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163章 明知故犯(月初求月票)

第163章 明知故犯(月初求月票)

第163章 明知故犯(月初求月票)

一等伯牛继宗和三皇子李亨在乾清宫殿外遭遇,两人都是被传招而来。

互相见礼后,两人并无交流,安静的站着等候。

裘世安出来时,眼神没有审视两人的意思,而是直接宣进。

二人前后脚进入乾清宫,承辉帝站在巨大的书桌前,待二人见礼后非常直接的下令:“神机营抽三千人,健锐营抽三千人,牛继宗为统制,李亨为监军。此次任务,前往两江,听从孙阁老调遣,听明白了么?”

二人齐齐应声:“臣遵旨!”

承辉帝专门点李亨的名字:“知道监军是干啥的么?”

李亨毫不犹豫的回答:“只带眼睛耳朵,不带嘴巴。”

承辉帝满意的点点头:“回答的很好,行军打仗有牛爱卿即可,让你跟着去,就是去跟着看看,学一学。可以的话,沿途的后勤供给,可以伸手帮衬一二。”

“儿臣记住了。”父子二人当着牛继宗的面说话,牛伯爷垂首站立,如同不存在。

西域平叛那么大的战事,四王八公的后人全都没机会沾边,此番调兵南下,却点了牛继宗这位一等伯,事情在牛继宗这里,很难说是福是祸。

“陛下临时征调,此事必急,臣以为,二皇子跟着神机营一道走水路,臣领健锐营走陆路,一人双骑,半月可至。”牛继宗很短的时间内就准备好答案,可谓业务熟练。

李亨被留下,承辉帝仔细的告诉他:“神机营抽调火铳兵一千人,偏厢车兵一千人,炮兵一千人,健锐营三千骑兵配合行动。如此安排,可有看法?”

我一个军事外行,真不好瞎指点,还是去请一个懂军事的人来为好。

也不管李亨懂不懂,承辉帝就这么问了。

虞衡司下属最大的火器作坊内,贾琏看着初步的成品时,还是觉得自己小看了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技艺的精湛。为了争一个头功,三天时间,两根带膛线的枪管摆在了面前。

李亨犹豫了一下才回答:“儿臣不知兵,看不懂。”

牛继宗叉手道:“诺!”这就有点军令的意思了。

承辉帝自觉得意的安排,没想到缺一个捧哏的,不禁有点扫兴,挥挥手道:“回去准备吧。”打发了李亨之后,承辉帝招呼裘世安道:“更衣,去虞衡司看看贾琏。”

孙二娃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上前一步,小心翼翼的解释:“此前小的私下里弄了个人力机床,可镗可铣,就是费点力气的事情。不缺人的话,一日可成。”

贾琏关注的是另外一个重点:“膛线怎么拉的?如果大量制作,速度如何?”

承辉帝并无后续吩咐,牛继宗退下,调兵准备后勤,因为事情急,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今夜怕是没觉睡了。对于牛继宗而言,辛苦一点不是坏事,就怕没有机会带兵出征。

【我是个聋子!】重要的事情,裘世安在心里重复了三遍。

“老张,去神机营请个人来看看,两根枪管有一定公差,我也分不出优劣。”

作为火器作坊排名第一的大匠,孙二娃的名气一点都不霸气。三天时间,带着一组十個工匠,从打造到抛光,再到拉膛线,他都亲自盯着每一道工序。三天时间,仅仅睡了四个时辰,速度上也把另外一组远远甩在后面,能不能摆脱匠籍的命运,就看这一哆嗦了。

交代完李亨,转头承辉帝问牛继宗:“牛卿可知该怎么做?”

贾琏点点头,拿起一把看外形季度粗糙的游标卡尺,量了量内壁,固定之后又去量下一根枪管,量完之后不免有点失望:“有公差,还不小。”

孙二娃听了顿时一脸失望,忍不住自我辩解:“大人,这枪管做到偏差不过半寸,已经到头了。”贾琏依旧没立刻表态,而是默默的看着两根枪管的口径,这个时代的火枪,口径这么大的么?这得有十五毫米粗了吧?

