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14章 虽兽貌而人心也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14章 虽兽貌而人心也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西夏兴起后,在宋夏交界的边境之地,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面对西夏强大的大兵团作战策略以及自身马匹资源匮乏的困境,戍边的将士,慢慢地琢磨出了一个寨堡打法。

这打法,讲穿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依托这关隘要道,每隔一段距离就修上些易守难攻的碉堡,密密麻麻的,像蜘蛛网一般。里面再放上数十或者数百名兵士,战时打打仗,平时屯屯田,屯田作战两不误。

可就是这个法子,派上了大用场。不光是成了西夏骑兵奔跑时的绊马索,还如一根粗鲁的棍子堵到了西夏的嗓子眼。

试想一下,西夏黑压压的骑兵一鼓作气地冲进宋境,还没跑上几步,就看见前面一片密密麻麻的乌龟壳,不得不紧急勒住缰绳。

打吧,自己这伙人都得下马,骑兵当做步卒使,硬着头皮去攻城。可这守城,却是宋军最擅长的东西,而且,堡寨里还保不准有床弩之类的大杀器,纯粹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拿手下健儿的命去填。关键是,还不一定打得下。

不打吧,这些乌龟壳子却又如鲠在喉般横亘在进入宋境的必经之路。绕也不好绕,即使是绕过去了,万一前头受了挫,岂不是被宋军弄成个关门打狗?

面对宋军筑起的这些乌龟壳子,西夏那边是恨得直咬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硬着头皮试着攻了几回,结果除了丢盔弃甲狼狈逃窜之外,更糟糕的是,随着自己往后退,宋军还把堡寨往自己这边挤,硬生生地被宋人占了不少土地。

等这打法报到汴梁城以后,朝堂上的大佬们都乐了,正愁着不知怎么戍边呢,这东西好啊,得大力推广。

于是,坐在位置上的赵家人大手一挥,“诏,将来再讨西贼,自径原、环庆择便路趋灵州,当于兵行之道两旁,筑城堡约十五处,置守具,积粮草。”

在径原路的渭州,有着一处叫蒿店的关隘。因为地处战略要地,修在这里的堡寨还得到了提质升级。不光是设立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巡检司,堡寨的规模,也比其他的地方大得多,几乎可以媲美一座小城。

至于驻扎在这里的兵士,也不是一般的边军,而是禁军。

庆历年间,西夏军队突然叩边,告警地狼烟一股接一股的升起,一路蔓延至京城。坐在汴京的赵家子弟反应也很迅速,一张从宫里传出的作战舆图,很快就传到了基层将领的手中。

且说这蒿店巡检司的张殿直,接到上头指令后,当机立断率领麾下一部分精兵强将,风驰电掣般驶出军寨,准备内外夹击,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剿灭这支来犯之敌。

根据上头的命令,蒿店巡检司的张殿直带领部分士兵,疾驰出军寨,一举歼灭这支入境的敌军。

然而,正如那句古话所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战场上的事,情况往往变幻莫测,毫无定势和规律可言。来自宫中的作战舆图,这时就有些尴尬起来。

不理它,即便是胜了,总结的时候弄不好也会有个抗旨不遵的大罪。理它,却有可能是羊入虎口让自己的兵士白白送命。

领兵在外的将领,没有了临机应变决断的权力,这场抵御和围剿敌军的战斗就变得有些诡异起来。

在很多关键时候,明明已经稳操胜券,完全有能力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或者顺势展开追击行动,给予敌人致命性的打击。却因受限于既定方略,只能束手束脚、犹豫不决,甚至眼睁睁地放走敌人,任其逃脱生天。有时候,还被缓过气来的敌军抓住机会反咬一口。

那位受命在外领军寻觅战机以击败敌军的张殿直,在这场激烈的抵御和围剿战役中,眼睛都憋红了:蒿店的堡寨惨遭敌军猛烈攻击后失守,就连他自己的家人老小也不幸被敌军掳走了。

