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56章 自我定位不够高

红楼:我是贾琏 第156章 自我定位不够高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156章 自我定位不够高

第156章 自我定位不够高

工部三位大佬心里都很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贾琏这个人非常的恶心。

一个来观政的进士,你搞什么事情啊?安静的当被人伺候的舒舒服服的大爷不好么?

如果是一般的进士,随便往哪个部门一丢,不闻不问,到期赶走就完了。

但这位爷的身份太复杂了,不能简单的处理。工部几位大佬给出的处理办法是捧着,您呆在高处,千万别落地。

令人恶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不过是去打了打枪,就正大光明的搞出事情来了。

各位读者大爷猜一猜,官府最怕什么?

答案很简单,官府最怕内部出事,追求的是稳定,最好是一成不变的稳定。

只有稳定才能长久,这個长久是既得利益者长期利益的保证。

稳定的时间长了意味着什么,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怕404.

所以,贾琏这份报告在三位大佬看来,就是奔着搞事情来的。

正常情况,正常流程,这份报告根本到不老侍郎跟前,甚至连郎中大人都看不到就被压下去了。现实情况,贾琏是来观政的状元,本身有其他光环,所以,报告到了三位大佬跟前。

能不能成功不管,总比一成不变要好。

很快承辉帝就想明白了,这位子太重要了,想找个能力和阅历都足够的臣子太难了。

比如这样的句子【这位大人每顿饭几个菜啊?但凡有颗花生米,都不会说醉话。】

还真就一时半会的找不到一个人能代替贾琏呢。

临时工贾琏离开后,所有奏折没人事先处理一遍,所有奏折都得自己去看,好辛苦啊。

这样带着浓重讽刺意味的评语不算多,隔三差五的能看见,对于承辉帝而言,算是一种日复一日案牍劳形生活的调剂。每每看见,总是能会心一笑。

现实情况,工部可以压着报告,信不信这孙子连夜给皇帝送过去?

换位思考,我跟你讲程序正义,你跟我耍流氓,那还有啥可客气的呢?

试问一下,谁当领导部门里有个不受控制的临时工,心情该是如何的生草。

算了,还是自己辛苦一点!

承辉帝心里很清楚,大周朝看似照搬了前明的制度,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别。

嗯,要不要把【观政舍人】这个临时工常态化呢?换个名字的事情嘛。

观政舍人贾琏在的时候,承辉帝可以通过批阅奏折的先后秩序,对于国家目前出现的事情有一个轻重缓急的初步了解。很多不涉及军事,地方上的奏折,贾琏那边就给出处理意见了,承辉帝要做的事情就是用朱砂写个【准】字。

有的人就是这样,在身边和不在身边,完全是两个概念。

看完之后,正常处置还是给他压着,到不了内阁那里。

当事人贾琏根本不会去管几位大佬的心情,他眼里的大周朝,正处在一个极为微妙的时期。当今陛下励精图治,不趁着他在位置上推动一些变化,那贾琏也白穿越了。

以前看奏折的时候,还能经常看见贾琏附着的一些精彩评价。

三位大佬的心情再怎么恶心,最后商议的结果,还是不得不把报告上呈。

年龄大的阅历足够,往往思维固化。年轻人想法足够,往往阅历不足,容易被骗。

别管皇帝心里怎么想的,在贾琏看来,只要能推动变化,就是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那就是内阁的权利比起前明要大很多。大半以上的奏折,在内阁那边就过滤掉了。

乾清宫,承辉帝,看着桌面上厚厚一摞没初步处理过的奏折,沉默了很久。

贾琏不在的第X天,想他!

