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张元和他的朋友们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张元和他的朋友们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张元和他的朋友们

张元,何许人也?陕西人也。好久之前,我就想讲一讲他,伏笔都埋了好多次了。之前在《宋代的学渣与考霸》之中就简单一提,此时此刻,他闪亮登场。他是学渣中不甘心失败的典型,换句话说,他是当时客观意义上的学渣,但是张元本人在主观上并不认同他自己是学渣,他觉着自己很有本事。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张元刻苦钻研的东西科举不考。

我们之前说过科举考什么,在那个时代,科举,尤其是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其次是策论。

我们来看一下张元学什么,张元主要学习历史地理,业余时钻研一下兵法,还略微懂点算命,这倒是跟策论沾上了一点边,可是与诗赋基本无关。

这种情况之下,你想考上,那才怪!于是张元在考中秀才之后就一直是原地踏步走,止步不前。

张元的心中是很不甘的,时间长了,就由不甘转变为不屑,最终转变为对科举、对大宋的极大不满,而促成这个转变的人,正是范仲淹。

张元是很有才气的,也很有抱负,他行侠仗义,自恃武艺高强,总想干出一番澄清天下的大事来,比如说,流传到现在的,是他的一首诗的残句:“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一位伟人就特别欣赏这两句诗,还把它化用到自己的词作中,这词叫《念奴娇·昆仑》,那句话是“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张元喜欢吹笛子,而且尤其喜欢吹铁笛,还特别喜欢在夜晚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来个笛子独奏。根据民间传说,他还下水斩杀过蛟龙,多次为民除害,在群众中风评很好,按照道理来说,这样一个人应当顺风顺水、大展宏图才是,可是,他偏偏是考运不济、命途多舛,活得异常艰辛。他被小人欺负,被同乡中自认为比自己差却考中举人进士的人瞧不起。

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得这个本来打算在科举道路上皓首穷经的张元变成了一个火药桶,只要有引线,有火苗,有时机,就会爆炸。

谁也不会想到,历史竟然是这样:李元昊就是那根引线,范仲淹成为了点燃引线的火苗,而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就是张元绝好的时机!

张元与好朋友吴昊以及吕昌燃(小说虚构,其他三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以及一个无名氏(并非真的没有名字,而是名字失传了)关系很好,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穷秀才,这令他们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喜欢玩剑并且行侠仗义,于是他们自称“西北四剑客”。

他们常常一起畅谈军国大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可是,这四个人的命运却因为范仲淹发生了改变。

历史有时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这偶然性中,也有必然的成分。

偶然性就是范仲淹恰好不喜欢张元,而必然性是范仲淹细细思考后必然不喜欢张元,而且范仲淹认为张元这样一个人志大才疏,多一个少一个真的无所谓。

范仲淹来到了延州,他成为了西北地区炙手可热的一位封疆大吏,如果能够得到他的举荐,或者说在他的幕府中任职,这也许是美好人生的开始。

张元和他的朋友们自然是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他们听说范仲淹礼贤下士,没有官架子,就想方设法,找机会拜谒范仲淹。

范仲淹也是来者不拒,接见了他们,然而却对他们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这个结论,极大的影响了这些人人生的走向。

那接下来,张元和他的朋友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