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目光转向一节大宋课堂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目光转向一节大宋课堂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目光转向一节大宋课堂

之前,程老师推荐我们班的同学去读《走进美国课堂》这本书,我拿过书看了看,很快就被这本书吸引了,然后有一种对于这本书爱不释手的感觉,我一边看一边想,美国的课堂与我自己这十几年所亲身经历的中国课堂以及我最近所写的书中的大宋课堂有什么相关性,又有什么不同,而且,讲故事是我的一个强项,那么我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给大家讲这些课堂的趣味、亮点、关键点,因而也就有了这样一篇文章《大宋课堂、我的课堂与美国课堂》。

读者们,揉揉眼睛,换个思路,我们今天不再讲科举了,讲一下课堂的故事。

之前写《东坡先生的最后时光》时,曾经无意间讲到了苏东坡先生贬谪海南时给海南的孩子讲雪的故事,说实话,那是我查阅相关史料之后,加入了自己的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自己编造出来的故事,而今天,有关于大宋课堂的故事,我们只讲一个,这个故事,严格意义上来讲,不算是在教室里发生的课堂故事,不是普通的课堂,不是简单的传授“之乎者也”,但同样,不失为一个有趣、生动而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堂故事。且听我娓娓道来。

范仲淹在朝中因为与宰相吕夷简不和,被贬出朝廷。而此时的晏殊也被贬,到南京应天府做知府,晏殊很关心当地的教育,他想到范仲淹曾经是应天府书院的学生,学富五车,而且品学兼优,讲课幽默风趣,现在可以让他以优秀校友的身份来应天府书院教书。于是,晏殊下车伊始,立即发了聘书,聘请范仲淹到应天府书院当教授。

故事的背景简单介绍到这里。

接下来,范仲淹接到聘书,一刻也不敢耽搁,就穿着朴素的衣装,自己赶着马车,快马加鞭,风尘仆仆的来到应天府书院,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范仲淹来到应天府书院,第一个见到的,是书院的门卫兼清洁工,这时,门卫正在扫地。门卫看他穿的普普通通,大热的天又汗流浃背,以为他只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农夫或者马车夫,门卫发挥他狗眼看人低的本领,以为这个穿着打扮又像普通农夫,又像车夫的人可以欺负一下,于是朝范仲淹大喊:“马车不能停在这里!你当这里是什么地方!(不要以为这样说很威风,很气派,说出这句话的人往往都处在社会底层,没教养,没文化,没素质)这是你一个农夫、马车夫能来的地方吗?我告诉你,这里可是大名鼎鼎的南京应天府书院啊,快滚快滚,莫要高声语,恐惊读书人。(也被熏陶的略微有那么一点文化)”

范仲淹本想针锋相对地回击他:“你当你自己是谁,那你又知道我是谁吗?”他本想这样质问一下那个狗仗人势的门卫,但是,自己的学识与修养告诉他,不能那样做,也没有必要跟这种仗势欺人的人一般见识,他保持了沉默,许久,他对门卫说:“我是晏殊大人聘来教书的范仲淹啊。”

而正在这时,一群学生正好下课,由一个老师带领,正要上街买一点吃的,他们看到了范仲淹,他头戴斗笠,衣着朴素,身上的衣服还打着很多补丁,他们对范仲淹有些蔑视,甚至到了嗤之以鼻的态度。

门卫对范仲淹又一次说出了快滚二字,然后转过身来,对那个领头的老师恭恭敬敬拜了一拜,说了一声“夫子”,接着又对范仲淹说:“把你那破车抓紧拉走啊。别惊扰了学子们读圣贤书。”范仲淹无可奈何:“我这车上都是衣食住行的必备之物,又怎生惊扰了学子们读书?”

门卫说:“学子们学的,那都是一些圣贤道理,你懂吗?”

范仲淹不再搭理门卫,转过身来,朝着领头的那个老师说:“范某人受晏殊知府所托,来应天府书院教书。”老师说:“晏殊知府,确实想让范仲淹先生来教书,这个我也确实有所耳闻,但是尊驾。。。。。。。。。(他很想说这是不是假冒的范仲淹)”

这时,一个学生插话说:“范仲淹是有功名的士大夫,怎么会穿的如此邋遢,简直是有辱斯文。”

学生们一齐附和道:“简直是有辱斯文。”

“那么,请你来告诉我,何为斯文?”范仲淹问。

“斯文便是指礼乐教化,礼,要有礼容,穿着,形容举止都有定式,这位自称是范仲淹的先生,请问你的形容举止难道符合礼仪的规定吗?”

