是,这一切,都没什么。惶恐滩中的惶恐,零丁洋里的孤苦伶仃,最终会被淡忘,人们不觉着他这样就不算英雄,反而从中看到了他是一个真实的英雄。历史记住了他,人民记住了他,他最终成为了一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

当时,也许有很多人觉着好死不如赖活着,投降多好,搞曲线救国多好?享受着荣华富贵,还保证了自己活着,以后说不定有机会,还能再一次光复大宋。放在那个时代,光复大宋,可能吗?不可能,所以“曲线救国”这种说法只能自欺欺人,甚至欺骗别人还真不一定,欺骗自己那是毋庸置疑的。

虞集就十分敬佩文山丞相,他在工作之余,来到文天祥的坟墓前,祭奠他,瞻仰他,凭吊他。最终,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挽文山丞相》。

《挽文山丞相》是元代诗人虞集为哀悼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前两联用张良为韩复仇、诸葛亮匡扶蜀汉等典故,赞颂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欲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宋朝的留恋和对英雄的思念;尾联用东晋时过江诸人新亭对哭事,直抒诗人心中悲痛。全诗句句用典,而意脉一贯,酣畅深厚,郁勃沉雄。?[1

挽1文山丞相2

徒把金戈挽落晖3,南冠4无奈北风5吹。

子房6本为韩仇出,诸葛7宁8知汉祚9移10。

云暗11鼎湖12龙去远13,月明华表鹤归迟14。

不须更上新亭15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注释:

挽:原指助葬牵引丧车,引申为哀悼死者。

文山丞相:即文天祥,字宗瑞,号文山,德祐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至元十九年(1282年)在燕京就义。

金戈(gē)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这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

南冠:楚冠,比喻囚犯。

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

子房:即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后佐刘邦灭秦兴汉。

诸葛: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佐蜀,曾六出祁山,谋恢复汉室。

宁:岂。

祚(zuo):皇位。

移:转移。

云暗:比喻蒙古族势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倾覆。

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上天。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龙去远:比喻宋室倾覆而难以复兴,亦隐喻宋帝赵昺之死。

月明华表鹤归迟:《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这里以鹤归隐喻文天祥之死,言文天样若魂归江南,定当有城郭如故而人民非的感叹。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

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白话译文

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如北风劲吹日益横骄。

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乘龙远逝,迟迟不见您化成白鹤归来,停留在故乡的华表。

请不要再上新亭极目远眺,如今局势已大不如过江诸人流泪时的晋朝。

创作背景

《挽文山丞相》约作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年)年间,诗人为悼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作。元初统治者施汉法,重儒学,不拘文网,故当时汉族文人中多有悼岳飞及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诗作,这首诗为其中一篇。

名家点评

明代

陶宗仪《辍耕录》: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

王世贞《艺苑卮言》:胜国之季,业诗者,道园以典丽为贵,廉夫以奇崛见推。迨于明兴,虞氏多助,大约立赤帜者二家而已。

胡应麟《诗薮》:虞奎章在元中叶,一代斗山。所传《道园集》,浑厚典重,足扫晚宋尖新之习。第其才力不能远过诸人,故制作规模,边幅窘迫,宏逸深沉之轨,殊自杏然。

清代

瞿佑《归田诗话》:(元诗四家)光芒变化,诸体咸备,当推道园。

翁方纲《石州诗话》:七律精深,自王荆公以后,无其匹敌。

顾奎光《元诗选》:意到,气到,神到;挽文山诗,此为第一。

在下一章节,我将会带着大家,以麻辣的方式,解读这首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