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54章 工部:如临大敌

红楼:我是贾琏 第154章 工部:如临大敌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54章 工部:如临大敌

第154章 工部:如临大敌

自打六部观政制度诞生以来,头一个先在上书房观政的新科进士,贾琏的待遇是不是后无来者不知道,肯定是前无古人了,为此还诞生了一个临时职务【观政舍人】。

本以为这位爷作为一个香饽饽,不选吏部也会选户部,再不济也能进礼部,结果一头扎进了工部。实在是太过突破正常人的认知了,三位主官就怕这位爷身上带着任务,自然要严阵以待。工部是没啥前途不假,但也是有油水的。

通俗一点讲,工部就是搞工程的,搞工程里头的猫腻那可太多了。举个例子,一块砖头的售价可以是三毛钱,也可以是五毛钱,就看采购部门的意思了。你是砖厂老板,你得到暗示砖可以五毛钱一块的情况下,你会作何选择?

还有领导一句话,原本做好的工程要推翻重来,造成浪费之类的事情,那真是数不胜数。作为施工单位,你只管再做一遍,再拿一份工钱,你会担心造成的浪费?

作为工部的负责人们,有贾琏这么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爷,心里能不紧张么?

“状元郎贵为国舅、小公爷,如何来此?不会真的要在工部干下去了?哈哈哈!”右侍郎蓝某,说着这番话,忍不住自己都哈哈大笑,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关键这厮在话里提到了国舅一词,自己也觉得阴阳的有点刻意了,赶紧笑一笑缓和一下,免得真的得罪人。

“蓝大人客气了,贾琏后学未进,此番是来观政的。”贾琏非常含蓄的表达了,我就是来观政走流程的,最终的取向,还是要服从分配啊。

左侍郎刘大人接过话:“既然是观政,自当总览全局,面面俱到,留在总部有各司公文档案可浏览,状元公以为如何?”

贾琏来之前是做了工科的,两位侍郎大人先后发言时,那也是微微欠身,不敢安坐的。

刘大人的发言,贾琏自然表示一下尊敬,随即站起抱手道:“刘大人的好意心领了,贾琏对制造颇有兴趣,想去虞衡清吏司,还望各位大人伏允。”

贾琏也觉得太过扯淡了一点,我不过是来观政的,不是来做督查的,懂?

贾琏愿意去这么一个部门,自然是好事啊。水浑的地方,一个不小心就踩空了,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牵扯,到时候他不就没心思去找毛病了么?

毕竟虞衡司还有大量的采购和库管的权利,这里面的利益也是说不清楚的。

这两项业务有内务府的影子,涉及到的利益方多了一个之后,水更浑了。

反应各有不同,大概一半一半,一半的人显得松弛了许多,不是出大事了。另外一半人则更紧张了,这是出大事了。【观政舍人】的六部观政第一站选择了工部虞衡司,说没任务谁信啊?反正我是不信的,是奔着谁来的呢?还是奔着内务府来的?

短暂的寒暄后,介绍与自我介绍完毕,虞衡司郎中给贾琏安排了一个办公室,一个书吏,一个随时听候召唤,负责卫生以及端茶送水的小吏。

【关照】二字的语气,稍稍有点加强,言下之意,听懂了么?

尚书加两位侍郎一起来到虞衡司,这场面差点给虞衡司一干官员吓尿了。

大周朝虞衡司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4人,基本遵循了前朝制度。

虞衡司的官员们在院子内列队,个个战战兢兢的等待命运的判决时,尚书陆大人咳嗽一声,回头招手,贾琏信步上前后,陆大人才说话:“各位同仁,今科状元大家贾琏都知道,就不多介绍了,状元郎选择到本部该司观政,大家多多关照。”

这是出大事了啊!不然不能来的这么整齐不是?

毕竟贾琏身份太多了,还是张阁老的嫡传弟子,张阁老总领户部之外,兼管银行以及铸币。别说工部了,内务府在铸币问题上也要听招呼,名副其实的大周朝财神爷。

为何尚书陆大人如此干脆呢,两個原因,一个是贾琏的上一份评价,用了皇帝印章。另外一个就是虞衡司的管理问题了,这部门是交叉管理的,工部能管,内务府也能管。

如果不是身高优势,贾琏跟在三位大人身后将毫无存在感。

铜钱的铸造归虞衡司管,内务府还有铸币局呢,还有貢珠,这也是内务府实际掌管。

也就是贾琏没选营缮清吏司,不然三位大人的冷汗能下来。因为郎中是贾政啊,叔侄联手,鬼知道能掀起多大的风波。

这个安排的用意,想看文书看档案,有书吏可以代劳去取,想带人进来伺候,顺便打听点不该打听的消息,那就让跑腿小吏出场,断了你这条心思。

为何内务府也能插一杠子呢?明明是工部的下属单位。自然是因为铸钱咯。

虞衡清吏司?好啊,这里好。

一直端坐如泥雕木塑的尚书陆大人,身形微微一抖,眯着的眼睛也亮了,咳嗽一声,吸引注意力之后道:“状元郎有想法,那便如他所言,就去虞衡司。”

两位侍郎见尚书发话了,自然没有异议,就这么定了。实际上贾琏只要做了选择,也没人会出声反对,顶多是在实际操作中使绊子,明着反对不敢。

真就是严防死守,破案了,郎中大人是更加紧张的那一拨人。

工部这个部门有一定的特殊性,就在于很多部门职能与内务府重叠了,用人上也互相皆来皆去的,只要主管的主事不说话,自然也没人去多管闲事。拉拉扯扯的都是为了把差事办好,时间长了说不清楚的地方就很多。

郎中大人的安排,可谓面面俱到了,我管不了你贾琏,我还断不了你获取信息的渠道?

