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南知夏 > 逼死李贤

南知夏 逼死李贤

作者:荆莎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29 23:12:56

南知夏最小的儿子李旦继承皇位,大权掌握在南知夏的手中。作为南知夏最小的儿子,李旦在正常情况下根本没有任何希望得到皇位。从小李治就拿李弘和李贤做榜样教导他,所以他的表现一直很好,而且他也认定大哥和二哥一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帝王接班人。但哥哥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自己居然成了皇帝。不过李旦还是很聪明的,他深刻地认识到前面三位哥哥失败的经验教训,知道天底下最不能侵犯的就是母亲的权威。所以在继位之后的第二天,他就搬到了武成殿,将所有权力移交给了自己的母亲。南知夏没用多长时间就重新掌握了朝政大权,这一次她总算有了安全感。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她为之痴狂,也为自己感到庆幸。第一天下朝之后,南知夏让人带着早已经等候在宫外的冯小宝去寝宫等候。

南知夏:起身吧

冯小宝:谢太后

南知夏:你这冯小宝的名字实在不怎么样,以后你就叫薛怀义吧!你的身份也要改一改,这样才妥善。

薛怀义:谢太后娘娘,奴才以后就叫薛怀义了。这次抱上太后这棵大树,以后不会再有人欺负我了吧?

就这样,在南知夏无法忘记李治的时候,得到了薛怀义,这也是她后宫里的第一位男宠。可是南知夏没有满足。现在的她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朝廷中的事情虽然都要通过她才能处理,但权力毕竟不是自己的,名不正言不顺,心里总是有阴影。想明白这些之后,南知夏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南知夏开始在朝中大动干戈。就在南知夏磨刀霍霍的时候,扬州出事了。身为功臣李孙子的李敬业带着一帮人在扬州造反了。这一个消息传到长安之后,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一些胆子大的人开始指责南知夏干政。文学大家骆宾王也站出来了,亲自写了一篇《讨南氏檄》,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叙述了南知夏与李治之间**的行为,这还不算,还说南知夏包藏祸心,狐媚惑主,毒死自己的母亲和丈夫等等,总之,将南知夏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

南知夏:你们说说,怎样平息李敬业的叛乱?

大臣:好一个骆宾王,居然敢这样评价现在的太后,这要是被太后抓到了不活剥了他,他就捡便宜了

裴炎:太后,依微臣之见,那李敬业虽是李的孙子,但只是一名纨绔子弟,根本没有多大本事,而他们聚集起来的所谓十万精兵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太后派兵镇压,肯定能将其歼灭。

大臣:回太后,叛兵打的旗号是请太后退出朝政,依臣之见只要太后您回到后宫颐养天年,请皇上回来主持朝政,这场叛乱必将不攻自破。

大臣:这位仁兄胆子更大,还好太后现在急着平乱,否则还不当场凌迟。

南知夏:哼,哀家问你们怎样剿灭叛军,没让你们在这里评论哀家。

南知夏的话让大殿中再次出现一阵沉默,谁都明白太后绝对不可能这么容易退居二线,更何况在出现叛乱的时候。这些大臣虽然可恶,但也不能不用。南知夏见到宰相裴炎支持自己,心里总算平静了很多。现在很多开国武将已经是老的老,死的死。在南知夏看来,想要平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坐在上面思考这些问题,站在朝堂上的大臣们可没有她这些心思,生怕因刚才那位多嘴的大臣而牵连自己,所以谁也不敢再乱说话。

裴炎:太后,现在叛军已经在扬州站稳脚跟,如果再不发兵讨伐,恐怕就更难对付了。

南知夏:那裴爱卿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裴炎:臣认为,必须派李孝逸为大将军,立刻率兵南下,对以李敬业为首的叛军进行围剿。

