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凛冬长夜 > 第487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凛冬长夜 第487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作者:柿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06

“小人在码头见到北洋会社的商船在装载建筑材料,想必北洋会社已经寻好了落脚点,并开始建造据点,不知张大人是否知晓,北洋会社的据点建在什么位置?”

李长白没有回答张道方的问题,而是提问道。

“这件事,本官自是知晓。”

张道方微微一笑。

由于商会建立的据点只有五年的管理权,所以,每一处新建立的据点,都需要向距离他们最近的官府报备,而报备的内容则包括,据点的名称、建立的时间以及所在的位置。

“还请张大人透露一二,避免小人前去的地界,与北洋会社有所重叠。”

李长白眼前一亮,立刻请教道。

“李会长有所求,本官自当相助。”

随即,张道方就对李长白说了北洋会社建立的汉临城所在的位置,并把目前汉临城的大致情况也说了一下。

听完张道方的解释,李长白不由得感慨道:“不愧是北洋会社,真是选了一处好位置,并且还降服了一个万人的部落为己用。”

紧跟着,张道方又向李长白推荐了居住在临鬼城的另外四名流鬼国原住民,并说道:“李会长请放心,都督府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向导,只需花费一万两白银即可租借一人,作为贵商会的专用向导。”

李长白闻言,很大方的叫人送来了一万两白银,几百万两白银都花了,还会在乎这区区一万两白银,并且,有了了解流鬼国具体情况以及懂得当地语言的向导相助,能为飞雪商会减少很多麻烦,其价值,可不是一万两白银可以比拟的。

不多久,一名叫做杨文的科里亚克人来到李长白身边,他就是李长白雇佣来的向导。

杨文摊开一张孙定礼绘制的流鬼国沿海地图,立刻向李长白介绍起来,除去已经被北洋会社占据的位置,飞雪商会能选择的据点位置还有几处。

虽然两个商会建立的据点,距离近的话,双方可以互通有无,甚至互相帮助,但他们这些商会可不是来做义工的,若是彼此离得太近,必然会产生利益上的纠葛,因此,还是离得远些好。

汉临城所在的位置,拥有一个海湾,且地理位置也不错,但距离临鬼城较远,两地相距700里左右,来往时间较长,而飞雪商会第一次建立据点,虽然从都督府和北洋会社得到了一些经验,但都是一些口头上的经验,并没有实际操作经验。

所以杨文建议,飞雪商会可以在距离临鬼城西北方向,两百里左右的一处河流入海口附近建立据点。

听到杨文的建议,李长白顿感这一万两白银花的很值,若是让他自己选,恐怕还需要花费一番时间和功夫,寻找适合的位置,现在有了杨文的帮助,省去了自己派人去探索的功夫,直接快进到建设据点。

“此处不错,就依杨向导的建议,我飞雪商会就在此处建立据点。”

李长白没有犹豫,立刻便同意了杨文的建议。

……………………………………………………

飞雪商会选择的河流,后世名叫涅兹尔纳亚河,此河连通着堪察加半岛南部的一处湖泊,名叫库页湖。

……………………………………………………

飞雪商会的开拓舰队,经过一天的休整,于第二天一早,便启程赶往选好的位置。

毕竟早一天建好据点,飞雪商会就能早一天创造收益,要知道,此番带来的一万两千人,每天消耗的物资,可不是什么小数目。

临鬼城虽然拥有着丰富的物资储备,但此地的物资几乎都是从虾夷岛运来的,或者是从东番岛运到虾夷岛,然后再转运到临鬼城,这般远的运输距离,可想而知,临鬼城的物资价格定然不便宜。

虽然都督府刻意控制了临鬼城的物价,但临鬼城的物价也比虾夷岛、东番岛等地方,贵了一成到三成之间。

因此,飞雪商会建立的据点一日无法获取收益,那么,飞雪商会的花销就会日渐增多。

……………………………………………………

经过不到两天时间的航行,飞雪商会终于在当天下午抵达了选好的地点。

随后,李长白就吩咐商会的雇员开始工作,选择一处地基结实处,建造据点。

为了铭记飞雪商会的第一次据点建设,李长白给此处的据点取了一个名字,就叫做飞雪城,以此来作为飞雪商会开辟流鬼国的纪念。

……………………………………………………

1643年,6月中旬,东番岛,笨港。

一艘通讯舰靠岸后,船上下来一名通讯兵,骑上码头边拴着的军用通讯马匹,向着都督府,打马而去。

很快,身在都督府处理政务的杨家父子就得到了消息。

五月初一,张献忠攻陷汉阳,武昌大震,三十日,武昌及周边城市陷落,张献忠于武昌立国,设五府六部,铸西王之宝,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县,据楚王宫,设尚书都督巡抚等官,开科取士,下令发楚邸金,赈济饥民。

“张献忠立国!?称王?!!!”

杨琮闻言,瞬间站起身来。

这消息,可比李自成在承天(今湖北钟祥)割据还来的刺激。

并且,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接连的举动,已经说明,如今的大明朝廷怕是步入了迟暮之年,恐怕距离大明轰然倒塌的日子不远了。

“不知父亲对此消息,有什么想法?”

见到父亲杨琮反应如此剧烈,杨三生开口询问道。

杨琮闻言,扭头看着杨三生,心中思绪万般。

若他心中没有别样的想法,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根据杨家安排在大明内陆的探子汇报,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实力,明显不如杨家麾下的军队,若是连这两人都能有资格裂土称王,那他杨家想要称王,岂不是轻轻松松。

不过,他从儿子杨三生脸上平静的表情看出,他这个儿子,恐怕还暂时没有裂土称王的打算。

“如今这天下,恐怕已不再是那大明朱家的天下,为父觉得,当学明初开国名臣,枫林先生所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杨琮缓缓开口道。

……………………………………………………

朱升(1299年—1370年),字允升,学者称枫林先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