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战神沐英 > 第九章 暂藏山里

战神沐英 第九章 暂藏山里

作者:不得不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31:43

第九章 暂藏山里

王沐将身上所有的物品进行了整理,武器:剑一把,刀四把;散银共三十五两、女人的手镯一对,这是这伙军士在村子里抢来的,还有自己的砍刀。

收拾完物品,因遭此大难,大家是又惊又吓了一晚上,王沐和三各小伙伴躺在石头上,睡着了。

后半晌,王沐醒了,看见三人仍在熟睡,眼角还带着泪痕,王沐没惊动他们,悄悄地在山坡附近查看起来。

他们所在的地方,是这片山区的主峰东坡,西坡顺延过去是鸡公山,南坡山脚下是他们村庄,现在成了一片废墟,北坡顺延过去就是出山口。东坡周围全是高高的树林,地理环境极为复杂,东、西、北三个方向,都是悬崖,唯一出口便是南边山坡,一条羊肠小道,也是极为复杂,外人进来很容易迷路。

先生小木屋边有一条小溪,常年不断的溪水永不停息的涓涓流下,小木屋的下边是一处断崖,约二十丈深,断崖下边是一块凹进去的场地方圆十几丈,从上面看不到下面的平地,只能看到更深处的峡谷,只有一条山缝中的小路才能下到这块平地上。

上面的溪水在此处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瀑布,经常年瀑布的冲刷,在平地边形成了一个小水塘,上面的溪水飞下进入水塘,再从水塘的一边溢出形成下一个瀑布,进了大峡谷。

发现了这个平地,王沐开始计划起来,准备搭建一个简易主房,毕竟他们几个还得活下去。

小木屋边,先生原来种了块地,只够先生一人吃的,现在由增加了四个人,肯定是不够的了,还得再找块大点的地方,开垦田地。

计划好这些,王沐上了崖,叫醒三人,带上砍刀,找到一片土层较厚实的地方,开始砍树,然后将削整好的木料运往崖下,斜搭在凹进去的岩石上,再铺上树枝、树叶,勉强能遮风挡雨了。割了几捆干草,铺垫地下,便可栖息了,在小路的入口,用树枝、野藤编织栅栏,防止野物入侵。

先生来回走动,看着四人的劳动成果,微笑着点头予以赞许,他看得出,王沐这小子天生就又当头的能力,那三个小子让他支使的团团转。

三天后,王沐告诉先生,想下山回村一趟,取些地里的粮食,看能不能找到几把干活用的农具,先生想了想,同意了,只是让他们警觉些。

四人走在下山的小道上,一路王沐走在前面,身上背着一把大刀,王二杆子背着一把剑,二墩也拿着一把刀,只有小三子腰里别着砍刀,他太小,还不能使大刀。

下山后,王沐让三人停下,自己悄悄的走到村口,仔细的看了看,然后吹了声口哨,三人也轻轻的走了过来,进村后,几人看见满目的残垣断墙,还有也够在到处嗅着隐隐的血腥味。

小三子哭了起来,王沐说:“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先挨家挨户找东西吧,只要是能用的,全找出来。”几人分开后开始搜寻起来,不一会,路口放了一堆物品,有烧了一半的棉絮、残缺的厚薄衣服、锅碗瓢盆等,农具也找了一些。

王沐将能用的东西,分别包好,捆成了三个大包,小三子负责背几个人的兵器,三个半大的小伙子各自背一个大包,回山了。

第二天,四人又回了趟山下,王沐让小三子隐藏在村口的路边望风,注意村外的动向,三人继续搜寻,然后又背进了山里。

一连几天,四人分别将村边地里的成熟了的红薯挖出、掰下玉米,然后运往山里,放在平地上晒干,晒干后,除留下部分食用,大部分放进挖好的山洞里,窖藏以便冬天食用。

失去了村庄、亲人,王沐深知,以后再也没人疼爱自己了,以后的日子只能靠自己了,所以,要学会种地、耕作,学会过日子,还要练好武艺,保护好身边的人,有能力后还要找到那些杀害自己母亲和村民的人,报仇雪恨。

每天早上王沐带着二墩、小三子联系刀法,王二杆子照着剑谱练剑,先生有时在一旁晨练,也会时不时的指点一下,几人经历过大难,知道了自己身上担负着血海深仇,更加勤奋的练习,有时候各自联系,有时候两人对打,刀对刀、剑对刀、棍对刀、棍对剑,甚至在干活时,给对方一个突袭。

吃完早饭后,他们就开始垦荒,这片山坡的树木已被他们砍光,现在他们开始挖掉树根,清除山坡上的野草和荆条,然后将土地翻一遍。在南坡上砍了几十根粗竹,打通竹节,用竹筒将溪水引致天地边,准备灌溉庄稼。

