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有味道的神鬼事 > 第2章 猴化人形戏人间

有味道的神鬼事 第2章 猴化人形戏人间

作者:右手青衣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1 23:07:27

在老吴的笔下,大师兄从一只山中野猴进入人世间,学礼仪知廉耻,混得了天庭编制,位列仙班,后来随李二大帝的御弟唐师傅一路西行,最后功成正果,得到了斗战胜佛果位。

后世,有人戏解大师兄的时候说,应该将大师兄唤为大师姐,因为它在看守蟠桃园的时候,面对王母娘娘派过来的七位仙女,使了个定身法,但却没有丝毫调戏美女的意思。

而且,和唐师傅西行的路上,再漂亮的女妖精,大师兄也是嗤之以鼻,欲除之而后快,想来也只有两个原因,要么大师兄是个天阉,女色的出现对他来说是一种讽刺;要么大师兄本身就是个女人,同性相斥。

戏解是戏解,可在唐代,也还真有那么一只母猴子。变幻成美女的样子,和某位男士同床共枕多年,最后因为被人识破,结局也没有大师兄那么好了,在术法的加持下丧命现形,徒留笑柄。

但若是从她能变幻成人形这个角度去说的话,她的本领其实比大师兄还要高明几分,因为她能幻化成人都不会被枕边人发觉,而大师兄维系人身的时候不是这里露陷就是那里露陷,或许,老吴在创作大师兄这一形象时就借鉴了这只猴子。

这个故事是张读讲述的,里面涉及到这只母猴子的男主角更是有名有姓,后来还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公务员,丝毫没有为尊者避讳的意思。

张读说,唐中宗时,从颍川陈氏分支到舞阳的陈家,有一个叫陈岩的人,少小时就一直侨居在东吴。作为颍川子弟,也是世家子,儒家六艺自然是不能丢弃的。

景龙末年,在东吴侨居的陈岩因为爱读书又通晓经义,得到了当时在东吴任职的官员推荐,被朝廷征辟赶往京师。

收到朝廷的征贤令以后,陈岩带着老仆从东吴出发,一路走走停停,见过了很多的山山水水,经历过很多的人和事,这让陈岩不禁感叹,读万卷书确实不如行万里路。

眼见快到京城了,陈岩的心情愈发明朗。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虽说自己还没有参加朝廷的考试,但能够被推荐到京城,也是世人对自己的认可啊。

某个雨后的下午,陈岩带着老仆继续往长安赶,走到了渭南城的郊外,正当陈岩念叨着“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时候,前面传来的隐约哭声打乱了陈岩的思绪。于是,陈岩就让老仆停下了车,四处打量了一下。

在前面的岔路口,一位娇艳的白衣少妇,蹲在路边掩面痛哭,好像是受到了天大的冤屈一般。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代的人对说起书生一词就是以手无缚鸡之力做比喻。

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夫子给弟子们定下的必学科目和规定动作。至于射和御,简单的说就是开弓射箭和骑马驾驭战车。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时,带兵的军官也都是老老实实的向夫子说着好话,上级有要求让我们拦你几天,如果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话,缠着夫子的部队肯定不会这么说法。

书生会武术,流氓拦不住。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弟子,陈岩在见到这一幕后,心中自然就有着抱不平的想法。于是,陈岩让赶车的老仆在这位白衣少妇面前停了下来,问小姐姐是个什么情况。

掩着面的白衣少妇听见有人搭理,偷偷瞧一下,哟呵,还是个仗剑的书生啊,顿时哭的更加伤心了。

一边哭告诉陈岩,我是楚人,家住在弋阳县,姓侯。我的父亲因品性高洁不肯弯腰捧奉权贵而隐居山林。虽然我自己也是一介女流,但从小跟着父亲长大,也就秉承了父亲的志向。

前些年,沛国的刘君到弋阳担任县尉,认识了我的父亲。两人说上几番话以后觉得情趣相投就成了知心好友。父亲见我长大了,觉得刘县尉人很不错,值得托付,便将我许配给了他。我在刘家十多年,伺候老人管教子弟操持家务都是亲力亲为,也没有出过丝毫的差错。

