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12章 丢出一块肥肉

红楼:我是贾琏 第112章 丢出一块肥肉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12章 丢出一块肥肉

第112章 丢出一块肥肉

承辉帝是个很“善于听取”臣下意见的皇帝,五位内阁大臣在面对承辉帝的时候,前两位选择摆烂。开会的时候,有意见就说,是不是被采纳无所谓,装模作样的争取一下,表示我挣扎过了,然后就没然后了。

孙化贞作为老三承上启下,他很少提建议,除非皇帝开口问。私下里承辉帝问起孙化贞,为何极少谏言时,孙化贞谦虚的表示,他的能力在执行方面,谋划方面略显不足。有陛下在统筹全局,他那点不成熟的意见很多时候没必要说。

李清作为四号阁臣,定位也很清晰,积极主动的经常求见皇帝,要求私下奏对。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一定是先在私下跟皇帝讲,达成一致后再会议上替皇帝讲出来。

排最后的张廷恩,没有大事从不主动去求见皇帝,但他确实承辉帝信任度拉满的阁臣。只有要有大事情,一定是先把张廷恩召来,私下里两人把能想到的各种可能都列出来,张廷恩从不替承辉帝做主,能想到的情况都说出来,让承辉帝来拍板。

因为要面对承辉帝的经常性垂询,张廷恩与贾琏师生关系确定后,从最初私下里浅浅的谈几句政局的事情,慢慢的演变成只要有点啥事情,张廷恩都会叫贾琏过来问一问。

不是说贾琏的答案就一定正确,而是张廷恩发现贾琏这个学生思路很广,想法不拘一格,总能找到别人看不到的角度。从最初的带着考教的心思交流政务,到现在张廷恩对于贾琏的建议,已经显示出非常重视的态度了。

即便眼下贾琏说出官督商办的建议,一看就显得有点幼稚,张廷恩还是比较慎重的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觉得幼稚是因为,官督商办的策略,在大周朝实行的话,实际上等于还是官办,甚至还不如直接管办。

这种要经手大笔资金的差事,文官集团,宦官集团,武勋集团,宗人府,都不可能只是干看着,不会忍住不伸手的。

想要搞官督商办,难度太大了。方方面面都会争夺这个新的利益点,还有一個太上皇在与承辉帝拉扯。

贾琏没有反驳,只是无声的笑了笑,这个表情中那面有些戏谑的意味。

承辉帝一开始也觉得贾琏的想法过于天真了,怎么可能嘛。但是听到张廷恩最后的结论时,不免陷入了深思。张廷恩也没有给出他思考的经过,只是给出了结论。

明君的艰难各有各的不同,昏君的快乐往往都是相似的。

这么说吧,在这个时代,没有哪个商人能跳出官方的桎梏。

“学生告辞!”贾琏笑嘻嘻的起身抱手,他其实并不知道张廷恩想明白了什么,毕竟他也是在装的,他又不是神仙。笑而不语的本意是,官督商办当然不好办,但总比官办要强。再说了,如果事情好办,当皇帝可不是太轻松了么?

承辉帝想有所作为,哪有轻轻松松的可能呢?如果当皇帝轻轻松松的,那一定是昏君。

贾琏表示,可以的话,我也很想过着简单的快乐的生活,这不是现实不允许么?

和往常一样,请求面君的张廷恩一路畅通,见到承辉帝例行行礼后,开口讲了今天与贾琏私下里关于银行的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官督商办,于陛下大有裨益。”

银行发行并监督,下面的分行负责经营,从皇帝的角度来看,进退有余。官督商办,民间的反对声音不会太大,毕竟汇通天下对于商人而言,能够大大的便利商人的同时,还大大的降低了资金转运的风险。

很自然的,承辉帝就想到了与当下皇权拉扯有关的方面,并且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承辉帝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一眼张廷恩,这老哥站在原地闭目养神,承辉帝才想起来,忘记赐座了。于是也不着急去多想,吩咐裘世安搬把椅子来。

有的事情,张廷恩可以提醒,但绝对不能说出来,只要他做出一个【我不能说】的姿态,承辉帝就会往某个方面去想的,因为可能性被局限了。

那么,这一次呢?

