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经无敌了 > 第二百五十五章 长孙无忌

第二百五十五章 长孙无忌

长孙府。

长孙无忌自从祭祖回来后,他的府门就被朝中官员给围住了。

这些人都是要求见长孙无忌的,而他们见长孙无忌的目的很简单,他们想要长孙无忌为他们这些权贵做主,不管怎样,务必要争取到主考官的职位。

虽然他们这些权贵之中经常有明争暗斗,但大体上,他们的利益却是一致的。

如果权贵的特权越来越少,甚至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弱,那他们还这样斗来斗去有什么意思。

只是这些人虽然把长孙府给围住了,可长孙无忌却以身体不适给一一回绝了。

而就在长孙府的管家回绝这些权贵大臣的时候,长孙府客厅,长孙冲有些不解的问道:“父亲,为各个家族争取更多的利益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可您好像并不想这样做。”

长孙无忌双眉微微一沉,片刻之后,这才开口道:“不是为父不想去争,而是圣上不想他们再出现在朝堂之上,更何况我们长孙家与皇后娘娘本就是一家,所有人都沾亲带故,我若带头,就算我与陛下关系再亲近,恐怕也不会又好果子吃。”

作为李二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太清楚李二的脾性了。

长孙无忌作为外戚但是后来的旧唐书新唐书都把他列入大臣列传而不是外戚列传已经很说明问题,还有一般奸臣是上佞臣传的。

李跃是看过百家讲坛的,倒是清楚长孙无忌的情况,此人用心险恶,最大的本事就是害人,奸佞无疑。由于很受李二的喜爱和重用,史官也只得将他美化。

长孙无忌的最大“功劳”就是推动了唐朝历史上第一场、也是政治影响极为深远的宫廷政变——玄武门政变,奠定了唐朝政治血腥动荡的底色。长孙无忌由此登上凌烟阁功臣榜,且位列第一。

制造了这场人伦惨剧之后,长孙无忌得偿所愿,成为了贞观朝第一红人。

“或有言徵阿党亲戚者, 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帝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们一有机会就攻击魏征,使其无故遭到审察责难。“徵尝荐杜正伦、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伦以罪黜,君集坐逆诛,孅人遂指为阿党,又言徵尝录前后谏诤语示史官褚遂良,帝滋不悦,乃停叔玉昏,仆所为碑。”魏征死后受辱,虽然和他自己也有关系,但这其中也有长孙无忌的推动。

魏征死后,李二再问群臣自己有何过失,长孙无忌带头吹捧:“陛下武功文德,臣等将顺之不暇,又何过之可言!”奸佞阿谀嘴脸毕现,李二也很是受用。

虽然目前看着大家一片和气,但实际上争斗还是比较明显的。

即使在藩府旧僚的圈子里,长孙无忌亦长期与房玄龄明争暗斗,积怨颇深。

根据李靖的说法,长孙无忌“外貌下士,内实嫉贤,故尉迟敬德面折其短,遂引退焉。侯君集恨其忘旧,因以犯逆,皆无忌致其然也”。尉迟恭隐退、侯君集谋反都是被长孙无忌逼的。

而李二对这位大舅子也不信任,利用居多。

比如李二为了加强李唐皇族势力,经常把女儿嫁给功臣重臣和名门望族,偏偏把长孙氏的女儿只嫁回给长孙家,长孙女婿只给宗正少卿,尚辇奉御闲职。很显然,故意不让长孙家和朝中有实权的大臣家族联姻。

平时摆摆姿态,给点小恩小惠,就是不给实权。毕竟李二自己就是阴谋家,阴谋家是绝不会信任其他阴谋家的。

长孙无忌沉思了一会,看着一旁欲言又止的长孙冲道:“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父亲,陛下这就想要打击权贵了吗?”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从一开始我就猜到了陛下的意思,所以只要牵涉到这方面的事情,为父就不能出头,我们的富贵是陛下给的,陛下不高兴,我们的一切他都有办法再拿回去。”

“既然如此,那父亲何不站出来帮陛下一把,那样一来,陛下岂不是更挂念您的好了?”

长孙无忌笑了笑,而后摇摇头:“你啊,看事情还是太过肤浅,虽说我们不能忤逆了陛下的意思,但我大唐目前的的天下有一半是关陇世家的,那么多权贵,我长孙家得罪的起吗?这事,我长孙家只有置身事外,陛下若是想用强硬手段来达到目的,势必会想办法打击权贵的嚣张气焰,那时虽然可能导致大唐一时不稳,但也未尝不可,而如果陛下为了稳定而做出让步,那就没有多大影响,我长孙家还是长孙家,至于那些人怎么闹,我们且静观其变罢了。”

长孙无忌这么一番话说完,长孙冲已是明白了长孙无忌的态度,在这件事情上,无论是李二还是那些权贵,他们长孙家都不能得罪,不能得罪,只有保持中立,反正他们长孙家与皇家关系匪浅,再闹也闹不到他身上,至于入朝为官,更不是什么难事。

第二天甘露殿内。

自从之前朝会上因为由谁主持今年春试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后,众人的心中都憋着一股劲。

所以今天很多人来到甘露殿,每个人的神情都很奇怪,也因此衬得整个大殿内部的氛围有些压抑。

李二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却并没有对此有任何反应,一直在和百官闲聊,直到快结束的时候,李二才终于再次提及春试的事情,不过他先说的并不是由谁来当主考官,而是春试制度的问题。

“朕昨天思之许久,觉得科举制度有许多地方不是很完善,一些人可能并没有什么才能,可因为他与某个主考官相熟,然后便被选中了进士,这对我大唐开科取士的原则是违背的,诸位爱卿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科举取士才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其中有漏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是朝中大臣却不明白李二为何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

被叫来的大臣相互张望,一时间谁也想不出个好的法子来。

见此情形,李二笑了笑:“朕有个建议,诸位爱卿听听,看是否可行。”

众人又是一愣,这李二自己有建议了,何不直接说出来?

“还请圣上明示。”

李二微微颔首,道:“糊名,将每个考生卷子上的名字糊上,等结果揭晓之后,再行开封,如此一来,就算审卷子的人想要徇私,怕也无法做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