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13章 佛像显灵解前冤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13章 佛像显灵解前冤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虽说林大师差点凭一己之力让佛家灭门;但宗教教派的斗争实则也是政治利益的相争。所谓政因人兴同样也政因人熄,在林大师走出汴京城以后,佛家又慢慢恢复到了往日的气象。而且,还因为诸多的因果轮回故事,让普通的信众越来越相信今日的果便是因为昨日的果。

话说在赵九哥泥马渡江之后前段时间,临安城作为赵宋的行在其实并不安宁。北边,金国时不时纵肆兵马往南边溜达溜达,弄得长江以南动不动就风声鹤唳。

条件好点的,还可以携带家小,藏着家里的财物,继续往南边跑。就连赵九哥,也领着一众大内高手,早早地就上了船,顺水在海上漂泊的些许日子。

条件差点的,走不了的,跑不动的,就只有在家里暗自祈祷满天神佛能突然显灵,救下自己的命。

在这种情况下,把都城从汴京搬到临安的赵宋,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只要日子稍微能安定下来,烧香拜佛的,信手一抓就是一大把。

接下来的故事,自然也就与这有关了。

当在临安城里,有一个姓张的人,和街坊邻居们比起来,除却能识点文断点字之外,家境也好不到哪去。

或许是看透了世间的繁华吧,越是在底层社会挣扎,越是理解仓廪实而知礼节。两两矛盾之下,见寺就进,见佛就拜,在张生的生活里,就已经成为他的日常。

天下名山僧占多。某次,张生到临安城外踏青的时候,无意中走到了一处废弃的佛寺。看着眼前破败不堪的寺墙,以及杂草丛生遍地狼藉的寺院,越往寺里走,心里也越发的苦闷。

走到寺院的尽头,张生瞅见了一尊手足都已经掉落的佛像,心情愈发沉重起来。好在这尊佛像与他前面看到的比较起来,除却手足之外,整体的造型还算完整。

于是,张生就对着佛像行了一礼,脱下身上的衣服盖在佛像的身上。然后,将这尊佛像请回了自己家里。

把佛像请回家以后,张生寻了间干净的居室,把佛像供了进去。但那佛像终究缺了手足,供在那里怎么看都不是那么回事。

有了这层考究之后,张生又想方设法请了匠人,补足了佛像残缺的部分,又特地请临安城的高僧,来自己家里把了关。

打这以后,张生只要在家里,每日都会早晚到佛堂上上香诵诵经,生活倒也规律。

兴许是天随人愿还是佛祖有灵吧,这尊佛像被张生从那个废弃的寺院请回来以后,在家里供奉的年把时间以后,还真的显灵了。

但凡张家即将有什么吉凶祸福的事情发生之前,在张生在佛堂上香诵经的时候,总会得到佛像的预警。

如此这般,一直过了二三十年。因为有着佛像显灵,张生对未来的事就如同能先知先觉一般,张家的日子倒也过得比较顺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建炎年间,金兵又叩马长江。临安城里的富商员外,只要跑得动的,都跟着上流人士逃难去了,张家也不例外。

