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60章 拿捏分寸(月底求月票)

第160章 拿捏分寸(月底求月票)

第160章 拿捏分寸(月底求月票)

一番寒暄之后走程序,户部单独开一个一万两银子的账户,并且立了个规矩,想支账户上的钱,必须得有贾琏的签字加印鉴,并且印鉴和签字都要在户部那边留底,方便每次对照。

规矩立下,员外郎许大人就不再发表意见了,表示没他的事情了。

内务府那边的主事更干脆,表示他就看看。虞衡司郎中则不认可,内务府需要出一个账房,加上虞衡司这边出个账房,联合做账,以免出问题说不清楚。

你看,真要好好做事,这帮人是有一套办法的。

钱财的问题弄清楚了,接下来是具体事务。

级别最高的虞衡司郎中大人表示:“事呢,就这么個事,贾大人开的头,负责抓总。虞衡司这边,在下与两位大人挂个名,内务府那边也挂个名,弄一个联合领导小组。事情推进到哪一步,及时通报一声即可。”

说完看看贾琏,那意思满意了没?工部的态度出来了,以前是香饽饽,现在是烫手山芋。

内务府那边能掺和进来就不亏,所以也没意见。

贾琏看问题不大了,这才开口:“做事需要钱,需要人,还需要地方。现在钱有了,人落实了一小半,地方还没落实,虞衡司是不是出个人,进入这个火铳研发司负责落实人和地方?”言下之意,不能只挂名,还要出力。

贾琏听了点点头:“改进产品离不开工匠,张主事今天辛苦一下,负责把虞衡司里的地方和账房搭建起来,人员配齐了,免得需要上传下达的时候人手不够。需要花钱的地方打报告,我签字用印鉴。再派个熟悉下面的人听候招呼,明天起我去下面的工坊实地考察,看过现状后再决定用哪些工匠。在下把话说在前面,出了成果的工匠,在下会向上报功劳,该给官的给官,该赏钱的赏钱,保证不会有人贪墨功劳和赏钱。”

事情就是这样,没好处的时候大家都推脱,有好处的时候大家都往前冲。

“贾大人,在下寻思着老您大驾走一趟兵仗局,那边也有不少好工匠。”兵仗局的主事笑眯眯的开口,这事情不能谦让,该争就必须要争。

贾琏走了,其他人也没心思留下了,各自散去。户部员外郎许大人没着急走,而是追上贾琏,一起到办公室套近乎,当然也有一些事情私下要说的。

众人纷纷迎合,心里算盘珠子打的飞起。

别人不知道,虞衡司下面的几位主事,为了工匠的事情,那得多主动帮忙。地方的事情更不用说了,下面几位主事,为了自己的好处,也不能给贾琏捣乱,公家的人情又不要钱。

有这么一句话,下面的工匠自然要奋勇向前,争一个进组的机会。贾琏没明说该要谁,这几位心里自然有底了,把话放出去,有想法的工匠不得先纳一份好处?

郎中大人嘴上没说话,笑眯眯的看着现场,心里却暗暗感慨,这人啊,出身太重要了。贾琏看着年轻,真遇见事情了,处理起来真就是有条不紊,又是厉害关系,又是许诺好处。

现代贾琏虽然级别不高,但论做事情,经验绝对丰富。如今的缺点是对当代的工艺不了解,达到什么一个水平,材料质量如何,这一切全都不懂,所以只能先做计划,具体慢慢来。

“贾大人,虞衡司别的不多,下面各工坊里,要多少工匠都有。”张主事见郎中大人张嘴想说话又闭上,立刻开口把话争过来。顺便不怀好意的看看兵仗局主事。

这点挖苦对于兵仗局主事而言,那也能叫事?表情淡定,眼神迫切的看着贾琏,寻思着是不是要好好的招待一下贾大人,免得被说白拿好处。

还有这一茬好事?不能错过了。说起来谁没个亲朋好友,得力属下?