又比如这样的句子【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命关天,遣干员复查该案。】

而通政使司的存在,不单单是上传下达,同时还有复核的功能,还有平衡内阁的作用。

也就是说,大周朝的皇帝不需要太监组成的内廷来抗衡外朝。

为啥呢?自然是因为有勋贵集团的存在。前明的内廷首先是皇帝偷懒的结果,发展到后来因为猪叫门的战神行为,导致勋贵集团被文官按在地上摩擦,皇帝不得的借助内廷。

大周朝的四王八公以及各路亲王的存在,起到了弱化文官集团专权的作用。

次日,一份被红圈标注重点的公文,出现在内阁,因为是要钱的公文,很荣幸的在当天要处理的公文中摆在最上面,并且被送到张廷恩的书桌上。

张阁老打开公文仔细看了起来,这格式怎么就如此的眼熟呢?

看到落款的时候,张阁老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沉吟片刻后,看着公文封面上的三个代表着工部三大佬的红圈,张廷恩果断的又加一个红圈,然后放到右手边。午饭前自有书吏来取走,送给内阁首辅批阅。

首辅孔照最近心情还算不错,主要是内阁少了一个阁臣,却没有及时补充。由此,次辅与四辅之间隔空叫板的场面经常出现,这让孔照轻松了很多。

说起来还是张廷恩最省心,很多要钱的折子,在他那里就被打回去了。

往往这一类折子的处置最容易得罪人了,正因为如此,孔照心里经常表示,张相好人啊!

张廷恩那边转来的折子最少,最近三天一份都没有,孔照本以为又是轻松的一天时,短暂的午睡后,打算今天提前下班的首辅大人,看到了转自张相那边的折子。

哎,还是高兴的太早了。难道是因为最近大事不多,内阁会议开的少的报应?

内阁的工作流程如下,若非阁老们认为是必须要上内阁会议的事情,往往直接给出建议,转呈陛下。一旦阁老把分管部门的奏折送到首辅这里,那就必须要上内阁会议了。

此首辅对内阁大臣的尊重!

还有就是一些事情,皇帝认为很重要,拿出来在内阁会议上讨论,也会事先请首辅去私下密谈,然后由首辅在会议上提出。

今天这份公文孔照看完之后,忍不住长叹一声。

朝廷里的事情,不怕遮遮掩掩的,最怕光明正大。如果这份公文,张廷恩直接就处理了,给工部回复一个要求,接着工部上PPT,张廷恩批复,反复几次,最后确定,打钱。

这样事情就到不了孔照跟前,从首辅的角度看,这事情将来就能成为一个打击目标。即便是程序没太大的问题,首辅要找毛病也不难。毕竟涉及到钱的事情,哪有干干净净的。

走内阁会议流程之后,主要通过了,再想找麻烦,就只能找具体的项目负责人了,不可能找到张廷恩的头上,甚至连贾琏的头上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出问题,就是具体的执行人。

可以说,张廷恩这边已经把贾琏摘的干干净净了。

大概就是这样,【要反对在会上直接反对,别搞会上不说话,私底下的小动作。】

内阁会议是个很玄妙的地方,专门为皇帝和大臣们设置的角斗场。还有一个更大一点的地方,叫做【御前扩大会议】。这个会议很少开,一旦召开,各位阁老,六部九卿,亲王郡王都要列席,这个会议决定要不要对外发动战争,此前的西域平叛都不够格上这个会议。

说起大周朝的亲王们,比如李亨,在户部观政的时候,并不单纯的观政,对于户部的具体事务,有过问权。具体到是否行使权利,全看个人了。嗯,主要看皇帝的态度。

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二皇子可是在工部呆着呢,这份公文居然没有二皇子留下的痕迹,这就很有讲究了。孔照很谨慎的把身边的首席幕僚请来,问了一句:“二皇子最近如何?”幕僚的回答很有水平:“二皇子自到工部后,一直称病在家。”

孔照事先当然知道这个现状,方白衣还在的时候,二皇子呼声最高。

方白衣下台不久,二皇子就去了工部。初到工部的二皇子,屡屡被下基层。

三番五次之后,二皇子就称病了。

哎,牵扯到皇子上头,事情往往非常的麻烦。

“二皇子何时称病?”孔照又问,幕僚答:“称病已三月有余。”