只是张生这时有一把年纪了,腿脚也不是很方便。因为担心自己会成为家里人逃难途中的累赘,反而连累家里人。

在逼着家里人跟着大部队逃走以后,张生独自来到自家的佛堂前,祈祷着自己能躲过这场兵灾。

过的一两日之后,外面的战事越来越嘈杂了。街坊里那些先前没有逃离的邻居也开始鼠窜了。瞧着这番情形,张生在家里也坐不住了。

继续呆在家里的话,似乎是把自己的脑袋往刀口上送,还不如找个地方躲起来。有了这层想法之后,张生便开始寻找可以藏身的地方。

奈何终究上了年纪,手脚又不方便,找来找去,还是没得个地方可以选。眼见形势越来越紧,想着街坊里有口废弃的枯井,张生便带着点吃的,跳进了井里躲着。

这井,说深也深,说不深也不深,但是地方狭小。到了晚上,张生迷迷糊糊地看见家里供奉的佛像来和他告别。说这场兵灾是张生命数里的死劫,而他也没能力化解。

听到佛像这么说,张生不由地嚎啕大哭。自己供奉这尊佛像二三十年来,每每遇到吉凶之事,全靠佛像事前指点迷津,怎么这次连佛像都无能为力呢。

于是,张生便悲苦地询问佛像是怎么回事。

佛像说。这是张生的劫数。唐末黄巢之乱时,那时张生跟着黄巢,曾经杀死过一个人。那人在经久轮回后,这一世转世为金兵,名叫丁小大。明天,他就会找到这里,杀掉你以了解前世的冤仇。

一啄一饮,莫非前定。这场劫数,张生只怕躲不过。

听到佛像这么说。张生更加惶恐,便苦苦哀求佛像想想法子救他一救。可佛像却长叹一声之后不见了。

张生也猛地一下惊醒了。回想着刚才佛像和自己的对话。起初,张公子还准备换个地方堆起来,但一想到佛像说的在劫难逃,霎时四肢瘫软,再无半分力气,只好继续蜷缩在枯井里听天由命。

第二天天亮之后,坐在枯井里的张生听着外面传来的喊杀声,一阵阵心惊肉跳,只盼着没人发现自己日头早点过去。

就像过来算命先生的算命,某某某,什么时候会有个死劫,挺过去了就没事了,挺不过去,那就只能呜呼哀哉了。

但实际上往往怕什么就来什么。很快,张生就听见井口有人喊,你那鸟人,赶紧上来,不要以为老子看不见你。

张生抬头一看,果真是个执着长矛的金兵,虽然样子看得不是很清楚。

等张生战战兢兢地从井里爬出来以后,那金兵扬起腰刀,就准备结果张生的性命。往日里张生听说过的什么金兵会先勒索钱财,然后兴许会放过的套路迹象一点都没有。

顿时,张生吓得三魂丢了两魂,跪在地上,嘴里就忙不迭地一句话:大人可是丁小大大人可是丁小大。

也亏得张生喊得及时,那金兵挥到半空的腰刀硬生生地停了下来。然后,惊愕地询问张生,你是什么人,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见对方停了下来,张生赶紧擦了擦头上的汗水。把昨天佛像告诉自己的事情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之后,又是磕头又是作揖,连声求饶,希望对方能放自己一马。

那个叫丁小大的金兵在听张生说完之后,停杵了一会儿。

哎,都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过去,是你杀了我,今天,上天让我在这里结果你的性命。可是,如果后世,你又杀我,然后,我又杀你,这杀来杀去,何时是个尽头呢?

罢了,今天我就放了你吧,别让我再看到你。然后哐当一声把腰刀扔在了地上。

听到对方说放过自己,张生不禁阵阵心喜,赶紧又对着那个叫丁小大的金兵磕了几个头,起身就准备开溜。

哪知道,才走得几步,又被那个叫丁小大的金兵叫住了。张生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莫不成他变卦了。

正当张生揣测的时候。这个叫丁小大的金兵又开口了。现在就让你走的话,到处都是乱兵,说不定你也会被别人结果了性命,到时候怕又扯到了我的身上。算了,你先跟着我。到时候看情况再说。

于是,在金兵洗劫临安城的这段时间里,张生就一直跟在丁小大的后面,战战兢兢地给丁小大洗衣擦脚。别的金兵看到丁小大身边这个畏畏缩缩的老头,只当丁小大癖好怪癖,偶尔还打趣几下。

等稍许熟悉了几天之后,张生才知道,丁小大是河北一带的汉人,原本好端端的在家里务农。这次是因为金兵南下,被临时强行抽调过来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赵九哥和北方的金主定下了章节。丁小大返回的途中抽冷子放走了张生。

