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22章 李清的野心

红楼:我是贾琏 第122章 李清的野心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22章 李清的野心

第122章 李清的野心

一个上午李冬都没安静过,似乎整个青云书院的人都找来了,就为了一件事。

书是哪里买的?然后用一种懂的都懂的表情看人,顺便还表示一下谢谢。

新科解元做过的题,你要说大家不误解,那都是怪事了。

这是李冬给大家的福利!

最后连算经教习都找来了,很干脆的表示,李冬同学帮个忙,书院五百多人,每人一本,价格好说,走校方费用集体采购。

新上任的山长是个会做官的,青云书院发生那件事情后,新科解元就是书院的门面。

同学们的集体意志嘛,自然从善如流。

李冬也没课好上,直接出书院联系贾蓉,午饭前五百本题集全部送到。

做完这一单的李冬心里默默的算了一笔账,一本书能拿三钱银子,十本就是三两,五百本,一百五十两,原来找对了人找对了路子,钱这么好赚的。

“珍大哥嘛,确实是个麻烦。有个事情你得当心点,自己挣的钱千万要收好,别让你老子知道具体数字,否则他能给伱一锅端了不说,还能给你的锅砸咯。”

贾琏窃喜,辛辛苦苦培养贾蓉,总算要结出果实了。

贾蓉深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贾珍早就想这么做了,要不是身后有琏二叔和贵人站着,贾珍早就下狠手了。贾蓉想起这个愤愤道:“年三十哪天去玄真观看老不死的,走之前我老子开口要了二百两银子,说是让我尽孝心。”

最重要的是找对了人,李冬有豁然开朗之感。这就是因人成事么?

消息传的很快,次日上午,满大街的举人穿梭与各个书店,找一本算经题集。

卖书的事情说完了,贾蓉又提起了商队的事情,语气上可没那么好听。

没有经历过题海战术的古人,头一次生出了急迫感。

内务府那边也没想到,半死不活的印刷局居然能咸鱼翻身就算了,还有日趋兴旺的意思。

再说了,看见算经题集能挣钱,不知道多少书院在准备搞盗版呢。

“我那老子太过信任赖二,未必是一件好事。”贾蓉自打做了生意之后,很多事情都摸清了,所以才有此一说。贾琏对此自然要给他开一剂药方:“你怕什么?赖家兄弟说穿了就是奴才,你就当养着的猪,需要的时候杀猪取肉即可。”

挣钱如此,做事呢?做官呢?

没说的,加印吧,再来两千册。

贾琏一听这个更高兴了,还有这个事情的么?没说的,赶紧拱火。

贾琏无语的看着这个便宜侄子,告诉他你现在不过是价钱翻三倍,等你加五倍的时候再去看看你是个啥待遇。贾蓉一阵傻笑后表示,我可不傻,这不是临时赶工才加三倍价钱么?会试之前这一波行情过去,以后还不知道怎么地呢?

贾蓉也没想到,首印的两千册,一天就卖完了,三大书院就买走了一千五百本。以前不是没卖过时文题集,怎么没这么好的生意呢?

“忍着吧,【孝】字大过天啊!”贾琏这话听着没问题,实则是抱薪救火。

颇为费解的贾蓉特意找贾琏感慨了一番,没想到内务府大爷们也有如此好说话的时候。

贾蓉听了露出兴奋之色道:“那可不,不过现在是我老子当家啊,要等很久的。”

贾蓉也没想到,自己能有这么一天,走进一个衙门,能被人如此捧着。

钱给够,印刷局那边表示,连夜加班不算事,只要钱给够,一切都不是事。

李冬是個善于思考的人,任何一件看似无法完成的事情面前,该如何面对,首先就是要分析手里掌握的资源,然后整合资源,最后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

等这波行情之后,平价的题集,可以走通州沿着运河卖,我多卖一本,就多赚一本的钱。

“一次二百两啊!开了这头,以后玄真观那边就都是我的事情了。”贾蓉看的很清楚。

贾琏跟着哀叹一句:“如之奈何,年前我也让老子敲走了一千多两,为人子就这样吧。”

一句话共情给拉满了,贾蓉跟着一起哀叹,心里生出一丝令人瞬身僵硬的念头:【老子在上头无可奈何,要是没老子呢?这家不是我来当么?】

只是这么一想,贾蓉就冒出一头的冷汗,赶紧抬手擦了擦。贾琏见他表情诡异,心头微微一动,点了一句:“怎么,屋里太热么?”