就在孔照深思之际,幕僚又道:“昔日方白衣时,二皇子奏折多有上会,东翁首辅之后,萧规曹随,每每二皇子奏折上会,陛下均草草应付了事。批语也多为【海市蜃楼耶】。”

很明显,承辉帝对于二皇子不接地气的一些奏折,表达了深度不满。

孔照印象最深的一次,来自皇帝对二皇子的批语为【人云亦云】。

方白衣之后,朝中陆续外放了一批官员,谈不上大清洗,但也沉重的打击了方系。

二皇子没能及时的看清楚局势,为方系官员说了不少好话,导致他被发落工部。

如果能及时醒悟,安心于基层,二皇子的将来还是有机会迎来好转的。

奈何这位爷居然称病在家,还是腿疾。这是对于下基层视察的抱怨么?

失落感与浓浓的怨气,随着【腿疾】二字喷涌而出。

昔日贤王,再不能醒悟,怕是很难翻身了。

说到亲王,最识趣的就是大皇子了,这位几乎没啥存在感,他就安心呆在宗人府。

最得宠的亲王并不是三皇子,而是忠顺王。这位权柄横跨宗人府与内务府,市舶司外贸挣的那点税银,他都能先过一手沾满油。最肥的单位铸币局,也有他的影响在其中。

即便是首辅孔照,面对忠顺王也要退避三舍。

原则上内阁几位阁臣之间的共识很简单,对于各路亲王郡王进入内阁会议的想法,严防死守,绝不让步。不是没人呼吁过,内阁会议上应该有亲王代表。哪怕是方白衣时期,类似的呼声,方白衣也不曾做过任何让步,明明白白的表示,列席可以,内阁集体罢工。

太上皇时期,内阁确实搞过这么一回。太上皇私下问方白衣,能否让老忠义亲王列席内阁会议旁听,方白衣非常干脆的表示,请恕臣不能奉诏!太上皇强行将老忠义王带进会场,方白衣愤而起身离席,其余阁臣跟随。

此为太上皇时期最严重的政-治事件,时隔五年,老忠义王【坏了事】,不久太上皇病倒。

你看,是不是很讽刺,承辉帝登基后,方白衣为内阁首辅期间,有人呼吁亲王列席会议。那次方白衣为首的内阁,竟然多数阁臣没有反对,当时排第五的孙化贞在内阁会议上放了狠话:【亲王入内阁会议,臣撞死在当场。】

别跟我废话!孙化贞当年的狠话,言犹在耳。

孔照在书房里发呆了一个半时辰,长随进来提醒快下班了,这才从思绪中走出来,没看见首席幕僚,倒也没特别在意。最后拿起笔,沾朱砂,画个圈,转送陛前,明天加班开会。

当事人贾琏根本没想到事情能搞这么大,他的本意很明显,这点小钱,工部内部拿点钱搞一搞就行了,何必上纲上线呢?

这想法吧,就是忽略了本人的影响力。或者可以这么说,贾琏的自我定位不够高。

次日到工部后,贾琏被小贵子拦着了:“陛下口谕,内阁会议,贾琏列席解释报告。”

贾琏惊愕的反问:“什么报告?”

小贵子微微一笑,没有回答,做了个请的手势。贾琏只好收起好奇心,跟着走出工部。

路上才知道,随便一份报告都能上内阁会议,我到底做了些啥?

这么一份报告都能上会,陛下是有多任性啊。

来到会场门口,遭遇张廷恩时,贾琏赶紧上前见礼,并低声询问底细。

张廷恩颇为淡定的解释:“工部上呈内阁,涉及额外拨款,本官不敢专擅。”

言下之意,涉及到计划外花钱的事情,怎么可能轻易的通过呢?

贾琏急了:“我也没要求额外拨款啊!一些小改进,能花几个钱?”

张廷恩看着他笑而不语,迈步进了会场。贾琏站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一个进了会场,承辉帝还没到呢,贾琏轻车熟路的找到了当初在会议做记录的位子。

趁着皇帝没到,贾琏在原地苦思冥想,到底是个啥情况,老师也是的,明着说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