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大宋的学渣和考霸(二)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大宋的学渣和考霸(二)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大宋的学渣和考霸(二)

在此,介绍一下柳永同学的奋斗经历,顺便讲一下宋代科举制度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颇有大宋特色。柳永的奋斗经历与绝大多数科举战场上的成功人士相类似,只不过,在某一个环节上,柳永同学卡壳了,而且,卡了许许多多次。有些人可能会说,柳永同学最终不还是考上了,我们要看结果,不是去看过程,要是照这样去说,柳永也应当算是一个学霸。此言差矣。打个比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人家往往一次就考过,六级也是一次考过,可某位仁兄考了一次又一次,直到考到仅有大学里最后一次机会时,在那一次考试中才通过了四级,而且,也仅仅是刚刚通过而已,你能说他英语学得好?再一次打个比方,一个考生,高考复读了十年,若是考上了清华北大也就罢了,他这样也算是个学霸,若是只是考上了一个末流211,或是一个普通一本,你还会说他是学霸吗?他肯定不是。柳永,也和我所举的例子很相似。

如果我再告诉你整个宋代科举的大背景和整体形势,你将会更加相信我在上一个自然段所讲的概念:科举在隋朝开始,唐朝发展,宋朝发扬光大,达到极盛,而后在元朝走向衰落,明清两代步入歧途。说来有趣,唐朝科举录取名额极少,一科也就几十人。有诗为证,比如说白居易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也就是说,那一年录取了十七个进士。再比如说,无独有偶,另一首诗“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那年录取人数就稍微多了一点,三十三个。

然而,到了宋代,录取名额,录取比例大大增加,增加到一科上百人或者几百人,殿试的录取比例增加到接近一半,大宋考一次考出来的进士,能顶得上唐代十年甚至是几十年进士数量的总和。甚至大宋朝廷还曾经一度出台过这么一个规定:连续考试多次(具体是几次我记不清了,也有可能本身就是个模糊数字)都考不中的举人,自己主动申报,经过审核通过后,可以沾政策的光,被优先录取。估计我们的柳永同学就是通过这个专项计划光荣的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进士,普普通通的官员。自从大宋王朝实行科举扩招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当宽松的政策,比如说,放宽科举准入条件:商人,甚至是一些贱籍者的孩子,也可以参加高考。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冯京,他是商人的儿子,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还会提到他。

很多人看到了这种变化:连商人的儿子都能考试,而且还能够考得很好,何况我辈?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本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态度,以读书为职业。这些人后来成为大宋文官以及冗官的主要来源与基础之一。

好了,接下来就看看柳永在科举的道路上如何一步一步打怪升级。柳永,原名柳三变,接下来我们就用柳三变来称呼他,柳永这个名字是他后来迫不得已才改的,这是后话。我们先不讲他的名字,先讲讲他那漫长而悲催的科举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科举主要分为三级考试,在三级考试之前有一个预备级考试————院试,参加者被称作童生。一定不要望文生义,觉得这童生都是孩童,小屁孩一类的。其实,并不是。这其中,有油腻的中年大叔,那七八十岁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也大有人在。考试范围是当地州县,考试分为六等,只有考到一等二等才算是合格,合格的人才能被授予“秀才”称号。这,仅仅是过关式考试,类似于毕业考试,并不是像高考那样的选拔性考试,因而,很多人都能够通过,甚至是轻而易举取得秀才称号。举几个秀才的例子,比如说接下来章节《范先生在军中》的虚构人物吕秀才以及实际在历史中存在的张元在实际的科考中,就止步于秀才这一级别。这两个人读者朋友们也许不认识,我再举出的这个例子肯定家喻户晓,陈仲甫(字仲甫,名独秀)先生就是清朝的秀才,其文章《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引经据典,得到了改卷老师的一致好评,最后被判为第一名,因此,陈同学名噪一时,前来提亲的人把他家里的门槛都踏破了。我们的主人公柳三变同学,轻轻松松就当上了秀才,用现在的考研术语来讲,叫做“一战上岸”。但是,不要认为,考秀才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很容易,你看那《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到死都还只是一个童生,一辈子也没考上秀才,要不是家里有钱,捐了个监生,估计也只能被称作“童生”。

好的,柳三变同学有幸成为一名秀才,从此,他拜托了平民身份,不再只是一个白丁了。然后,他步入了士大夫阶层,当然,是士大夫阶层中最低的一级。柳三变同学开始有了一些特权:他的个人徭役以及个人所得税被免除,不过,其他家庭成员依然要交税,要服徭役。他见到县太爷可以不下跪,而且,因为他有文化,假如他略微通晓一点法律,秀才的身份还可以当律师证去用,这样,一些人打官司可以聘请他去当律师,在县太爷断案的现场,你会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原告被告都跪着,但是律师站着,原因是律师是秀才,也算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了,然而原告被告大都是被统治阶级,彻头彻尾的白丁。假如柳三变同学这时已经娶了媳妇,那么,他的老婆有资格穿红裙子。也许有人会问,假如我生活在宋代,我的丈夫不是秀才举人进士,我可以穿红裙子吗?答案是:原则上,不可以,没商量。但是,如果你真的想穿红裙子,可以在家里悄悄的穿,别让外人看见。不要问我为什么,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秀才可以称之为“士”,但是并不是官,恐怕也不会太有钱。柳三变,虽然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黄金屋、颜如玉距离你还很遥远,在理想的彼岸,你想要的东西应有尽有,就看你能不能到达了。柳三变,加油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