昏君对国家不好,但昏君一定很快乐。

“官督商办,太过异想天开了,大周朝的大商贾,哪个没有官方背景,即便是本身没有的,也会花钱去买回来一个背景。扬州十大盐商为例,排名最后的也有盐道和金陵甄家的背景。王家的姻亲薛家紫薇舍人,那也是从太祖到太上皇,两代君王的采买代理人。”

银行一旦办起来,其中的巨大利益,必然遭到各方面的觊觎,这就是一块肥的流油的肉,任何一方都想狠狠的咬一口,作为发起者的承辉帝,掌握了主导权,也就是掌握了利益分配的权利。强制推行不是不行,但结果显而易见。

比如汉朝某位皇帝,后宫里女人只能穿开-裆-裤那位皇帝。

张廷恩谢过皇帝,落座后继续闭目养神,耐心等待皇帝的思考结果。

很明显这些都是很容易想到的事情,不那么容易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可是这事情怎么讲呢?越琢磨,越觉得这个法子很妙。

张廷恩一句话,说明了大周朝的巨贾们,都是一些什么情况。

换成是别的学生如此无礼,张廷恩能一巴掌抽掉他两个大牙。贾琏不一样,这就不是个正常的学生,每次都能让张廷恩在稍微冷静一点之后,找到一些之前没看到的地方。

很快张廷恩就呆住了,靠着椅背的身姿正坐了,眼神游历,嘴里近似在无声的自言自语,懂唇语的能看出点端倪来。贾琏很有耐心的等着,总算张廷恩恢复了常态之后,意味深长的看了贾琏一眼道:“你先回去吧,我要进宫。”

没能彻底掌握整个朝廷之前,承辉帝很快就从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再抬头看时,承辉帝咳嗽了一声,张廷恩配合的抬头睁眼,笑容满面:“陛下圣明!”

承辉帝有点不好意思的摆摆手:“过了,过了。”随即又有点失落道:“竖子妖孽!”

张廷恩抓住机会夸贾琏:“陛下,臣发现贾琏那厮过目不忘,喜欢读各种杂书。他家里还有这个条件,这是很多大臣成长期间比不了事情。臣的内弟也是个聪慧的,十七岁中举,少年得志,与贾琏一比,差的太多了。臣以为,不是智商的差距,是眼界的差距。”

“你不用安慰朕,朕那几个逆子的心思,全在京城这一亩三分地转悠。从不肯弯下腰,去看看这天下,看不到民生艰难,看不到朝廷的田赋比起太祖年间,少了三成,看不到丁口税比起太祖年间,并无增加。他们只看到,朕这个位子,看不到朕夙夜忧叹。”

说到最后,承辉帝的感慨稍稍的减弱,毕竟夙夜忧叹这个词,好像自吹的有点过了。最近往元春处去的勤了点!一些没办完的公务,也会带去元春那边继续处理。

起初承辉帝的举动带着点刻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春表现出来的知情识趣的一面,让承辉帝很是喜欢。尤其是元春在皇帝面前,从不主动提起贾家这一点,太贴慰了!

还有就是贾琏抛出的这么一个盘子,掌握主动权的承辉帝,就想看看,那些狗怎么争夺盘子,然后一脸讨好的叼回来给主人献媚。想想心里就爽!越想越爽!

几个逆子带来的那点不舒服,承辉帝很快就淡了,毕竟年龄还小,还可以慢慢的从六部到地方观政磨砺。再安排几个好的老师带一带吧,尤其是老三,他的情况比较特殊。

经过不懈努力,李亨终于在承辉帝的心目中分量增加了。影响因子,正是贾琏。

“爱卿,回去拟一份折子,详细阐述一番银行的好处,以及地方分行官督商办的优缺点。这份折子交上来,朕会让朝中四品以上官员大讨论,综合出几条可行性方案,内阁会议上商议后决定。”承辉帝心里有了定见,轻松了许多。

张廷恩谢恩后退下,承辉帝怀着轻松的心情,走在通往元春处的路上,突然站住转了一个方向,奔着周皇后的住处来了。

见了周皇后,承辉帝很自然的问一句:“老三最近来的多么?”

