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民国走位派 > 皇权日落

民国走位派 皇权日落

作者:细猫列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5:45:26

皇权日落

8、北京见闻

在徐东求学从军的几年间,大清帝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但都和徐东具体的生活关系不大。

比如在皇帝及老妖婆被赶出北京后,想通彻的大清继续开启新政。这个被慈禧自己 亲自毁去的政治变革,在之后的几年里,慢悠悠的改着。

但对于涉及到根本的制度问题,一直没有深入论证,因为皇权是唯一和排他的。

在腐朽肌体上的局部,挽救不了生命。而被过分透支的部分或者被有意催生的的部分,往往成为致命疾病的起源。

这一点非常像后世的西医,哪里疼治哪里。从不去论证疼痛的起源,只是大量的使用抗生素,大量的采取截肢,剜肉,动手术的办法。

此时的大清,新政尤在,只是掌权的女强人已死。孤儿寡母的,造成主少国疑的不良状态。

此时的摄政王才二十几岁,他手里根本拿不出合适的人才,完全没有班底。其实大清不是没人才,只是不敢用,比如袁某人,比如在南方鼓吹革命的孙大炮,又或者是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

但是这些人都是汉人,且都被打击成逆贼、反叛者。这个时候缺乏自信的摄政王,不敢启用。无恩威者,难以降服人才,也不知道此时赦免康梁就是行帝王术,可惜摄政王不是这样玩的。

作为独掌中央的第一人,在汉族大臣张之洞死后。就被一群口口声声喊着要誓死保卫大清,大权不能旁落的满清贵族包围。这些除了会喊狼来了,会继续吸食大清血液外,一无是处。

当然满人里面也是有人才的,比较有才华的也有,比如良弼、铁良,端方。但是更多的完全是吸血鬼和捣乱者。比如与袁某人关系匪浅的铁帽子王爷。

在政治特权上不愿退让半点,又继续维持:集中华之物力结万国之欢心的国策,显然无法持续。

南方的起义不断,暴乱频繁,国家的财税已经交给洋人看管,此时的大清只剩下一个躯壳。

要不是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鼎力维持,早就要毁在各种暴动之中。

徐东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了北京。在几年里,时常有和董欢、叨老三等联系。

虽说董欢没有读过书,但每次徐东写信回去,她都是要看好几遍的。只是不知道她看的是信上的字,还是写信的人,又或是信里提到的徐东又取得什么荣耀、成绩的好消息?

在一栋大院子处,徐东见到了董欢。数年不见,董欢变得成熟许多,不再青涩。作为大清的女子,其年龄早应该嫁人了。

徐东没有见到夫人,夫人去访客了。徐东只好在府中静坐,董欢在一旁伺候。

不久一个少女出现了,徐东猜测应该是载洁。很多年前在山东的府上见过。她身边跟着两个男子,走进一看,原来是马二和牛三。这个当年意思意思的家伙,已经强壮威武很多了。

“小格格好。”徐东站起来问号。

“徐小军官你好啊”,载洁笑嘻嘻答。

然后就开始了少女心的八卦,一直追问着军营生活。好在马二牛三也一直有在军队训练,故此故事在起头是围绕着徐东,在徐东故意引导下,变成了马二牛三的从军故事。

就这样,几个少年人,嬉笑着闹到天黑。然后一起吃饭,慢慢的等着佟夫人的回来。

掌灯到晚上九点,格格一行人回来。然后单独和徐东见了面,一起喝茶,聊起了天。

在聊天的过程中,徐东知道了许多内幕。如今的朝政表面上平稳,但实则波涛暗涌,各地都发生了兵变,各种起义不断,比较有名的是安庆起义,搞死了端方;广州起义,虽说被镇压,但大清在地方上的统治,真到了风雨飘摇的状态。

虽说各地的总督基本上换成了满清自己人,军队也派遣了很多的自己人去接管,但是效果不好。

除了新军有点战斗力,八旗子弟完全废了。各地的治安完全废弃,土匪丛生,虽然还不至于要到处发生杀官造反,但也相差不多。

如果不是刚经历太平天国,捻军、义和团运动的动乱。弄死了那几千万普通人,此刻造反的早就成群结队,烽烟不止。

而改革又处处是要花钱的,不花钱的事情一件也没有,这就把摄政王的脑袋都要搞炸了。

唯一能做的是每天整治吏治,查撤昏聩贪腐的官员。虽说是在总结历史上变法运动的经验之后的实践,但因为民族主义的偏见加上官僚主义的利益捆绑,最后毫无成效。

除了等罪更多的权贵官员外,毫无收获。

“也许摄政王以为吏治清明可以挽救大清。”徐东徐徐的说出自己的意见。

“自古以来,治国先治吏。”格格毫无疑问的说“王爷也算是找到着力点了。”

“现在效果不好,但这个是暂时的。”然后补偿说道。

“也许吧”,徐东不想和格格争辩。关于变法中革新吏治的操作,从来不是错误,只是成效都不大。贪腐的顽疾是历久弥新的故事,哪怕扒皮充草,严刑峻法都无法根治。

又或者从来就没有既得利益者是真心愿意去根治**。毕竟特权就是**的温床,当权就是**的基石。后世常说的,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

虽说有志士仁人去尝试和设计各种反腐倡廉的思想体系,但实践中效果仍然不好。

在王朝的末年,大规模反贪腐运动是统治层的高风险行为,大明朝的终结就是历史的尘埃。

不过这些话题,是不适合谈论的,看着天色已晚,徐东自觉闭嘴,告辞回房。

第二天一早,格格又外出了。没办法徐东只能继续呆在府中。不过今天过来找他的不是载洁,而是另外一个少年人,他叫载连。

和他一起喝茶聊天的过程中,他知道了五大臣出国考察的故事,知道了这个事情的结果。知道现在皇族中对于君主立宪,走日本、德国的路子,已经有了不少人的支持。

⊙тtan⊙co

只是还有很多的权贵阶层成员不想放弃自己的特权,一时纷争不止。同时也害怕一旦君主立宪,造成权利外溢或者其他,故此一直没有确定方案。

但维新执政的后果已经越来越明显。新政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比如建铁路,开矿山,通邮政,办企业。

同时预备立宪的工作一直在准备,时间也有近十年。大多数立宪派的成员已经变的失去耐心。

外加革命党的暴力冲击,似乎已经到了必须尝试组建内阁的时候。

听完这些情况,徐东说了句“君主立宪挺好,内阁是需要赶紧成立的。”

“对啊,现在皇帝年幼,完全无法施政,内阁施政和摄政王摄政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说法不同。”载连说:“但是当皇帝成年以后,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

舍不得的越多,注定要失去更多。徐东不能告诉他,天下大势已成。任何投机取巧的糊弄都无法阻挡历史的洪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