然而,最让人气愤的是,由于缺乏上方明确的指令,张殿直还只能无奈地远远尾随在敌军身后,眼巴巴地望着他们撤退,像是给他们送行一般。

待到敌军完全撤出宋境,硝烟散尽,战争落下帷幕,诸位大佬的工作总结出来以后。可怜的张殿直,还给撸了下来。

原因也很简单,蒿店给敌军破了,损失惨重不说,关键是还有大量的百姓和粮草让敌军给掳走了,驻扎在这里的,现在还活着且官职最高的,就你张殿直了,不撸你撸谁啊?对上对下总的有个交差的地方吧。

于是,张殿直和他领着的那些禁军,全部干上了仆役的伙计,光着膀子夯土,修葺破损的堡寨。那日子,过得张殿直直叫憋屈。

好在这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大半年后的某天下午,张殿直正与其他军士们一同忙碌地修缮着堡寨,巡检司来人找到了他。

等到了巡检司以后,那位新来的巡检大人正站在门口来回踱步,看见张殿直进来以后,急不跌地带着张殿直往内堂走。

进入内堂之后,张殿直一眼便望见了一道令他无比熟悉、甚至刻骨铭心的身影——自己被敌军掳走的妻子。他的目光仿佛被磁石吸引一般,紧紧锁定在妻子身上,以至于站在妻子身旁那位身着内侍服饰之人,完完全全地被他无视掉了。

张殿直激动万分地张开双臂,迎接着径直飞奔而来的妻子。当两人相拥在一起时,他心中却一片茫然,不知究竟该如何去抚慰眼前这个泣不成声的女子。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咳嗽声传入张殿直的耳中。他循声望去,只见巡检大人正满脸笑容地指着那个身穿内侍服装的人说道:“张殿直啊,这位乃是宫中派来的天使,官家可是有重要口谕要传达于你呢。”

“张殿直,这是宫内的天使,官家有口谕给你。”巡检大人笑嘻嘻的指着那个穿着内侍服饰的人。

张殿直闻言,赶忙收敛心神,恭恭敬敬地朝着天使行了一礼。等听到天使说官家表扬自己的妻子忠肝义胆拼死南归,自己也官复原职的消息时,张殿直是满头的雾水。直到夫妻俩从巡检司出来,张殿直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来,堡寨被攻破之后,张氏和蒿店的其他百姓一样,被敌军裹挟着往北走。那些敌人扬着鞭子,赶他们就像赶牛羊一样,要是谁的步子稍微慢了一些,鞭子就会无情的落在头上。越往北走,离家就越远,一路上,哭声是络绎不绝。

张氏说,不知道是朝廷的大军追得急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在路上,听那些看押他们的敌军说,这次,他们冲到蒿店时花了十多天时间,但从蒿店撤到他们聚集的地方,只用了六七天。

因为赶路赶得急,被他们掳走的宋人中,有些年纪大了些,实在走不动,被他们活活打杀了的也有,尸骸也就被随意地丢弃在路上。

但敌人从蒿店掳走的牛羊,甚至是狗,那些人却照顾的好好的。想来是他们认为,年长的宋人,还比不上一条狗能给他们带来实利吧。

到了地人聚齐南下的地方,从蒿店这边被掳过来的宋人和牛羊牲畜一起,被他们分成了好几堆,作为财货分给了这次入宋出钱出力的羌人。

张氏被分到了一个小部落的首领手上,除她外,还有几个从渭州掳到的宋人,男男女女都有。

对掳来的宋人,敌人看管得很严,做的是又苦又累的活计,稍不如意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鞭子。吃的穿的也给的极少,想来也是怕我们会偷偷溜走,或者是反抗。

一开始,也不是没人想跑。可一天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都饿得啃草根吃,哪里有什么力气呢?很快就被他们给抓了回来,当着大家的面活生生的打死。

在那个小首领家里,张氏的负责的差事是打水烧火,伺候他的妻妾。但这对张氏来说,也是个粗重的活。

在蒿店的时候,张氏却没干过这玩意儿。虽说蒿店地方不大,但张殿直头上也顶着官家下发的帽子,即便张氏的生活排不上最上层那种,但日子过得还是不错,起码可以“十指不沾阳春水”。