晚上,先生来到他们的简易驻地,就着火把,教他们四人认字、写字,紧日常需要的字来教,比如:钱粮、山石、树林、吃饭、睡觉、做事,还有他们自己的名字,过去山里的孩子大多是小名和外号,先生说:“人长大了,总得有个大名。”所以,王二杆子取名为王正明,二墩家姓李,取名为李兴盛,小三子取名为张兴武,王沐的名字,先生说不错,不用改了,四人每天早上练武、白天干活、晚上写字、认字,都很用心的,因为他们知道,村子里的血债,不能让王沐一人来扛,他们必须也要去分担,所以很努力的按先生说的去做,服从王沐的指挥。

到了秋天,出了留下他们和先生的口粮,其余的的粮食收进了山洞,村子边的粮食也背上了山,晒干后也进了山洞。

王沐抽空去了趟西坡的鸡公山,进黑龙洞看了看,那个人不见了,留下了些生活过的垃圾,估计离开了,是否安全离开,王沐就不知道了,这个人的到来,引出了山村血案,王沐说不上是否恨他,可能他也是误打误撞进来的。

回去时,他留意了一下山村的出口,决定冬天时,带着几人用石头将路口封住,不让外人知道有这么个地方,让山村与外面的世界隔绝,成为自己的一个小天地,他不知道这个临机想出的念头,给他将来带来了多大的好处。

秋收过后,几人开始为过冬准备烧柴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先生的木屋旁、小平台上堆满了烧柴,王沐让王二杆子带着二墩他们继续砍柴,自己来到先生的小木屋,跟先生说:“先生,我想去山外小镇上走一走。”

先生看着他说:“是得出去看一看了,记住,无事不惹事,有事不要怕事,凡事首先要占住道理,占住了道理,就处于不败之地,在外面尽量少管闲事,早去早回,去吧。”

王沐对先生鞠了一躬,将砍刀别在衣服里面的腰带上,挑上一大担烧柴就出发了。

从南坡下山后,向西边鸡公山方向行走,走到北面出山口时,他放下柴担,一边休息、一边观察四周。

出山口是一条山中的石缝,上面狭窄,被悬崖山上的植被和野藤完全掩盖着,下面是一条五六尺宽的石缝,村里将地面凿平后,勉强可以供一辆牛车通行,由于山村被屠后,几个月无人行走,地面长满杂草,山坡上的野藤垂挂下来,远处根本就看不出这里还有条小路。

王沐看着心想,多好的地方,将路口用石头封住,仅留一个隐蔽点的小口子出进,里面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啊,王沐从没离开过山里,只听村里大人们讲过山外如何如何,这次出来就是想长长见识,顺便带点盐颗粒和衣服回去,几个月的劳作,身上的衣服都已破损,没有换的了。

歇息了一会,王沐挑起柴担继续向山外走去,越往外走,山势就开始变矮,沿着山边的羊肠小道走了约十来里路,前面出现了一个小山村,王沐看见路边地里有个老大爷在干活,就放下柴担走到老人身前,问:“大爷,请问这是什么村?离镇上有多远?”

大爷大量这王沐,奇怪的问:“孩子,你不是这附近的人?你是哪里的?”

王沐:“大爷,我家离这有点远,进山迷了路,走着走着就到了这里。”

大爷说:“难怪,这附近都是大山,里面唯一的村庄听说被军队屠杀光了,里面孤魂野鬼的,这附近的人都吓得不敢进去了,你一个小孩子,胆子真大。”

王沐说:“是啊,大爷,立面阴森森的,我好害怕,想卖掉这担柴,买点吃的,好回家去。”

大爷同情的说:“孩子,这里是孙家庄,村里大多姓孙,往前走四、五里路就是明安小镇,小镇上有个小饭馆,你将柴卖给他们吧,一担柴能卖四、五文钱,别让他们给骗了”说完从地旁的衣服里,拿出了一个熟红薯递给了王沐。

王沐连忙躬身致谢:“大爷,谢谢你了。”善良的老人对着王沐挥挥手:“快去吧,早点回到你父母身边,这个世道不安全啊。”

王沐头一次出山,碰上了这么热心的老大爷,心里热乎乎的,心想,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进了镇里,按照老人的指点,王沐找到了一家小饭馆,他将柴担放在了门口,立面出来了一个伙计,叫嚷道:“怎么把柴歇在了门口?把地面搞脏了不说,还挡住了客人的进出,赶紧滚!”

王沐立马赔笑说:“大哥,我第一次来,不知道规矩,请您不要见怪,我这就歇一边去。”说着挑起柴就要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