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海平线的末日挣扎 > 第499章 祀与戎(6)

海平线的末日挣扎 第499章 祀与戎(6)

作者:心直口快的林锦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5-01-29 22:27:16

末世历四年五月15日,崔敏坐在荀子期的车上,朝着庐州城疾驰。还未入城,远处林立的巨型烟囱便如黑色的擎天巨柱般闯入视野,它们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天际线,仿佛是末世后工业巨人的图腾。这些烟囱动辄数十米高,直径也足有好几米,粗壮而又威严。此刻,它们正全力运作,向天空喷吐着滚滚浓烟。浓烟颜色各异,深灰色的、暗黑色的,相互交织翻涌,在高空形成了一片遮天蔽日的烟雾层,将阳光切割得支离破碎,使得整个城市上空都笼罩在一片压抑而诡异的氛围之中。

车子逐渐靠近城区,刺鼻的气味愈发浓烈。那是一种混合着硫酸、硝酸等化学药剂的刺鼻气息,酸腐中带着一股令人作呕的刺激性味道,如同实质般钻进车内的每一处缝隙。崔敏被熏得眉头紧皱,忙不迭地将车窗摇起,可那股气味还是如影随形。“这味儿简直要把人呛晕过去!我这个平江县的土包子还真受不了这个味儿。”崔敏忍不住抱怨道。

荀子期无奈地苦笑,“你这是总在平江那种山清水秀的地方习惯了。没这股怪味,每年8000多万吨硫酸、4000多万吨硝酸的产量,还有8500万吨的钢铁,都从哪里来呢。”他望着那些烟囱,眼神中既有对城市发展的感慨,也有对这股气味的无奈。

终于进入城区,街道上的景象让崔敏大开眼界。路面上行驶着各式各样的重型卡车,车身巨大而笨重,轮胎足有一人多高,上面布满了深深的纹路,仿佛是大地的沟壑。这些卡车大多运载着工业原料或成品,车身写着“庐州钢铁”…“庐州化工”等字样。一辆辆装满煤炭的卡车呼啸而过,车尾扬起的黑色粉尘在空气中肆意弥漫;还有钢锭每一块都重达数吨,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那些末世特色的百吨王,甚至千吨王的半挂上看起来就像是一座钢铁堆积起来的金字塔一样。

街道上的行人并不多,且大多行色匆匆。他们中有的戴着厚厚的口罩,试图阻挡空气中的污染物;有的则戴着护目镜,将眼睛保护得严严实实;更有甚者,直接戴上了防毒面具,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在面具的包裹下,他们的身形显得有些臃肿和怪异。这些行人穿梭在林立的水泥建筑之间,这些建筑风格单调而统一,以实用为主,几乎看不到任何装饰。它们高大而冷峻,表面粗糙,布满了岁月和工业的痕迹,仿佛是一座座沉默的堡垒,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

“荀兄,这庐州城的风格够魔幻的啊。”崔敏感慨道。

荀子期点点头,“是啊,这里除了工业,几乎没有别的东西了。不过,正是靠着这些工业,咱们督帅才能在末世中站稳脚跟。”

“对了,荀兄,”崔敏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促狭的笑容,“听说张欣欣在这里给太子爷教书。你这次来,有没有想去见见她的打算?”

荀子期的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苦笑着摇摇头,“你别拿我打趣了。张欣欣如今是太子爷的老师和小姨,背后还有督帅。我不过是个滁州留守,哪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再说她心里也根本没有我,我心里还是有数的。”

崔敏看着荀子期,心中有些不忍,但还是接着说道:“当初你可是她的救命恩人啊,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

荀子期深深地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车窗外,思绪似乎飘回到了末世之初。“那时候,大家都在生死边缘挣扎,我只是做了顺手的事。现在她跟着督帅,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她身边都是身份尊贵的人,我……还是远远看着她幸福就好。”他的声音低沉而无奈,带着一丝自我解嘲。

车子继续缓缓前行,路过一座巨大的化工厂。厂内,巨大的反应塔高高耸立,犹如科幻电影中的神秘巨物。纵横交错的管道连接着各个设备,管道表面斑驳生锈,却依旧稳稳地输送着各种化学原料。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仿佛是这座工业城市的心跳声。

