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10章 我不做好人

红楼:我是贾琏 第110章 我不做好人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10章 我不做好人

第110章 我不做好人

担心自己唯一好友英年早逝,贾琏特意准备了点补品给李冬带回去。

一点不拿自己当外人的李冬坦然接受,临上马车前看似随口的说了一句:“青云书院至今未再开门,我心忧之。本该是个读书的地方,为何会弄的乌烟瘴气。”

“放心吧,青云书院真要倒闭,两位圣人不会答应,朝野文官们也不会答应,将来如何,谁知道呢?嗯,国子监的教喻们,大概是希望青云书院被关停的。可惜,也仅仅是希望,一些个老学究,甚至都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听得此言,李冬抱手作别:“受教,如此,我可心安矣。”

目送好友离去,贾琏自觉不如李冬。

林平的事情,换成贾琏遇见了,肯定是袖手旁观的,但李冬没有退缩,面对认为不公的事情,奔走呼号,营救同窗。尽管力有不逮,却实实在在的去做了点事情。

这是一个有着朴素价值观的人,一个有信念有坚持的人。他没有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中也有两种人,一种就是单纯的沉默,一种这是在沉默中学坏,甚至变态。

两者都没大错,前者更令人敬佩。

吴安中很服气,他很想留下来,听听两人都聊点啥。真的是非常好奇,这师徒二人经常关起门来,不带他玩。好气啊!

长姐如母,贾琏算是看到真实案例了。

“臭小子,你姐夫昨天还告诫你,会试时作文,切忌标新立异,行文跳脱。制艺乃代圣人言,不是让你表现自我。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和感受,你也得收着。上次会试落榜,难道教训还不够深刻么?”张吴氏不是长篇大论的教育,而是摆事实讲道理。

张廷恩在书房里等着,看见贾琏等人进来,冲吴安中挥挥手:“安中去做题目。”

没有计较的意思,年轻人有点血气,很正常。真要是那种明明很年轻,却总是表现出城府很深的样子,这样的年轻人如果不是装的,那就是個变态。既然是变态,那就躲着他走。

两人的关系谈不上多好,但也不坏,就是熟人吧。

与之相比,李冬与贾琏的关系,属于交心的哪一款。

这是亲姐姐,没跑了!

张廷恩这才没即系撵人,看一眼贾琏没表示,也没坚持。

需要辨别一下的是,少年老成和社恐不是一个概念。

如果不是张廷恩与张吴氏的因素,吴安中这种被家里人捧着长大,二十岁的小年轻,走大街上遇见了,贾琏都不带多看一眼的。

贾琏的心目中,年轻人就该充满朝气和热情,吴安中这种时刻表现出不服气,想撸起袖子干一架的样子,才是一个正常青年的表现。

三年前中举那会的吴安中,要是被人这么对待,一定会报以老拳。我十七岁中举,你什么水平?现在不行了,贾琏比他更早中举,算经一道全面碾压,胆敢反抗,贾琏直接放【召唤师娘】的大招。

尽管两人之间没少接触,但内心深处吴安中还是不服贾琏的时候居多。

又缝休沐日,贾琏都不用召唤,主动前往张府。

贾琏素来就是这样,我会敬佩你的所作所为,但我不会学你。

“等着,今天姐夫出了三道时文题,我一定压你一头。”不服气的吴安中,转移战场。

暂住张府备考的吴安中出迎,一脸哀怨的想说话,贾琏不给他说话的机会,递过去一本手写的习题册:“拿去,做完了我要检查的。”

“今日为何如此沉默?我见伱做了好大的事情,本以为你要炫耀一番的?”

