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 柳永终于考中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柳永终于考中

作者:边塞man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08:24

柳永终于考中

就这样,柳永告别了老同学孙何,开始进京赶考。柳永把心态放得很平,尽管与老朋友比起来,柳永真的什么都不是。但是啊,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我虽然不如你孙何,但我也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柳永,之前的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句话最初是关汉卿的自称)”,如果说,风雅颂是你们士大夫的乐趣,那么浅斟低唱就是我和歌女们的欢愉,你是威风凛凛的两浙转运使,我当然不能和你相提并论。但是,我知道,我的未来一定比我的现在好,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受了一点委屈就要发一通牢骚的幼稚的柳三变,我要和我那不辉煌的过去说再见。

到了京城,柳永暂时不再去烟花巷陌放飞自我,此时的他显得很自律,每天规律的作息,规律的学习,开始五经勤向窗前读,不久,他去参加了考试。他在这一次考试中,成功了,尽管名次不是非常高,但也是榜上有名。

至于他为什么成功,改名真的很关键,关键到影响了柳永的一生。这一年是皇佑元年,也就是公元1034年,仁宗皇帝刚刚亲政,心情自然是大好,内侍高班送来经礼部改卷后的进士名单,送呈御览,仁宗皇帝当然是看到了柳永的名字,但是因为不是柳三变,尽管都姓柳,仁宗皇帝日理万机,也没有深究,于是,柳永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通过了,但是柳永心里门儿清,明白得很,假如不是高人指点,假如没有改名,说不定,只有熬死了仁宗皇帝,自己才有出头之日,但是,在现实中仁宗活得很长,执政时间也很长,事实告诉我们,柳永最终还是没有熬过宋仁宗,先于宋仁宗而死。

改了个名,对于柳永来说,真的是不可或缺啊。

考中进士,出成绩的那天晚上,对于柳永来说是个不眠之夜,柳永就像很多唐朝考生高中之后立即冲进平康里一样,迅速往烟花路上走。的确,他真的已经压抑了好久好久。

平生未展眉,今日始得开。为了这一天,柳永等了将近三十年,到了人生暮年,才得以高中,才得以遂了平生意。

说到这里,我想起初中历史课本上的一个小故事,应该是七年级下册课本。唐太宗看着科举结束后鱼贯而入的进士,对身边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说:“天下英雄,尽如吾彀中(帐中)矣。”后人有首诗中有这样的两句话:“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写得相当生动形象,不过,很多人只从一方面去理解,认为科举网罗天下英才,让他们更好地为皇帝服务,为统治阶级与封建主义服务。在这里我要说出另一方面的理解,科举让很多像柳永这样屡试不中的学子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让他们皓首穷经,而赚得的意思就是骗得,这就好比是骗子忽悠你,你要是买彩票一定能中奖,你一次一次的买,一次一次的不中奖,但是,你下一次还要买,因为下一次还是有中奖的可能性,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是你不会放弃:万一有一天中奖,我不就成为百万、千万甚至是亿万富翁了吗?科举与买彩票很类似,万一哪一天我就考上了,我不就成为了官僚体系中的一员,不就拿到国家的长期甚至是终生的饭票了吗?因而许多民间的高手,为了考科举穷尽了他们的一辈子,有的甚至从十八岁考到八十岁,不干别的,就一心一意扑在科举上,为了那个远在天边、可望不可即的功名,因而他们不造反,不闹事,不和官府唱对台戏,也往往不会写诗作文抨击当朝的弊政,极大的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他们很多人就安心这样过了一辈子,本来该轰轰烈烈地去针砭时弊,却最终成为不平等制度的维护者。这才是科举在更加广泛方面的意义,也是科举的设置者的本心,招纳英才倒还是其次,维护社会稳定才是根本。

接下来柳永正式步入仕途,他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盐监、泗州判官等职,官终屯田员外郎,因而世称柳屯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个能干而且清廉的好官,他在盐官的任上,写下同情沿海从事盐业者的诗,痛斥不平等的、剥削人的制度,为弱者发生,尽管这声音真的很微弱,微弱到当时没有人听,也没有人去应和,但是,这首诗同柳永的慢词一道,流传到今天,让我们看到柳永关注生活,同时,也看到他拳拳的爱民之心。

在这里我想说,书读得好,不代表事情能处理的好,书读得不好,不代表事情处理得就不好。柳永做官之后,政绩斐然,颇得人心。他低分,但显然,他并不低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