南知夏:李孝逸?传旨,命李孝逸带三十万精兵讨伐叛军。

下朝之后,南知夏还是心烦意乱,虽然已经采取了平乱措施,但这毕竟是她在军事方面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如果成功了什么都好说,可是如果失败了,事情就麻烦了。这倒不是她不相信李孝逸的能力,而是这件事情关系着她的未来。在李孝逸出兵讨伐叛军的这段时间里,南知夏依旧顶着巨大的压力。朝中那些言官不是说李孝逸出兵不作为,要求太后再派其他将领,就是声讨南知夏,要她让权,总之,现在的朝堂已经乱了,这些事情实在让南知夏头疼。不过还好,李孝逸毕竟不是一般的将领,出兵一个月后,叛军到达归化(南京),李孝逸就在归化与李敬业的叛军对阵。如果李敬业的军队完全是精兵良将的话,还有资本与李孝逸对阵一番,不过可惜,李敬业所带领的军队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虽然人数不少,但哪里能抵挡住朝廷的正规军队。所以只用了三天的时间,李孝逸就全歼叛军,并将李敬业兄弟、骆宾王、唐之奇、薛仲璋和魏思温等人全部擒住。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南知夏兴奋得几天没睡好觉。这是她掌权之后第一次独自用兵,并取得了胜利。这次军事上的胜利让南知夏再一次感受到权力游戏的刺激和满足感。除此之外,南知夏还得到了一个重要消息,那就是薛仲璋被抓了。说实话,这个薛仲璋本人虽然野心勃勃,但并没有太大的本事。这一点从他跟随李敬业等人一起造反就可以看出来。只要稍微了解李敬业的人,就知道这次叛乱根本不可能成功。但薛仲璋却没想到这一点,依旧毫不犹豫地跟随他。薛仲璋虽然不懂这里面的猫腻,但南知夏非常清楚。她虽然感激裴炎这次力挺她平乱,但她更清楚裴炎这样做的目的。无论裴炎怎样支持她,他最终效力的还是李唐,他不希望李唐的天下就此乱了。而且他不反对废掉李显,也不反对废掉李旦,是因为他的心里有更合适的皇位继承人。那个人对南知夏来说是一个心病,说实话,她不想对自己的二儿子那么残忍,但她也非常清楚,只要李贤能够再次掌权,恐怕会成为第二个李世民,这对一直想掌控自己命运的南知夏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她必须断了裴炎这条线。平时裴炎小心翼翼地在朝中做事,让人抓不到把柄,可是薛仲璋给了南知夏这个机会。

南知夏:裴炎,你可知罪?

裴炎:臣知罪。

其实这一次南知夏冤枉裴炎了,对于薛仲璋这件事情,裴炎根本就不知情。当时薛仲璋只是告诉他要到扬州巡查,裴炎也没多想什么,就应允了,可是谁能想到薛仲璋那小子胆子大到了这种程度,居然跟着李敬业造反。

南知夏:来人!将裴炎收押,等到调查清楚之后再作处理。

裴炎:谢太后。

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为裴炎求情,但南知夏早已下定决心,所以根本就不听。

宫女:皇子李贤在宫外求见。

南知夏:贤儿?传他进来吧。

李贤从太子的位子上下来之后,就再也没得到重用,他很清楚太后的心思,而且他也知道他之所以有这样的下场,都是因为太后。所以他从心里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原本决定再也不见太后了,可是没想到,世事弄人,太后居然对裴炎下毒手了。这让李显心里有点错愕,随即他便明白了太后的想法。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从现在的状况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还是决定进宫试探一下,毕竟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心里想着,李贤跟着执事进入了太后寝宫,他已经很久没见到太后了。南知夏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依旧看不出任何衰老的迹象,就好像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迹一般,不同的是现在的太后有了一种让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的威压。

李贤:李贤拜见太后。

听了李贤的话之后,南知夏心里一阵酸痛,她没想到自己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居然疏离到了这种地步,母子相见根本没有任何亲情可言。

南知夏:贤儿,起身吧,都是自己人,不必这样多礼。

李贤:儿臣不敢。儿臣听说太后您将裴大人收押了?

南知夏:显儿难道是来为裴炎求情的?

李贤听到这样的话之后,心里的恐惧倒是减少了几分,因为他知道,那个温柔的太后才最可怕,他根本就不知道那个太后在想什么。可是现在他能够从太后的话语中知道,这次裴炎恐怕要凶多吉少了。

李贤:太后,薛仲璋虽然参与了叛变,但那并不是裴大人的意思,所以儿臣想请太后留裴大人一条性命。

南知夏:你进宫就是为了这件事?

李贤看着南知夏那变幻不定的神情,这让他更加担心裴炎的安危,虽然他与裴炎根本没有太多的交情,但他知道现在朝中唯一能够克制太后的人恐怕就是裴炎了。所以为了保住李唐江山,李贤这次算是冒着生命危险来这里的。

