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12章 冤债原从隔世深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12章 冤债原从隔世深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冤业相报,自古有之。一作一受,天地无私。杀人还杀,自刃何疑?”

在洪老爷子的笔下,关于欠债还钱、欠命还命的故事,比比皆是。

据洪老爷子说,赵九哥泥马渡江以后,提升他的父亲洪皓担任礼部尚书,然后揣着赵九哥给的国书,作为使者前往金国,准备议和。

但这个时候,金兵的气势远比偏居江南的赵家宗室嚣张的多,正准备一鼓作气拿下临安,哪里肯接受和谈呢。

建炎三年的初冬,等洪皓带着国书走到太原以后,就被金国羁留了下来。名义上说是要往上头层层汇报,让洪尚书他们呆在使馆等候消息,实则连在金国稍微能说上的话的将领,对这伙南边的使者正眼都没瞧上一下。

好在金国这边虽然尿性,但洪尚书代表的终究是南边那位天子的脸。虽说前头把那两个玩花弄鸟的皇帝捉到了北边,可赵老九毕竟还是在江南起了家业,还是不好丢几个武夫来招待这伙读书人。

于是,洪尚书一行,在太原城,能说得上话的,就只有金国丢给他的阳曲县主簿张维了。能当上主簿,好歹也是个有文化的人;也算是没有过度难为南方的来客吧。

好在洪皓硬气,从羁留太原到被扣荒漠十五年,一直未曾低下自己的头颅,终于在绍兴十三年全节而归,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死后被赐谥号“忠宣”。

洪老爷子说,父亲羁留太原使馆的时候,因为事事都得与张维主簿交涉,一来二去之后,两人也算是熟稔了。

某次,饭后无事,张主簿就给他父亲讲起了自己老家发生的一件事。

说是宣和乙巳年间,在他的老家燕山三河,有个老头,六十多岁了。这老头颇通诗书,家里平日里以耕种桑田为生。

某天晚上,这个老头做了个噩梦。半夜从梦中惊醒后,老头一直捂着心口,头上大汗淋漓,全身像是筛糠一样瑟瑟发抖,就连老头盖的被褥都被汗打湿了。

人老了以后瞌睡就少了很多。老头从床上坐起来以后,给他老伴也惊醒了。看着老头子的样子,他老婆就问他怎么啦,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老头惊恐地说,坏了坏了,我快要死了。

听了老头的话,他老婆很是惊讶,虽然说家里没什么余钱剩米,但日子一餐渡一餐,还能活下去啊;再说自己老头身体又没什么毛病,怎么好端端地说自己快要死了呢。于是,就问老头是怎么回事。

老头说,我刚才做梦,梦见自己正在田坎上走。突然身后传来了马蹄声。等转头看时,是七个骑马的人赶在我的后面,那七个人里面,有一个全身上下都是白衣服,连骑的马都是白的。

那个白衣服的人看见我以后,恶煞煞地朝我吼道,狗日的你上辈子到蔡州当兵,和吴元济一起犯上叛乱,老子奉皇帝的名清剿你们,却不想反而死在你这狗贼的手里。

几辈子老子都想不通这事,也忍不下这口气,今天终于碰见你了,这事虽然过去了几辈子,但你还是要还我的命。

说完以后,那人就提起弓箭对我射了一箭,正好射中我的心口。我一下子就被吓醒了,现在心口都还有点隐隐作痛。

看来,这桩事情是躲不过去了,我们明天就走。

看到老头惊恐的样子,他老婆安慰说,一个梦而已,你怎么能当真呢。不要胡思乱想了。人家都还说梦是反的,安心睡吧,说不定我们明天还能捡的点意外之财呢,到时候还可以给孙子添件衣服。