吃过亏的贾琏对于当下的规则有了足够清醒的认知后,说出来的话味道也对了。

“不愧是状元郎,说话做事滴水不漏,事权拿到了,其他人还没意见,该分润的不小气。”许大人上来就一通马屁丢过来,贾琏听了微微一笑道:“自己人,别兜圈子。”

听到工匠可以借功劳的机会升官,这几位顿时都精神了。

这世道官和民之间天壤之别,哪怕是个从九品,那也是官儿。即便手里没实权,也有很多隐形福利。首先一样,做官的不用干重活,不用服徭役,俸禄不提,就冲前两样,工匠们也能全力以赴的去争取。

贾琏乐见两边争斗,但不能到耽误事情,苗头起来了,不必当面争一时长短,分出胜负。于是便主动掐断争执的话头,开口笑道:“两边都要看看,挑手艺最好的工匠。对了,被选中的工匠,每月包口粮,还有五百文工钱。”

“这是自然的,张主事与贾大人熟悉,以后他负责配合贾大人的差事。”郎中大人早有准备,已经没有坑人之心,不等于啥都替你想好,你不提出,他就装不知道,你提出就配合。总之突出一个【不主动】,免得生出歧义,惹来麻烦上身。

见众人各自思索,贾琏又补充一句:“需要的是干活人,可不兴滥竽充数。”

该说的都说了,贾琏也告辞走人了,回去还要做个计划出来。燧发枪的缺点很多,一个一个来解决时间太长,做个计划,把各个问题拿出来,多分几个小组,分别去干,这叫统筹,现代社会是个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都知道。

郎中大人立刻接过话:“是这么个理儿,耽误了差事,谁都讨不到好。”

开宗明义,当众把事情说清楚,现在没意见,将来反对的时候嘴就不硬。想玩小动作可以,必须私下里先沟通。该提醒的都提醒了,有好处自己错过了,怪不得别人。

“那我就不客气了,户部那边的账房,能不能给个名额?”许大人是真不客气,贾琏听了稍稍沉吟:“我尽量争取,赏官的事情肯定能拿下,具体多少要看上面的意思。”

“有您这句话就行!”许大人也没多废话,毕竟这事情真要看运气。

见贾琏忙碌,许大人也不多废话,起身告辞,贾琏微微欠身就算送了。

尺子炭笔,贾琏翻找出来,展开白纸先画表格,通过表格对所有工作进度一目了然,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功。回头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印刷各种表格。

办公室里又恢复了从前,张书吏在跟前帮忙,跑腿的小吏更是忙前忙后的献殷勤。

这都是看见希望了,不图做官,但求进组多拿一份俸禄,事情做成了还有赏钱呢。

下面跑腿做事的人,自然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之前是怕惹火烧身,惹不起只能躲啊。

这一天贾琏没闲着,下午下值时,柱子说起今天门房的变化。

“二爷是没看见,换了个人似的。也就是当着小的,要是当着您,能跪下来说话。”

听着柱子语气里的自豪与不屑,贾琏笑了笑没说话。

身边的人要给他们带来希望,不然谁愿意吃苦受累的跟你做事。

差不多到家的时候,贾琏又给柱子加了点料:“回去问问你爹,给你说亲没有,没说的话,看上哪个丫鬟跟爷讲,爷给你做主。”

柱子【忠诚:百分百。】

回到住所,桂香提前出迎,说了点事情。

白天的时候,薛蟠比较正式的登门拜访了一下,准备了两车礼物,东西二府都没落下。还去二房那边拜见了贾母为首的一干女眷长辈。

“没看出来,那大脑袋礼数还挺周全,连婢子都有一份礼物。”

得了好处的桂香夸了薛蟠一句,果然拿人的手短。

贾琏知道她的意思,笑道:“给伱的就收下,以后这一类事情还多着呢。”

至于薛蟠的做派,贾琏一点都不奇怪,商贾之家出身的,送礼这门学问哪有不懂的。即便他不懂,身边的掌柜也都会安排的妥当。

见面之后,自然又是一番寒暄,薛蟠道明来意,原来他要回一趟金陵,今天特意告辞的。

皇商的资格拿下,紫薇舍人的告身拿到后,薛蟠以后自然要常来京城的。

薛家不缺钱不缺人,缺的是社会地位。自然是要好好巴结贾琏这位能够得着的表哥,王家那边尽管也很亲,但怎么讲呢?在皇商的事情上,薛蟠分出了远近。

“按照母亲的意思,皇商事情该指望王家,可我到了京城,马不停蹄的就去了王家。那边说太尉远在西域,帮不上忙。我寻思,太尉不在,不是还有一干故旧么?”