张生回到临安城后,家里人早就回来了,因为一直没有张生的消息,都准备给张生立个衣冠冢了。

等到张生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说了一遍之后,家里人都是唏嘘不已。

在这以后,张生更加坚信善恶有报,经常做些修桥补路的事情,最后寿终正寝无疾而终。

而丁小大放走张生的事情也越传越远。 至于当初张生请回佛像的那座寺院,也随着这个故事得以重新修缮,香火旺盛。

在洪老先生的笔下,还有一个僧人显灵预警的故事。只是,被预警的人没有明悟其中的意思,结局与张生见丁小大就不一样了。

话说太祖五世孙赵令衿,在赵九哥泥马渡江以后,也跟着宗室们一起过了长江。

宣和五年,赵令衿前往南康担任司录一职。路过蕲州的时候,赵令衿想着自己的两位长辈曾给五祖山上的寺院题写过“天下祖庭”和“天下禅林”的匾额,就动了爬山的心思。

等把家眷安置在山下以后,赵令衿就独自一个人上了山,等爬上山顶,在寺里转了一圈之后,走到白莲池边上的亭子时,赵令衿觉得累的不行,就在亭子里小憩了一会儿。

然后,就在赵令衿坐在亭子里迷迷糊糊地假寐时,他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和尚走到了他的面前,开口就对他说:“相公,你这回去庐山不会受苦,但是你到了晋州以后,会有丧子之痛。”

看着这个莫名其妙出现的老和尚说着这么一段莫名其妙的话,赵令衿很是惊讶。

晋州可是在河东,莫不是我们赵家还能回到汴京。再说了,庐山和晋州完全是两个方向啊。于是,赵令衿便问那老和尚为什么这么说。

老和尚也很直接,告诉赵令衿说:“相公以往在晋州当官的时候,因为一桩民事纠纷,收押了一名妇女,然后无意中导致那名妇女的儿子死了。所以,等相公到了晋州以后,也会遇上同样的事情,这是那件事情的报应。”

说完这番话以后,老和尚一下子就不见了。然后,赵令衿也猛地醒了。

但等赵令衿四下打量了一番之后,却没有发现有僧人出现在自己的视线里。赵令衿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很痛,不是做梦啊,可是那个老和尚的话又在耳边回响起。

于是,赵令衿就揣测,这个老和尚说的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难道老和尚是说自己以后会在晋州当官?

可是眼下,晋州却是在金人的手里啊。大伙儿都在努力经营南边的地盘,没几个人想着要回到北边。

哎,不管它了。要是自己以后能到晋州去当官,到时候注意一下就行了。

等赵令衿从五祖山上下来,和家里人汇合以后。赵令衿把自己山顶上老和尚给他说的那番话和家里人说了一下,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也不知道老和尚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大伙儿的心里,都是明白的很,眼下赵九哥好像也没有搬回老家住的意思。于是,包括赵令衿,对老和尚说的话似乎也没有过多的用心。

等离开五祖山,走到黄梅县以后,天色也已经晚了。赵令衿带着大伙儿找到官驿住下,准备第二天再赶路。

哪知道天还没亮,就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而且,看这情形,雨还有越下越大的趋势,不好继续赶路。更凑巧的是,赵令衿的小儿子赵善郎突然生病了。

想着黄梅县的县令吴宇也是自己的知交,于是,赵令衿便让人给吴县令送上拜帖,准备去拜访一下吴宇,也好托吴宇给自己找上个郎中,给善郎看看病。

可还不等赵令衿上门,那边,吴宇却先到驿站里看他来了。

在等着衙役去请城里最好的郎中的时候,赵令衿和吴宇两个就在官驿里闲聊起来,聊着聊着,两人就无意中聊到了黄梅县的沿革。

吴县令说,武德四年,黄梅析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武德八年废南晋州,省四县复为黄梅县。

听到吴宇这话,当时赵令衿心里就一个咯噔。等吴县令离开以后,赵令衿回想着五祖山上那个老和尚和自己说的话,怀疑自家善郎的命不好。

等郎中给善郎用过药之后,赵令衿和家里人商量,决定将善郎送到五祖寺出家。

谁想,才过四天,善郎竟然在白湖驿死去了,距离黄梅县只有三十多里。

赵令衿悲痛欲绝,他想起了五祖山上那个神秘老和尚的预言,心中懊悔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