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义军 > 第424章 临战(二)

南明义军 第424章 临战(二)

作者:随笔道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7 21:24:01

孟浚放下公文,望着沈从文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沉声问道:“从文,何事?”

沈从文对着孟浚行礼道:“大王,两道急递,一道军情,一道青鸾卫。”

“拿过来”

孟浚先拆开军报,这是姜镶送来的,在这个时刻,只要是姜镶的文书,一律都是加急。

这封书信是姜镶亲笔书写,在师爷润色之后,才递交给孟浚的。

信:“臣姜镶,伏拜大王,臣久未面呈大王,心驰南阙,未知大王近日颐养如何?臣虽僻处边陲,犹怀赤子之心,日夜祈愿大王体健福安。

回溯往事,天下垂危,大王兴义师,荡群贼,仁风广被,武略超凡,每念及此,臣心悦诚服,天下转危为安,皆赖大王之英睿,黎庶咸沾雨露之惠。

今大王起大兵,横扫齐鲁,宏图渐展,兵威强盛,实为振奋人心之事,臣亦招集义士,已聚义军五万之众,屯驻于浑源、灵丘之间,厉兵秣马,只待号令。

大王腹藏百万雄兵,志在天下,待大王挥师北伐,臣即刻引兵而出灵丘,以策应大王,协力驱除鞑虏,恢复河山。

臣虽愚才,但愿为大王披坚执锐,碧血丹心,万死不辞,唯愿大王圣躬安康,臣姜镶顿首百拜。”

看完信,孟浚却感到有些牙酸,百里加急送了一封吹捧自己的信,信中最有用的其实就一句话,姜镶现在屯兵在浑源,灵丘一带。

孟浚放下信,现在姜镶也已经出兵了,京城传来的消息,是此时的京城大营内,清军只有六万军队,其中四万多人还是汉军,满蒙之军,加起来也就两万人,可孟浚却有些奇怪,多尔衮究竟是何用意?

派高进库以偏师攻辽东,孟浚本意是想调动多尔衮一两万人,可这多尔衮怎么会出动五万人?难道是多尔衮恐惧关外丢失的后果?

孟浚摇摇头,又拿起那封青鸾卫的密信,刘古全的密报就简单了许多。

信:“博洛出京城五万骑兵,但应不曾全部出关,在遵化一带,似有大量马军,属下正在紧急探查。”

看到这,孟浚脸色微动,半晌,才摇摇头道:“多尔衮就这么自信,可以在我和姜镶的两路夹击下,还能击溃我。”

沈从文闻言回道:“大王,属下小时候曾经见过赌徒,刚开始只敢小压小赌,后面一直赢,便觉得是运势傍身,所以赌注就越压越大,可一旦开始输了,他就不甘心,即便是输到最后,即便是倾家荡产,也要再博一回。”

孟浚闻言,轻轻点头,道:“你的意思是,多尔衮如今便是这般心境?”

沈从文应道:“正是,大王您想,多尔衮初掌大权,接连数战,几乎无往不利,自然滋生骄矜之意,更是加大了他对天下的渴望,就如同渴鹿逐水,哪怕前方是深渊,也会幻想能够跳过去。”

说到这,沈从文接着解释道:“现在的多尔衮,犹如输到底的赌徒,若是不打,撤出关外,那对多尔衮而言,就是彻底的输了,那还不如进行一场决战,那还有机会能赢,他或许真的相信,只要孤注一掷,或许还能扭转乾坤。”

孟浚闻言哈哈一笑,说道:“多尔衮在几乎快要赢的天下的时候输了,我若是他,我也不甘心就这么撤出关内。”

说到这,孟浚的面色一正,沉声道:“他想打,那就打,三路夹击,无论是兵力,钱粮,我都胜过多尔衮,如果这般,我还不敢打,那还北伐什么。”

沈从文听到这,也是一脸振奋的说道:“大王,只要这一仗赢了,天下将再无大战!”

孟浚有心想要考考沈从文,便问道:“那依你之见,这一战,要怎么打。”

沈从文沉吟许久,随后才缓缓说道:“大王,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多尔衮藏兵于遵化,那么他就有可能兵行险招,那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毕竟京师就在那里,又跑不了。”

这个想法和孟浚不谋而合,没有大量的骑兵机动力量,在这平原之地上,除了步步为营外,那能玩出什么花来。

周军骑兵现在虽然还少,不过在得了淮北山东后,周军的马匹数量已经开始增加,不再是以前那般,靠缴获来勉强维持一支骑兵队伍。

随后的日子里,孟浚与诸将等人详细商议筹划进兵路线,一边调整战略部署,一边准备大量的军用物资,孟浚已经决定了,打呆仗,每进一步,便扎坚营,各营留兵驻守,绝不和清军骑兵打野战。

………………

而随着孟浚北伐,山东巡抚吕逢春归降,孟浚威名远扬,青鸾卫的动作也就更大,在河北,直隶一带,青鸾卫还有所顾忌,然而在河南一带,青鸾卫的动作不说明目张胆,只能说是猖狂无状,俨然视清廷的粘杆处于无物。

就在孟浚移师德州时,永历四年,六月十日,归德府下,商丘,宁陵,鹿邑,夏邑永城,一日之间,知县守官尽数剪辫归周。

归德一府,唯有虞城,睢州二城不愿归降,但二城中汹汹的民意,却不是知县所能阻拦,虞城知县,趁夜挂印而去,消失的无影无踪。

睢州知县被衙役所抓,有一王姓衙役班头,强行将知县辫子剪掉,逼迫其改树周旗,李知县痛哭流涕,呼号道:“余承天子厚恩,膺兹重任,本欲勤政爱民,报效国家,奈何贼人猖狂,竟至于斯。”

那王班头骂道:“读书人不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吗?你都剃发了,还对的起圣人吗?哭哭哭,哭个蛋,老子现在是在救你知道不。”

李知县摇摇头道:“汝一介匹夫,岂能懂节义,本官于顺治三年,科甲进士出身,承蒙天子之恩,治政一县,一日为清臣,终生为清臣,此乃忠贞之节!”

王班头听的头大,索性将知县关在府衙中,只是不曾想到,入夜后,李知县在桌案上留下一句遗书后,上吊自尽。

其书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良臣。”

青鸾卫将消息传到孟浚处,这可把孟浚给恶心坏了,娘的,人死了,还要恶心自己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