“其实,你也别太灰心。”崔敏拍了拍荀子期的肩膀,“感情的事谁能说得准呢?说不定哪天...算了,大丈夫何患无妻。”

车子继续缓缓前行,随着逐渐靠近上风口,烟雾开始慢慢变淡,空气中那股刺鼻的气味也不再那么浓烈。崔敏微微放松了紧皱的眉头,将车窗再次摇下些许,透进一丝新鲜的空气。他身着藏蓝色的江防水军制服,制服上的褶皱与水渍记录着他在平江的岁月,袖口和领口的金色镶边在黯淡的光线中依旧闪烁着微光,肩章上的徽章彰显着他的身份。他的腰间系着一条黑色的武装带,上面别着一把精致的配枪,枪柄的皮革磨损处透着使用的痕迹。

荀子期透过后视镜,看了看老崔那副模样像是大闺女上轿的模样笑着打趣道:“我说老崔你什么毛病啊。你刚才劝我谈恋爱,你自己怎么捯饬起来了?”

崔敏一听自己哥们这么说,于是一本正经的胡绉道:“我这是去报到,特侦报到,拾掇拾掇也好不丢督帅的人。你还说我,你自己不也捯饬的流光水滑的吗?”

荀子期看了看自己穿着那一身笔挺的西装,深灰色的面料已经略显陈旧,但打理得极为整洁,每一道褶皱都透着他的严谨。白色的衬衫领口微微泛黄,搭配着一条暗红色的领带,领带上的花纹简约而低调。再看看自己整齐地向后梳理的背头,不置可否的苦笑道:“那我捯饬的还行吗?”

崔敏竖起大拇哥,摆出一副想吐的表情说:“你小子够骚包的。”

就这样在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中,少帅府——人们口中的东宫,出现在两人的视野中。那朱红色的墙壁高大而庄重,在黯淡的天色下散发着威严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尊贵地位。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每一片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在这片以实用为主的建筑中显得格外耀眼。飞檐斗拱的设计带着古韵,为这座府邸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崔敏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叹,他微微挺直了身子,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看着眼前宏伟的建筑,嘴里忍不住说道:“大丈夫当如是也!”说罢,他还轻轻扯了扯自己的制服领口,似乎想要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精神。

荀子期听到这话,侧过头来,嘴角带着一抹打趣的笑容,眼神里却带着几分认真,“老崔你想玩自己的九族消消乐?可别乱说话,这话要是传出去,麻烦可就大了。”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轻轻拍了拍崔敏的肩膀,动作看似随意,却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崔敏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他故意夸张地耸耸肩,摊开双手说道:“我只是也想当督帅的儿子而已,要是能有这样的待遇,这辈子也值了。”说完,他还调皮地眨了眨眼睛,试图缓解刚刚那略显紧张的气氛。

荀子期无奈地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你啊你,就别瞎想了。咱们还是赶紧去办正事吧,别在这儿做白日梦了。”说着,他踩下油门,车子缓缓朝着少帅府的大门驶去。

与此同时的,少帅府内,武新宇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太子爷,此刻正坐在少帅府的书房里,一脸疲惫地揉着太阳穴。现在的外交部、商业部、工业部和国防部的官员们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

外交部和商业部的代表们,言辞恳切地主张不制裁鞑靼斯坦共和国。他们强调,如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与鞑靼斯坦共和国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不仅能为龙国带来稳定的资源供应,还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多一个潜在盟友。一位末世前就在外交系统任职的资深官员说道:“太子爷,鞑靼斯坦共和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我们的工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旦制裁,这些资源的供应必然受阻,我们的工业生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从外交层面看,与他们保持友好往来,有助于提升我们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商业部的代表也附和道:“是啊,太子爷。我们在鞑靼斯坦共和国有着不少商业合作项目,制裁会让这些项目陷入困境,许多咱们本国的企业家在中亚的利益都会受损,这对我们刚刚复苏的商业环境打击巨大。”

而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将领们则坚决主张制裁。他们认为,鞑靼斯坦共和国在军事上存在潜在威胁,必须通过制裁来遏制其发展。