薛蟠的话里话外带着点讥讽王家的意思,贾琏听了立刻打断道:“闭嘴,这话传出去,贾家后院又要多几个冤魂。今后薛家对外只能靠你,管好嘴巴,做事稳重点。”

被训斥的薛蟠并不生气,反而面带感激道:“长这么大,没人这么教我。”

贾蓉在边上补一句:“那是,二叔对自己人最为亲厚,不像有的人,亲儿子当捡来的养。”

贾琏笑骂一句:“你也给我闭嘴,以后这类话,不许出去讲。薛蟠也一样,你不是没人教,姨妈那边没少讲,你就是听不进去。”

薛蟠和贾蓉都只是笑笑,并没往心里去。说到底,这两位都缺父爱,缺的方式还不一样,一个是欠收拾,一个是被收拾的太多太惨了。可见,很多事情不能没有,又过犹不及。

贾蓉正经了起来,说起卷烟的买卖,按照他的计划,京师和金陵都要搞起来,一个是北方市场,一个是南方市场,能挣到的钱不能往外推。

薛蟠已经掺和进来了,出钱出人出渠道,要的利益也不多,南方市场的一半利润。机器设备带工艺,都由贾蓉这边出,京城这边的利润,薛蟠就不要了。

这个安排,贾琏自然没问题,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卷烟机,还有纸张的问题。

提到这个,贾蓉表示纸的问题有眉目了,需要耐心等待。卷烟机那边,还请贾琏盯着。

人的问题反而是最好办的,贾家要人干活,族人里头有的是。宁荣街几百户人家,绝大多数都在自谋生路。这活女人也能做,不知道多少在家没事的婆娘踊跃报名。

身份高的好处贾琏感受到了,任何事情只要提一句纲要,接下来有的是人主动去做。

好酒好菜的招待两人,晚一点给两人送走,这两人没回宁国府,而是出去找乐子了。

贾琏也没拦着他们,别拦着还生出怨气来了。尤其是贾蓉,眼下贾珍不在,放飞自我中。

一个人在书房里,贾琏开始总结今天的事情。

私事不用多想,公事方面则需要仔细琢磨。从过程和结果看,今天在工部的言行,拿捏分寸问题不大。该许出去的好处许出去了,明日自然一切顺利。

等到班子彻底搭起来了,要去张廷恩那里汇报清楚,通过他给皇帝带话。

贾琏不知道的是,根本不用张廷恩带话,承辉帝这边裘世安就在讲今天工部发生的一切。

承辉帝听完后,忍不住感叹:“这就是天赋了!”

晚一点承辉帝与周皇后在一起的时候,又提起这个事情。

周皇后听了附和道:“贾琏这样的总归是极少数,多数人还是要慢慢磨练。再怎么聪明的孩子,没经过磨练,那也不成熟。”

这话听着没毛病,暗戳戳的在点贾家的环境催人成长。

承辉帝深有同感道:“确实如此,你看老三,搬出去后变化多大。老二开始也挺好,过去一年差不少,主要还是周围的人不行。朕让他去工部,就是想改掉不接地气的毛病,不曾想他直接称病。朕问过御医,说是需要静养。”

提到老二,周皇后心里只能哀叹,以前挺好的孩子,吏部观政一年下来,人变得怎么讲呢?首先是迂腐,其次是眼皮太高了,腰弯不下来。

周皇后自然明白承辉帝的意思,这是对老二过分亲近那些文官,不能沉下去表达不满呢。

老二也是亲儿子,周皇后不可能放弃,所以很小心的提一句:“要不,陛下给老二身边的人动一动?该踢掉的就踢掉。”

“嗯,容朕想想。”承辉帝当然也不可能放弃二皇子,培养皇帝接班人的事情,就跟养蛊一样,没有竞争对手怎么行?以前是逼老三,现在轮到老二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