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凛冬长夜 > 第516章 江北五镇

凛冬长夜 第516章 江北五镇

作者:柿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06

马士英虽然拥有拥立朱由崧登基的首功,奈何马士英始终是一个文官,没有兵权在握。

本来马士英想去请求洪承畴的协助,可洪承畴因为此前接连的惨败,以及崇祯的死亡,导致洪承畴麾下的两万余大军,在返回南京的途中,被吴三桂夺去了大半兵权,导致洪承畴也没有办法对马士英提供帮助。

本来忠于洪承畴的总兵祖大乐还可以掌握万余兵马在手,但却遭到了以高杰、光黄得功为首的武将弹劾,其兄祖大寿投降满清,祖大乐应该交出兵权避嫌。

就这样,祖大乐的兵权被剥夺,而吴三桂则顺利的控制了祖大乐麾下的兵马,成为继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和刘良佐四镇之后的第五镇。

很快,没有兵权在手的马士英,再加上吴三桂与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等四镇勾结,以及四镇的拥立之功,导致弘光朝廷的权力,迅速被这些武将架空,形式了军阀操纵朝廷的局面。

……………………………………………………

东番岛,笨港,都督府。

不多久,控制弘光朝廷的江北五镇的资料,便快速的送到了杨三生的手中。

黄得功,字虎山,开原卫人,出身行伍,崇祯年间长期在南直隶江北、河南一带同张献忠、革左五营等起义军作战,应功升至庐州总兵,崇祯死前,随马士英平定河南永城叛将刘超,论功封为靖南伯。

刘良佐,字明辅,北直隶人,因长骑一匹杂色马,人称花马刘,崇祯年间,统兵在宿松、庐州、六安一带同起义军作战,应功升至总兵,京城陷落时,正驻扎在河南正阳地区,后在凤阳总督马士英的邀请下,率军进入南直隶,其麾下兵马毫无军纪可言,沿途淫劫,临淮百姓闻其将至,严兵固守,刘良佐闻讯,大怒,率兵攻城,却无功而返。

为避免事情闹大,马士英便让刘良佐率兵移驻寿县一带。(刘良佐之弟,刘良臣于崇祯四年(1631年),大凌河之战时任游击,战败跟随祖大寿投降,后期祖大寿反叛,刘良臣并未跟随,最后,满清南下时,刘良佐不战而降,也与其弟刘良臣有关。)

高杰,字英吾,陕西米脂人,原为李自成部将,绰号翻山鹞,投降明军后,多次参与追剿起义军的行动,应功升至总兵,1644年年初,大顺军渡河东征,北方有大批明朝武将投降,因高杰与李自成有宿怨,不敢投降,便率军由陕西经山西、河南怀庆一直逃到山东。

当高杰率兵进入山东后,发现山东百姓几乎全都心系大顺军,为了能够顺利获取粮饷,高杰便冒充大顺军,后来高杰在继续南逃时,与凤阳总督马士英取得了联系,当马士英得知高杰麾下有兵三万,马骡九千时,便回信让高杰率兵屯驻徐州,听从马士英的节制。

不久后,马士英应拥立一事,离开凤阳,凤阳镇守太监卢九德便与高杰取得联系,最终在卢九德的穿针引线下,成为‘定策’的元勋。(定策,古时尊立天子,书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即拥立福王登基。)

刘泽清,字鹤洲,山东曹县人,出身行伍,崇祯末年升至山东总兵,大顺军逼近北京时,崇祯命他率军入卫京师,刘泽清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不久后,大顺军进入山东,刘泽清率部南逃至淮安,在南京诸臣商议立君的问题上,他起初迎合东林党人钱谦益、吕大器等人拥立潞王朱常淓,后来得知黄得功、高杰、刘良佐等人决定拥立福王朱由崧,自己兵力不敌的刘泽清,立即摇身一变,加入了坚决拥立福王的行列。

吴三桂,字素存、长伯,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人(今辽宁绥中县),明锦州总兵吴襄之子,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外甥,自山海关战败后,吴三桂则逃亡南京,在史可法的扶持下,成为南京总兵,由于史可法的犹豫不决,导致其被马士英力压一头,为保证自己的权利,吴三桂设计夺取了祖大乐的兵权,并与黄得功、刘良佐、高杰以及刘泽清等人勾结,成功保住自己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吴三桂麾下的万余关宁铁骑战斗力强悍,否则,早就被四镇给瓜分干净了。)

因此,这五人也相继受封。

黄得功被封靖南侯,高杰被封兴平伯,刘泽清被封东平伯,刘良佐被封广昌伯,吴三桂被封平北伯。

……………………………………………………

“哼,四个跳梁小丑而已。”

看完这五人的资料,杨三生嗤之以鼻。

五镇之中,除了黄得功忠于大明,其余四人皆有各自的心思。

明明福建郑芝龙和东番岛杨琮也赞同拥立福王,最后郑芝龙和杨琮却根本没有得到弘光帝的任何赏赐。

必然是这五镇从中作梗,毕竟分桃子的人若是多了,那结果便是,谁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好处。

更何况,这五镇距离南京最近,随时威胁着南京城的安危,再加上史可法反对弘光帝,而弘光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必然会倚重这五镇,这也终将导弘光帝成为这五镇的傀儡。

经过这段时间五镇的操作,黄得功部驻扎真州(仪征)、刘良佐部驻扎寿州(今寿县)、刘泽清部驻扎淮安。

高杰部驻扎扬州城外,不过由于高杰贪恋扬州城的繁华,企图驻扎在扬州城内,扬州城的百姓见高杰麾下的士卒在附近村落抢掠焚杀,致使扬州城外‘烟火蔽日’、‘僵尸遍野’,扬州百姓纷纷罢市登碑,拒绝高杰部入城。

高杰因此恼羞成怒,下令攻城,扬州进士郑元勋从中调停,同意让高杰把麾下士卒的家属安置在城中,不料却被群情激奋的扬州百姓当街打死,眼见扬州城即将生灵涂炭,吴三桂犹如神兵天降,率领大军抵达扬州,调停纷争。

面对强大的关宁铁骑,高杰知道自己不是其对手,只得忍气吞声,接受了吴三桂的调停,被迫选择了扬州附近的瓜州作为驻扎地,而吴三桂有功于扬州百姓,其麾下的兵马也都军纪严明,因此则顺利的驻扎在扬州城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