再牛的人,那也是个人。没有帮忙跑腿,打听消息以及办事的人员,伱什么都做不了。

想法再好,你也需要人来落实吧?如果贾琏是主官还好点,一个来观政的进士,呵呵!

郎中大人和员外郎们都不用商议,很自然的要给新科状元上一个,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官清如水,什么叫吏滑如油。

照例,贾琏要先去拜访各位同僚,一个一个办公室走进去,坐一炷香的时间,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屁事没办,就混了个脸熟。各位同僚的感觉吧,状元公的性子,似乎传言有误啊。不是说性格冷傲么?怎么观政第一天,全是在走访同僚了,期间也没问啥业务上的事情。

清汤寡水观政第一天过去了,贾琏现在出门换了个长随,亲自点的张三的幼子,年龄比贾琏小一岁,生的虎头虎脑的,壮实的紧,名唤张柱子。贾琏最欣赏他的就是话少,其次就是能吃,非常的能吃。自幼习武的张柱子,用桂香的话,一顿能吃二爷八顿的量。

贾琏让他在门房呆着不要乱走,他就真的呆着,除了方便之外绝不离开。

回去的路上,贾琏问起张柱子:“今日在门房里呆着,可有收获?”

贾琏没指望他能观察出一点啥东西,这不是还在培养期么?

“门房李老头出身内务府,上午还好点,上了六次厕所,午饭后偷懒睡觉,一睡就是两个时辰。我问他为不怕耽误事么?他回我,午饭时好些官员出去吃,午后回来的很少。对了,这老头有三个闺女,问我定亲没有。”

马背上的贾琏嗯了一声,扭头看一眼柱子,心道:你这忠厚老实的样子,很有欺骗性啊。

“你怎么回的他?”贾琏不动声色,柱子催马并行,压低声音:“小的说没定亲!李老头问了小的家里的情况,小的照实说了,再无其他。”

也就是说,这门房老头并没有多问贾琏的事情,估计还在观察试探期。

“嗯,挺好,多看,能不说话就别说话。”贾琏觉得张柱子真不错,比小安强多了。

观政第二日,贾琏依旧准点到,马丢给柱子去伺候,不紧不慢的步入。

张书吏已经就位,姓何的小吏卫生已经搞好了,站在门口等着呢。

贾琏进来,两人先后招呼,何小吏熟练的接过贾琏的褡裢,取了茶壶和茶叶出来,很自然的去打水冲茶。张书吏站在一边,微微躬身请示:“贾大人有事只管吩咐!”

“嗯!”贾琏应了一声,从随身褡裢里取了一份图纸出来摊开,尽管有一段时间的工作与机械有关,而且还有记忆挂,这不是不懂当下的手工基础水准么?所以,根据个人经验画的图纸,未必能实现不是,必须要当下懂行的人看了才知道如何改进。

展开图纸,贾琏笑道:“我有个私人的活,你帮着看看能不能做,花费方面不是问题。”

张书吏顿时大脑空空,眼神呆滞,观政第一天,就要干私活?您是怎么知道,这虞衡司里的工匠,有许多人在接私活啊?

贾琏见他没反应,有点奇怪的问一句:“怎么,图纸看不懂?哦,我没标注单位,就是个大概是示意图。是这样的,尺寸之类的,我也不懂,就是个想法。”

其实呢,贾琏也是想看看,这位书吏到底懂不懂行。

张书吏火速回魂,注意力集中在图纸上看了好一阵,眼神茫然的摇摇头:“在下没看懂!”

看见贾琏脸色一僵,张书吏赶紧补救:“张主事于制造一道颇为精通,我去问他。”

拿着图纸,张书吏跑出去了。贾琏看着他的背影【张主事?】,是一家人么?

过了一会,一个六品官兴冲冲的进来了,手里拿着图纸问:“贾兄,此物为何?在下也没看懂,就是觉得颇为精巧,想造出来需费一番手脚。铸造件好弄,个别工件需要上车床。”

贾琏都听傻了,忍不住问一句:“车床?虞衡司还有车床?”

