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经无敌了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求助的和尚

第二百七十三章 求助的和尚

“跃子,那你有法子算挖洞的时间和土量吗?”

听到这话,李跃深深看了李泰一眼,“青雀,你给的题目目前还是缺少关键条件的,不如你先自己去尝试一下,我到时候会派人把这里盯死,也免得那个盗墓贼真的给挖洞跑了。”

“跃子,你这么说倒是提醒了我,是不是之后要算出这一类的题就要先知道许多东西在固定尺寸下的重量以及其他的考虑的因素?”李泰睁大眼睛询问道。

“青雀,我不得不承认你在算学的确是挺有一套,你自幼聪慧之名的确不是浪得虚名,看来你之后的发展会比我预想中的要好上不少。”

“如果我把能见到的东西都测算出来,这样以后别人再算这样的题就会简单许多吧?”

“不错,就凭这一点事先准备,你李泰就可以在算学里边青史留名。”李跃在一旁肯定道。

送走了李泰,李跃自己也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大唐的闲人并不多,特别是贞观年间,闲人更少。

毕竟贞观之治在古代确实是个很独特的存在,是一个极其罕见的在天下大乱之后一方面与民休息另一方面武功赫赫的时代。

由于战争洗牌,历朝历代最头疼的土地问题被重置,统治者只要不瞎折腾,相对是比较容易出现治世的。

但贞观之治独特之处在于其极强的战争表现,文武兼顾,这可就不容易了,尤其是乱世之后国力比较虚弱的时候。

虽然目前形势一片大好,但李跃也是没有想到自己会被一群闲人惦记上。

来到这个世界很久,李跃还真没与和尚打过交道。

李跃对宗教并不排斥,宗教的存在不外乎匡正社会人心,虽然修行的境界和层次不一样,但目的都是教人弃恶向善回归心灵的宁静。

各种正信的宗教,无不以大爱大善大孝大行来劝化世人。一切圣贤都是慈悲伟大的,是不会自诋毁他轻视一切众生的。宗教讲爱,耶稣的故事里边也讲了许多不淫不盗孝敬父母爱护世人等等的故事,佛教讲的慈悲,是把宗教讲的爱发挥到淋漓尽致,爱自己爱家庭爱父母爱社会爱国家爱一切众生。真是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当成父母和佛来尊敬来爱护,可见是把爱把孝把善做圆满了。

而众生有各种根性,适合各种法门各种因缘,就跟你喜欢吃肉他喜欢吃素,有人喜欢吃酸有人喜欢吃辣一样。

当知法无定法,你喜欢吃的别人不一定喜欢,你认为好的别人不一定认为好一样。众生的病不一样,所需的药自然就不一样了。

眼前站在辕门外的一群和尚又瘦又小,虽然很有气质,但不少人还微微带着些驼背,身穿发白僧衣,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本色,当然了,好处也是,不会一走进就闻到怪味。

没有惊动书院里的那几个老头子上课,李跃直接请一堆和尚进去先坐。

直到问了领头的和尚李跃才知道原来人家是来拜托自己给他们找唐玄奘的。

这操作李跃可没办法了,毕竟从长安到天竺唐僧走的根本就不是最短路线,更何况当初唐僧可是偷渡出去的。

李二不仅不像小说中记载的,对唐僧取经非常的支持,反而曾经下令禁止。小说中记载的,李二凤赐予唐僧通关文牒和袈裟和西藏的都是虚构出来的,相反在当时的年代唐僧并没有得到李二凤的许可,反而是偷渡出国,而李二也并不知道有一个叫陈玄奘的和尚要东渡印度求得真经。

唐朝盛行的宗教是道教,而佛教在当时信奉的人比较少,所以李二并不支持。唐朝的国教是道教,信奉的是李耳,也就是太上老君。而唐僧东渡印度取经是为了去抄回正确的佛教真经,而与当时唐朝的国教严重不符,所以李二不反对就不错了,这一场景就在唐僧抄回真经回国之后也是一样。一直到唐朝没了之后,少数民族执政执政的政权才开始盛行,那时佛教才慢慢的风靡起来,而到了吴承恩所在的元朝,佛教更为盛行。

当时因为少数民族地区,佛教开始有盛行的趋势。在唐朝国教一直是道教,而佛教是不被人所认可的,但是佛教有很多虔诚的信徒,多次前往印度,只为了抄回真正的佛教真经。这是因为以前传诵的经文因为在传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错误,所以他们才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前往印度。

“云经寺主持见过尊驾。”为首的老和尚一上来就带着一众和尚行礼。

宗教人士啊,不能乱得罪,首先得送上笑脸,还得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否则以后进寺庙的免费门票就没了。

“大师客气了~”李跃也是有样学样,轻轻回应了一句,随后道:“不知大师今日过来所谓何事?”

老和尚见状也不隐瞒,直接将当年唐僧偷渡出境的事情说了出来。

“大师,您是希望我找回玄奘法师还是做些别的?”

“尊驾,我等希望您能与我等指一条明路。”

“明路?大师可否明言?”

李跃有些摸不着头脑,正常来说都是和尚给别人指路,怎么还需要他现在出去当人生导师了。

“尊驾,我等想知道此去佛国的最短路线。”云经寺的主持双手合十道。

“大师,您要知道去佛国的路线直接去看地理志不就行了,何必来问呢,我是知道不少,可是也并没有真的走过万里路啊。”

而且李跃这话说的也没问题,大唐周边的小国家真的太多了,他只知道大致走向,但要他说一个具体路线这就是个大工程了。

因为玄奘是私自出关所以走的也是一个u形路线,而这条线是商旅众多的丝绸之路,佛寺商旅都有,沿线较为方便。

如果玄奘是官方身份,他可以走西藏吉隆尼泊尔线,就像王玄策第三次去印度就走的这条路,并在吉隆县留下大唐天竺使出铭。

“这样,我给您指一条明路。如果诸位在广州,可以直接选择乘船过去,但陛下是否批准就看各位大师的造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