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王闰之写诗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王闰之写诗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王闰之写诗

不久,苏轼离开了黄州。很快,他接到了朝廷新的任命:去汝州做知州。

王闰之自己养蚕,缫丝,为苏轼做得一套正装派上了用场。做太守,就要有一件像样的官服(在整个封建时代,绝大多数情况下官员的官服需要自己去做)。

在苏轼担任汝州知州期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王闰之女士身上潜藏了多年没有被发现的艺术细胞。

一天晚上,庭院里梅花盛开,而此时,中庭月色正清明,王闰之叫苏轼请他在汝州做官期间的亲朋密友来家里,一起在梅花前饮酒作诗,不过,倒是客人还没来,这位官太太提前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几句诗(不能算作是一首诗),王闰之开口之前,苏轼的胃口算是被吊足了,他万万没想到一个整天只会干家务活的家庭妇女竟然会写诗!

不过,王闰之倒是特别会造势,先是谦虚一番,对苏轼说:“诗写得不是很好,官人(注意这个称谓的改变)别笑话我。”

苏东坡洗耳恭听,不过,此时的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王闰之的这几句诗到这时候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

“官人,你觉得我这诗写得如何?”王闰之满怀期待的上前询问。

苏东坡拍案叫绝,娘子,到现在我还真的不知道你懂诗,竟然还会写诗。

接下来王闰之回复苏轼的话让苏轼感到格外温暖:首先,我有幸成为官人的娘子,跟着官人一起练书法、读书,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另外,官人你名声在外,坊间一度疯传苏大人家的书童考试之前不用复习都能考个秀才,我写一首小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什么叫文化自信,往小了说,这就叫文化自信。

不一会客人来了,苏东坡赶忙把王闰之这几句大作拿出来炫耀一番,苏轼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当然,我们不排除有逢场作戏,刻意逢迎苏大人的成分在里面,因为,表面上一看,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这就是一句不折不扣的大白话,不过,细细品读,你最终还是能读到其中的诗意以及其中的悠长韵味。

这与那些本就是大白话,而且一点韵味都没有的诗是截然不同的。像这样一类诗,比如说赵立华女士的“梨花体”,再比如说我高中老师在讲解诗歌时所提及到的他的同学写下的诗“大海啊,齁咸。”像这样的诗,食之无肉,弃之却一点也不可惜。

王闰之的这首诗是有用的,至少她的诗抛砖引玉,激发了苏东坡的灵感,让苏东坡在这几句诗的基础上,创作了一首词: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

轻烟薄雾,怎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减字木兰花》

不过,大多数读者也许根本想不到,王闰之随口说出的这几句诗,不光给与苏轼灵感,还间接的影响到革命领袖毛先生的诗词创作。

你是否还记得“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你会不会很快就发现毛先生写的不似春光,是苏轼不似秋光的反其意而用之?江西诗派有一条法则:写诗作文要无一字无来处。毛先生必然是读过东坡先生的这首词,凭空创造出这样佳句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但几乎为零。我想,这毛润之,倒是与一千年前的王闰之有几分心有灵犀。而追根溯源,这句诗的由来恰恰是王闰之随口说出的那几句诗。这也可见,王闰之女士却是了不得,说到写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乾隆皇帝写了四万多首诗,而又有几个人因为乾隆的诗得到灵感,写下不朽的、人人争相传颂的诗作词作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