前年春天,刘君从弋阳调补真源,继续担任县尉,未满一年,因为生病被免去了职务。于是,我们全家搬到了渭南城外,以便刘君养病。

哪知道刘君这一病性情大变,见我未能为刘家诞下一男半女,便又娶了濮阳的卢氏到家里。这个卢氏,仗着是本地人,看我是远路人,不把我放在眼里,经常横眉毛冷眼睛的无事生风,我要是回应的话便赤膊上阵,用手抓我用嘴咬我。我给刘君说了好几回,可刘君反而骂我,说我挑拨是非,对我也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陈岩素来憨直,听了白衣少妇的话,再看她的表情不似作伪,怜惜之心更是大起。于是就问,“小姐姐,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呢,要不我陪你去刘家一趟,和你夫君说道说道。”

“公子啊,我实在是受不了,才从家里逃了出来。想着本来想和父亲一样隐居山林,结果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却受累到今天,恨不能像往日那样跟着父亲在山野里读读书写写字。哪怕每天只能以山里的果实充饥,也好过现在的日子。指天发誓,我都不愿意再回刘家了。”

白衣少妇说完,不住的用衣袖擦着哭红的眼睛。

本来是想仗义一回,去刘家给这个白衣少妇做做主。但听到白衣少妇的回答,陈岩不禁有些丧气。于是便又问,“小姐姐,眼见天色快黑了,你一个妇道人家,家里不回去,那你准备去哪里呢?”

白衣少妇把掩着面孔的袖子放了下来。“让公子见笑了,小女子不过山野人家出身,在这里又举目无亲。不过,公子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是那个意思的话,那就听公子的意思吧。”

听到白衣少妇的话,陈岩不由地有些犹豫。这妇人是什么意思呢?那个意思又是什么意思呢。

愣了半天,陈岩想了一下,自己从吴地去京师,人生地不熟的,身边也正好缺个浣洗衣物的妇人,再说,这白衣少妇的遭遇也实在太那个了,有心把妇人送回家吧,又怕反而折了妇人。

于是,陈岩便问,我准备去京师,身边缺个使唤的人。你坚决不回去的话,愿意跟着我去京师嘛?

白衣少妇听了陈岩的话,表示自己从刘家逃出来以后举目无亲,愿意跟着陈岩。

于是,揣着仗义心理的陈岩,一时间也就没管那么多了,让白衣少妇上了自己的牛车,自己下了车跟着牛车继续往京师走。

从渭南到京师,还有好一段距离,牛车又慢。赶车的老仆,又有些笨拙,倒是侯氏还有些机灵,不时和陈岩说说话,偶尔还有些红袖添香的举止。路上接触的时间多了,等到了京师找到住所,二人已经犹如夫妇一般。

一开始,侯氏还如路上碰到的那样,对陈岩和老仆都很恭敬,但等到在京师住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之后,侯氏的态度却不一样了,恍如换了一个人一般,动不动就发脾气。陈岩如果开口责备的话,侯氏就像遇到火星的炸药,一点就炸。

弄得陈岩懊悔不已,但又只能忍声憋气,只当是侯氏思乡心切,这侯氏又是自己从路边捡回来的,如果弄得报官的话,说不得自己还会弄得个拐卖人口的罪名,就像孙大圣在高老庄挖苦二师兄那样“该问个真犯斩罪哩”。

也许是活该有事,某天早上,陈岩带着老仆出门。侯氏见陈岩出门后,立马就闭门锁户,将陈岩的衣物拿到院子里扯得个稀乱,扔的到处都是。

傍晚的时候,陈岩回来了,见院子门关得紧紧的,喊侯氏也没有人应声。于是就和邻居家问了问,邻居说没有看见侯氏出门。陈岩不觉有些担心,便从邻居那里借了一个梯子,爬上院头瞧瞧家里是怎么回事。

这一瞧,却让陈岩不由勃然大怒,侯氏蹲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自己的衣服被扯得到处都是,就连自己好不容易弄来的一匹准备给侯氏做衣服的绸缎,也撕成了一条条的散挂在树上门上。

