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东坡先生的最后时光(再续)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东坡先生的最后时光(再续)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东坡先生的最后时光(再续)

可是,落后就是落后。当地人的病情不见好转,仍旧是心心念念杀牛祭神。

“生了病要吃药,知道吗?”苏东坡问。

“我们这里的习俗一直是杀牛祭神。”当地一个小青年回复道。

“那这样,行不行,我搬到你家里去住。正好我的儿子苏过和你父亲得了同一种病,这种病在我们中原真的很常见,叫做痢疾,我到山上去抓一些草药,熬成汤药让病人服用下去就能好,你若是不信,就看看我的儿子是怎样一步一步好起来的,到时候,可别忘了给相亲们宣传一下,杀牛祭神,这种方法残害生灵,而且根本治不好病。”

当地人对于苏东坡用药治病的这种方式,由一开始的完全不相信,转变为将信将疑。

过了不久,苏过在苏东坡的药物治疗之下,竟然痊愈了。

“可是,他们并没有杀牛啊。”当地的百姓开始议论。

“看来杀牛根本就不管用,我们应该相信苏大人。反正他儿子都已经康复了。我想让我爹尝试一下苏大人的草药。”

他找到苏东坡,问他要治病的草药。苏东坡一本正经:“现在来,还算及时,要是再晚几天,你父亲就没命了。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事实!”随后,苏东坡把几包草药给他:“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熬成汤药服用。”

没多久,那个小青年的父亲好了。

患病者的家属纷纷来苏东坡家里求药,一时间,苏东坡家门庭若市。

“苏大人简直是上天下凡的活神仙啊。”吃了苏东坡的药被治好的百姓纷纷说出自己的肺腑之言。“以后我们就听苏大人的。”“对。”“就该这样。”

一段时间之后,汉人村寨,痢疾被消灭。

然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黎族的山寨情况极其不乐观,有好多人上吐下泻,最终没有挺住,撒手人寰。在此之前,苏东坡来到过黎寨,给首领送过药,只不过,首领自己认为苏东坡的主要目的是给阿勇求情,一怒之下,把草药全部扔进了垃圾桶,还让苏东坡滚出去。

黎寨的病患越来越多,已经接近一半了。可万一,这时候,汉人来进攻,恐怕守不住啊。

但是,我不能放人,黎族汉族不通婚,这是千百年来传下来的规矩,这规矩,怎么能够坏在我葛贡首领的手上?(首领的名字叫葛贡),我葛贡,绝对不会去当这个历史罪人!

可是,葛贡首领禁不住手下人撺掇,内心对汉人的偏见有了一些松动:要不,问苏轼要一点药,给生病的人吃上试一试?但是他转念又想:上一次对苏东坡那么无礼,把他给的药扔进了垃圾桶,而且还骂了他、赶走了他,万一,他记仇,如何?

苏东坡的举动,打消了葛贡首领的疑虑:苏东坡此行,带来了更多的草药,看来,他完全不计前嫌。

“把这些药,分给族人吃吧。”葛贡首领吩咐了下去。

族人欣喜万分。过了一段时间,黎族山寨的绝大多数病人也好了。

十日的期限很快就到了,汉人很守信用,在到期的那一天早上再一次把黎寨包围,他们只有一个要求:放人!

少女阿珠看到自己的情郎阿勇即将被送上断头台,苦苦哀求她的父亲葛贡首领:“父亲大人,请你不要杀阿勇好不好,我们两个是真心相爱,你要杀了他,那你的女儿也活不成。”

“可你是黎族人,你怎么能嫁给一个外族人,你让我怎么能够放心?况且,我们黎族女子也没有嫁给外族人的先例!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山寨外头的吆喝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再不放人,我们就杀进去了。到时候,一个不留!”