“差不多七八天来一次,他比以前忙的多了。前日他来的时候,臣妾看着他沉稳了许多。还说起近期京师举子云集,好些个举人找不到合适的住所,他还招募了几个手头不宽裕的举人在报社里做事,包吃包住,几位举子都很感谢他。”

周皇后这点很好,就是单纯的说事情,不会评价哪个皇子做的事情如何如何。

非要说私心嘛,就是关于李亨沉稳许多的评价,这点承辉帝也是看见的。

做母亲的表示一下欣慰,这话都不能说,夫妻间就别见面了。

承辉帝也是欣慰的点点头:“是啊,老三成长的很快。通政使司那边,观政期也差不多了,下一步,朕打算让他去户部观政,你觉得如何?”

“当娘的都爱孩子,日常休息用度可以说,干政的事情不能做。”周皇后立场总是如此。

承辉帝听了微微一笑道:“回头朕让裘世安那边,每月给报社的费用加一成。”

关于几个举人的事情,承辉帝当着没听到,这事情可是太正常了。老三比起老二要小,但在结交臣子这方面,老三非常的收敛,出宫之后非常的本分,除了观政坐班时会接触的到官员,私下里从不与官员来往。相比之下,老二经常宴请官员或勋贵。勋贵还能以亲戚关系解释,官员如何解释?

得提前结束老二在吏部的观政期,安排他去哪个部门观政呢?

承辉帝靠在墩子上,享受着身边宫女的捶腿,眼睛闭上了,显得轻松的很,好像在休息。

来的时候周皇后注意到裘世安身边的内侍空着手,并没有带着待审的奏折。

尽管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舒服。

承辉帝没少下班后在元春那边办理公务,好几次白天也在那办公,这份待遇,以前是属于周皇后的。想到此处,周皇后并没有特别的失意。皇帝嘛,不就是这样么?后宫那么多女人,承辉帝有偏爱很正常。谁还没有年轻漂亮过呢?

只是有一点皇后很在意,那就是元春也好,其他的妃子也罢,承辉帝成功登基之后,再没有皇子诞生,生了几个都是公主。

眼看着亲生的两个儿子已经长大,顺利在外开府了,周皇后的心里优势感非常强。

次日,承辉帝降旨,二皇子结束吏部观政,前往工部观政并协助工部尚书处理一些公务,三皇子李亨则前往户部,继续观政学习。

这个旨意看似给与了二皇子一些工部的处理事务的权利,但工部是个啥衙门啊?

六部之中,工部素来是排最后的。在大周朝,工匠的地位在太祖之后,急剧下降。

承辉帝还特意把老二叫来,交代了一番,主要讲太祖年间,对于工匠的态度。希望他能深切的领会太祖当初优待工匠的深意,并且能沉下心思,协助工部三位主官,处理好政务。

老三李亨那边呢,承辉帝只是在李亨来送稿子的时候,随口提了一句,人在户部观政,切记不可指手画脚,有官员请示,也不要发言。只允许带眼睛和耳朵,不许带嘴巴。

一开始李亨还很开心,被承辉帝耳提面命后,情绪大为低落,本以为能有个一展才华的机会了,没想到父皇还是不看好他的能力。

为此,出宫之后的李亨,习惯性的让贾蓉去传口信,说了要去户部观政,并且把承辉帝的教导之言,都让贾蓉转达了一下。

怎么讲呢,自打拿到了玉牌,李亨对贾琏有点盲目信任的意思。

贾琏得知贾蓉的转达后,表情错愕了好一会。

怎么一杆子给干到户部去了?要知道,眼下承辉帝最重视的就是户部。

搞不清楚皇帝的心思,贾琏决定装一下神棍,让贾蓉转告:“镇之以静!”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