“啊,是是,热!”贾蓉的表情彻底的出卖了他。

贾琏深知,此事不能着急,必须等到贾珍的贪婪之心彻底大爆发,最好是辽东商队翻车,让贾珍赔上一大笔,到时候贾珍肯定要动贾蓉的歪念头。

想到山海关是东平王的势力范围,贾琏就生成一个小小的期望,东平王世子,要给力啊!

晚一点,贾琏去找贾赦,特意去了解了一下东平王的情况,表达了对商队的担心。

对此贾赦并不在意,而且很贴心的解释:“东平郡王的老巢在齐鲁,太祖那会需要个人盯着孔家,免得这家人作妖。后来贾家膨胀的太快了,太上皇的时候玩了个平衡手段,把山海关、天津分给了东平王的手下镇守。”

“当时我都跟你现在一般大,贾家在军中可谓如日中天,哪像现在。那会东平王见了你爷爷,都不敢端郡王的架子,称兄道弟的。哪曾想,你爷爷人刚走没半年,关外的军头们态度就便了,以前能行方便,现在也各种推诿。如今重启商队,你祖母那边也是认可的,可以试一试,能成最好,不成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听到此处的贾琏顿时有所悟,忍不住【提醒】一句:“万一赖二镇不住场子呢?”

“那也是贾珍的事情!”贾赦直接甩锅,挣钱的时候你也这么说,我才算服你!

这熟练的甩锅姿势,真是本色大暴露!难怪争不下来族长,你还不如贾珍有担当!

一个毫无担当的人,别说在官场内了,即便是在家族内,那也是个摆设的结果。

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不过硬,没人会看的上你。

这次重启辽东商队的结果,在贾琏看来,不会有太好的下场,嗯,这是好事!

时光飞逝,转眼会试的日子到了。

再次进场的贾琏越发的从容,排队的时候,身边并肩站着李冬,身后跟着努力隐形的林平。关于李冬和林平的事情,贾琏自然是一清二楚,这是好事。

在贾琏看来,林平是个狠人,这种人用好了,将来是一把锋利的刀。

现阶段还是保持距离为好,将来关键的时候有李冬在,可以借刀杀人。

贾琏走近科场的这天,远在天边的王子腾,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家书。

王子胜在信中详细的阐述了贾琏的观点,并京师近期的风声。陛下将所有弹劾王子腾的奏折留中不发,看似在保护王子腾,也有秋后算账的可能。

就在官场的王子腾,如何不知所谓的帝王心术呢?

这是蓄势待发的一种情况,事情留着不处理,将来需要的时候,旧事重提,现成的罪名。

也就是说,事情并没有过去,只是暂时不提。刀没落下来,就那么悬着。

看完信后,王子腾的心情非常复杂,当今皇帝与太上皇之间的拉扯,在别人看来是好事,在王子腾看来可不是好事。眼下在两代帝王之间讨价还价看似很爽,实则埋下了祸根。

理由也很简单,王子腾站在最前面,将来两代皇帝的拉扯尘埃落定了,谁被率先清算?