苏轼赶忙制止汉人的攻寨行为:“你们姑且再相信老夫一次,老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要说动葛贡首领,让他把阿勇放出来。”鉴于之前苏东坡治好了全村人的病,村民们选择再一次相信苏东坡。

村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苏东坡的确是不负众望。

我估计,苏东坡并没有对那些黎族人晓以大义,因为在那个时代,如果给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同胞去讲解什么民族大义,伦理纲常,什么和睦共处,共建美好家园等等等等,像这一类的漂亮话,我估计他们也听不懂。于是我开始猜想,是这样的:苏东坡没有就事论事,更没有催促葛贡首领放人,他仅仅是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本事:他看到黎族人在用人力拉犁,他告诉葛贡首领,他有办法把这农活干得更快更好。

“你一个老头子,难道说,比我们年轻小伙还有力气?”葛贡首领在一旁哂笑:“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那么我愿意放出阿勇。”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希望葛贡首领说到做到。”

“这个没问题,绝不食言。”葛贡首领回答得很是坚定。

那好。苏东坡拿出随身携带的拉犁器具,问葛贡首领借来了一头即将被宰杀祭天的牛,把拉犁器具套在牛的身上,站在拉犁器具上,拿着鞭子,指挥着这头牛拉犁。不一会,地犁好了。果然,牛拉犁就是比人要快,而且快得多。葛贡首领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牛既然能犁地,而且比人要快的多?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杀牛祭神呢?为什么不把牛利用起来呢?葛贡首领心想。从此,当地的黎族人与汉族人开始重视牛在耕种中的作用,开始不杀牛,杀牛祭神的旧风旧俗也渐渐销声匿迹。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宝藏,到那里都是那里人们的幸运。甚至,我们也可以说,是某些牲畜的幸运,比如说,这海南岛上的牛。

接下来,葛贡首领,兑现诺言,将阿勇放了出来。

苏东坡也兑现了诺言:不费一兵一卒,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只身一人,前往黎寨,救出阿勇。

村民们也都惊呆了,从此,他们把苏东坡奉为神明。苏东坡趁机告诉村民:“是老天爷派我这个文曲星下凡,到海南岛上来传播教化。”当地人自然相信,无一怀疑。

不过,苏东坡在海南也没少吃苦。一开始,儋州太守张中是他的死忠粉,小迷弟,刚一来海南,张中自然是不敢怠慢,好好伺候着。他让苏东坡住官府的房,吃官府的粮,房租全免,吃饭报销,这样的好日子估计是没有持续多久,也许是苏东坡写了几首诗歌讴歌他在海南岛上的美好生活,蔡京章惇等人听说了,一不做、二不休,先是把苏东坡小迷弟儋州太守张中的官撸了,让他不能继续救济苏东坡,紧接着,强迫苏东坡搬出官舍,让他自己找地方住。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放。没错。

苏东坡很快发现,这儋州简直是“三无”地方:吃饭没有肉,生病没有药,居住没有房子。(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可是,有一句话我想大家都听说过,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吃饭既然没有肉,菜亦可,凑合凑合将就,当然,美食家苏轼从来不缺少发现美食的眼睛,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吃海鲜烧烤,把生蚝烤着吃,的确,他成为了海南海鲜烧烤第一人。生病没有药,自己去采药,自己给自己治病,当然,我们的苏大学士发挥出《大学》里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的精神,不光自己给自己治病,还给别人治病,还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人才。居住没有房子,也还是有办法的,找几片芭蕉树叶铺在地上,再找几片芭蕉树叶盖着,将就将就,也还行。不过,这让当地的百姓看到了,那是一个心痛啊:“我们的大神,怎么能睡在土地上呢?大神怎么能没有房子住?”于是百姓们有钱出钱,有力气出力气,有木头出木头,有砖瓦出砖瓦,几天之后,一座大房子拔地而起。

“为什么这房子盖得这么宽敞呢?我和苏过两个人怎么能住这么大的房子?”苏东坡疑惑不解。

“还想着让苏大人教一教俺们的小孩子学学文化哩。”村民甲说。

“还想着苏大人教我学医,这样我学会给人治病,就有了营生,不再是无业游民了。”村民乙说。

“还想着苏大人教我种植技术,这样以后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村民丙说。

苏东坡也想说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这里我想简单做一个分析:为什么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混得那么好甚至是那么的风生水起?无他,两个原因。一方面,章惇蔡京等人给了他这个机会,整他整得特别狠。另一方面,更因为苏东坡先生道行太深,前面就提到过,苏东坡是人世间罕见的全才,他很了不起,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能派上用场,都能起到作用:口才可以平定部落冲突,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文才可以开馆收徒,传播文化知识,彰显文化自信;帅才可以指挥若定,令密州百姓为报倾城随太守,医学方面的天才可以治病救人,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这也就怪不得儋州的百姓们都说:“苏大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化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