李贤:是

南知夏:呵呵,裴炎必须死,这件事情已经定了,你也不要再多说了。

李贤知道只要是南知夏决定的事情,那就别想再改变她的想法了,其实他进宫之前就已经料到了这个结果,只是他不想放弃仅有的希望。

李贤:那儿臣先退下了。

他记得小时候太后还是很喜爱他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太后的性情也跟着变了。

南知夏:你记住,有些事情不是你应该管的,还是好好地在家待着。

李贤听了这一句话之后,心不由得紧缩了一下,不过这一刻他明白了,只要谁敢挡太后的路,那就是遇神杀神,遇佛弑佛。李显无奈地应了一声,便迅速地离开了,他不想待在这个让人厌恶、让人感觉无情的皇宫。看着离开的李显,南知夏也是一阵愣神。这一刻她有些怀疑,怀疑自己这么做是否正确。可是再一想,她已经没有退路了。站在三个儿子的对立面,南知夏感觉到自己的无力。曾经她想尽一切办法在这宫内打拼,为的就是能够保护这几个孩子。可是现在,她为了权力却要与自己的儿子争斗。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几天过去了。裴炎参与叛乱证据确凿,南知夏下旨十天后将裴炎问斩。但南知夏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朝中很多大臣已经开始少言寡语,很多重要的事情根本听取不到任何有效的建议。而且有人密报南知夏,这几天,朝中很多大臣与李贤走得特别近。南知夏非常重视这一点,在她看来,李显和李旦根本不足为虑。但是李贤就不一样了。李贤从小就聪明,在李治还在的时候李贤就已经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这一点南知夏不得不承认。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李贤才没有坐稳太子的位子。于是,南知夏决定去看一看李贤,或许会有新的收获也说不定。南知夏不是那种做事拖拉的人,所以当天就到了幽禁李贤的地方。原本南知夏认为再怎样李贤也会衣食无忧,可是当她看到这个院子的时候,她错了。这样的院子还不如当年她在云上学堂的生活,而且那些在院子里的人个个骨瘦如柴。见到眼前的情形,南知夏的心酸酸的,她从来没想到李贤的生活会这样困苦。李显曾经对她说过,想提高李贤的生活待遇,可是被她拒绝了。南知夏感觉自己越来越冷血,甚至已经比李世民更狠毒了,儿子已经变成了这样,她还在为权力争斗。想着,南知夏步入院子。其实她刚到门口的时候,就有人看见她了,赶紧向李贤通报。

李贤:李贤拜见太后。

南知夏:起身吧

李贤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头,这么多年了,他太了解自己的母亲了。如果没重要的事情,她绝对不会跑到这里来。可是,他还有什么可以让太后担心的呢?李贤很快就明白了。这一段时间,朝中那些大臣来过几次,他知道那些大臣的意思,可是他不想再掺和朝中的事情,所以拒绝了。可是他没想到,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世界不是他想怎样就可以怎样的。

南知夏:哀家听说贤儿这段时间和朝中的大臣们走得比较近!

李贤:是,那些大臣只是到贤儿这里坐一下。

南知夏:真的只是坐一下这么简单吗?

李贤:是的。

南知夏听了之后,眉头微皱,她没想到李贤会这样回答,根本不怕受到责怪。

南知夏:如果他们真的什么都没做,你就权当哀家多想了,不过你也知道哀家做事的风格,还是想清楚比较好。

听了这句话,李贤的心彻底凉了,太后虽然没说明,但他知道太后一定猜到了大概,可笑的是他还自作聪明,想要帮那些大臣隐瞒。李贤感觉自己很可悲,一身才华还没施展就被太后打倒在地,现在自己不想参与朝中的事情,可最后还是有事情找上他。太后说得很明白,如果再作出谋反的事情,恐怕就不只是幽禁这么简单了,可能他的妻小都要跟着遭殃。一想到这些,李贤就感觉后背一阵发凉。这时候李贤再次深深地看了一眼太后,这个看起来年龄并不大,但已经年届六旬的老人,眼神复杂得让人难以理解。李贤知道接下来他该做什么了,他请太后在这里稍作休息,自己退回了后院。

宫女:太后,出事了。

南知夏:出什么事了?

宫女:李贤自尽了。

南知夏: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后,南知夏眼前一黑,差一点晕过去。尽管她不太喜欢李贤,但她也不想他死,她已经有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经历了,怎么能再经历一次。

南知夏:还不快点儿去宣太医,前面带路。贤儿,你太傻了,为什么要这样呀?母后只是想吓吓你,并没有要你这样啊!贤儿,你快醒醒吧。

李贤:母……母后,这是我最后一次叫你母亲了……贤儿……死前再求您一件事……

南知夏:你说,只要母后能够做到的,一定会答应你。

李贤:母后,等孩儿死后希望您能够善待孩儿的妻小,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南知夏:母后答应你

但是李贤已经听不到这个答案了,当他说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就告别了这个世界。

南知夏:贤儿,你不要离开母后好不好,母后刚才只是吓唬你而已,你千万不要离开。母后已经派人去传太医了,你一定要坚持住。

就这样,南知夏逼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可是她的心中也留下了一个无法排遣的梦魇。李贤死后,南知夏再也没有任何顾忌了,收拾掉刘景和程务挺等人后,就开始了当皇帝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