随后,他开始背诵《诗经》中的名篇《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以此,来讽刺这位他认为是假冒的范仲淹。

接下来,那些十四五岁的学子们又背诵道:“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老师有点听不下去了,对学生们呵斥到:“不得无礼。”他心想:万一是真的范仲淹,将来要是因为这件事儿得罪了他,自己的日子可不好过。不过,这样想,看低了范仲淹的胸怀。

范仲淹说:“你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一个礼字,学会写礼这个字的笔画,却是否知道这个礼。。。。”还没说完,就被学生很不讲礼貌的打断了:“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这时,一个学生看不下去了,出来替范仲淹说话:“这应天府书院好大的名头!端明殿大学士文其记,参知政事题榜,可你们作为这里的学子,却偏偏要拿这一个礼字来欺负人,我告诉你们,学问不是这样用的。”替范仲淹说话的这位学子,正是豆蔻年华,没错,她是女的,她是开国元勋,大将军曹彬的嫡亲的孙女,叫曹丹姝,她的哥哥们不爱上学,于是,她便是男扮女装,替哥哥上学,后来成为仁宗皇帝的正妻,母仪天下的皇后,这是她与范仲淹第一次见面。曹丹姝的故事,将来我们会在《仁宗皇帝的甜蜜负担》这个故事里讲到。

曹丹姝对范仲淹说:“这些学生顽固成这个样子,如此不尊重老师,难道先生愿意去教他们,依我看啊,先生不如辞职,对这些学生,眼不见为净!”

范仲淹说:“此言差矣,根本就不是这样的,这些学生过去只会读死书,如此下去,对他们一生不利,他们越是不明白事理,我就越要好好去教他们。”

曹丹姝听完,对范仲淹很是佩服,他被这位中年男子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魅力,深深吸引了。

“那我能成为先生的学生吗?”曹丹姝问。

“我早已看出你是个女孩子,女扮男装混进书院,但是,我告诉你,可以。我想你必定是哪一家功臣的后代。”

“我爷爷是曹彬,叔叔是曹玮。”曹丹姝很自信的报出自己的身世。

恰好此时,南京留守、应天府知府晏殊前来巡视书院并莅临指导工作,之前学子们嘲笑范仲淹的那一幕,晏殊在一旁看得是真真切切。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给学生们上一堂课。这时,那些嘲笑范仲淹的学生们,那个怀疑范仲淹真假的老师,以及范仲淹本人、曹丹姝纷纷走向前,向这位当地最高行政长官行礼。

接下来,晏殊开始训话,他先是给大家介绍了范仲淹,大家都有些惶恐,原来这就是范仲淹啊,那先前,真的是有眼不识泰山,门卫、学子们、以及那个老师都害怕得要命。晏殊随后开始了他的谆谆教导:“范仲淹先生来到这里,刚刚所发生的一切我都看到了,范老师对于你们这些学子,既是言传,又是身教,《南华经》(也就是《庄子》)有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们,什么叫不忘初心。学子们,你们以后如果做了官,一定不要瞧不起底层人,尤其不要瞧不起农民,是谁为我们这些官员供给衣食,正是这天下的农民,天下的百姓。以后各位同学,不管你官多大,都要时时刻刻去体会一下农民耕种的辛苦,以后也要记得,为天下的百姓谋福利,为他们办一些实事。现在你们明白,范先生为什么要那样穿衣了吧。这是符合礼的,这是体恤百姓劳苦、不忘初心的表现。”

学生们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对自己刚刚的行为感到后悔,那个领头嘲笑范仲淹的学生走到范仲淹跟前,对范仲淹说:“先生可以原谅我吗?”范仲淹应声回答:“当然了,我还要当你班主任呢!”

这个大宋课堂故事,就这样以矛盾冲突开始,然后在这种皆大欢喜的氛围中结束了,整堂课有随机性,因为范仲淹的到来没有实现跟应天府书院的老师与学生打招呼,而且应天府书院的师生不认识范仲淹,但也有别具匠心的安排,比如说晏殊知府已经看到了范仲淹被一众师生嘲笑,却并不上前解围,他在一旁观察范仲淹的反应,而到了最后,给大家讲解要尊重老师,与此同时,要尊重农民甚至是要尊重并且平等对待社会底层人的道理,这在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社会之下,有这种想法,是难能可贵的,而范仲淹在其中所展现出的不卑不亢仍旧可圈可点,值得学子们以及现在的我们去学习,这个课堂,虽然严格意义上讲算不上在教室里讲课的一般课堂,但胜过简单进行传道受业解惑的一般课堂,在这堂课上,范仲淹和晏殊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思想,宽容了犯错误的学生,并且给与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可以说,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真正做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个课堂是相当成功的。只可惜,这是封建时代进行的贵族教育,精英教育,普通百姓的孩子是很少有机会接受范仲淹这样的名师指点的,这堂课不能在整个大宋境内广泛普及,也是这堂课的局限性以及遗憾之一。

大宋的课堂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其他精彩的大宋课堂故事将会在接下来讲到范仲淹、朱熹等人的时候再呈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