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王闰之,你是暖(老黄牛病了)

王闰之,你是暖(老黄牛病了)

苏轼有些疑惑,对王闰之说:“为什么我不论要干啥,你都会未卜先知?能告诉我究竟是为什么吗?”

王闰之爽朗的笑了:“这么多年的夫妻,有谁比我更了解你?”

苏轼也笑了,边笑边想:现在,我要更努力,只为了,我们想要的明天,我会好好的珍惜这份情谊。

但一切,不努力是完全不行的。不过,你需要有一定的才情,努力才会起到相应的作用,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大家往往只是记住了这一句,忽略了这句话的上一句“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没有用。”

这一刻,属于苏轼的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到来了。苏轼挥笔,洋洋洒洒,写下一首《定风波》。这首词,与苏轼的名字一样,光耀千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人世间第一等襟抱,同样也是人世间第一等旷达。

因为这首词,很多人记住了苏东坡,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苏东坡能有这种胸怀,王闰之功不可没。王闰之,在用自己的一切为苏东坡写出好诗好词好文章铺平道路,从种地到做饭甚至再到苏轼创作这首词之前为他烧好的洗澡水,热好的姜汤,我们就可以知道,尽管苏轼在诗词与文章中提起她之时总是喜欢使用“老妻”这个毫无美感的词,不过,在苏东坡的内心里,王闰之永远是最美的,没有之一。(王弗已经去世,不参与排名,请某些读者不要在此处钻牛角尖)

日子总还是要向前走的,没有田间的挥汗如雨,哪有阴凉地里的浅斟低唱。

生活也不总是和和美美,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磕磕绊绊。

这一年的六月份,酷暑难耐,这时,家中的老黄牛突然生病了。老黄牛不吃不喝,蔫儿了一般,一动也不动。

这可把苏东坡急坏了,他心想:这牛,可是我们这一大家子的命根子,不仅如此,这头牛,还是从官府那里借来的,如果病死了,可怎么赔,那可赔不起啊!可是,这十里八乡,我去那里去找兽医呢?

苏轼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是这头牛如果真的死了,那么全家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他想去牵牛,带牛到处找找兽医,因为他又没有兽医的联系电话,兽医不可能主动来找他。他上去牵牛,牛一动也不动,苏东坡都快要急哭了,他冲上去,面对老牛,既不敢打,也不敢骂,他朝着老牛跪下了:老牛,您可怜可怜我吧!您的命抵得上我的全部家产呢,您快快起来啊,我要带你去看病,给个面子嘛。您要是死了,我刚刚脱了贫,又要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再说,治好了病,您自己不也开心吗?

老牛还是一动不动。

苏东坡真的是没有办法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像个孩子一样。

这时,王闰之从街上买完菜回来了。

苏东坡一边哭一边说:“这老黄牛恐怕是没有救了,接下来的日子可咋么过啊?”

王闰之走上前去,一看,情况确实不太妙,这牛已经口吐白沫了。你想想,一个家庭主妇,面对牛生病,那肯定是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百个家庭主妇都会对这头牛判死刑,而王闰之却是第一百零一个。王闰之想办法,让牛张开大嘴,看了看牛舌头。

王闰之说:“这头牛还有救。”

东坡先生立马不哭了:“那我应该怎样做?”

“很简单,牛并没有生太大的病。你去弄一碗青蒿粥。”

“好的。”苏东坡立马照办,不敢怠慢。

很快,青蒿粥熬好了,等了一会儿,降温至常温状态,王闰之捧着这碗青蒿粥,一口一口喂给老牛吃。

“老牛竟然吃下东西了!”苏东坡高兴得又蹦又跳。

而更令苏东坡高兴的是,一个时辰过后,老牛竟然好了,显得很有精气神,可以下地劳动了。

苏东坡深情地看着王闰之:“你为啥能这么快就治好了牛的病?”

“这个嘛,之前还没嫁给你的时候,我不像姐姐那样饱读诗书,倒是在闲暇时间读了一些农书和兽医方面的书,其中就看到过牛生这种病的案例,当时就默默记下来了,真没想到,今天竟然用上了。”说罢,她走进厨房做菜,苏东坡在屋檐底下感慨了好久好久:要是她姐姐王弗没有去世,和我一同受苦受难,面对生活中接二连三出现的问题,能像她这样得心应手的去处理吗?

不过,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