吴安中看看姐姐,眼里全是苛求。张吴氏淡淡道:“让安中跟着听一听也好,免得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差劲,将来出去惹是生非。”

都不用贾琏反击,吴安中身后突然出现的张吴氏就一个暴击,抬手非常熟练的脑袋上一个脑嘣杀,伤害性不大,教育性极强。

贾琏也知道,最初吴安中看不上自己,即便是现在,吴安中对贾琏也没多少羁绊。

开口如此刻薄,旁听的吴安中顿时眼睛一亮,难得啊,上来就开训。

“李冬乃我唯一好友,不忍见他陷入案中,以免影响了明年会试,故而伸手。所作所为,不值一提。”贾琏在这不会遮掩真实的情绪,有话也是直接的说。吴安中在一旁见姐夫的表情欣慰,心头一阵失落,好戏看不成了。

“嗯,如此说来,倒是符合你的一贯作风。既然没往心里去,为何情绪不高?”

“呵呵呵,陛下首肯,内阁明发公告,整顿吏治只能从抓嫖-娼入手,如此局面,我见之,如何能情绪高涨的起来?再者,林平一案,我明明看的清清楚楚,却也只是看着顺天府处理案子,没有任何僭越。您说说看,我是该表扬自己呢,还是该鄙视自己?”

一番话给张廷恩干沉默了,旁听者吴安中完全没听懂,云里雾里,我这是在哪?

【整顿吏治只能从抓嫖娼入手】这句话,对于张廷恩而言,太扎心了!

什么时候,官场潜规则变成了只能从下三路入手呢?

旗帜鲜明的抓行政效率,抓反**,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你这话,将来可以当着陛下的面说。”张廷恩憋了一会,出来这么一句。

看着老师脸色难看,贾琏立刻换了一副笑脸:“那不能,我可是不是什么好人,我也不做不来一个正大光明的臣子。”

张廷恩再次露出欣慰的表情,那种扎心的感觉好多了,怎么讲呢?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的人,才能感受到贾琏那句话的扎心。贾琏自认为做不到光明正大,那就更欣慰了。下三路怎么了,好用就行。

“安中,你听了这些,有何感想?”张廷恩很突然的来一句。

“君子坦荡荡……。”吴安中表情不屑的想表达一番,贾琏听到这开头,立刻开口打断:“私下里你要这么讲话,那就老实的闭嘴旁听。”

非常的不客气,吴安中直接红温了,指着贾琏的手指都在颤抖:“你……。”

“我什么我?就你这样的人,将来进了官场,被人卖了还得给人数钱。冠冕堂皇的话,以后在私下里少讲,那都是说给外人听的。说正事前先来一段话,抢占道德制高点,这点值得肯定,但千万别当真了,原本是用来约束别人的道理,变成了约束自己,那你就已经输了。”

互联网时代淬炼过的人,但凡有点脑子愿意思考的,都能看明白的本质。对于涉世未深,没机会经历信息轰炸的吴安中而言,这些话真的非常难得。

张廷恩微微颔首,给了一个注解:“安中,这番话你不懂不要紧,但一定要牢牢记住,将来走上官场,在为官的过程中,慢慢的领会即可。”

吴安中面对张廷恩时,便没有太多的顾忌了,直接反驳:“姐夫,我辈读圣人书,受圣人教育,辛苦一遭博得功名,代天子牧民,教化天下,如何能像贾琏所说那样做官?”

张廷恩听了当时就乐了,看一眼贾琏眼神里的同情和怜悯,忍不住笑道:“贾琏,你来回应他这番道理。”

贾琏其实也挺乐呵的,这人傻乎乎的,挺想毒打他一顿的。

“他还没做官呢,就想教化天下了。回头给他个机会,哪里闹旱灾水灾了,哪里流民遍地,就让他去接替当地的官员好了。不用太长时间,有个一任官下来,他就知道如何做官了。嗯,一任三年下来,比跟他说任何道理都管用。”

贾琏这么一说,张廷恩给气的一阵咳嗽,站在张廷恩身后的张吴氏,先是赶紧顺气,完了过来给贾琏的脑门上打一下:“别气你老师!”