四大家族养出了一堆废物,如果不是王子腾在前面顶着,必定江河日下。

王子腾很庆幸,年青一代总算是成长起来了一个可以看的过去的人才。

作为贾家注定的代表人物贾琏的建议,王子腾非常的重视,拿着这封信王子腾反复的看,想了整整一夜没睡,天亮之前,王子腾才下定决心,提笔写所谓的自辩奏折。

【臣自受命于人主,率部出征以来,面对乱局,夙夜忧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陛下宽仁以待西域各部,彼等却以叛逆以报,……。】

总结一下,陛下是千古第一仁君,但凡有一丁点事情给陛下抹黑了,都是王子腾的错。既然错了,那就没有自辩的必要,待此间事了,臣建议留下京营镇守边陲,派遣能力坐镇迪化,改土归流,明确朝廷对西域的绝对合法权利。

西域这个地方全是刁民,大军一旦撤走,必定会再次反叛,不如趁此机会设省。

关于设省的建议,上次的奏折中,王子腾已经详细阐述了,这次的自辩奏折中,再次强调一下。在他看来,事关西域的长治久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朝中将所有的目光集中在会试上,作为主考的李清一点都不轻松。

王之望的前车之鉴不远,表面上看起来他倒霉的因素是个人喜好的因素。实际上就是立场问题,承辉帝对王之望的评价中有“沽名钓誉”四个字。大白话就是,你也配惦记文官领袖这个位子?你问过首辅孔照没有?

眼下的文官集团,还真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领袖,相比于此前方白衣独领风骚的格局,眼下是群雄并起。首辅孔照作为理学一脉的领头人,资历做首辅比较勉强,不足以服众。次辅梁道远乃心学一脉,江南文坛领袖出身,很自然的要自立山头。

三辅孙化贞典型的事功派,朝廷中能做事的人,很自然的奉其为领袖。

李清则是青云党的当家人,学术上属于心学一脉,正在和梁道远争夺心学首领的位子。

至于张廷恩,额头上贴着明晃晃的帝党标签!

这种局面之下,李清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出阵会试主考,可谓是大大的加分了,本来在与梁道远的争夺中出于劣势,会试之后,必然能稍稍扳回一点局面。

朝廷文官里还有一小撮人,人数不多,这波人一般都会被文官集团无视,这波人自然是以林如海为首的勋贵党。不过这波人太少了,四品以上的文官,眼下就林如海一个。

现实就是随着方白衣的倒台,文官集团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领袖人物。

李清有野心争一争文官领袖的地位,现阶段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要做到首辅的位置,再谈其次。在李清看来,孔照的性格有缺陷,缺乏担当,并不适合做首辅。梁道远倒是个劲敌,但此人在方白衣被罢的过程中,选择了沉默。因此,文官多有诟病之。

李清在文官中的形象,因为他的努力经营,渐渐的朝着面对皇权,选择合作为主,斗争为辅的阁臣形象发展。做文官的都知道,皇权从法理上是无限的,多数情况下,文臣都是有限的斗争。所以,随着李清入阁,很多文官也选择了跟随,并帮忙洗地。

每次会试,都像是一次战斗,兜里揣着足够银元的贾琏,再次使用钞能力,占得先机。

分配考棚这个事情嘛,即便是主考官李清,也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

多少小吏靠着这一波肥一年,你要拦着大家挣钱,真要小心被人下泻药的。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先例,太上皇十年的主考,就因为要整顿考场纪律,叫人下了泻药,拉了整整三天不说,连累其他考官吃了三天的猪食。这事情还无从查起,就这么一回之后,再也没有主考官叫嚣着整顿考场纪律了。

三场会试结束后,批卷的考官们加班加点的忙碌时,承辉帝身边的大太监裘世安出现了。代表皇帝表达了慰问之后,裘世安并没有走,而是留下来,我就看看,不说话。

这一家伙给李清原本有点昏昏沉沉的脑袋干清醒了!

正常情况下,李清只要看看前十名的卷子就行,现在他不敢怠慢,拿到趁机先看算经,跳了唯一的一份算经满分的卷子先看。看完之后,李清松了一口气,这熟悉的配方!

字迹,馆阁体能写出大小一模一样的人还真不多,贾琏算一个。文章内容,四平八稳,拿放大镜走找不出出格的地方,就质量而言,可以算上乘的。

看完前十的卷子之后,李清陷入了犹豫,到底给个第几名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