但老头依旧惴惴不安,躺在床上,怎么也合不拢眼。

不等天亮,老头就从床上爬了起来。把老伴、儿子、媳妇、孙子全部叫了起来,说是自己梦做得不好,坚持要全家一起跑到六十里外的一个亲戚家躲难。

老伴、儿子、媳妇拗不过老头,只好遂了老头的意思。反正家里也没什么东西,就给老头的孙子带了一床被子,路上歇脚的时候,万一孙子睡着了,也有个盖的。

因为自己梦里看到的那七个骑兵是在官道上出现的。出门之后,老头根本就不敢走官道,借口小路近些,领着全家人走小路往亲戚家方向赶。

小路近是近些,但走起来爬坡下坎确实折腾。大人还好点,下蛮挺下能挺过去,可老头的孙子哪里吃过这种苦,才走得没多远就叽咕叽咕啰嗦的不行。

但老头也没管他,硬起心肠继续赶路,眼见走了三十多里小路之后,离亲戚家也只剩小半程路了。老头心想,自己梦见的是在自家的田地边官道看见那个杀自己的人的,现在离家已经这么远了,应当没事了吧。

再说,这么长一截小路,走起来也实在是扎实,关键是孙子又老是哭闹。

于是,老头就领着家里人走出了小路,上了官道。走了个两三里之后,赶上了前面的几个路人。搭搭话之后,那几个人也是往老头亲戚家那个方向去的,于是,大家就结成伴一块走。

走着走着,后面突然传来了马蹄声,还听见有人喊让他们停下来。

老头回头一看,脸一下子就白了。后面马蹄声带来的是七个骑兵,其中还有一个穿白衣骑着白马的,就像他在梦中所见到的那样。

听着那几个骑马赶上来的人喊自己停下,其他人是停下来了,可老头哪里停得住呢。非但没有停,反而撒腿就跳下官道,往山里飞奔。

后面跟上来的骑兵大声呵斥,让他停下来。可是越是大声喊,老头反而越是跑的快了。

只见那个穿着白衣服的大怒,我让你逃。然后拍着马追上来,提起弓箭对着老头就是一箭,嗖地一下正中老头的背心,将老头射杀在地上。

然后,这七个骑兵将众人团团围住,一个个劈头盖脸地挨了几鞭子以后,仔细盘问。

看着自家老头被那个穿白衣服骑白马的人射杀,老头的老婆吓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等到鞭子挨着身上,老头的老婆一边喊着冤枉一边哭诉着饶命。

在听到老头家里人说老头逃跑,是因为他做了个噩梦,然后梦中的情形和今天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之后。那个穿白衣的人脸色松了下来,挥了挥手,径自让他们走了,也没有再为难他们。

于是,这边,老头家里拖着老头的尸首往家里赶,先前那几个同路的则继续自己的行程。

慢慢地,老头因前世杀人后世偿命的就传开了。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有人说这只是巧合,但也有人说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再后来,冯老先生写了一个“王大使威行部下 李参军冤报生前”的故事,情节也和洪尚书听来的有几分类似。而且,在故事的结尾,冯老先生还特地附了一首诗:冤债原从隔世深,相逢便起杀人心。改头换面犹相报,何况容颜俨在今?

在洪老爷子的笔下,还有一则故事,与张主簿给洪尚书讲的也很类似。

说是温州瑞安,有个叫王安道的道士,在山上待了几年之后,受不得山上的清苦。于是,就返了俗,侨居在东山。

人生在世,都是为了吃喝二字;所以,也才有仓廪实而知礼节的说法。在山上当道士生活清苦,回到市井里,王安道同样也为生计发愁。

虽说在古代,人们向来将商业视为贱业。为了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就连各行各业的服装穿着都进行了硬性规定。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王安道所处的时代,又是历代王朝里商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时代。不然,在檀渊之盟后,南边的赵宋就不会今年给辽国送多少钱财,明年给西夏送多少钱物,然后换得一时的苟且。

