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拯救大臣苏轼续集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拯救大臣苏轼续集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拯救大臣苏轼续集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舒亶接下来又安排御史李定继续对苏轼的诗集进行政治审查。本着断章取义、捕风捉影的工作方法,一丝不苟、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废寝忘食(当然苏轼也是不能吃不能睡)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李定对苏轼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审查,审查的结果也颇令上司舒亶满意。

他们查出了苏轼的诗集里有这样一句话: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两句话,本是用来写两株桧树遒劲挺拔的姿态,宁折不弯的雄姿(所以秦桧为什么叫秦桧,大家明白了吧),不仅如此,还抒发了苏轼不向当朝权贵们折服的壮志豪情,而这,在经过了舒亶李定等一众小人的奇特联想与奇妙想象后,这一句诗就成为了苏轼造反、欺君、犯上、不臣的如山“铁证”。

时任宰相的王珪(新党大佬,王安石学生,李清照外祖父)接过了李定舒亶呈上来的最新版本的苏轼口供,看到了这句话之后,喜不自胜,高兴的快要飞上天,找到机会,他立即向神宗皇帝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汇报:陛下您才是飞龙在天,而这苏轼却说您不是他的知己,反而认为地底下的蛰伏的龙才是他的知己,这难道不是不臣吗?(见于史书中记载的原话是: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

神宗皇帝听了之后,感觉哭笑不得,很是无奈地说:“这只不过是他苏轼不得志的时候发发牢骚罢了,诗人的话,哪能这样去理解呢?(言外之意是你们这些人脑洞真大,真敢想,真敢说),他苏轼只不过是歌咏了桧树,关我啥事?(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

但是,如果一个人在皇帝面前说你一次坏话,皇帝可能不信。在这件事情上,神宗皇帝本来是选择性失聪,根本就听不进去这些人给苏轼安插的莫须有的罪名,可是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神宗皇帝也渐渐的有些相信了,而且还信以为真。

转眼之间,将近半年光阴飞逝,记忆里,那是一个冬天。

舒亶李定等小人在豪宅的火炉旁,温暖如春;苏轼在御史台(也称乌台,因御史台旁多植松柏,吸引乌鸦栖息,因而称作乌台)的阴暗牢房里,大雪纷飞。

如果时间还来得及,我想要忘记过去,穷极一生,只不过是,一场梦。苏轼对自己说。

他(苏轼)不再和谁谈论自己在诗词上的骄傲,因为心里,早已荒无人烟。他的心里只盼着临死之前能回一次家,如果侥幸能活,将来就做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

一切,都已经是过去,如果自己当年听了恩师欧阳修的话,不去开别人的玩笑。如果自己当年,谨言慎行,不去评论新政,那么,我又怎么会受今天这样的罪?我又怎么会有牢狱之灾?可这一切都只是如果。

苏轼在狱中,开始思考已是俱往矣的前半生,他想起当年自己高中时春风得意的样子,那时的他,嬉笑怒骂似的嘲讽李定舒亶等人用太学体写作,标榜自己的散文水平,而那一年,欧阳修做主考官,将写太学体、写骈文的所有举子一律罢黜,使得他们黯然落榜,而落榜的李定舒亶等人记仇记了一辈子,在几年之后,他们也考中了进士,入朝为官后,虽然表面上与苏轼很合的来,但在内心里,总想找到一个机会将苏轼置于死地。乌台诗案,正是他们绝佳的机会。

李定舒亶等人报仇心切,而又小肚鸡肠。他们总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很多大臣都对此嗤之以鼻,但是,又忌惮这些小人的权势,害怕他们日后会像报复苏轼那样报复自己,所以在表面上,大家从不表现出对李定舒亶等人的厌恶。

一天,下了早朝,李定很得意地对司马光等同僚说:“经过一番审问,我真的发现他苏轼是个奇才,他招供了许多反诗,有些还是几十年前的,哎呀,我第一次见到有这样好的记忆力的人,真奇怪,他的大脑容量竟然那么大!”

他说完,本是寄希望于有人会附和他。可是,司马光等所有人一言不发,李定一直在说,可没有任何一个人搭理他。沉默,是司马光等朝臣反对李定的最好武器。李定感到很尴尬,见没人回应,也就停止了尬聊。

而此时的司马光在想拯救苏轼的办法与方案,司马光知道:绝大多数人是不希望苏轼死的。拯救苏轼,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于是,拯救大臣苏轼,这场大戏,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