对此贾琏很是受用,这种不掺水的慈爱,在这个时空太难得了。

看见贾琏如小猫一般眯着眼睛,张吴氏心里甚是贴慰,笑容满面的又揉了几下这孩子的脑门,这才转身回到张廷恩身后道:“难为琏儿了,话虽难听,却真心实意。”

张廷恩笑着点点头,表情渐渐的肃然道:“林平一案,最终结案为,林平无罪释放,杨丰畏罪自杀,余者不问,顺天府判杨丰家产充公,取白银五百两,良田五十亩赔偿林平。”

贾琏很安静的听着,张廷恩却皱眉问:“怎么不问一问,杨丰家资多少?”

“我又拿不到一分一毫,有什么可问的?都余者不问了,无非就是杨氏族人得了一些好处后保证不闹事,顺天府所谓的家资充公,能有个几百两银子入库,那都是顺天府为官清廉了。至于赔偿林平银两和田亩,那真叫不得已而为之。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各方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即便是死去的杨丰,也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妻儿得以保全。”

听完贾琏一番话,感受到他那种平淡的不带情绪的语气,张廷恩心里有点凉凉的。

“你就不想表达一下感受?”张廷恩是真的好奇,这家伙怎么练就的这份功力。

“要说感受呢,我更希望下一次陛下出手整顿吏治的时候,用的是考成法,杀一批贪官污吏,砍一群贪生怕死的武官。自上而下的让朝野看看,陛下有整顿吏治,打造盛世的决心。当然这个盛世的标准,我跟别人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听到这一番话的张廷恩精神一振,果然还是那个年轻的有朝气的,敢于指点江山的贾琏。

冷漠与沉默,不是不想改变,而是看的更深,更广!思想更成熟了!

“说说你的盛世标准!”

听到这话的贾琏陷入沉思中,努力的找一句话铿锵有力的话来表达一番。

但是,思来想去,发现只有最朴素的表达,才是最有力最真实的表达。

“我所思所想的盛世,应是人人可安居,人人能吃饱,人人能穿暖,人人在遭受不公的时候,有一个能讲道理的地方。即便是一介草民,在告官的时候,不用滚钉板,不用先吃一顿杀威棒。”贾琏没有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盛世。

以上的话,放在所谓的康乾盛世,那也是做不到的。

“你要求真高!”即便是吴安中,此刻也忍不住吐槽了。

贾琏回头看看这厮,看的吴安中缩脖子躲闪的时候,这才开口:“眼下入冬了,京师首善之地,你每天起早一点,去城门口守着,看看每天有没有人冻死被收尸人拉出城外丢在乱葬岗。如果一个冬天下来,冻死的人不过百,我认可这就是盛世。如果做不到,我没脸说这是盛世。”

“古往今来,莫不如是,你说的盛世,那是圣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本朝近百年内部安定,已经算做的很好了。”吴安中不忿的反驳。

贾琏不屑的冷笑道:“你去城东集市上问一问那些卖儿卖女的父母,看他们怎么回答你。你不却吃穿,在家有人伺候着,你以为生下来如此,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么?那些人活不下去,不是因为他们懒惰,是因为这个朝廷,是因为那些肥头吃的大耳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们敲骨吸髓的剥削。”

吴安中被这番话说的哑口无言,脸色苍白,贾琏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开口圣人,闭口圣人,圣人说天下大同,哪一朝哪一代做到过?老百姓吃糠咽菜都吃不饱,你跟我讲古往今来莫不如是?遇见个灾年,百姓活不下去了,拿着锄头菜刀去你家吃饭的时候,你再说这个屁话吧。还圣人言呢,圣人见过陈胜吴广么?圣人见过张角么?还是说圣人见过黄巢?我告诉你,圣人连秦始皇都没见过,他说的话能放在现在用,不是因为他说的对,是因为当权者需要这天下的人有一个统一的道德认知。”

吴安中被说的无法反驳,却依旧不肯服气,最后挣扎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该因所言乃放眼四海皆准的道理。”

这话又给贾琏逗乐了,噗嗤一笑道:“放眼四海皆准?你现在去天津,租一条海船,出海去问一问那些海盗,看他们认不认你的道理。运气好,你还能遇见从欧罗巴来的商船,你可以问一问,洋鬼子认不认你的道理。你信不信,没等你讲道理,洋鬼子的炮弹就落船上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