贾琏已经从最初的惊讶里走出来了,拿起一根枪管仔细观察,他是真的外行,但不等于眼瞎。东西好不好,拿在手里肯定有感觉的。好的产品,就应该像眼前的这根枪管一样,带着一种工业的美感。外壁用砂纸打磨过,内壁拉过膛线,却依旧光滑。

裘世安赶紧准备伺候更衣,承辉帝一边更衣一边碎碎念:“朕不召见,你不会求见?”

承辉帝也是懂军事的,开口否决:“不妥,此行两军统一行动,水路并进即可。”

贾琏习惯性的招呼张书吏,最近用的很顺手,干活是真卖力气。

哎,压力很大的,从最近的进度看,一万两银子给的太多了,能花掉一千两就不错了。

眼下这个货币处在一个银子与银币混着用的状态,皇家银行发行的银币,就是要当一两银子用的。张廷恩这个老师心知肚明,发来的是纯度最高的雪花银。

不等张书吏去叫人,身后有人发声:“我看看!”

贾琏觉得耳熟,正要回话时,裘世安站他面前轻轻摇头,贾琏立刻反应过来,后退让开。

一身便衣的承辉帝上前来,当仁不让的拿起枪管仔细看了起来,看完后放下,反问一句:“这种带膛线的枪见过,优点是打的准,缺点是装弹非常麻烦,恨不得用锤子往里敲。打完了清理内壁非常的麻烦,差不多打个百来发,枪就废了。不带膛线的枪,五百发都算差的。”

皇帝不愿意暴露身份,贾琏也只好遮遮掩掩的行礼道:“回王爷,线膛枪精度高,射程远的优点不可视而不见,既然有缺点,慢慢改进就是了。战场上的士兵,手里有一件好武器,就等于多一条命。”

“你别说大道理,直接说你的想法,你那改进报告我看了,一部分没看懂。”

“圆锥形子弹,做的比枪管口径小一些,后面加个软木,火枪被击发后,软木在火-药爆炸瞬间的冲击作用下膨胀,起到很好的气密性保证效果,这样射出的子弹,在飞行过程中处在一个高速旋转的状态,能够飞的更远,打的更准。子弹可以通过批量浇铸制造可以保证做小一点,有软木在不用要求太严格,枪管口径则必须严格要求。这个设计,最大限度的避免铅弹拉膛线,大大的增加枪管的使用寿命。”

看见贾琏手里的粗糙版游标卡尺,承辉帝不客气的拿来看了看,忍不住赞道:“这份心思真是太巧了,你一个读书人,怎么还懂这些?”

【我还真就不懂,我就是喜欢看一些乱七八糟的科普视频。】

“男人嘛,哪有不喜欢这些东西的,臣……下官就是喜欢瞎捉摸。”贾琏觉得真费劲。

“说的也是,男人很少没有不喜欢火铳的。”承辉帝认可了这说法。

贾琏倒是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人类的打猎基因,但不敢说,也不能说。

“走,去看看弹药。”承辉帝兴致来了,他还是王爷的时候,也上过战场,知道火枪的威力。本朝太祖对于军队的打造,就是建立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之上。

从后来者的角度看,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军队,就是调往北方后的戚家军。

在北方的戚继光,延续了他在南方不败的战绩,充分发挥了火器优势,结合车阵,将草原上的部落打的不敢轻易冒头,真就是听到戚继光的名字便瑟瑟发抖。

可是才过去了几十年,明军怎么就拉胯了呢?

这么讲吧,非要给谁扣一口黑锅,倒也不够公允,只能说明朝中后期,君臣合作,齐心协力的把大明朝着灭亡的方向推。最终成就了一段野蛮战胜文明的神话。

导致这个民族一根辫子拖了三百年,一直到贾琏穿越时,辫子还在很多人的心里留着。

目送贾琏等人离开,孙二娃内心失望无法掩饰,贾大人没能满意么?

两根枪管如何能做到一样大小呢?