“嗨,那玩意不好用,脚踩的,一个不注意就出废品。”

贾琏明白了,跟自己理解的车床不是一回事,别电动机了,蒸汽机都没有。

想到此处,贾琏摸出装卷烟的盒子,打开后摸出一根,掏出火折子点上后,吞云吐雾道:“在下觉得抽烟袋太不方便,这不自己弄了个卷烟出来,没想到还挺受欢迎,便寻思着手卷的太慢了,是不是弄个机器出来。就是一点个人想法,成不成的不要紧。”

张主事拿起一根卷烟看了看,若有所思好一阵之后,再去看看图纸,好一阵才说话:“嗯,这机器要是能做成了,两人就能操作,效率上一个人能顶十个人的。图纸在下拿走,回去帮你问问工匠们,他们应该有办法。”

贾琏赶紧起身谢过,张主事要走时,贾琏送到门口,顺手塞过去一张银票道:“办事需要花销的地方不少,工匠日子不好过,不好白使唤人家。”

还能收到银票?尽管只是一张二十两的,却狠狠的颠覆了张主事的刻板印象。

昨夜大家伙开会讨论过贾琏的事情,工部观政的进士好几十号呢,都选留在总部看文书档案,这位来的晚不说,还直接扎到虞衡司。本以为来者不善呢?就这?

干点私活,张主事哪敢找他要钱啊,没想到他真给钱了,这……。

摘的如此干净,怕是真要出点事情了,张主事有种即将横生枝节的预感。

张主事的办公室内,其他三个主事都在等着,见他回来了都起身相问。

张主事说完情况后补了一句:“先看看吧,给他把事情办好了再说,只要不去库房,不查账本,就没啥好担心的。大家伙还是管好各路人马,免得出意外。”

虞衡司有没有问题,这四位主事能不知道么?各自分管的事情一清二楚,别人管的事情,那也是知道的很多。大家就是一伙的嘛,合伙捞钱。

别的观政进士好对付,丢给一堆文档去看呗,愿意跟着办公室里学习工作流程,那自然是最好的。观政期间,想请假不来的也没问题,反正每逢工部观政直接请假一个月的不是个例,贾琏这种才是特殊例子!

贾琏这边真没多想,卷烟制造四大难点,一个是烟叶质量,一个是烤制和储存,剩下就是切丝和卷烟了。贾琏面临的就是后两个难点,这是决定生产效率的。

现实注定是半手工的生产,想更高的效率基本没可能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后人的角度看其实难度不大,真正难点在于伴随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并成长的自然学科,从理论到实践。

瓦特造改良蒸汽机,却未必懂相关的理论。要不怎么说牛顿伟大呢?工匠造出了机器,牛顿为首的自然科学家们,则是整理出相关理论,并且是能便于学习的方式出现的理论。

中学物理大家都学过,这里就不废话了。齿轮滑轮这些东西造出来,不识字的工匠都能做到。难的是标准度量衡,难的是其中的基础理论,更难的是在总结出来的基础理论上,进一步生化出更高一层的理论并加以实践。

工业化三个字说出来简单,很多东西做出来也不难,知其然易,知其所以然难。

大周朝的环境就这样了,贾琏也不指望主导工业革命了,有生之年能看到大周开启朝走向海洋的步伐,贾琏就心满意足了。一点一点的做,并从中获得巨大利益,吸引更多人的加入进来,这才是贾琏觉得能办到的事情。

没有利益驱动的前提下,谁都是怕麻烦的人。

所有想做的事情,都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上面的。动嘴的人,永远比实际做的人轻松。

要不怎么都想当领导呢?

工部观政第三日,贾琏带来了好几份报纸,一壶茶坐一天,喝茶看报,屁事没做。

众人愕然不已,特意安排张书吏去问贾琏一句,有没有想看的文档。

贾琏似乎才想起来,我是来观政的,于是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了解工部的办事流程。

都是官面上的事情,张书吏也没为难,找来一堆公文,还有手写的办事流程,从库房到办公室,如何形成事件,如何走流程,如何落实,最终是入库出库。

贾琏一边看公文,一边询问张书吏,花一天时间,算是搞懂了基本流程。

第四日,虞衡司如临大敌,今天该出招了吧?下基层对不对,要看账本对不对,我都给你准备好了。哼哼,不信你能查出问题来!

没曾想,再次出乎工部上下的预料,贾琏请假了!

人没来,就是让长随来送了一张请假条,表示有私事要处理,请假五天。

为啥要请假呢?还不是贾蓉那边出了点小问题么?

这季节正好出烟叶,贾琏要求的烤烟,具体倒是写了很成熟的方案,细节到如何建烤房,如何掌握火候等都有,问题是会干活的人不识字,识字的人看着这个跟看天书一样。

贾琏只好请假两天,拉上薛蟠和贾琏一道出城,找一个种烟叶的庄户,亲自现场指导。

烤房怎么建,烧柴火还是烧煤,烤烟的流程和火候等等,贾琏在城外的庄子里呆了五天,从搭建烤房到烤制流程,再到存储。千万别小看存储,烟叶的存储对于品质是决定性的。

五天后,贾琏回工部销假,郎中大人看着贾琏,忍不住问一句:“状元公生病了么?人怎么黑了一层啊?”贾琏心道【你当我想啊?干活能不晒黑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