话说王安道还俗以后,凭着在山里学到的一些术法,打起招牌今天给这个看看日子,给那个搓搓药丸,混得口饭吃。但终究还是在山里的时间呆的少了,请他的人寥寥无几,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

不过,树挪死人挪活。穷则思变这个东西在哪个人身上都用的上,瞅着周围的行商个个肥头大耳腰缠万贯,走路呼呼带风。王安道也动了经商的心思。

当然,这心思,也不是王安道看到别人过得好就眼红才有的。反而是他的街坊邻居看着他为生计发愁,前前后后怂恿他几次一同出海赚点家用,却被他眼高手低地给拒绝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王道士运气霉,街坊们怂恿他同去的时候,他不去。结果别人回来的时候都赚了个盆盈满钵,看的他直流口水。

于是,在经过几回细心地观察之后,终于下了决心。等街坊们再喊他的时候,他把自己藏了又藏的几个银毫子全部拿了出来,购置了些货物,随着邻居们一同出海。

等上了船,渐渐出了海口,只见:银涛卷雪,雪浪翻银。湍转则日月似惊,浪动则星河如覆。王道士也是心奇,平日里哪曾看过这种景象,站在甲板上久久不愿回船舱。

但是海上的气候怎么说的清呢。前一日还风平浪静,隔一日便是乌云蔽日黑浪掀天。王安道坐的船就像簸箕里扬起的米,四下颠簸;船上了水手见起风了,便扯起半帆,任着船随风势飘去。

结果,这船顺风一飘,竟直直地往北去了,等船停下靠了岸,竟然是山东地境。

这个时候的山东,却是伪齐的地盘。王安道他们这艘船,因为是从南边来的,顿时便被巡逻的士卒团团围住。这架势,莫说做生意了,要是不能证明自己不是南边派来的奸细,命保不保的住都是个两说。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伪齐的旗帜虽然竖起来了,但时日却还不多,也没有严格的南人北人划分。几经波折之后,王安道他们身上的财物被搜刮得干干净净,命还是保住了。至于那条船,则被伪齐作为战利品笑纳了。

钱财两空,带着山东不是个办法。于是,大伙儿便寻思着往回走。但是现在船已经被衙门收了,只得走陆路回去。

等王安道走到开封的时候。晚上,王安道做了一个梦。

梦里,有个人对他说,明天就是你的死期。杀你的那个人,是个骑着白马的弓箭手,见到他以后,你可以大喊搜山大王饶命。

那个人若是笑了,你可能还会活下来,如果那个人生气发怒了,你必死无疑。这也是因为你前世杀了他,这一世该你还他的命。

就在第二天王安道继续往南边走的时候,等王安道走到一处荒坡时,真的碰到了一个骑着白马提着箭的弓箭手,和他昨天晚上梦见的一模一样。

王安道赶紧跪了下来,冲着那人边磕头边大喊搜山大王饶命。

那个骑着白马的弓箭兵饶有兴趣地夹着马来到王安道身前,绕着王安道转了一圈,弄得王安道心口一阵阵发紧。

不过,那人绕着王安道转了几圈之后,扬起马鞭对王安道连续指了好几次,但是一句话都没有和王安道说,后来,哈哈大笑几声之后纵马走了。

看着那人纵马而去的身影,王安道摸了摸额上的汗水,只道侥幸。

后来,等王安道回到东山以后,还专门请画师绘了一幅那人的相貌,挂在家里供奉。

有人见到王安道在家里供奉着一张北人的画像,悄悄地报到衙门。等衙门的人到王安道家里一查,王安道把原因一说,倒也没人追究这番事情了。

不过,这事还是慢慢传了出去。对王安道的做法,大家都认为那金人放了王安道一马,所以他整日在家供奉此人,也不过是为了偿还别人的不杀之恩或者说是救命之恩。

在他们的眼里,这事儿本来就是因果定数。如果横加干涉的话,反而有可能平生事端,为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多一事还是不如少一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