一位国防部的高级将领神情严肃地分析道:“太子爷,鞑靼斯坦共和国近年来军事力量不断增强,其军事军事能力已经超过了罗刹国,最近他们已经将战线平推到了乌拉尔山脉一线。如果不加以制裁,任其发展,将来恐怕会对我们的边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必须在它还未完全壮大之前,采取行动。”

总参谋部的另一位将领也补充说:“没错,而且制裁可以向其他国家展示我们的强硬态度,维护我们在国际上的军事威望。”

工业部的官员们则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张制裁鞑靼斯坦共和国,把原本供应给他们的配额留给境内。他们表示,庐州和襄城的工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对各类原材料的需求极大,国内的配额远远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一位工业部的负责人焦急地说道:“太子爷,您也知道,我们的工厂现在产能扩充迫在眉睫,可原材料供应却严重不足。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那份配额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把它留在国内,我们的工业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实力。”

各方争论不休,谁也无法说服谁,武新宇坐在那里,听着他们的争吵,只觉得脑袋都要炸开了。这场会议开得他心力交瘁,他实在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总是为了这些事情争得不可开交。他多想父亲此刻就在身边,能帮他拿拿主意,可父亲远在布鲁塞尔,这些棘手的问题只能由他来面对。

武新宇这位太子爷好不容易劝劝这个,安慰安慰那个,嘴皮子几乎磨破了才让那群情绪激动官员们都离开。可武新宇刚想靠在椅子上歇一会儿,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这时,一位侍从匆匆走进书房,恭敬地行了个礼,说道:“太子爷,平江守备崔敏和滁州留守荀子期阁下来了,正在前厅等候您的召见。”武新宇微微坐直身子,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服,深吸一口气,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不多一会儿的功夫,崔敏和荀子期就被太子爷的老师顾永清引领着走了进来。三个人看到武新宇端坐在书案后,赶忙恭恭敬敬的行礼。

此时已经疲惫不堪的武新宇勉强挤出一抹笑容,用那有些倦怠的声音说了句:“顾师父,荀留守,崔守备,大家都是自己人请坐吧。”

太子爷的话让崔敏微微一怔,按照道理来说,他崔敏是督帅武廿无被派来查李清泉和石破军案的,而且石破军还是太子亲军的重要军官。虽然目前的证据主要就是指向穆家的二爷穆勇,可是武新宇也算是涉案人员。他也当然知道督帅正在国外谈判,这位太子爷监国,对于人事调动自然必须亲自过问,不过他武新宇直接就说他是自己人。这可是犯忌讳的,因为他是查案的人,武新宇是嫌疑较轻的涉案人员。

他余光看了荀子期一眼,可是荀子期这位滁州留守居然笑着对少帅一拱手居然笑呵呵的坐了下去。老崔嘴角不自然的抽动了一下,也赶忙尴尬的笑了笑跟着坐了下来。

武新宇一边用小锉刀磨着指甲, 一边抬眼看了他们一下,而后悠悠地说道:“荀留守你是我小姨的恩人,崔守备你和三峡督裴记都是我父亲做第四军作训部主任时带出来的兵。我记得那时候你和裴都督还陪我遛过狗呢。我记得没错吧,崔叔叔,荀叔叔?”

两个人知道这位太子爷是要对李清泉和石破军的案子下定性了。于是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只好纷纷请求太子爷示下。

按道理来说武新宇本不用给他吩咐什么,只需要时刻盯着案子的走向时常过问一下进度,自己不满意打回去让他崔敏重新处理就行,毕竟阶级差距太大了。可真要是这样,他崔敏有几个脑袋都不够丢的。

因为这件事涉及到武新宇这位太子爷,以及卷宗上隐隐约约提及的太子宠妾凝紫萱。远在漠南省的大将军王武天嗣,及其母族。这种案件的麻烦之处远远不是破案那么简单。

武新宇柔声说道:“我觉得吧,很多时候,家和才能万事兴,你们说呢?”