陈岩气冲冲地从梯子上走了下来,一脚踢开了门,朝着蹲在石凳上的侯氏就是一顿臭骂。

骂着骂着,却不防侯氏猛地从石凳上蹿了起来,扭住陈岩的衣襟,将陈岩的衣服扯的稀乱,然后又抬手抓向陈岩的脸,抬嘴咬向陈岩的手,陈岩一时不急,竟被侯氏弄得一脸抓伤一身咬伤。

下蛮挣脱侯氏的束缚以后,陈岩一身都不像个样子了。看着老仆隔着自己和陈岩之间,侯氏顿时尖叫怒骂起来,引得周围邻居都跑过来看闹热。对陈岩和侯氏二人指指点点,搞得陈岩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尴尬不已。

当时正好有个姓郝的术士也住在永崇里,在听到侯氏的哭喊声以后,就和追着去陈岩家看闹热的邻居说,听这妇人的叫声,应该不是人,反而更像是山里的野兽化形在人间。

这个姓郝的术士有一身好本事,能用符箓呵禁鬼神,永崇里的老百姓都很信服他。听郝术士这么一说,便有好事的人悄悄拉过陈岩,告诉了他郝术士说的话。

陈岩见侯氏依旧在院子里叫骂不休,心里也是烦躁,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于是,让老仆关上门,自己去请郝术士。

等陈岩和郝术士进了院子,一开始,侯氏还想扑向陈岩,但等看见陈岩身后的郝术士之后,侯氏的神情却变了,好像很害怕的样子,连连后退。

只见郝术士飞速地写出一道黑符,朝侯氏扔去。侯氏尖叫一声,就地一下跳到的屋檐上,面朝郝术士,像要和郝术士搏斗一番,又像是要借机逃走一样。

正当陈岩纳闷自己的枕边人何时有了这么一般飞上飞下的本事时,还不等陈岩多想,郝术士又写了一道朱符砸向站在屋檐上的侯氏。

只听的随着符咒的爆响,侯氏从屋檐上掉了下来,跌倒在地上,衣服还是先前的衣服,样子却变成了一只母猴,手脚弹了几下后就死掉了。

看到这种情形,陈岩顿时明白了侯氏果然是猴妖,但令陈岩想不通的是,这大半年来,自己的枕边人咋就真的是一只母猴子呢。

过来几天以后,陈岩专门跑了一趟渭南,打听遇到侯氏时侯氏说的刘县尉。还真有刘君这个人,家也住在渭南城的郊外。

带着几分好奇的心理,陈岩专门登门拜访了刘县尉。

刘县尉告诉陈岩,我在弋阳当县尉的时候,那里养猴的人很多,耍猴的人也很多。于是,就和当地人要了一只打小训练的猴,在家里养了十来年,端茶倒水与仆役差不多。去年,有一位濮阳的老朋友到家里玩,给我送了一只黑狗。这狗和猴子两个肯打架,扯都扯不住。后来,有一天,猴子被狗咬了之后就逃出去了,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

告别刘县尉以后,陈岩心想,子不语怪力乱神,果然是真的。

经过侯氏这件事情以后,陈岩在读书上更加用心了,后来,参加明经考试走上仕途,当上了秦州上邽尉。

与妖同居大半年之久,与其他碰到妖物的书生相比,陈岩还算是幸运的。至少,没有像王太叔李德他们那样弄出个笑柄出来。

小便宜还是沾不得啊,即便是有救义的心思,也还是需要长个心眼。就像现代我们看到的某些人的跪地救助。有一个段子说的好,某次,某人看到有人写了个给十元钱填填肚子的救助信后,立马给这人买了二十个包子,盯着这人吃,等到第二天,又见到这人后,他依旧如法炮制,结果,第三天,这人看到他一来,马上拔腿就跑了。

不是不以善小而不为,骗子遍地的时候,逼得我们的善心都需要多有几个心眼,是人的可悲呢,还是人的可悲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