因此,每次她扛着羊皮袋或瓦罐前往水源处打水时,张氏总会停在水源边,望着南边的天空嚎啕大哭,哭完之后,才打好水往回走。

她都会将取水的工具放在地上,望着南方的天空,放声痛哭,尽情释放内心的痛苦和委屈。然后,才重新拿起工具,装满水回到家中。

幸运的是,在蒿店时,张氏在家里养的那条狗也分到了这个小首领家里。而且,让人奇怪的是,那狗到首领家后,跟着羌人学会了打猎牧羊,但只要放开的绳子,就一直围着张氏打转。

张氏烧火做饭,那狗就安静地趴在火塘边;她出门取水,只要羌人没看见,它也就老老实实地跟在张氏的后面,犹如一位忠实的保镖。

而且,每次跟着张氏身后出门之后,只要没有人,那狗就会上前咬一下张氏的裤腿,浅浅地叫上几声,之后摇着尾巴往前面走上个十来步。然后再回头看看张氏,又叫上几声。

那情形,似乎在告诉张氏什么事情一般。一开始,张氏对那狗的举动并不理解。过了大半年之后,那狗依旧如此。

某次,张氏又扛着瓦罐出去打水,那狗也像往常一样跟着后面。也不知道张氏是不是突然福临心至。还没走到水源处,张氏就停了下来,哭着对那狗说,“你能带我归汉吗?”

听到张氏的问话,那狗兴奋地汪汪叫了几声,然后欢快地摇着尾巴,围绕着张氏转圈圈。似乎这只狗一直在等待这一刻,它高兴得手舞足蹈,好像在告诉张氏终于理解了它的意图。

看着狗手舞足蹈的样子,张氏也暗自定下心来,“呆在这里生不如死,不如逃了吧,哪怕被发现然后打死了都比这样活着要好些。再说,万一真能逃回家里呢。”

有了这个想法后,张氏继续前往水源处打水,这次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心如死灰,而是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在回去的路上,她开始四处张望,寻找可能的逃跑路线。也许是因为内心已经决定逃离,这次肩上的水似乎变得轻松了许多。

张氏发现,部落的看守比以前松懈了许多。也许是这几个月没人再敢尝试逃跑,或者羌人自认为就算俘虏们逃走了,也能轻易追回,所以他们现在对这些被掳来的宋人几乎不再关注。

这天夜里,张氏等部落里的人都入睡后,悄悄唤醒了那条狗。那狗似乎明白了她的意图,带着她绕过看守,径直向南边奔去。

每当接近天亮时,它总会寻找草木茂盛的地方,让她趴下藏匿起来,然后自己爬上高处眺望,仿佛在探路。有时候,它还会捕捉野鸡野兔给她吃,以缓解饥饿。就这样,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她们终于抵达了宋朝边境。

一见到巡逻的宋国士兵,张氏就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立刻大声呼救起来。看着眼前这一人一狗,再看看狼狈不堪、衣衫褴褛的张氏,巡逻的士兵们一开始还以为她是羌人的探子呢。

经过一番细细盘问后,他们得知这位带着狗南归的女子竟然是蒿店巡检司张殿直的妻子!于是,事情很快就一级一级报到了京城。

原本因战事失利免去官职呆在蒿店的张殿直,也因为妻子的南归得以起复。夫妻二人重逢后,感情依旧深厚如初。

那条领着张氏回来的狗,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张殿直家中的一员。早晚用餐的时候,在张家,是张殿直一份,张氏一份,狗一份。

后来,这个故事传到了羌人那里,那个小部落的头领为此遭受了不少族人的埋怨和讥讽。

一条狗因为主人的恩情,当主人不幸陷入敌域时,心中惦念着回家的路,而且,还把自己的主人也带回了家,不得不让人感慨而称道。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当今这个看似繁华绚烂的社会之中,居然存在着那么一部分人。他们虽然拥有着华丽的外表,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一般耀眼夺目;可实际上,他们的心灵早已背弃了生养自己的双亲以及哺育成长的祖国母亲。

如果将这些人与那条领着张氏南归的狗拿起来做比较的话,对那条领着张氏安然归来的狗,是一种莫大的侮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