崔敏一路上想过自己见到这位监国太子的各种可能,然而他最没有想到的就是这句'家和万事兴'。在他崔敏看来这是武新宇整治自己那个不听话的弟弟最好的机会。甚至还有机会将武天嗣的母族穆家,直接掀翻的可能。两人对视一眼,因为不知道少帅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所以他们并不敢搭腔。

这时候如果直接说'太子圣明',而太子爷只是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那么自己这边就太被动了。

屋内陷入了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武新宇手中小锉刀打磨指甲发出的细微声响。崔敏和荀子期大气都不敢出,额头上渐渐沁出细密的汗珠,在黯淡的灯光下闪烁着。

武新宇轻轻放下手中的小锉刀,目光在两人脸上缓缓扫过,随后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两位叔叔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崔敏咬了咬牙,决定先开口试探:“太子爷,您说的‘家和万事兴’,小的自然明白其中深意。只是这李清泉和石破军犯下的过错,在军中影响极坏,若是处理得过于轻缓,恐怕难以服众啊。将士们在前线拼命,为的就是守护督帅和太子爷您,可要是罪大恶极的人得不到应有的严惩,他们心中难免会有怨言,以后这仗还怎么打?”他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武新宇的表情,只见太子爷神色平静,让人捉摸不透。

荀子期在一旁听着,心里暗暗着急,他轻轻扯了扯崔敏的衣角,示意他说话别太直接。可崔敏像是没感觉到一样,继续说道:“太子爷,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观望。咱们对这案子的处理,就像是给众人立了个规矩。若是不能公正严明,恐怕会让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到时候朝堂之上怕是要乱了套。”

武新宇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崔守备,你是觉得我在偏袒他们?”

崔敏心中一紧,连忙起身,单膝跪地,说道:“太子爷恕罪!小的绝无此意。小的只是担心,这案子若是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您的威望,更会动摇咱们政权的根基。”

荀子期也赶紧跟着起身,慌张地说道:“太子爷,崔守备他说话直,您千万别往心里去。他也是一心为了督帅的大业着想。只是这事儿确实棘手,还望太子爷能慎重考虑啊。”

武新宇看着两人,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起来吧。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也明白这案子的重要性。但我所说的‘家和万事兴’,并非是要包庇他们。只是如今父亲在外,我不想朝堂之上因为这事儿闹得人心惶惶。李清泉毕竟是父亲的老师,曾经为咱们的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石破军也算是军中老人,若是直接严惩,难免会让人觉得咱们凉薄。”

崔敏思索片刻,说道:“太子爷的顾虑小的明白。只是这国法难容,若是不按律处置,恐怕难以堵住悠悠众口。依小的之见,不妨在惩处他们的同时,向众人解释清楚咱们的考量,让大家明白,督帅既念及旧情,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错之人。这样既能彰显太子爷的仁德,又能维护律法的威严。”

荀子期在一旁附和道:“崔守备说的有道理,太子爷。这样一来,想必大家都能理解您的苦心。”

武新宇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崔叔叔,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就按你说的办吧。李清泉,剥夺军职,没收大部分财产,遣返原籍;石破军,免去死罪,但要关进大牢,让他在狱中好好反省。你们去办这件事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别让穆家觉得我要清算他们,惹出什么乱子来。”

崔敏和荀子期对视一眼,齐声说道:“太子爷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武新宇看着两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这事就交给你们了,我相信你们不会让我失望。若是遇到什么难题,或是穆家那边有什么动静,随时来向我汇报。”

崔敏和荀子期领命后,便退了出去。走出少帅府,荀子期忍不住埋怨道:“老崔,你刚才也太莽撞了,要不是太子爷脾气好,咱们估计就出不来了。”

崔敏却不以为意地说:“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咱们身为臣子,就得为太子爷着想,为这个政权着想。若是因为怕得罪人就不说真话,那才是真正的失职。”

荀子期无奈地叹了口气:“希望你这次的判断是对的吧。这事儿可千万不能出岔子,不然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他的车子驶出少帅府的大门,夜幕已经悄然降临。庐州城的天空被工厂的浓烟染成了深沉的灰黑色,仿佛是一块巨大的、被污染的幕布,遮蔽了星辰和月亮。街道两旁的路灯发出昏黄的光芒,勉强照亮了前方的道路,却无法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压抑感。

崔敏和荀子期坐在车内,沉默不语。崔敏的脸上带着一丝坚定,而荀子期则显得有些忧虑。车子沿着宽阔的街道行驶,偶尔有几辆重型卡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卷起一阵阵尘土,仿佛是这座城市沉重的呼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