打造的时候用同一根铁棍为模,光滑内壁用同一根钻头,一根两根还行,多了钻头也会有损耗,必须换钻头吧?怎么能把钻头做到统一尺寸呢?

心头燃起一团火的孙二娃很不甘心的追上去,他想问个真切。

“贾大人,小的有话要问。”孙二娃黝黑的脸上看不出颜色变化,但看他表情即可知,此刻的他很紧张,脸和脖子都红了,只是因为肤色看不出来。

裘世安在一旁脸都绿了,这工匠好大的胆子,悄无声息的跟上,要造反么?

陛下非要轻车简从,身边一个护卫都不带,一个人顾前不顾后,我真是太难了。

贾琏却没有想那么多,心思还在工作上。停步回头:“请问!”

“大人,真有两根一模一样的枪管么?”孙二娃壮胆问一句。

贾琏露出诧异的表情,非常理所当然的回答道:“怎么可能呢?同一棵树上都找不到两片相通的叶子。孪生兄弟都能找到不同的地方。从工艺的角度出发,想要让两根枪管最大限度的口径一致,首先要有测量工具,其次是在设备和工具上做文章。不求一模一样,但求公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枪管为例子,公差不大的情况下,子弹可通用。”

对于当下的工业,贾琏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造出来子弹和枪管之间,用通条捅的进去可通用即可。看孙二娃的表情,贾琏又补一句:“你做的已经很好了,回头我为你请功,保底一个九品官,如果能做的更好一点,我为伱说话的底气也更足一些。”

贾琏说完就走,孙二娃惊喜的整个人都傻在原地。

承辉帝在前,贾琏在后,两人慢步往前时,承辉帝开口道:“你现在就许他的官,另外一组的成品你没看呢。”

“另外一组做的如何还不知道,孙二娃能在三天的时间里打造两根能用的枪管,而且还自制了机床,在臣看来,已经足够给他一个官做了。工艺技术上的事情,还是要内行来负责。文官多为读经史子集出身,工坊里头,最忌讳外行指导内行。”

承辉帝听了无声的笑了笑,忍不住调侃贾琏:“怎么,你还想朝廷开个工科?”

贾琏似乎没听到调侃的意思,很干脆的回答:“非但很有必要,而且还要开理科。”

承辉帝没听懂,反问一句:“何谓理科?”

“望文生义,理科为研究基础原理的学科。以水为例子,有结冰状态,液体状态,气体状态。其中有何奥妙呢?臣设一个范畴为温度,再定温度为零度时水结冰,一百度时可蒸发为气体。整个过程就可以定位为水的基础理论。再回到水烧开时,水壶的盖子会被推动,如果没有壶口,只有盖子的状态下,水蒸气的推力集中在一点上,能不能借这个力作点事情呢?臣闻西洋有蒸汽机后,便联想到了这些。总而言之,很多道理其实就在生活中等待发现,并总结后为人所用。我们不去做,别人已经在做了,所以,西洋的坚船利炮跨越万里大洋,来到了大周朝的沿海。眼下还是风帆动力,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开着蒸汽船过来。”

承辉帝彻底沉默了,脚步放慢往前走了一段才道:“有膛线的枪,正是两广总督从西洋人手里购得,进献于朕前,他对此枪评价不高,只说是给朕鉴赏把玩之用。”

贾琏听了立刻回应:“这怪不得两广总督,此枪射程可达三百步犹可杀伤,一旦多了,真要有人拿此物刺王杀驾,总督大人怕是要受连累,故而即便知道潜力巨大,也不敢说。”

“一派胡言,连珠炮能打一里地,大将军炮能打四里地,红夷大炮能打的更远。”

承辉帝并不是真心抬杠,真就是觉得两广总督想太多了。

贾琏却不一样,毕竟是从人臣的角度看问题,继续解释:“一根毛竹掏空了,放一把线膛枪不是问题。扛着一根毛竹出门,与扛着一门连珠炮出门不一样。不是射程的问题,而是是否方便携带以及隐藏的问题。”

承辉帝沉默了片刻才道站住反问:“道理你都知道,为何还要做线膛枪?”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